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现今课程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项重要课题。数学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基础学科,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很大。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创新教育的内涵、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正确途径,已经引起了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略述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對创新教育的理解及与数学教学的结合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就是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应该是一种理念,不存在固定的教学模式,应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以学生为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在知识点的讲解和例题的分析中渗透理性的创新意识,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重视规范计算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也不忽略对学生想象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二、数学教师自身应具备创新意识与精神
初中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不可忽视。因此在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师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创新和探索的热情。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大胆突破,改变陈旧教学模式,掌握更具有创新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处理所获得的信息,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构筑新的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里上的需求,体现自我价值,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身份也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评价者。
三、营造适合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课堂氛围
学生需要一个创新的舞台,那课堂就是这最好的舞台,只有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在这个舞台上发挥。要想营造好的氛围,首先需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相互尊重,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与方法。同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在教学设计上多花心思,从适当的背景导入,合理安排教学层次,精心挑选例题和课堂练习,注重学生的课堂反馈,多进行师生互动,愿意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方能在课堂上给学生更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提高课堂效率。
四、在课堂教学实例中摸索数学创新教育的方法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尝试了一些在课堂中实施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方式,旨在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
(一)创设悬念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急于将方法原理告诉学生,而应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思考、探索中获取知识。为了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导入问题时可以创设悬念,并将其作为线索贯穿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最终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操作
在教授某些课程知识时,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实验操作。比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180°时用一根两头颜色不同的短棒绕着三个内角旋转,发现最后短棒整个翻转了180°。再比如讲无理数时,为了让学生对 有更深的理解,告诉学生一张标准A4纸的长边比上短边正好是 ,然后让学生拿出一张A4纸,先将短边折到长边上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把其斜边折到A4纸的长边上,发现恰好重合。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了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提供知识点相关的背景材料
在教学中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家成长的事迹历程、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背景资料,这样既可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告诉学生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创制了一幅“勾股圆方图”,用形数结合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详细证明;讲素数时,告诉学生在2016年美国密苏里中央大学数学家柯蒂斯·库珀找到了目前人类一直的最大素数——“2的74,207,281次方减1”,高达22,338,618位数。
(四)鼓励一题多解
数学中有很多问题都存在不同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多思考不同的方法可以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比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尝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等不同的解法;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可以从列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这些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此外,一些几何题中一题多解的情况就更多了。对于同一道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启示,使他们的思维触角伸向不同的方向,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五)寻找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不同的基础学科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数学也不例外。例如,笔者在教学生黄金分割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黄金分割数”,就和历史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将0.618和唐朝是公元618年建立的联系起来,从而找到了学科间的关联,形成相互记忆,同时加深两个学科中的知识点的印象。
以上这些是笔者结合自身案例得到的浅见。总之,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应致力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感悟知识,这对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對创新教育的理解及与数学教学的结合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就是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应该是一种理念,不存在固定的教学模式,应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以学生为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在知识点的讲解和例题的分析中渗透理性的创新意识,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重视规范计算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也不忽略对学生想象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二、数学教师自身应具备创新意识与精神
初中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不可忽视。因此在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师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创新和探索的热情。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大胆突破,改变陈旧教学模式,掌握更具有创新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处理所获得的信息,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构筑新的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里上的需求,体现自我价值,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身份也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评价者。
三、营造适合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课堂氛围
学生需要一个创新的舞台,那课堂就是这最好的舞台,只有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在这个舞台上发挥。要想营造好的氛围,首先需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相互尊重,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与方法。同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在教学设计上多花心思,从适当的背景导入,合理安排教学层次,精心挑选例题和课堂练习,注重学生的课堂反馈,多进行师生互动,愿意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方能在课堂上给学生更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提高课堂效率。
四、在课堂教学实例中摸索数学创新教育的方法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尝试了一些在课堂中实施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方式,旨在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
(一)创设悬念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急于将方法原理告诉学生,而应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思考、探索中获取知识。为了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导入问题时可以创设悬念,并将其作为线索贯穿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最终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操作
在教授某些课程知识时,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实验操作。比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180°时用一根两头颜色不同的短棒绕着三个内角旋转,发现最后短棒整个翻转了180°。再比如讲无理数时,为了让学生对 有更深的理解,告诉学生一张标准A4纸的长边比上短边正好是 ,然后让学生拿出一张A4纸,先将短边折到长边上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把其斜边折到A4纸的长边上,发现恰好重合。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了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提供知识点相关的背景材料
在教学中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家成长的事迹历程、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背景资料,这样既可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告诉学生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创制了一幅“勾股圆方图”,用形数结合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详细证明;讲素数时,告诉学生在2016年美国密苏里中央大学数学家柯蒂斯·库珀找到了目前人类一直的最大素数——“2的74,207,281次方减1”,高达22,338,618位数。
(四)鼓励一题多解
数学中有很多问题都存在不同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多思考不同的方法可以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比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尝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等不同的解法;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可以从列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这些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此外,一些几何题中一题多解的情况就更多了。对于同一道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启示,使他们的思维触角伸向不同的方向,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五)寻找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不同的基础学科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数学也不例外。例如,笔者在教学生黄金分割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黄金分割数”,就和历史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将0.618和唐朝是公元618年建立的联系起来,从而找到了学科间的关联,形成相互记忆,同时加深两个学科中的知识点的印象。
以上这些是笔者结合自身案例得到的浅见。总之,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应致力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感悟知识,这对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