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改革让越来越多的意识到教育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还是让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因此为了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积极推进素质道德教育,初中教师就需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这是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同样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鉴于此的,文章就将从教师自身,教学模式,以及情感教育在教学课堂和社会生活中的渗透来谈一谈如何高效利用情感教育落实素质道德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學;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8-033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在于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即要通过这门课程教学,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备法治意识,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学会利用法律来约束自己,保护自己。这对于初中学生的三观形成有重要意义,对于维护国家稳定也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教学抑制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就可以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对学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一、情感教育渗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1-16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双重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身体素质较之于小学也有明显提高,教师若是不加以引导,中学生就容易因为冲动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来。故而在初中阶段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让学生知礼仪,明廉耻,懂是非。将情感教育渗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则是为了能够使教学更加高效,使学生更能理解接受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渗透的方法
(一)教师应主动改善自身的教育方式
教育的发展改革速度非常快,一线教师要时刻把握住教育的动向,明确新课要求,并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创新教育方式,为学生创造符合当前学习要求以及学生自身学习理解水平的新型教育模式。纵观我国教育的各个阶段,可以发现初中学生是最难管教的,小学生自主意识不强,教师稍加引导就能改正缺点认真学习,高中生思维意识近乎成型,他们能清楚的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含义,会为了自己的美好将来而努力,只有初中学生迫切想要独立,但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片面,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又能容易叛逆。所以初中教师要让中学生高效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丰富教学形式,简化抽象的德育知识点,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用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也可以创新教学手段,如开展实践教学,游戏教学,分层和团队合作教学等,这能够增添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在教学中时刻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教师要正视自己和学生在教学学习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时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论是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内容,还是完善教学形式,安排教学进度等都要围绕着学生进行调整优化。只有教师改变了“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和生活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情感需求,注意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够为学生量身打造出个性化的情感教育方案。
在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做情绪情感的主人》重视疏导学生的情感,教导学生学会正视情感变化,学会用合理的手段来释放情感,发泄不良情绪;在《在集体中成长》则重视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交往,学会融入集体,并教会学生与他人和谐共处,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教师要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可以多开展一些集体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生活化的社会情感问题,并通过问题引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青春变化过程,教导学生管理情绪的有效方法。
(三)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初中教师在讲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候要始终贯穿情感教育的理念,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思想,即教师不能将知识点生搬硬套,不能只顾知识点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初中教师可以在课内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也可以将情感教育渗透在社会生活中。如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有《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要求学生知道利用法律保障生活,就可以带领学生去旁听或是直接在网上搜索民事和刑事法律判决视频,并就此作为讨论主题,引导学生自主辩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中积极落实情感教育,推进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育模式,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在利用多样化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并将社会生活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可以在实际案例中引发共鸣,深入理解课程知识,并逐渐树立法治意识,进而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穆贵梅.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浅析[J].读写算,2020(23):23.
[2]郑汀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新智慧,2020(17):48.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學;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8-033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在于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即要通过这门课程教学,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备法治意识,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学会利用法律来约束自己,保护自己。这对于初中学生的三观形成有重要意义,对于维护国家稳定也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教学抑制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就可以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对学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一、情感教育渗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1-16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双重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身体素质较之于小学也有明显提高,教师若是不加以引导,中学生就容易因为冲动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来。故而在初中阶段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让学生知礼仪,明廉耻,懂是非。将情感教育渗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则是为了能够使教学更加高效,使学生更能理解接受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渗透的方法
(一)教师应主动改善自身的教育方式
教育的发展改革速度非常快,一线教师要时刻把握住教育的动向,明确新课要求,并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创新教育方式,为学生创造符合当前学习要求以及学生自身学习理解水平的新型教育模式。纵观我国教育的各个阶段,可以发现初中学生是最难管教的,小学生自主意识不强,教师稍加引导就能改正缺点认真学习,高中生思维意识近乎成型,他们能清楚的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含义,会为了自己的美好将来而努力,只有初中学生迫切想要独立,但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片面,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又能容易叛逆。所以初中教师要让中学生高效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丰富教学形式,简化抽象的德育知识点,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用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也可以创新教学手段,如开展实践教学,游戏教学,分层和团队合作教学等,这能够增添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在教学中时刻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教师要正视自己和学生在教学学习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时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论是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内容,还是完善教学形式,安排教学进度等都要围绕着学生进行调整优化。只有教师改变了“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和生活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情感需求,注意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够为学生量身打造出个性化的情感教育方案。
在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做情绪情感的主人》重视疏导学生的情感,教导学生学会正视情感变化,学会用合理的手段来释放情感,发泄不良情绪;在《在集体中成长》则重视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交往,学会融入集体,并教会学生与他人和谐共处,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教师要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可以多开展一些集体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生活化的社会情感问题,并通过问题引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青春变化过程,教导学生管理情绪的有效方法。
(三)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初中教师在讲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候要始终贯穿情感教育的理念,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思想,即教师不能将知识点生搬硬套,不能只顾知识点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初中教师可以在课内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也可以将情感教育渗透在社会生活中。如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有《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要求学生知道利用法律保障生活,就可以带领学生去旁听或是直接在网上搜索民事和刑事法律判决视频,并就此作为讨论主题,引导学生自主辩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中积极落实情感教育,推进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育模式,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在利用多样化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并将社会生活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可以在实际案例中引发共鸣,深入理解课程知识,并逐渐树立法治意识,进而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穆贵梅.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浅析[J].读写算,2020(23):23.
[2]郑汀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新智慧,2020(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