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卷考试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如何提高复习效率,落实“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高效课堂,笔者就这一问题提出四点策略,以供同行探讨。
关键词:高效课堂 学为中心 复习策略 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历史学科,在今天开卷考试的大背景下,学生并不重视。课后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而到了初三,面临即将到来的中考,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初三复习课的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实际的复习课教学中,教学方法往往十分单一,看书做题,枯燥乏味,复习效果大打则扣。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上好复习课呢?我开始在日常教学中学习、研究、实践、再学习、再研究、再实践,希望能够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学策略,真正构建起高效课堂,更好的为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服务。经过实践研究,以下策略对复习效率的提高比较有效。
一、精心预设,精准定位,合理设计复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工作的核心,在复习课中确立明确的复习目标有利于更好的指导复习课的教学。在实际教学或听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教者的复习目标并不明确,有时甚至会很随意。复习时想到哪就讲哪,或者干脆就让学生做题,然后对答案。这样的复习课,显然不会是高效课堂,甚至连有效课堂都谈不上。还有的复习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很多,题目设计很难,整堂课满满的,学生一堂课下来,感觉很疲劳。这也不是高效课堂。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因此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宗旨,立足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不能一刀切。落实“学为中心”,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基于这种认识,教师在设计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复习目标具体化。深入研究历史课程标准与中考命题特点,学习研究历史核心素养,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找到知识、能力、素养等的结合点与落实点,具体描述定位学生通过学习与复习活动应达到的学习水平。目标避免假、大、空,避免缺乏着力点。
2.复习目标实际化。在研究制定复习目标时应在深入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整合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目標要求,合理地确定复习目标与复习重点难点,以便教师在复习教学时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3.复习目标分层化。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特殊的个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他们所体现出的个体差异,并以此为据,有针对性的设计复习目标,才能使复习目标具有合理的层次性,落实“学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学习基础上有所提高。更好的解决学习中的不足,更好的迎接中考。
二、精妙点拨,优化设计,增加复习的趣味性
复习课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再认、训练、巩固提升的精细过程,与新授课有很大的不同。构建高效的历史复习课,更多的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潜能的发挥。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要恰当利用并整合教学资源,恰当的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与复习内容的安排与呈现,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变难懂为易懂,从而使学生融入形象逼真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毫无疑问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复习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比如在导入复习内容时,可以设计适合的情境,歌曲、漫画、视频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快的投入复习中。学生的复习活动设计,也可以多样化设计,读写议演相结合。让学生利用实物展台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展示,利用电子白板进行书写、画图、汇报等,利用小工具计时竞赛等,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精彩生成,恰当板书,构建知识的网络性
复习课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较多,内容庞杂。如何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是复习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生成,可以设计思维导图式的板书或课件图示,对复习内容概括,并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与应用。
1.在设计思维导图式板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以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采取不同的网络结构,力求通过精心设计使其达到科学、精炼、好懂、易记的要求,提高复习的效率。
2.在设计板书的网络结构时还应注意整体效果,做到合理布局、主次分明,以便在给学生以整体美感的同时,使学生明确重点、难点,助其加强记忆。
3.板书的设计必须与教师讲解的内容紧密结合,其每一个支脉都应与教师的讲解是纲与目的关系。做到通盘考虑,语言确切精当、言简意赅,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充分体现板书画龙点睛、指点引路的作用。
四、精巧拓展,培养能力,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很多教师是以问答式方法引导学生复习,再做复习题予以巩固的方式进行的。这也是比较实用的方法。但是总是这样复习,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复习效果就会打折。这时教师如果换一种方式,可能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我觉得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多种能力,如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等。因此复习课中,同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活动起来。先让学生自主复习,绘制思维导图、年代尺、表格等,整理知识点,制作复习课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学生整体的交流与研究,资源共享,拓展复习内容。交流中,可以让学生试着当小老师,引领学生复习,老师对缺失或不足之处再予以补充。这在学生的心理上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学生都争着当老师,复习效果自然也很好。复习题的完成,也可以不整齐划一,分组竞赛、抢答、小条验收等方式,穿插进行,为复习课增加趣味性、竞争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都有存在感、成就感。
总之,历史教师应在复习教学中有效利用多种资源,充分挖掘利用课程资源,通过精心预设、精妙点拨、精彩生成、精巧拓展等,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复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代蕾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关键词:高效课堂 学为中心 复习策略 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历史学科,在今天开卷考试的大背景下,学生并不重视。课后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而到了初三,面临即将到来的中考,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初三复习课的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实际的复习课教学中,教学方法往往十分单一,看书做题,枯燥乏味,复习效果大打则扣。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上好复习课呢?我开始在日常教学中学习、研究、实践、再学习、再研究、再实践,希望能够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学策略,真正构建起高效课堂,更好的为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服务。经过实践研究,以下策略对复习效率的提高比较有效。
一、精心预设,精准定位,合理设计复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工作的核心,在复习课中确立明确的复习目标有利于更好的指导复习课的教学。在实际教学或听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教者的复习目标并不明确,有时甚至会很随意。复习时想到哪就讲哪,或者干脆就让学生做题,然后对答案。这样的复习课,显然不会是高效课堂,甚至连有效课堂都谈不上。还有的复习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很多,题目设计很难,整堂课满满的,学生一堂课下来,感觉很疲劳。这也不是高效课堂。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因此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宗旨,立足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不能一刀切。落实“学为中心”,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基于这种认识,教师在设计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复习目标具体化。深入研究历史课程标准与中考命题特点,学习研究历史核心素养,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找到知识、能力、素养等的结合点与落实点,具体描述定位学生通过学习与复习活动应达到的学习水平。目标避免假、大、空,避免缺乏着力点。
2.复习目标实际化。在研究制定复习目标时应在深入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整合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目標要求,合理地确定复习目标与复习重点难点,以便教师在复习教学时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3.复习目标分层化。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特殊的个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他们所体现出的个体差异,并以此为据,有针对性的设计复习目标,才能使复习目标具有合理的层次性,落实“学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学习基础上有所提高。更好的解决学习中的不足,更好的迎接中考。
二、精妙点拨,优化设计,增加复习的趣味性
复习课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再认、训练、巩固提升的精细过程,与新授课有很大的不同。构建高效的历史复习课,更多的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潜能的发挥。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要恰当利用并整合教学资源,恰当的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与复习内容的安排与呈现,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变难懂为易懂,从而使学生融入形象逼真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毫无疑问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复习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比如在导入复习内容时,可以设计适合的情境,歌曲、漫画、视频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快的投入复习中。学生的复习活动设计,也可以多样化设计,读写议演相结合。让学生利用实物展台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展示,利用电子白板进行书写、画图、汇报等,利用小工具计时竞赛等,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精彩生成,恰当板书,构建知识的网络性
复习课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较多,内容庞杂。如何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是复习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生成,可以设计思维导图式的板书或课件图示,对复习内容概括,并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与应用。
1.在设计思维导图式板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以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采取不同的网络结构,力求通过精心设计使其达到科学、精炼、好懂、易记的要求,提高复习的效率。
2.在设计板书的网络结构时还应注意整体效果,做到合理布局、主次分明,以便在给学生以整体美感的同时,使学生明确重点、难点,助其加强记忆。
3.板书的设计必须与教师讲解的内容紧密结合,其每一个支脉都应与教师的讲解是纲与目的关系。做到通盘考虑,语言确切精当、言简意赅,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充分体现板书画龙点睛、指点引路的作用。
四、精巧拓展,培养能力,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很多教师是以问答式方法引导学生复习,再做复习题予以巩固的方式进行的。这也是比较实用的方法。但是总是这样复习,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复习效果就会打折。这时教师如果换一种方式,可能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我觉得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多种能力,如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等。因此复习课中,同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活动起来。先让学生自主复习,绘制思维导图、年代尺、表格等,整理知识点,制作复习课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学生整体的交流与研究,资源共享,拓展复习内容。交流中,可以让学生试着当小老师,引领学生复习,老师对缺失或不足之处再予以补充。这在学生的心理上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学生都争着当老师,复习效果自然也很好。复习题的完成,也可以不整齐划一,分组竞赛、抢答、小条验收等方式,穿插进行,为复习课增加趣味性、竞争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都有存在感、成就感。
总之,历史教师应在复习教学中有效利用多种资源,充分挖掘利用课程资源,通过精心预设、精妙点拨、精彩生成、精巧拓展等,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复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代蕾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