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理论知识,结合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特征,为如何提高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一、引言
实践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常常能听到或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有些孩子在学习上有着非常强的能力,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综合实践能力却令人咂舌。社会的发展需要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那些只会获取知识而不会运用的“高分低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我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培养孩子的综合实践能力需要从小开始。本文通过分析培养综合實践能力的理论知识,结合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特征,为如何提高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出解决办法。
二、综合实践能力的理论知识
1.杜威的“活动中心”思想
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是“从做中学,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他所提倡的“从活动中学”,让知识与真实的行为活动充分融合。这一教育思想是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离不开学生的个人经验,同时也更离不开实践活动这一途径,这两点无疑是吸取了杜威的教育思想。
2.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重视“劳动教育”,他所提倡的“劳动”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简单的生产劳动,而是以智力发展为基础的劳动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劳动。苏霍姆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主张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这些活动都是以发展智力为目的,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的活动。而这也是我们在选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时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性的活动中去就是我们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质所在。
三、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特征
小学儿童在身心方面的发展与变化为他们实践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实践能力的发展出表现出以下一些特征:
1.具备较强的实践兴趣
进入小学后,学校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在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上较学前阶段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活动的场所也根据活动的内容有所改变。对于新鲜的环境与事物,孩子通常都能够保持较为浓厚的兴趣,对于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孩子也能保持较强的实践兴趣。
2.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小学阶段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不同的年级阶段运动技能有所区别。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运动技能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之所以选择一项活动,是因为感兴趣,而不考虑活动中涉及到复杂的过程和相关的运动技能。小学高年级学生,注重实践活动的目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并加以分类和整理,运用各种方式完成复杂的活动,涉及活动中的过程和技能。
3.表达能力不断改善
在表达能力上,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也存在区别。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表达使用的是简单的词汇,短语,而较少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逻辑有明显的不足,表达主题比较随心,一般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能用完整的、有逻辑的、有条理的句子把事情表述清楚,并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意识,能简单处理与同伴交往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比如维持班级纪律等等。
四、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1.制订完整、具体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目标
树立目标可以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如何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离不开制定合理的目标。在制定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目标上应该进过研究讨论,有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实践能力的发展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能力发展的具体特征,活动的目标应该随学生的发展呈现出难度的递增。与此同时,我们对目标的制定应该具备较强的指导作用,使我们的目标可转化为能够被观察到的一系列的活动表现。
2.利用社会环境和劳动开发课程资源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它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社会中了解社会现象与社会现实,不仅能活化课本内的知识,更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得到知识的延伸与发展。比如,当我们在进行《为我们服务的人》这一主题活动时,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到为我们服务的人的伟大和提高实践能力,可以采取利用社会环境和劳动的方式来开发课程资源,例如: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经过调查,知道为我们服务的人有哪些,并在这些为我们服务的人当中挑选出一个代表进行了解,比如环卫工人。通过和环卫叔叔阿姨们、被清洁的社区人员交流,并亲身体验如何清洁,来了解环卫工人对社会的贡献,明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他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洁净和舒适。最后可以通过以为我们服务的人为主题进行征文活动,并从中选出优秀的文章进行嘉奖和张贴,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熏陶了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明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最可爱,最可敬。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培养
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认为实践能力仅仅通过实践就能获得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小学生实践能力发展需要在发展其它能力要素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我们的各科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渗透培养点,例如,数学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活跃思维。语文学科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语言魅力,提高总结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就以数学学科举例。在学习圆的知识点时,仅仅讲解同圆半径相等是比较枯燥的,数学教师可以在这节课堂上渗透培养实践能力,比如,在讲解完同圆半径相等之后,可以让学生玩一个游戏。“如何才能保证每个同学能在相等的距离里的把沙包丢到中间的框里?”学生们通过站横队,竖队都无法保证每个同学都能等距离的把沙包丢到框里。这时候,提醒同学们结合刚讲解的知识,以框为圆心,画个圆,每个同学站在圆的边上,这样就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等距离的把沙包丢到框里。教师通过这样设置课程,可以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们如何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的授课方式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五、结语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人得以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学生知识学习得到有效提升的重要途径。希望我们的教师和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实践能力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将我们注意力稍稍从孩子的学科知识学习中转移到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来,让孩子能够从小得到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一、引言
实践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常常能听到或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有些孩子在学习上有着非常强的能力,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综合实践能力却令人咂舌。社会的发展需要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那些只会获取知识而不会运用的“高分低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我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培养孩子的综合实践能力需要从小开始。本文通过分析培养综合實践能力的理论知识,结合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特征,为如何提高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出解决办法。
二、综合实践能力的理论知识
1.杜威的“活动中心”思想
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是“从做中学,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他所提倡的“从活动中学”,让知识与真实的行为活动充分融合。这一教育思想是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离不开学生的个人经验,同时也更离不开实践活动这一途径,这两点无疑是吸取了杜威的教育思想。
2.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重视“劳动教育”,他所提倡的“劳动”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简单的生产劳动,而是以智力发展为基础的劳动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劳动。苏霍姆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主张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这些活动都是以发展智力为目的,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的活动。而这也是我们在选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时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性的活动中去就是我们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质所在。
三、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特征
小学儿童在身心方面的发展与变化为他们实践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实践能力的发展出表现出以下一些特征:
1.具备较强的实践兴趣
进入小学后,学校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在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上较学前阶段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活动的场所也根据活动的内容有所改变。对于新鲜的环境与事物,孩子通常都能够保持较为浓厚的兴趣,对于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孩子也能保持较强的实践兴趣。
2.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小学阶段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不同的年级阶段运动技能有所区别。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运动技能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之所以选择一项活动,是因为感兴趣,而不考虑活动中涉及到复杂的过程和相关的运动技能。小学高年级学生,注重实践活动的目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并加以分类和整理,运用各种方式完成复杂的活动,涉及活动中的过程和技能。
3.表达能力不断改善
在表达能力上,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也存在区别。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表达使用的是简单的词汇,短语,而较少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逻辑有明显的不足,表达主题比较随心,一般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能用完整的、有逻辑的、有条理的句子把事情表述清楚,并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意识,能简单处理与同伴交往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比如维持班级纪律等等。
四、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1.制订完整、具体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目标
树立目标可以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如何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离不开制定合理的目标。在制定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目标上应该进过研究讨论,有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实践能力的发展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能力发展的具体特征,活动的目标应该随学生的发展呈现出难度的递增。与此同时,我们对目标的制定应该具备较强的指导作用,使我们的目标可转化为能够被观察到的一系列的活动表现。
2.利用社会环境和劳动开发课程资源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它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社会中了解社会现象与社会现实,不仅能活化课本内的知识,更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得到知识的延伸与发展。比如,当我们在进行《为我们服务的人》这一主题活动时,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到为我们服务的人的伟大和提高实践能力,可以采取利用社会环境和劳动的方式来开发课程资源,例如: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经过调查,知道为我们服务的人有哪些,并在这些为我们服务的人当中挑选出一个代表进行了解,比如环卫工人。通过和环卫叔叔阿姨们、被清洁的社区人员交流,并亲身体验如何清洁,来了解环卫工人对社会的贡献,明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他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洁净和舒适。最后可以通过以为我们服务的人为主题进行征文活动,并从中选出优秀的文章进行嘉奖和张贴,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熏陶了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明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最可爱,最可敬。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培养
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认为实践能力仅仅通过实践就能获得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小学生实践能力发展需要在发展其它能力要素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我们的各科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渗透培养点,例如,数学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活跃思维。语文学科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语言魅力,提高总结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就以数学学科举例。在学习圆的知识点时,仅仅讲解同圆半径相等是比较枯燥的,数学教师可以在这节课堂上渗透培养实践能力,比如,在讲解完同圆半径相等之后,可以让学生玩一个游戏。“如何才能保证每个同学能在相等的距离里的把沙包丢到中间的框里?”学生们通过站横队,竖队都无法保证每个同学都能等距离的把沙包丢到框里。这时候,提醒同学们结合刚讲解的知识,以框为圆心,画个圆,每个同学站在圆的边上,这样就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等距离的把沙包丢到框里。教师通过这样设置课程,可以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们如何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的授课方式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五、结语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人得以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学生知识学习得到有效提升的重要途径。希望我们的教师和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实践能力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将我们注意力稍稍从孩子的学科知识学习中转移到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来,让孩子能够从小得到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