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教学既要解决政治学科知识的传授问题,同时又应解决智能的培养与思想教育问题。智能培养问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中,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在实践中探求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任务。
传统的教育观念历来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学科知识。应该说,这种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育思想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可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思想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由于国际形势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不仅需要培养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爱国者,而且还要求他们在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具有创造性才能。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未来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
长期发来我们的学生中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这是传统的“注入式”课堂教学的后果。在政治教学中,学生对知识采取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尤为典型。冷静地思考这些问题,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就得从教育目的与要求上转变观念。
在多年的政治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种“阅读——整理——练习”教学法,其基本的模式是:第一步是阅读,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认真看课本,看书的时间可以有一些简单的讨论;第二步是整理,师生共同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理清重点和难点;第三步是练习,给学生出一些各式各样的练习题,从而巩固记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以上三个步骤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让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贯彻始终;同时也将思想情感教育寓于其中。
传统教学观念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教的作用,毫无疑问,充分肯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地位是正确的,但是完全忽略学生学的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则是片面的。应该看到,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教只是矛盾的一个方面。从教得好不好的角度说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是主要的;从学得好不好的角度看问题,矛盾就会发生转化,学又会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那时学又成为主要的了。因此,固定不变地只肯定教的作用是教育学中的一种形而上学的表现。只有既肯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地位,同时又承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才是全面看问题的辩证观点。
教学的过程,说到底是教师帮助学生认识的过程。因此,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它同样不能离开人们认识的总规律的制约,即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到再认识,这样多次的反复。即使是一个最简单的概念的形成,也只有依靠多次反复的感觉才能完成。至于记忆和理解的完成则更是如此。
传统的教学方法崇尚注入式的“灌输”。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学生习惯于洗耳恭听。教师只求讲深讲透,滔滔不绝;学生忙于“接受”强记,全然没有思考与反复认识的余地。结果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教师不厌其烦地详尽地讲完了一节课后,许多学生在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上常常不甚了解。究其原因, 还是这种 “灌输”的方法不尽符合人们认识规律的缘故。
与传统的教育方法相比,“阅读——整理——练习”教学法则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教学中虽然把政治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部分,尽管这些教学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的活动,但却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学”来完成。这种“ 学”与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具有不同的性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就是上课听讲,下课死背,学生没有一点主动性和独立性,一切都是被动地进行。新的教学方法则要求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自己去阅读、思考,自己去整理知识、理解知识,自己去完成智能训练型的练习题,这就必然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独立性。
二、要求教师要“教”得有启发性与示范性。所谓启发性,就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思维; 所谓示范性,就是要求教师能向学生显示其正确的思维规范。这是因为既然新的教学法废弃了传统教学中“一讲到底”的教法,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发挥“教”的主导作用,把有限的话讲在关键的地方。这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启发性与示范性。
三、能体现巩固性与应用性原则。任何教学都有一个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知识的问题。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掌握知识呢?就是让事物和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少年学生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上就一定离不开巩固性与应用性原则。因为大脑虽有记忆的功能,但同时具有遗忘的规律。从这一角度讲,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及时地予以巩固,并尽量地付诸应用。也只有这样,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掌握。
四、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发展智能的具体途径。智能是创造性人才的基础素质。它的形成,既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更重要的则是解决会与不会的矛盾。要解决后一个矛盾,必须依靠训练与培养的实践。新的教学法一改教师 “灌输”法教学的模式,从“阅读——整理——练习”的方式着手,给学生创造了智能培养与训练的实践机会,从而使学生智能的形成成为可能。
五、改善了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法把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变成“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促进教学相长,既为学生发挥其主动性与独立性提供了保证,也为教师改进教学创造了条件。
六、为教学中落实基础知识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实践证明,由于“阅读——整理——练习”教学法的教学结构程序更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学生能较好地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与独立性,因此,较之于传统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更能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
传统的教育观念历来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学科知识。应该说,这种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育思想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可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思想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由于国际形势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不仅需要培养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爱国者,而且还要求他们在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具有创造性才能。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未来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
长期发来我们的学生中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这是传统的“注入式”课堂教学的后果。在政治教学中,学生对知识采取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尤为典型。冷静地思考这些问题,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就得从教育目的与要求上转变观念。
在多年的政治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种“阅读——整理——练习”教学法,其基本的模式是:第一步是阅读,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认真看课本,看书的时间可以有一些简单的讨论;第二步是整理,师生共同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理清重点和难点;第三步是练习,给学生出一些各式各样的练习题,从而巩固记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以上三个步骤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让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贯彻始终;同时也将思想情感教育寓于其中。
传统教学观念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教的作用,毫无疑问,充分肯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地位是正确的,但是完全忽略学生学的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则是片面的。应该看到,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教只是矛盾的一个方面。从教得好不好的角度说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是主要的;从学得好不好的角度看问题,矛盾就会发生转化,学又会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那时学又成为主要的了。因此,固定不变地只肯定教的作用是教育学中的一种形而上学的表现。只有既肯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地位,同时又承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才是全面看问题的辩证观点。
教学的过程,说到底是教师帮助学生认识的过程。因此,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它同样不能离开人们认识的总规律的制约,即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到再认识,这样多次的反复。即使是一个最简单的概念的形成,也只有依靠多次反复的感觉才能完成。至于记忆和理解的完成则更是如此。
传统的教学方法崇尚注入式的“灌输”。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学生习惯于洗耳恭听。教师只求讲深讲透,滔滔不绝;学生忙于“接受”强记,全然没有思考与反复认识的余地。结果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教师不厌其烦地详尽地讲完了一节课后,许多学生在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上常常不甚了解。究其原因, 还是这种 “灌输”的方法不尽符合人们认识规律的缘故。
与传统的教育方法相比,“阅读——整理——练习”教学法则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教学中虽然把政治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部分,尽管这些教学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的活动,但却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学”来完成。这种“ 学”与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具有不同的性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就是上课听讲,下课死背,学生没有一点主动性和独立性,一切都是被动地进行。新的教学方法则要求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自己去阅读、思考,自己去整理知识、理解知识,自己去完成智能训练型的练习题,这就必然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独立性。
二、要求教师要“教”得有启发性与示范性。所谓启发性,就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思维; 所谓示范性,就是要求教师能向学生显示其正确的思维规范。这是因为既然新的教学法废弃了传统教学中“一讲到底”的教法,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发挥“教”的主导作用,把有限的话讲在关键的地方。这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启发性与示范性。
三、能体现巩固性与应用性原则。任何教学都有一个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知识的问题。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掌握知识呢?就是让事物和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少年学生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上就一定离不开巩固性与应用性原则。因为大脑虽有记忆的功能,但同时具有遗忘的规律。从这一角度讲,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及时地予以巩固,并尽量地付诸应用。也只有这样,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掌握。
四、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发展智能的具体途径。智能是创造性人才的基础素质。它的形成,既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更重要的则是解决会与不会的矛盾。要解决后一个矛盾,必须依靠训练与培养的实践。新的教学法一改教师 “灌输”法教学的模式,从“阅读——整理——练习”的方式着手,给学生创造了智能培养与训练的实践机会,从而使学生智能的形成成为可能。
五、改善了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法把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变成“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促进教学相长,既为学生发挥其主动性与独立性提供了保证,也为教师改进教学创造了条件。
六、为教学中落实基础知识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实践证明,由于“阅读——整理——练习”教学法的教学结构程序更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学生能较好地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与独立性,因此,较之于传统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更能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