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课程改革的大背景来看,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如何提高交流的有效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但在我们的课堂中却存在很多无效、失败的课堂交流现象。本文从营造交流氛围、把握交流的契机、交流方法引导、交流效果评价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交流 策略
新课程标准将交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与同学交换意见,与教师互相沟通,感受他人的思路与方法,也使自己的策略和想法得到详细的检查、提炼和完善。所以,注重数学课堂交流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是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本人从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改进策略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营造交流的氛围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该是学生最忠实、最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新教育观要求教师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走下来,走到与学生平起平坐平等交流的中间来。平等,既是人格地位的平等,也是学术思想的平等和真理面前的平等。学生毕竟年龄小,他的想法,他的发现可能不太成熟,甚至有些幼稚,教师应当倾听,只有倾听,才能理解学生所要表达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这种指导,不是教师直接给予解题结果或解题方法,而是要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以产生教学共振,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节好的数学课还应该有一个能让同学之间自由开展交流的良好的、宽松的氛围,能让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全班同学之间都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流。只有自由交流才能在灵感实现时就能与同伴分享,获得支持,评价,并给同学以启发,才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发现。
二、准确把握交流的契机和切入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进行合作交流,如何把握好每一次合作交流的契机就尤显重要。如在教学《按比分配》时,我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体育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给三年级的学生分篮球。谭老师有24个球,要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进行练习,你们看怎么分?”学生讨论交流后,都同意男女各分12个。我接着说:“你们这种方法谭老师试过,可三年级的男同学非常不满,说这样不合理。他们说我们32个人,怎么和他们16个人分的一样多呢?老师太偏心了。”那你们觉得怎样分才算公平呢?学生1说:“按男、女学生人数的多少来分,多的多分点,少的少分点。”学生2问“到底多分多少呢?”我趁机说“对,多的要多分,少的要少分,那么有没有一定的依据呢?”学生3说“应按人数的比来分配,比较合理。”随后我指出今天学习新的解题方法——按比分配,顺利进入教学。这样的交流,学生人人动脑、个个参与,带着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投入其中,确保了课堂交流的有效。因此教师在一堂课上要准确地把握交流的时机,一定要把交流的时机放到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上。
三、方法引导 提高交流有效性
1、会阅读。阅读材料可以是数学课本,可以是学生自己写的作业材料,还可以是数学史话和故事。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组织有序和广泛的阅读交流,可以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和学习数学,学习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会倾听。交流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相同的观点被两次甚至更多次的提到,这说明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只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而对别人意见和观点缺少关心和倾听,这样不但浪费了交流资源,而且也让交流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交流要有效,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学会“听数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听:首先,要认真的听,要求学生明白你想别人听你发言,就必须先学会做一名忠实的听众,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在交流与倾听中使学生学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积极理解,悦纳对方,在他人陈述观点时不插言,在情绪上(眼神的关注等)予以配合,不独占课堂交流时间,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评价,使课堂交流和倾听有序有效地进行。其次,要思考着听,在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同时,要伴随着自己的思考,要能听出别人的发言的内在思维逻辑、表达的重点、要阐明的问题以及在表达过程中包括语法等在内的错误,或者与你不同的见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听什么:一听表达的大致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重点和要点;二是听别人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采用的思考方法;三是听别人表达的思想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自己准备随时进行质疑或补充。
3、会思考。学生在聆听他人交流或发言的同时,学会客观地分析、辩证地思考。经常问自己:他的意见正确吗?为什么?如果有不同异议则要大胆地及时补充,而不是选择沉默。只有在不断的思考中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提高自己。
四、进行交流效果评价和总结
在组织交流活动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通过评价增强学生参与交流的乐趣。学生的交流效果好壞教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学生进行问题探讨时教师要多进行鼓励和肯定,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了交流的兴趣学生才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建议。如:梯形面积的教学,首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梯形(一个或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通过折折、剪剪、拼拼、观察之后,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结果异彩纷呈:生1:我发现只要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在一起,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生2:我发现梯形能分成两个三角形。生3:我发现梯形能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生4:我还发现将梯形上下对折,沿着折痕剪开也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及时表扬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让学生交流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初步设想,最后让学生分组探索。学生在交流时提出了丰富多彩的、富有创意的思路和想法。在这些方法中,你最欣赏哪一种?教师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上述教学片断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开放的,交流是充分的、热烈的。教师注意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素材,使学生有机会从多种角度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在学生提出用多种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后,教师又提出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形成优化的方法。通过交流,学生不但经历了知识的探究过程,而且领悟了“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总之,数学课堂交流是必要的教学环节,达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交流 策略
新课程标准将交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与同学交换意见,与教师互相沟通,感受他人的思路与方法,也使自己的策略和想法得到详细的检查、提炼和完善。所以,注重数学课堂交流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是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本人从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改进策略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营造交流的氛围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该是学生最忠实、最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新教育观要求教师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走下来,走到与学生平起平坐平等交流的中间来。平等,既是人格地位的平等,也是学术思想的平等和真理面前的平等。学生毕竟年龄小,他的想法,他的发现可能不太成熟,甚至有些幼稚,教师应当倾听,只有倾听,才能理解学生所要表达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这种指导,不是教师直接给予解题结果或解题方法,而是要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以产生教学共振,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节好的数学课还应该有一个能让同学之间自由开展交流的良好的、宽松的氛围,能让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全班同学之间都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流。只有自由交流才能在灵感实现时就能与同伴分享,获得支持,评价,并给同学以启发,才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发现。
二、准确把握交流的契机和切入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进行合作交流,如何把握好每一次合作交流的契机就尤显重要。如在教学《按比分配》时,我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体育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给三年级的学生分篮球。谭老师有24个球,要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进行练习,你们看怎么分?”学生讨论交流后,都同意男女各分12个。我接着说:“你们这种方法谭老师试过,可三年级的男同学非常不满,说这样不合理。他们说我们32个人,怎么和他们16个人分的一样多呢?老师太偏心了。”那你们觉得怎样分才算公平呢?学生1说:“按男、女学生人数的多少来分,多的多分点,少的少分点。”学生2问“到底多分多少呢?”我趁机说“对,多的要多分,少的要少分,那么有没有一定的依据呢?”学生3说“应按人数的比来分配,比较合理。”随后我指出今天学习新的解题方法——按比分配,顺利进入教学。这样的交流,学生人人动脑、个个参与,带着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投入其中,确保了课堂交流的有效。因此教师在一堂课上要准确地把握交流的时机,一定要把交流的时机放到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上。
三、方法引导 提高交流有效性
1、会阅读。阅读材料可以是数学课本,可以是学生自己写的作业材料,还可以是数学史话和故事。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组织有序和广泛的阅读交流,可以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和学习数学,学习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会倾听。交流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相同的观点被两次甚至更多次的提到,这说明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只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而对别人意见和观点缺少关心和倾听,这样不但浪费了交流资源,而且也让交流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交流要有效,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学会“听数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听:首先,要认真的听,要求学生明白你想别人听你发言,就必须先学会做一名忠实的听众,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在交流与倾听中使学生学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积极理解,悦纳对方,在他人陈述观点时不插言,在情绪上(眼神的关注等)予以配合,不独占课堂交流时间,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评价,使课堂交流和倾听有序有效地进行。其次,要思考着听,在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同时,要伴随着自己的思考,要能听出别人的发言的内在思维逻辑、表达的重点、要阐明的问题以及在表达过程中包括语法等在内的错误,或者与你不同的见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听什么:一听表达的大致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重点和要点;二是听别人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采用的思考方法;三是听别人表达的思想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自己准备随时进行质疑或补充。
3、会思考。学生在聆听他人交流或发言的同时,学会客观地分析、辩证地思考。经常问自己:他的意见正确吗?为什么?如果有不同异议则要大胆地及时补充,而不是选择沉默。只有在不断的思考中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提高自己。
四、进行交流效果评价和总结
在组织交流活动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通过评价增强学生参与交流的乐趣。学生的交流效果好壞教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学生进行问题探讨时教师要多进行鼓励和肯定,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了交流的兴趣学生才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建议。如:梯形面积的教学,首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梯形(一个或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通过折折、剪剪、拼拼、观察之后,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结果异彩纷呈:生1:我发现只要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在一起,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生2:我发现梯形能分成两个三角形。生3:我发现梯形能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生4:我还发现将梯形上下对折,沿着折痕剪开也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及时表扬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让学生交流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初步设想,最后让学生分组探索。学生在交流时提出了丰富多彩的、富有创意的思路和想法。在这些方法中,你最欣赏哪一种?教师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上述教学片断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开放的,交流是充分的、热烈的。教师注意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素材,使学生有机会从多种角度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在学生提出用多种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后,教师又提出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形成优化的方法。通过交流,学生不但经历了知识的探究过程,而且领悟了“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总之,数学课堂交流是必要的教学环节,达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