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牢固掌握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从观察中不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牢固掌握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觀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
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
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
如果一条规则是没有经过透彻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硬背下来的,那么,学生可能记住了它,但是却不懂得它。
其他文献
一、语言学习离不开思维能力 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学术界经过漫長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基本形成共识。 第一,语言和思维都是大脑的功能,但二者不是同一回事,它们的功能、特点与生理机制都不相同,且二者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思维的功能在于认识,语言的功能在于交际;语言是一种声音的符号系统,它的特点是民族性,思维是大脑的机能,它的特点是全人类性;语言是在大脑语言区控制下通过发音器官发出的含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课堂上,如果老师不提问,怎样引导学生学习?如果老师不提问,疑问从何而来?老师不提问,难道学生没有疑问吗?没有疑问,教学活动如何开展? 今年四月,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用他执教《桥》的课例,解答了上面的问题。 上课伊始,老师板书课题《桥》,同时板书:“无提问自主学习活动”。明确告诉学生,这堂课学什么,怎样学。 老师先講《桥》的体裁是小小说,是一种以简练的语言、有限的篇幅塑造典型人物的文学样式,它具
《小岛》:从“小”字读大爱 统编本教材中增添了不少弘扬革命传统教育的课文,集中体现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守卫边关海疆,反映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精神的英雄事迹,读来感人,心生敬仰。《小岛》是著名军旅作家陆颖墨的短篇小说,只要读上一遍,便能强烈感受到小岛上战士们想念家乡,用祖国泥土种畦菜地,感动了将军,一起晚餐的生活场景。故事真实平常,话语感人,情感真挚,催人泪下。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战士们对祖国、对将军的
在听完一些名师的课后,常有人赞叹:“哇,好厉害哦,这节课上得好好哦!”也常有人感叹:“这个设计好妙哦,我怎么就想不到呢?”其实,没有哪个名师天生就擅长上课。那些光鲜亮丽的课堂背后,有许多他人难以看到的良苦用心。 和易志军在一起共事十年多了,他上的每一节公开课我都听过。我们是同事更是朋友,不管正事还是闲事,经常在一起聊。所以,我有幸能看到这些好课背后的一些东西。 一、磨砺 2012年,志军经历
统编本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编排思路,使得语文要素成了引人注目的高频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语文要素,成为教好统编本教材的关键。 一、语文要素里藏着教学标准 一篇课文、一堂课、一个知识点要教到什么程度才算达标,教师必须清楚,否则,缺位、失位或越位就不可避免。统编本教材的“语文要素”使用了行为动词来描述所要达成的教学标准,可参照布鲁姆的认知领域目标层次分类理论加以解读。 1.识记。就是对已
阅读要点 一、奇特的幻想 幻想小说表现的是超自然的幻想世界,它带给学生新奇的意象,激发他们思考。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远离所处的世界,以一种令人振奋的方式,塑造、重建他们的精神世界,不断探索和创造,并释放他们的想象力。在未知之地有很多神奇的地方:期望国、幻觉城、结论岛……还有许多神奇的人物:让人失去目标感、分寸感的感觉采集官,不让人把话说完的夺词鸟,磨蹭人类做事的时间杀手……它们都以充满幻想的形
“基于学习者视角的‘支架建构’”,这里的“支架”是指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的路径、方法,形成多角度、多样态、可视化的助学系统,助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个体建构、学伴建构、场域建构,并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样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过程,找到相应的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支架建构”,使学生能更好地发展语言、发展思维。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形成了循序渐进、螺旋上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美丽的秋天”安排了四篇课文。“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优美的单元导语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秋天。秋天,是天高云淡,是金桂飘香,是果实累累。秋天在诗人眼中是“最是橙黄橘绿时”,是“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江上秋风动客情”。秋天在学生眼中,是金色巴掌的小树叶,是叶丛间蹦跳的小脚丫,是虫鸣雁去的叮咛。这么美好的贴近大自然的一组课文,秋思秋雨秋声秋景
成语是长期流传下来的习惯使用的词组或短语,大都出自典故。成语有整体性的特点,作为完整的词来运用;有定型性的特点,不可抽换颠倒词中的任何文字。恰当地运用成语,能使语言简练,生动形象。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熟练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并能加以运用。可是,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学生所知道的成语屈指可数,真正懂得其含义并能灵活运用的学生更是少得可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设计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口号喊了很多年,实际上,很多教师空有意识,而缺少相应的策略和方法。真正要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落到实处,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有学情视角。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学情判断大多处于一种想当然的经验状态,所获得的学情信息的有效性值得进一步的审议和梳理。如何建立一种具有信度与效度的审议视角,较为精准地把握学情,从而更为有效地展开教学呢?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果园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