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公共政策会对社会道德风气产生重要影响,应该充分利用公共政策推动社会道德的全面进步与改善。因为社会政治活动与道德文化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社会道德风气也體现公共政策的正确性与可行性。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起到改善社会道德风气的作用,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 公共政策;社会道德;风气;价值观
社会道德风气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是社会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聚流,是通过社会成员的行为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呈现出某种社会态势。公共政策作为政府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在特定时期解决一系列社会公共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对社会利益进行选择、分配以及实施过程等所制定的准则与规范。公共政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层面公共利益的分配和调节,它既是社会思想道德建设赖以开展的基本社会条件,又对社会公众的道德价值观念产生直接的影响。社会政治活动与社会道德风气密切相关,社会道德风气历史生成的结果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呈现,同时公共政策对社会道德风气具有导向作用。
一、公共政策对社会道德风气的重要影响
1.社会政治活动与社会道德风气密切相关
社会风气是在一定社会环境内群体所产生的集体意向和行为,是对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一种综合性的形象表述,是特定时期一定社会文化发展的指示器,并成为一定历史形态的表征,具有指示器、晴雨表的功能。特别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风气被动地接受政治风气的影响。
纵观历史,传统的政治学说倾向于将政治问题视为道德问题,所有的古典政治学说或政治理想,都是以道德为基础。道德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互交融的关系表明包括政治制度以及权力体系等在内的政治体系,在倡导和维系良好道德风尚方面所具有的基础性功能以及责任和使命。
在现当代,如果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缺乏应有的分际和法定的界限,社会生活没有其相对独立性及其自身运行的机制,那么社会风气即是政治风气,社会风气完全被政治风气所笼罩。这种情况在十年动乱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我们还是要看到,政治是社会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变化快,它对于社会风气的影响特别突出。由于受到家长制、官僚主义等非民主化管理的影响,中国人的政治依存心理长期存在,因而政气稍有不正,就会冲垮纯正社会风气的堤防。社会风气对政治的不正之风承受能力差,以致常常出现正不能压邪的局面。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道德风气也会成为社会政治发展的风向标,政治清明则社会道德风气向上,社会政治秩序混乱,社会道德风气也就每况愈下。
2.公共政策对社会道德风气的导向作用
从社会道德风气的形成来看,它是人们从社会存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特别是从当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人们的世界观在道德领域的一种反映,通过对人们思想、精神的激励或约束来支配人们的行为,而且以是否形成了人们内心的信念作为标志。公共政策是政府配置社会资源的最重要的手段,是对社会利益进行选择、分配以及实施过程等所制定的准则和规范。公共政策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社会利益这一纽带建立人们的社会交往关系,它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并对社会利益起到调节作用,进而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及其评价具有导向性。就公共政策而言,它是由于社会公共问题而产生,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实践,因此公共政策绝不是什么形而上的抽象理论,也不是什么纯粹感性直观的客观实体,它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的内在的政治观念,经过外化的行为和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社会目标。社会只有通过公共政策和公共行为,才能实行有效的社会动员和社会组织,从而形成一种“社会大气候”。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社会伦理状况,从根本上取决于社会行为的总体伦理性质。公共政策将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及其意识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和行动,通过法定程序公告社会群体及其公共政策主体,什么是本阶层、阶级的利益,如何能够实现其利益目标。相应地,公共政策通过既已形成的规范,约束不同的社会阶层、阶级应当作为或不应当作为,抑制和防止行为主体偏离本阶层、阶级的利益。由于公共政策是调节社会利益的有效手段,与人们的自身利益密切关联,并对人们的行为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公共政策是社会行为主体的实践指南。
二、从公共政策之善到社会道德风气淳化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共政策的内核,有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作为国家实行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是调节和平衡社会利益的政治杠杆,是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国家、社会和个体三个社会结构层次形成不同阶位的价值理念。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当前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期,社会公共政策作为国家和社会层面的集体行动,其所具有的价值取向应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种社会公共政策之中,并将其要求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形成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是加强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关键。社会价值观是社会风气的核心,社会风气所内蕴的价值观与公共政策内在的道德价值具有通约性。公共政策长期形成的文化价值在于,通过影响社会成员的政策行为而对公共政策系统和过程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对一定社会发展进程具有促进或抑制作用。由于公共政策主体存在的主观性,公共政策主体所持有的价值观、思想观念等都会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及其破解。
只有通过强化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特别是在公共政策问题上的价值、观念和信仰方面的心理认同,才能有效缓和或消除公共政策主体之间的认识冲突,并使之达成妥协或一致。通过社会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文化与心理整合、引领作用才能够弥合各种价值差异,使那些具有价值共通性的社会问题引起政策主、客体的共同关注、达成共识,从而提高公共政策效率,促进公共问题的有效解决。 2.完善经济政策对社会风气的基础作用
社会风气作为社会观念的产物,是随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发生变化的,是社会意识、公众心态的外在表现。经济基础是社会物质结构的基石,对于社会意识结构具有决定作用。因此,经济因素是社会风气形成的根本条件,经济的基础作用往往成为社会风气形成的根本动因。在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造就了人们特定的心理行为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风气。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重要保障,社会风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与否的指示器。培养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政治稳定、推动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当前,要坚持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视劳动政策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对职业道德的积极影响,要通过经济政策的完善,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下决心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这是培育和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举措。
3.加强民主政治对社会道德风气的主导作用
在构成社会风气的诸多因素中,政治风氣是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它对整个社会风气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政治在国家结构功能中的轴心地位,决定了社会结构及其成员的政治行为活动。社会道德风尚不仅是社会成员道德品格的综合体现,同时也受到社会成员道德品格的制约。人作为“政治动物”,他们的道德状况又受到社会道德环境条件的影响。政治人物是社会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往往能起到示范、效仿作用,从而引领某种社会风尚。党员干部的榜样行为,往往成为普通老百姓所遵循的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说到底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干部作风是社会风气的“加工厂”,而社会风气则是反映领导干部风气的“告示牌”。因此,考核领导干部作风应当把“风气效应”列为前位指标。社会风气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是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集中体现,对社会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具有强大的能动性和反作用力。因此,社会风气对政治风气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制约作用。强化社会风气对政风的制约作用,必须健全民主机制。
要克服以往为民作主、替民作主的官僚主义作风,在公共政策运作中,让人民参与决策、执行决策和监督决策。要进行科学决策,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彻底改变以往政府集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仲裁者、参与者于一身的弊端,树立责任政府、有限政府意识。要着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渠道和制度,以及公共决策监管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结语
概而言之,公共政策与社会道德都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上层建筑,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促进。社会道德风气的潮流由社会公共政策所主导,体现了公共政策对社会道德风气的显性影响。社会公共政策具体化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为一定的社会制度所规制。在适当的社会制度条件下形成的社会风气,会对其他领域的社会问题产生影响。其中,社会道德风气的广泛影响,往往会波及公共政策的决策和实施,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则会与一定的社会公共政策价值内涵相联系。虽然,社会道德风气对公共政策的显性影响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得不是十分明显,但它的潜在性、弥散性影响深远广泛,可以扩散到社会不同领域。因此,进行社会道德治理,在路径和方法选择上,社会公共政策是一个有效着力点。
参考文献:
[1]桑玉成.担负起培养好公民的责任和使命[J].探索与争鸣,2012(1).
[2]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3月4日)[J].求是,2006(9).
[3]李倩.我国转型期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央地政府利益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 公共政策;社会道德;风气;价值观
社会道德风气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是社会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聚流,是通过社会成员的行为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呈现出某种社会态势。公共政策作为政府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在特定时期解决一系列社会公共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对社会利益进行选择、分配以及实施过程等所制定的准则与规范。公共政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层面公共利益的分配和调节,它既是社会思想道德建设赖以开展的基本社会条件,又对社会公众的道德价值观念产生直接的影响。社会政治活动与社会道德风气密切相关,社会道德风气历史生成的结果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呈现,同时公共政策对社会道德风气具有导向作用。
一、公共政策对社会道德风气的重要影响
1.社会政治活动与社会道德风气密切相关
社会风气是在一定社会环境内群体所产生的集体意向和行为,是对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一种综合性的形象表述,是特定时期一定社会文化发展的指示器,并成为一定历史形态的表征,具有指示器、晴雨表的功能。特别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风气被动地接受政治风气的影响。
纵观历史,传统的政治学说倾向于将政治问题视为道德问题,所有的古典政治学说或政治理想,都是以道德为基础。道德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互交融的关系表明包括政治制度以及权力体系等在内的政治体系,在倡导和维系良好道德风尚方面所具有的基础性功能以及责任和使命。
在现当代,如果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缺乏应有的分际和法定的界限,社会生活没有其相对独立性及其自身运行的机制,那么社会风气即是政治风气,社会风气完全被政治风气所笼罩。这种情况在十年动乱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我们还是要看到,政治是社会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变化快,它对于社会风气的影响特别突出。由于受到家长制、官僚主义等非民主化管理的影响,中国人的政治依存心理长期存在,因而政气稍有不正,就会冲垮纯正社会风气的堤防。社会风气对政治的不正之风承受能力差,以致常常出现正不能压邪的局面。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道德风气也会成为社会政治发展的风向标,政治清明则社会道德风气向上,社会政治秩序混乱,社会道德风气也就每况愈下。
2.公共政策对社会道德风气的导向作用
从社会道德风气的形成来看,它是人们从社会存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特别是从当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人们的世界观在道德领域的一种反映,通过对人们思想、精神的激励或约束来支配人们的行为,而且以是否形成了人们内心的信念作为标志。公共政策是政府配置社会资源的最重要的手段,是对社会利益进行选择、分配以及实施过程等所制定的准则和规范。公共政策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社会利益这一纽带建立人们的社会交往关系,它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并对社会利益起到调节作用,进而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及其评价具有导向性。就公共政策而言,它是由于社会公共问题而产生,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实践,因此公共政策绝不是什么形而上的抽象理论,也不是什么纯粹感性直观的客观实体,它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的内在的政治观念,经过外化的行为和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社会目标。社会只有通过公共政策和公共行为,才能实行有效的社会动员和社会组织,从而形成一种“社会大气候”。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社会伦理状况,从根本上取决于社会行为的总体伦理性质。公共政策将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及其意识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和行动,通过法定程序公告社会群体及其公共政策主体,什么是本阶层、阶级的利益,如何能够实现其利益目标。相应地,公共政策通过既已形成的规范,约束不同的社会阶层、阶级应当作为或不应当作为,抑制和防止行为主体偏离本阶层、阶级的利益。由于公共政策是调节社会利益的有效手段,与人们的自身利益密切关联,并对人们的行为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公共政策是社会行为主体的实践指南。
二、从公共政策之善到社会道德风气淳化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共政策的内核,有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作为国家实行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是调节和平衡社会利益的政治杠杆,是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国家、社会和个体三个社会结构层次形成不同阶位的价值理念。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当前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期,社会公共政策作为国家和社会层面的集体行动,其所具有的价值取向应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种社会公共政策之中,并将其要求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形成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是加强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关键。社会价值观是社会风气的核心,社会风气所内蕴的价值观与公共政策内在的道德价值具有通约性。公共政策长期形成的文化价值在于,通过影响社会成员的政策行为而对公共政策系统和过程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对一定社会发展进程具有促进或抑制作用。由于公共政策主体存在的主观性,公共政策主体所持有的价值观、思想观念等都会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及其破解。
只有通过强化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特别是在公共政策问题上的价值、观念和信仰方面的心理认同,才能有效缓和或消除公共政策主体之间的认识冲突,并使之达成妥协或一致。通过社会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文化与心理整合、引领作用才能够弥合各种价值差异,使那些具有价值共通性的社会问题引起政策主、客体的共同关注、达成共识,从而提高公共政策效率,促进公共问题的有效解决。 2.完善经济政策对社会风气的基础作用
社会风气作为社会观念的产物,是随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发生变化的,是社会意识、公众心态的外在表现。经济基础是社会物质结构的基石,对于社会意识结构具有决定作用。因此,经济因素是社会风气形成的根本条件,经济的基础作用往往成为社会风气形成的根本动因。在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造就了人们特定的心理行为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风气。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重要保障,社会风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与否的指示器。培养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政治稳定、推动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当前,要坚持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视劳动政策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对职业道德的积极影响,要通过经济政策的完善,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下决心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这是培育和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举措。
3.加强民主政治对社会道德风气的主导作用
在构成社会风气的诸多因素中,政治风氣是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它对整个社会风气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政治在国家结构功能中的轴心地位,决定了社会结构及其成员的政治行为活动。社会道德风尚不仅是社会成员道德品格的综合体现,同时也受到社会成员道德品格的制约。人作为“政治动物”,他们的道德状况又受到社会道德环境条件的影响。政治人物是社会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往往能起到示范、效仿作用,从而引领某种社会风尚。党员干部的榜样行为,往往成为普通老百姓所遵循的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说到底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干部作风是社会风气的“加工厂”,而社会风气则是反映领导干部风气的“告示牌”。因此,考核领导干部作风应当把“风气效应”列为前位指标。社会风气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是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集中体现,对社会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具有强大的能动性和反作用力。因此,社会风气对政治风气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制约作用。强化社会风气对政风的制约作用,必须健全民主机制。
要克服以往为民作主、替民作主的官僚主义作风,在公共政策运作中,让人民参与决策、执行决策和监督决策。要进行科学决策,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彻底改变以往政府集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仲裁者、参与者于一身的弊端,树立责任政府、有限政府意识。要着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渠道和制度,以及公共决策监管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结语
概而言之,公共政策与社会道德都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上层建筑,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促进。社会道德风气的潮流由社会公共政策所主导,体现了公共政策对社会道德风气的显性影响。社会公共政策具体化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为一定的社会制度所规制。在适当的社会制度条件下形成的社会风气,会对其他领域的社会问题产生影响。其中,社会道德风气的广泛影响,往往会波及公共政策的决策和实施,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则会与一定的社会公共政策价值内涵相联系。虽然,社会道德风气对公共政策的显性影响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得不是十分明显,但它的潜在性、弥散性影响深远广泛,可以扩散到社会不同领域。因此,进行社会道德治理,在路径和方法选择上,社会公共政策是一个有效着力点。
参考文献:
[1]桑玉成.担负起培养好公民的责任和使命[J].探索与争鸣,2012(1).
[2]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3月4日)[J].求是,2006(9).
[3]李倩.我国转型期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央地政府利益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