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qv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传播,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现在的状况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落后态势,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以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数学作为一门学生们在日后的工作学习都能用到的科目,是一门逻辑思维性极强的学科,其展现出来的个人差异无疑是巨大的。而正因为学生的个人能力有着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出于因材施教的考虑,而难以定下一个较为统一的教学目标。目标低的话,大部分人都能达到,学生的学习自信会有所加强,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们常常得不到锻炼;若是目标过高,中低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因此受到挫伤,甚至会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影响学生们未来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便成了一个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们面前的一大课题,分层教学法便在此时出现。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法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将学生进行分层,为教学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对象,因此,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是分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要遵循“符合实际、合情合理、尊重学生”这三大原则,在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保障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组,在划分层次时,要综合衡量学生的成绩、学习能力、智商等情况,还要保证分组情况只有教师知晓,不向学生透露,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习积极性。通过分层来对学生进行分组,还能够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分层,保证学生完成度
  分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学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是其前提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大纲给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高层次学生们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将所学知识向外延伸,并做到将知识灵活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对于中等学生们,则要求理解教学内容,能够达到教学大纲的基础要求,有精力的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一定的提高;较低层次的学生,要能够基本掌握所学知识、教学基础内容,达到最基本的合格水平。通过对于学生们的分层教学,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们由于能力有差距而导致的“好学生学不够,中差生学不会”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老师的照顾,使得学生们能夠集体获得成绩的进步与能力的提升。
  三、给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知欲
  在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中,问题是整个课堂的精华所在,当有了问题以后,学生的探知欲与学习兴趣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在分层教学法中,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面向整体的问题,随后再逐层深入,一点点向下剖析,让学生自己通过现有知识解决问题。学生们自己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获得成功之后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也会促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中,最终达到整个班级的共同进步。
  四、课堂练习分层,教师及时做出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练习是让学生牢牢掌握某一知识和技能的一大利器,所有教师都必须重视。对于学生整体来说,相同的一张卷子,高层次的学生感受不到挑战,中层次的学生马马虎虎做完,低层次的则是空出不少不会的。这样的状况在班级中是常态。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就要注意到这一点,将课堂作业进行分层,划出基本题与思考题,对于中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做好基础题,对高层次学生则要求既做好基础题,也对思考题有一定涉猎。通过这样的分层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也不会出现由于卷面空白而导致的学习信心的挫伤。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查资料等行为来对课堂所学知识有一定的延伸与拓展。
  五、课堂氛围的调节
  在小学教育中,由于学生们爱玩好动的天性,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的涣散,而数学课是一门逻辑思维性极强的课程,没有什么情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常常是课前精神、到了课程中后段大脑放空的状态。面对这一问题,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调节课堂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课堂。
  综合上文,我们不难看出,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理念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分层教学法充分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因素,综合衡量学生的自身情况,对于实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与教育理念,在对学生情况以及教材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解后,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做到灵活转变。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待每一类同学时都要做到一视同仁,让高层次学生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中层次学生能够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上,向上一步,低层次学生要着重提高学习自信,培养出正确的学习方法,逐渐提高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燃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学习成绩的提高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作者单位:泗阳城厢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创新是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型人才的前提和根本,也是创新型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基本条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体验创新思维灵活性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带来的便捷性,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能够满足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逐渐过渡的阶段,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
本文对一名因骨折休学再次返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探究,提出小学生的逆商培养是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逆境中承受能力,引导其调整心理状态,正确对待挫折,是摆
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思维微课程的构建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将数学教材作为参照物,从文化、实践和思维三个方面构建数学思维微课程。数学思维微课程的内涵实质是通过为学生构建思维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思维,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最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个人价值。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这
打造和建设书香校园,借助古诗词诵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诵读古诗词已成为学生传承祖国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当学生在千古美文的滋养下、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提高语文素养,成长为一代新人,成为社会的栋梁,正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瑰宝之一就是古诗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古诗词。语文作为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学科,所
在《数学课程标准》出台后,小学数学的课程的任务和目标越发明确,就是要不断创新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诱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那么这个主线和基准又要如何把握,才能使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没有走偏,保持有轨正向行驶呢?那就要有个基准,有了基准就不会走偏。根据儿童的成长周期,小学阶段,必须要基于儿童天性,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这樣的教学创新才会更加适合小学数学课程。  教学创新,是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所谓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让任务、问题变为驱动力。学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对资源的利用,反复地活动探究。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探究,就能不断获得成就感,促进学习力的提升。  一、任务驱动培养学习力  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力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系统性。教材给我们的任务是明确的,环节设置是有层次的,我们教师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材教。所以学习力的培养就必须以学科总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新性思维的萌发点。培育课堂民主气氛,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意识,让学生有问题可问: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和技巧,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的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关键。”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产生。”可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新课改也把学生质疑问难作为学
膳食纤维因其独特的功能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中。探讨了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及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膳食纤维类食品的开发
生活自理,简单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能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使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自己必需的生活活动的本领。《幼儿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