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群星璀璨的的中国文学史上,响奏着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之声,凝结成文学史上辉煌的乐章。我们这里要谈论的是两位相隔六七百年的民族英雄——东晋的刘琨和南宋的岳飞。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在他们二人的身上,有着众多的相似处: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似,自身的不幸遭遇相似,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诗文风格上的惊人相似,在他们的身上,闪烁着文人豪迈的军人气质。
一、所处环境相似
刘琨和岳飞都处在外族入侵,皇帝被俘,朝廷朝不保夕,国家风雨飘摇,民族危在旦夕的年代,使得他们不得不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去肩负起抗敌救国的使命,金戈铁马,挥斥方酋,建立赫赫战功,最终成为彪炳千秋的民族英雄。
永安元年(304年)初,司马越发动兵变,控制朝政,挟惠帝进攻司马颖,兵败东逃,惠帝被逼迫迁都长安。刘琨于307年出任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此时的并州经历了战乱和饥谨的洗劫,剩下不到两万户,而晋阳仅是一座空城。“府寺焚毁,僵尸蔽地,其有存者,饥瀛无复人色。荆棘成林,豺狼满道。(《晋书刘琨传})晋阳南面是强大的匈奴汉政权,北面是正在崛起的拓跋鲜卑,东面是依仗段部鲜卑支持的西晋幽州刺史王浚。刘琨兵力很少,处境艰难,而上任后的第二年就遇到以刘渊为帝的匈奴汉政权的进攻,再加之匈奴右贤王刘虎归附刘渊,使得晋阳陷于腹背受敌的困境。刘琨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安抚百姓,招徕流民。一面加强军事防御,一面抓紧生产自救,老百姓带着武器下地耕作,士兵在周围警惕的守卫,虽偶有战事,但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生产得到了恢复,使得并州吸引了许多要求抗击少数民族统治的激进人士。“人士奔道者多归于琨,一日之中,归者数干”(<晋书刘琨))。
岳飞在23岁时再次从军,时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徽、钦二帝,北宋灭亡。靖康二年,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1129年,金将兀术率军再次南侵。建康留守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攻下临安、越州等地,高宗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先后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守军。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将南北。
二、悲惨遭遇相似
刘琨和岳飞作为将军,没有战死在沙场之上,却都冤死在自己上司之手,而且都死得非常年轻。英雄末路,留下不尽悲恨。
刘琨被石勒打败后,投奔段匹碲,段匹碑敬重刘琨,二人互通婚姻,结兄弟之好,又歃血为盟,共约翼戴晋室,血洗国耻,公元317年,段匹碑推举刘琨为大都督,共讨石勒,可惜这次军事计划不幸“流产”,次年1月,段疾陆眷死后。段末任篡夺了单于位,接着又率众迎击段匹珲。刘琨的儿子刘群奉父命护送段匹殚,不幸被段末任所俘虏。以推刘琨任幽州刺史为条件,引诱刘群合谋袭击段匹殚,又指使他写信请刘琨为内应,可这封信又被段匹琿的巡逻兵截获,然而刘琨对此却一无所知,于是,段匹碑将刘琨投入牢中,在318年6月x日段匹殚以刘琨窥测神器,图谋不轨的罪名,娇诏缢杀刘琨,时年48岁,其子刘群同时被害,后晋追赠为侍中、太尉、谧愍。
岳飞在他的军队节节胜利,准备渡过黄河,’卜复失地。直捣黄龙的时候,被朝廷12道金字牌班师诏,令其退兵。岳飞悲愤的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宋史岳飞传)),岳飞回临安后,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先杀岳飞而后议和。“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于是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宋使岳飞传))秦桧于是诬陷岳飞谋反,投人大牢,“奸臣万俟窝诬:飞与宪(岳飞手下)谋反,令虚中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言书已焚”。韩世忠不平,问秦桧一个说法,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宋史岳飞传))。1142年1月27日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39岁,其子岳云同时被害,宋宁宗时才得以昭雪,追封为鄂王。
三、诗文风格相似
刘琨和岳飞的诗文大都悲壮激越,大气昂然,洋溢着英雄气概
,体现了作者对人民的无限怜爱,对入侵者的深恶痛绝,充满着强烈的爱国思想。我们来看看他二人的代表作刘琨的(重赠卢谌诗)和岳飞的<满江红一怒发冲冠)
在<重赠卢谌诗)中,刘琨被段匹碲囚禁时所作,诗的前半部分作者铺叙了历史上贤人辅助圣君的故事,暗比自己和卢谌段匹碑共扶晋室,并说明自己一心为国,不计私怨,锲而不舍,将自己的个人荣辱放在一边,“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仇。”诗的后半部分写自己功业未建而身被拘挚的痛苦,倾吐自己壮志未酬,时不我待的惆怅和悲哀,“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報,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今昔对照,悲凉慷慨,动人心魄,诗人壮志未酬而遭摧残的境遇,英雄末路的悲愤沉痛,怎不催人泪下。岳飞的<满江红),可谓,气壮山河、光照日月。这是以收复失地为己任的岳飞的素志。即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旬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韵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头”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驾长车”句表达自己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由民族的深仇大恨转化而来的勇猛无畏的战斗豪情、洗雪国耻的必胜信念,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献捷。全词洋溢着激昂雄壮的旋律,凝结成词史上辉煌的乐章。
总之,在刘琨和岳飞的身上,都闪烁着军人的气质,岳飞一生出入疆场,英勇善战,所向披靡,金戈铁马,挥斥方酋。建立赫赫战功;刘琨在军事上虽建树不多,但他屡败屡战矢志不虞,有经天纬地之才,为朝廷之栋梁,国家的中流砥柱,虽壮志未酬,但不失为悲情英雄。但二人又是标榜中国文学史,堪称一代文学家,在他们的身上,无不彰显着真正的文人所含的军人气质。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在他们二人的身上,有着众多的相似处: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似,自身的不幸遭遇相似,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诗文风格上的惊人相似,在他们的身上,闪烁着文人豪迈的军人气质。
一、所处环境相似
刘琨和岳飞都处在外族入侵,皇帝被俘,朝廷朝不保夕,国家风雨飘摇,民族危在旦夕的年代,使得他们不得不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去肩负起抗敌救国的使命,金戈铁马,挥斥方酋,建立赫赫战功,最终成为彪炳千秋的民族英雄。
永安元年(304年)初,司马越发动兵变,控制朝政,挟惠帝进攻司马颖,兵败东逃,惠帝被逼迫迁都长安。刘琨于307年出任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此时的并州经历了战乱和饥谨的洗劫,剩下不到两万户,而晋阳仅是一座空城。“府寺焚毁,僵尸蔽地,其有存者,饥瀛无复人色。荆棘成林,豺狼满道。(《晋书刘琨传})晋阳南面是强大的匈奴汉政权,北面是正在崛起的拓跋鲜卑,东面是依仗段部鲜卑支持的西晋幽州刺史王浚。刘琨兵力很少,处境艰难,而上任后的第二年就遇到以刘渊为帝的匈奴汉政权的进攻,再加之匈奴右贤王刘虎归附刘渊,使得晋阳陷于腹背受敌的困境。刘琨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安抚百姓,招徕流民。一面加强军事防御,一面抓紧生产自救,老百姓带着武器下地耕作,士兵在周围警惕的守卫,虽偶有战事,但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生产得到了恢复,使得并州吸引了许多要求抗击少数民族统治的激进人士。“人士奔道者多归于琨,一日之中,归者数干”(<晋书刘琨))。
岳飞在23岁时再次从军,时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徽、钦二帝,北宋灭亡。靖康二年,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1129年,金将兀术率军再次南侵。建康留守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攻下临安、越州等地,高宗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先后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守军。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将南北。
二、悲惨遭遇相似
刘琨和岳飞作为将军,没有战死在沙场之上,却都冤死在自己上司之手,而且都死得非常年轻。英雄末路,留下不尽悲恨。
刘琨被石勒打败后,投奔段匹碲,段匹碑敬重刘琨,二人互通婚姻,结兄弟之好,又歃血为盟,共约翼戴晋室,血洗国耻,公元317年,段匹碑推举刘琨为大都督,共讨石勒,可惜这次军事计划不幸“流产”,次年1月,段疾陆眷死后。段末任篡夺了单于位,接着又率众迎击段匹珲。刘琨的儿子刘群奉父命护送段匹殚,不幸被段末任所俘虏。以推刘琨任幽州刺史为条件,引诱刘群合谋袭击段匹殚,又指使他写信请刘琨为内应,可这封信又被段匹琿的巡逻兵截获,然而刘琨对此却一无所知,于是,段匹碑将刘琨投入牢中,在318年6月x日段匹殚以刘琨窥测神器,图谋不轨的罪名,娇诏缢杀刘琨,时年48岁,其子刘群同时被害,后晋追赠为侍中、太尉、谧愍。
岳飞在他的军队节节胜利,准备渡过黄河,’卜复失地。直捣黄龙的时候,被朝廷12道金字牌班师诏,令其退兵。岳飞悲愤的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宋史岳飞传)),岳飞回临安后,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先杀岳飞而后议和。“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于是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宋使岳飞传))秦桧于是诬陷岳飞谋反,投人大牢,“奸臣万俟窝诬:飞与宪(岳飞手下)谋反,令虚中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言书已焚”。韩世忠不平,问秦桧一个说法,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宋史岳飞传))。1142年1月27日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39岁,其子岳云同时被害,宋宁宗时才得以昭雪,追封为鄂王。
三、诗文风格相似
刘琨和岳飞的诗文大都悲壮激越,大气昂然,洋溢着英雄气概
,体现了作者对人民的无限怜爱,对入侵者的深恶痛绝,充满着强烈的爱国思想。我们来看看他二人的代表作刘琨的(重赠卢谌诗)和岳飞的<满江红一怒发冲冠)
在<重赠卢谌诗)中,刘琨被段匹碲囚禁时所作,诗的前半部分作者铺叙了历史上贤人辅助圣君的故事,暗比自己和卢谌段匹碑共扶晋室,并说明自己一心为国,不计私怨,锲而不舍,将自己的个人荣辱放在一边,“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仇。”诗的后半部分写自己功业未建而身被拘挚的痛苦,倾吐自己壮志未酬,时不我待的惆怅和悲哀,“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報,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今昔对照,悲凉慷慨,动人心魄,诗人壮志未酬而遭摧残的境遇,英雄末路的悲愤沉痛,怎不催人泪下。岳飞的<满江红),可谓,气壮山河、光照日月。这是以收复失地为己任的岳飞的素志。即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旬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韵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头”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驾长车”句表达自己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由民族的深仇大恨转化而来的勇猛无畏的战斗豪情、洗雪国耻的必胜信念,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献捷。全词洋溢着激昂雄壮的旋律,凝结成词史上辉煌的乐章。
总之,在刘琨和岳飞的身上,都闪烁着军人的气质,岳飞一生出入疆场,英勇善战,所向披靡,金戈铁马,挥斥方酋。建立赫赫战功;刘琨在军事上虽建树不多,但他屡败屡战矢志不虞,有经天纬地之才,为朝廷之栋梁,国家的中流砥柱,虽壮志未酬,但不失为悲情英雄。但二人又是标榜中国文学史,堪称一代文学家,在他们的身上,无不彰显着真正的文人所含的军人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