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教师援助网看到这样一段评论:如果我是老师,我想到巴学园去教书;如果我是家长,我会送自己的孩子去巴学园上学;如果我是孩子,我渴望自己能够在巴学园上课。巴学园到底有哪些魅力让那么多人向往呢?它的创建人小林宗作先生采取了什么样的教育模式?这些使我迫切地翻开了《窗边的小豆豆》。
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又译《窗边的小姑娘》)这本书自问世以来,拥有了大批的读者。该书是作者对自己小学时代的半自传式的叙述。自1981年第一版发行以来,创造了日本战后同一本书连续销售五百三十万册的最高纪录。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在读完这本书后,任命黑柳彻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这是继国际影星奥黛丽·赫本之后的第7位,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
小林宗作的教育方针总的说来是这样的:“任何类型的孩子,生来都具有良好的素质。而在成长过程中,这种素质往往会被周围的各种环境或大人们的种种影响所惯坏。所以应及早发现这种‘良好素质’,并使其成长和成熟,从而把孩子造就成具有个性的人才。”具体的教学模式我进行了浅薄的探讨,可以分成以下几点。
一、热爱学生
《尔雅·释训第三》上的一句话:“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何谓善?注曰:妥善地、很好地对待,亦即善待。我以为引申到师生关系,可以提出:“善学生为师。”也就是说只有热爱学生、善待学生,才能为人师表,从而使学生真正地信服你。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敬。巴学园的小林宗作校长真正做到了热爱学生,尊重和关心学生。
豆豆是一个淘气的小学一年级女生,因为她的淘气所以她被原来的学校开除然后转入了巴学园。究其原因:上课的时候不断地开启抽屉,她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看看家里的抽屉和学校的为什么不一样;她喜欢在上课的时候站在窗边对着街上的艺人大声地打招呼,邀请艺人表演;上美术课的时候,她喜欢把图案从画纸蔓延到整个桌子上,因为她觉得树本来就这么大的啊。类似的事情很多,当小豆豆问为什么自己要被罚站时,老师却不知道如何回答。最后小豆豆被请出了学校。豆豆第一次见到小林宗作时,小林校长便非常耐心地听豆豆讲了整整四个小时的话。豆豆不由得感到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碰上了真正可亲的人。因为豆豆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人用这么长的时间来听自己讲话。而且在这么长时间里连一个呵欠也没打,丝毫也没有厌倦的表示,信任往往能创造出很多的奇迹。因为校长对自己的信任,豆豆很快地就喜欢上了电车做成的教室。
小林宗作校长尊重学生,而且特别注意保护那些生理有缺陷的孩子,想尽一切办法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校长为了消除高桥同学因身体残废而产生的害羞心理而做了很多的努力,如运动会上安排的比赛项目都便于高桥同学取得第一名;让孩子们不穿游泳衣一起跳入游泳池,其目的也全是为了使高桥同学以及其他身体上有残疾的孩子们能消除自卑感和“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
小林宗作这样的做法非常符合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的一条建议:我建议你,年轻的朋友: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所以要关心儿童,首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二、因材施教
第一天来上课的时候,小豆豆发现这里每天早上老师都把当天上课的重点满满地抄在黑板上,只要完成当天的任务就行,你可以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学。所以一个教室里,喜欢作文的小学生在写作文,后面位子上喜欢物理的学生点起了酒精灯,把烧瓶烧得“咕嘟咕嘟”冒泡。总之,教室里这样的风景随处可见,而随着年级的升高,老师就能逐渐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所在,对问题的思考方法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而学生因为可以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学习,会觉得非常开心。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因为在放学之前做完就可以了,也都能够完成。上课的时候多半是自习的形式,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请教老师直到弄懂。然后,老师会出几道例题,这样就开始了新的自习过程。这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所以不会发生心不在焉地听讲情况。
巴学园针对学生的各自情况而展开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确实是非常的好,它让所有在这里的孩子受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
三、鼓励学生
古人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只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鼓励,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回应。因为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积极期待。而对于学龄初期的儿童来说,老师的肯定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
在《窗边的小豆豆》中:每当校长先生看到小豆豆,校长就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小豆豆的身上的确有很多的缺点,但校长先生一有机会,就要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长大之后的黑柳彻子也因为这句话一直深受鼓励。多年后,她不无感慨地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句话是怎样鼓励着我,支持着我,一直到现在的啊!它对我的鼓舞无法计量。如果我没有进入巴学园,没有见到小林先生,恐怕无论我做什么,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被自卑的心理所包围,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
教师哪一句话,哪一个行动,在什么时候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其实他们是并不知道的,但只要你用心换心,那么我们一定能使每一个孩子成功。
曾经看到过劳伦斯的一句话“太阳总在照耀,如果我们不这样想,那就是我们的错”。从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角度来说,不能不去思考:为什么现在的器材越来越先进了,学校环境也越来越好了,但学生的心离学校却越来越远,有没有产生让学生一睁开眼睛就想来上学的,很快乐的想法呢?又有多少老师能够做到每天都对孩子说:你是好孩子,你很聪明这样鼓励的话呢?正如《南方周末》所信奉的:“总有一种情感会让你泪流满面”,只要教师能够真心地付出,总会有回报。
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又译《窗边的小姑娘》)这本书自问世以来,拥有了大批的读者。该书是作者对自己小学时代的半自传式的叙述。自1981年第一版发行以来,创造了日本战后同一本书连续销售五百三十万册的最高纪录。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在读完这本书后,任命黑柳彻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这是继国际影星奥黛丽·赫本之后的第7位,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
小林宗作的教育方针总的说来是这样的:“任何类型的孩子,生来都具有良好的素质。而在成长过程中,这种素质往往会被周围的各种环境或大人们的种种影响所惯坏。所以应及早发现这种‘良好素质’,并使其成长和成熟,从而把孩子造就成具有个性的人才。”具体的教学模式我进行了浅薄的探讨,可以分成以下几点。
一、热爱学生
《尔雅·释训第三》上的一句话:“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何谓善?注曰:妥善地、很好地对待,亦即善待。我以为引申到师生关系,可以提出:“善学生为师。”也就是说只有热爱学生、善待学生,才能为人师表,从而使学生真正地信服你。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敬。巴学园的小林宗作校长真正做到了热爱学生,尊重和关心学生。
豆豆是一个淘气的小学一年级女生,因为她的淘气所以她被原来的学校开除然后转入了巴学园。究其原因:上课的时候不断地开启抽屉,她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看看家里的抽屉和学校的为什么不一样;她喜欢在上课的时候站在窗边对着街上的艺人大声地打招呼,邀请艺人表演;上美术课的时候,她喜欢把图案从画纸蔓延到整个桌子上,因为她觉得树本来就这么大的啊。类似的事情很多,当小豆豆问为什么自己要被罚站时,老师却不知道如何回答。最后小豆豆被请出了学校。豆豆第一次见到小林宗作时,小林校长便非常耐心地听豆豆讲了整整四个小时的话。豆豆不由得感到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碰上了真正可亲的人。因为豆豆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人用这么长的时间来听自己讲话。而且在这么长时间里连一个呵欠也没打,丝毫也没有厌倦的表示,信任往往能创造出很多的奇迹。因为校长对自己的信任,豆豆很快地就喜欢上了电车做成的教室。
小林宗作校长尊重学生,而且特别注意保护那些生理有缺陷的孩子,想尽一切办法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校长为了消除高桥同学因身体残废而产生的害羞心理而做了很多的努力,如运动会上安排的比赛项目都便于高桥同学取得第一名;让孩子们不穿游泳衣一起跳入游泳池,其目的也全是为了使高桥同学以及其他身体上有残疾的孩子们能消除自卑感和“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
小林宗作这样的做法非常符合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的一条建议:我建议你,年轻的朋友: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所以要关心儿童,首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二、因材施教
第一天来上课的时候,小豆豆发现这里每天早上老师都把当天上课的重点满满地抄在黑板上,只要完成当天的任务就行,你可以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学。所以一个教室里,喜欢作文的小学生在写作文,后面位子上喜欢物理的学生点起了酒精灯,把烧瓶烧得“咕嘟咕嘟”冒泡。总之,教室里这样的风景随处可见,而随着年级的升高,老师就能逐渐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所在,对问题的思考方法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而学生因为可以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学习,会觉得非常开心。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因为在放学之前做完就可以了,也都能够完成。上课的时候多半是自习的形式,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请教老师直到弄懂。然后,老师会出几道例题,这样就开始了新的自习过程。这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所以不会发生心不在焉地听讲情况。
巴学园针对学生的各自情况而展开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确实是非常的好,它让所有在这里的孩子受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
三、鼓励学生
古人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只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鼓励,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回应。因为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积极期待。而对于学龄初期的儿童来说,老师的肯定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
在《窗边的小豆豆》中:每当校长先生看到小豆豆,校长就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小豆豆的身上的确有很多的缺点,但校长先生一有机会,就要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长大之后的黑柳彻子也因为这句话一直深受鼓励。多年后,她不无感慨地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句话是怎样鼓励着我,支持着我,一直到现在的啊!它对我的鼓舞无法计量。如果我没有进入巴学园,没有见到小林先生,恐怕无论我做什么,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被自卑的心理所包围,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
教师哪一句话,哪一个行动,在什么时候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其实他们是并不知道的,但只要你用心换心,那么我们一定能使每一个孩子成功。
曾经看到过劳伦斯的一句话“太阳总在照耀,如果我们不这样想,那就是我们的错”。从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角度来说,不能不去思考:为什么现在的器材越来越先进了,学校环境也越来越好了,但学生的心离学校却越来越远,有没有产生让学生一睁开眼睛就想来上学的,很快乐的想法呢?又有多少老师能够做到每天都对孩子说:你是好孩子,你很聪明这样鼓励的话呢?正如《南方周末》所信奉的:“总有一种情感会让你泪流满面”,只要教师能够真心地付出,总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