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咽异感症与喉咽反流的联系及喉咽反流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的63例喉咽反流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喉咽反流是造成咽异感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 咽异感症伴咽部PH<5.0时,常提示有病理性喉咽反流的存在。
关键词:喉咽反流;咽异感症
咽异感症是耳鼻咽喉科臨床上最常见的主诉之一。其病因很多,有局部、全身及精神因素等方面。其中喉咽反流为其重要病因之一,且与耳鼻喉科多种疾病相关。近几年逐渐引起耳鼻咽喉科医生重视。喉咽反流性疾病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的咽喉部而造成的局部组织损坏。我科2010年1月一2012年1月对63例咽异感症诊断喉咽反流的患者进行诊治,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3例均为门诊患者,均因咽异感症诊断喉咽反流。同时有34例伴有声音嘶哑及慢性咳嗽,有13例伴有发音易疲劳及出现破音症状。男39例,女24例。年龄22~74岁,平均39.1岁,以35~45岁多见。发病时间6个月-6年,耳鼻咽喉科检查:双耳及鼻部均未见明显异常。咽黏膜慢性充血59例,杓间区水肿51例、喉部结节7例,杓间区溃疡19例,充血17例,苍白12例,肉芽肿2例。
1.2 方法
1.2.1 观察方法 63例患者均行耳鼻咽喉及纤维喉镜检查,并用咽喉pH 值监测仪进行监测,常规为PH<5.0,必要时取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1.2.2 治疗方法 给低脂肪高蛋白饮食,避免过饱及茶、含咖啡碱及碳酸盐饮料,少抽烟,不饮酒、单独或联合应用抗酸剂、H2 受体阻滞剂、助动剂和氢离子阻滞剂等,疗程1.5~2.0个月。
2 结果
本组治愈59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一般用药10~ 15d,咽异物感症及喉咽反流症状好转,1.5~2 0个月治愈。咽异物感症及喉咽反流明显减轻,部分消失,声音嘶哑及慢性咳嗽症状减轻,纤维喉镜检查咽喉黏膜较之前明显好转。
3 讨论
咽异感症为耳鼻咽喉科门诊常见主诉之一,许多患者被此病困扰,临床医生多考虑慢性咽炎、喉炎或其他咽喉疾病所致,对因喉咽反流导致的咽部症状考虑很少,近几年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喉咽反流是造成咽异感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食管上括约肌张力减低和食管近端的酸清除能力下降是喉咽反流发病的关键因素。有些患者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但喉咽反流患者并不一定伴有胃食管反流,因为食管或咽喉部粘膜对胃酸损伤的抵抗能力不同,咽喉粘膜对酸的损伤更加敏感。食管上括约肌压力自发性降低、食后打嗝、夜间平卧时吞咽使食管上括约肌压力降低是导致滞留在食管近端的胃内容物溢入喉咽部的主要生理原因。酸反流对咽喉病变的机制主要认为:一是胃酸-胃蛋白酶对咽喉部黏膜以及周围组织的直接损伤,二是认为远端食管胃酸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导致支气管收缩,反复清嗓动作、咳嗽导致黏膜机械损伤。也可能是共同作用导致咽喉的病理改变。但诊断喉咽反流并不易,因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喉咽反流的临床评估标准。当患者有咽异感症时,需行咽喉部间接喉镜及纤维喉镜检查,杓间区附近黏膜充血、肿胀、肥厚。同时要行咽喉pH值检查,经典判断标准为PH<4.0,但多数患者PH<5.0时仍具有诊断价值。用制酸药治疗有效。本病治疗除饮食治疗法及改变生活方式外,抗酸剂、H2受体阻滞剂、助动剂和H 一K 一ATP酶抑制剂等抗反流药物应用十分重要。药物治疗应有计划,用药不连贯及症状改善后自行停药是短期复发的原因之一,故提倡连续用药以提高疗效,缩短用药时间。喉咽反流与耳鼻喉科诸多疾病联系紧密,除咽异感症外,与声带接触性肉芽肿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也密切相关,因此有以上症状者,也要引起耳鼻咽喉科临床医生注意和重视。
参考文献:
[1]韩德民.重视喉咽反流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0,25(1):234-235
[2]Giulio J.Gastroesop hageal reflux and upper airway disease[J].Pediatric sinusitis,1996,29(1):27
[3]刘杰,张亚敏,刘丽思.胃食管反流病与耳鼻咽喉科疾病[J].中国耳鼻咽喉科颅底外科杂志,2009,15(1):77
关键词:喉咽反流;咽异感症
咽异感症是耳鼻咽喉科臨床上最常见的主诉之一。其病因很多,有局部、全身及精神因素等方面。其中喉咽反流为其重要病因之一,且与耳鼻喉科多种疾病相关。近几年逐渐引起耳鼻咽喉科医生重视。喉咽反流性疾病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的咽喉部而造成的局部组织损坏。我科2010年1月一2012年1月对63例咽异感症诊断喉咽反流的患者进行诊治,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3例均为门诊患者,均因咽异感症诊断喉咽反流。同时有34例伴有声音嘶哑及慢性咳嗽,有13例伴有发音易疲劳及出现破音症状。男39例,女24例。年龄22~74岁,平均39.1岁,以35~45岁多见。发病时间6个月-6年,耳鼻咽喉科检查:双耳及鼻部均未见明显异常。咽黏膜慢性充血59例,杓间区水肿51例、喉部结节7例,杓间区溃疡19例,充血17例,苍白12例,肉芽肿2例。
1.2 方法
1.2.1 观察方法 63例患者均行耳鼻咽喉及纤维喉镜检查,并用咽喉pH 值监测仪进行监测,常规为PH<5.0,必要时取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1.2.2 治疗方法 给低脂肪高蛋白饮食,避免过饱及茶、含咖啡碱及碳酸盐饮料,少抽烟,不饮酒、单独或联合应用抗酸剂、H2 受体阻滞剂、助动剂和氢离子阻滞剂等,疗程1.5~2.0个月。
2 结果
本组治愈59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一般用药10~ 15d,咽异物感症及喉咽反流症状好转,1.5~2 0个月治愈。咽异物感症及喉咽反流明显减轻,部分消失,声音嘶哑及慢性咳嗽症状减轻,纤维喉镜检查咽喉黏膜较之前明显好转。
3 讨论
咽异感症为耳鼻咽喉科门诊常见主诉之一,许多患者被此病困扰,临床医生多考虑慢性咽炎、喉炎或其他咽喉疾病所致,对因喉咽反流导致的咽部症状考虑很少,近几年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喉咽反流是造成咽异感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食管上括约肌张力减低和食管近端的酸清除能力下降是喉咽反流发病的关键因素。有些患者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但喉咽反流患者并不一定伴有胃食管反流,因为食管或咽喉部粘膜对胃酸损伤的抵抗能力不同,咽喉粘膜对酸的损伤更加敏感。食管上括约肌压力自发性降低、食后打嗝、夜间平卧时吞咽使食管上括约肌压力降低是导致滞留在食管近端的胃内容物溢入喉咽部的主要生理原因。酸反流对咽喉病变的机制主要认为:一是胃酸-胃蛋白酶对咽喉部黏膜以及周围组织的直接损伤,二是认为远端食管胃酸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导致支气管收缩,反复清嗓动作、咳嗽导致黏膜机械损伤。也可能是共同作用导致咽喉的病理改变。但诊断喉咽反流并不易,因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喉咽反流的临床评估标准。当患者有咽异感症时,需行咽喉部间接喉镜及纤维喉镜检查,杓间区附近黏膜充血、肿胀、肥厚。同时要行咽喉pH值检查,经典判断标准为PH<4.0,但多数患者PH<5.0时仍具有诊断价值。用制酸药治疗有效。本病治疗除饮食治疗法及改变生活方式外,抗酸剂、H2受体阻滞剂、助动剂和H 一K 一ATP酶抑制剂等抗反流药物应用十分重要。药物治疗应有计划,用药不连贯及症状改善后自行停药是短期复发的原因之一,故提倡连续用药以提高疗效,缩短用药时间。喉咽反流与耳鼻喉科诸多疾病联系紧密,除咽异感症外,与声带接触性肉芽肿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也密切相关,因此有以上症状者,也要引起耳鼻咽喉科临床医生注意和重视。
参考文献:
[1]韩德民.重视喉咽反流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0,25(1):234-235
[2]Giulio J.Gastroesop hageal reflux and upper airway disease[J].Pediatric sinusitis,1996,29(1):27
[3]刘杰,张亚敏,刘丽思.胃食管反流病与耳鼻咽喉科疾病[J].中国耳鼻咽喉科颅底外科杂志,2009,1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