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氮气
氮气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在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中,它占的比重略多于3/4。每个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组成。氮对于生物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蛋白质及生物体内其他一些复杂的化学物质中都含有氮。任何有机体都必须吸收氮才能健康生长。大部分生物不能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氮,有些植物根部含根瘤菌,这种菌能够直接把氮转化为有机质。植物从泥土中吸收氮,并制造蛋白质。动物则必须进食植物或其他动物来摄取蛋白质。
二、氧气
大部分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虽然氧是仅次于氮的第二大气体,但它在大气中的体积还不到1/4。动植物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并依赖于它把储存在食物体内的能量以可供使用的形式释放出来。氧气还有其它一些重要用途。任何你能够想得到的燃料,从汽车上的汽油到生日蛋糕上的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必须依靠氧气。没有氧气火就熄灭了。燃烧时消耗氧的速度很快,但有些耗氧过程耗氧速度很慢。例如,汽车等物体上的钢在氧化为铁锈的过程中,耗氧速度就很慢。雷阵雨过后,有时你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是臭氧的气味。当闪电和空气中的氧作用,会形成臭氧。臭氧是含有三个氧原子的养分子。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危害,而到达地表的少量紫外线则对人类和大部分生物是有益的。
三、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虽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少,但它却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动物把二氧化碳当成废料从体内排出,植物却必须用二氧化碳来生产“食物”。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火山喷发、动植物的呼吸以及有机物的燃烧、腐败等。二氧化碳对大气和地表温度有明显的影响,起着“温室”气体的作用。
水汽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水汽的存在,空气并不干燥。水汽是水的一种气态形式,每个水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变化。沙漠或极地冰原上空几乎不存在水汽,而在热带雨林地区水汽在空气中的比例能占5%。水汽在全球天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液滴或凝华成冰晶时,就形成了云。如果这些小颗粒变得足够大,它们就以雨或雪的形式降落。
四、臭氧层的作用
大气臭氧层主要有三个作用。其一为保护作用,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0μm以下的紫外线,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长290~300μm)和全部的UV—B(波长<290μm=,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只有长波紫外线UV-A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线UV-B能够辐射到地面,长波紫外线对生物细胞的伤害要比中波紫外线轻微得多。所以臭氧层犹如一件宇宙服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其二为加热作用,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由于这种作用大气温度结构在高度50km左右有一个峰,地球上空15~50km存在着升温层。正是由于存在着臭氧才有平流层的存在。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和氧气,所以也就不存在平流层。大气的温度结构对于大气的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起因也来自臭氧的高度分布。其三为温室气体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即在气温很低的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如果这一高度的臭氧减少,则会产生使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因此,臭氧的高度分布及变化是极其重要的。
臭氧是无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因此而得名“臭氧”。由太阳飞出的带电粒子进入大气层,使氧分子裂变成氧原子,而部分氧原子与氧分子重新结合成臭氧分子。距地面15~50千米度高度的大气平流层,集中了地球上约90%的臭氧,这就是“臭氧层”。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离开太阳光就没有生命。太阳光是由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三部分组成。进入大气层的太阳光(包括紫外线)有55%可穿过大气层照射到大地与海洋,其中40%为可见光,它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动力;5%是波长100~400纳米的紫外线,而紫外线又分为长波、中波、短波紫外线,长波紫外线能够杀菌。但是波长为200~315纳米的中短波紫外线对人体和生物有害。当它穿过平流层时,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因此,臭氧层就成为地球一道天然屏障,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强烈的紫外线伤害。然而,近10多年来,地球上的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
氮气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在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中,它占的比重略多于3/4。每个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组成。氮对于生物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蛋白质及生物体内其他一些复杂的化学物质中都含有氮。任何有机体都必须吸收氮才能健康生长。大部分生物不能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氮,有些植物根部含根瘤菌,这种菌能够直接把氮转化为有机质。植物从泥土中吸收氮,并制造蛋白质。动物则必须进食植物或其他动物来摄取蛋白质。
二、氧气
大部分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虽然氧是仅次于氮的第二大气体,但它在大气中的体积还不到1/4。动植物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并依赖于它把储存在食物体内的能量以可供使用的形式释放出来。氧气还有其它一些重要用途。任何你能够想得到的燃料,从汽车上的汽油到生日蛋糕上的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必须依靠氧气。没有氧气火就熄灭了。燃烧时消耗氧的速度很快,但有些耗氧过程耗氧速度很慢。例如,汽车等物体上的钢在氧化为铁锈的过程中,耗氧速度就很慢。雷阵雨过后,有时你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是臭氧的气味。当闪电和空气中的氧作用,会形成臭氧。臭氧是含有三个氧原子的养分子。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危害,而到达地表的少量紫外线则对人类和大部分生物是有益的。
三、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虽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少,但它却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动物把二氧化碳当成废料从体内排出,植物却必须用二氧化碳来生产“食物”。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火山喷发、动植物的呼吸以及有机物的燃烧、腐败等。二氧化碳对大气和地表温度有明显的影响,起着“温室”气体的作用。
水汽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水汽的存在,空气并不干燥。水汽是水的一种气态形式,每个水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变化。沙漠或极地冰原上空几乎不存在水汽,而在热带雨林地区水汽在空气中的比例能占5%。水汽在全球天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液滴或凝华成冰晶时,就形成了云。如果这些小颗粒变得足够大,它们就以雨或雪的形式降落。
四、臭氧层的作用
大气臭氧层主要有三个作用。其一为保护作用,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0μm以下的紫外线,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长290~300μm)和全部的UV—B(波长<290μm=,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只有长波紫外线UV-A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线UV-B能够辐射到地面,长波紫外线对生物细胞的伤害要比中波紫外线轻微得多。所以臭氧层犹如一件宇宙服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其二为加热作用,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由于这种作用大气温度结构在高度50km左右有一个峰,地球上空15~50km存在着升温层。正是由于存在着臭氧才有平流层的存在。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和氧气,所以也就不存在平流层。大气的温度结构对于大气的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起因也来自臭氧的高度分布。其三为温室气体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即在气温很低的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如果这一高度的臭氧减少,则会产生使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因此,臭氧的高度分布及变化是极其重要的。
臭氧是无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因此而得名“臭氧”。由太阳飞出的带电粒子进入大气层,使氧分子裂变成氧原子,而部分氧原子与氧分子重新结合成臭氧分子。距地面15~50千米度高度的大气平流层,集中了地球上约90%的臭氧,这就是“臭氧层”。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离开太阳光就没有生命。太阳光是由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三部分组成。进入大气层的太阳光(包括紫外线)有55%可穿过大气层照射到大地与海洋,其中40%为可见光,它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动力;5%是波长100~400纳米的紫外线,而紫外线又分为长波、中波、短波紫外线,长波紫外线能够杀菌。但是波长为200~315纳米的中短波紫外线对人体和生物有害。当它穿过平流层时,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因此,臭氧层就成为地球一道天然屏障,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强烈的紫外线伤害。然而,近10多年来,地球上的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