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校内外结合之路 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r791154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青少年科技馆是一所面向青少年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活动的校外教育单位,属于国家基础教育组成部分。科技馆的办馆思想是面向全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个中小学生,以公益性活动为主,全面开展科技教育,走校内外结合之路,为学校素质教育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发现和培养一大批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后备人才。
   科技馆拥有一支专业水平较高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有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0人。宣武青少年科技馆面向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开设电子技术、智能控制、环保化学、智能机器人、模型制作、生物科学等专业培训课程,同时面向学校和社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宣武青少年科技馆多项竞赛活动的组织工作在北京市处于领先地位,现承办的市级竞赛有智能控制单片机、电子知识竞赛、航空航天模型竞赛和业余电台竞赛。
   宣武青少年科技馆先后被评为北京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北京市儿童少年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科普先进单位、北京市校外教育先进集体。2005年,被中宣部等10家单位评为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优秀团队。2011年,宣武青少年科技馆被确定为北京市校外科技教师培训基地。■
其他文献
凤舞菩提http://blog.sina.com.cn/fengwuputi    编辑的话:  毋庸讳言,在我们这个时代,考试分数仍然被作为评价学生的最主要手段,被视为通往幸福的敲门砖,所以,孩子每次考试的分数,必然牵动着家长的神经。孩子的分数高低和排名先后,能使家长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也能让家长垂头丧气、万念俱灰。面对孩子的考试分数,家长到底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凤舞菩提的这篇博客给大家提供
我们走过了小学的生活,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情谊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现在我们又开始了中学生活,又认识了很多的新老师和新同学,我相信大家开始感受到了初中生活的丰富多彩。但是,我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我们到学校来跟谁学习呢?   或许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们到学校来不就是跟老师学习吗?当然,跟老师学很重要,但对于中学生来讲,我们的认识不能停步于此。从我们课堂上的一些现象说起吧!   同学在课
【摘要】高年段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现状令人忧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需要提升,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努力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成为当务之急。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来源,教师要依托教材,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關键词】字词教学;语感能力;表达特点;口语表达;小练笔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包括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初步审美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名师档案:吴春萍,北京市骨干教师,现任北京市京源学校生物教师。教育部聘请的初、高中新课程教材培训专家,北京市初中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北京市生物学科兼职教研员。参与编写《生物教研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一书,参与撰写《北京市2007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报告》。  今年是我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第16个年头,在这16年里,我和其他教师一样,上过各种类型的课,每一节课我都认真准备,无论是成功还是
传统教学中,文化史的地位往往排列在政治经济史之后,由于教学时间、教师认知等因素的限制,有时只是对其内容进行一般性的介绍。而从近几年高中会考、高考的命题看,元杂剧俑、京剧脸谱、《清明上河图》等文化元素逐步体现。新课程中文化史的比重提升到了三分之一并单列为一个必修模块,系统全面地反映了人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成就;选修课中同样加重了文化史教学的分量,除《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以外,五个选修模块都
2005年,东城区在全区中小学实施“蓝天工程”,在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的同时,打破校际和区域界限,实现学校和社会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这个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讲堂,参加各类课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培养健全人格。随着“蓝天工程”的深入推进和社会大课堂的启动,我们尝试将“蓝天工程”课外活动创新理念拓展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得整合的社会资源不仅仅为开展课外活动所用,也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完善
【摘要】数学学习是培智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他们要想知道时间,需要会看钟表;要想坐车出行,需要会购票刷卡;要想购物,需要会使用钱币,等等。这些技能是培智生适应社会生活必须具备的,而点数则是掌握这些技能的基础。本文从材料聚注意、榜样树方法、情境重自主、生活激热情四个维度分析提升培智生点数能力的方法,以期促进其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关键词】培智生;点数能力;培养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低段
随着每个新学期开学,与校园同时热闹起来的,还有各地书店里的教辅材料区。但是,除了教辅材料版本繁多,让人无从选择之外,很多美其名曰学生的“无字之师”、老师和家长的“得力助手”的教辅材料,还存在别字连篇、价格离谱、与教学内容不完全相符等问题,如此种种,不仅让孩子和家长无所适从,就连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师们也头疼不已。  2012年2月,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纠风办联合发布
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我关心怎样以自己的学科为载体,教致用本领,育善良之人,最终成就社会有用人才。我愿意将自己多年来“以学科视角诠释上述教育理念”的思考及实践与同仁分享。    用地理观念引导做人    地理学科的核心观念是“协调人地关系”。此观念的建立,对善良做人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地理学关注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人类发展离不开地理环境,可以说地理环境是人类发展的“舞台”,人是在与环境打交道中
2008年9月,北京市启动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工作。社会大课堂工作的推进不仅为中小学生开拓了广阔的实践天地,也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面对众多的资源单位,我们首先明确的是并非所有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并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然而,在日常的听课和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们习惯于以往课程执行者的角色,课程开发意识不够,尤其是对区域内课程资源开发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