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小学语文课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教学任务,探讨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否全面地掌握。因此,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探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一个长期以来被施教者忽略的重要问题。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往往更多注重的是知识传授的方法和作业的效果等,没有把教学兴趣拿出来独立研究。而事实上,整个教学过程无时无刻不与兴趣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兴趣的高低决定着教学的成败。目前,据初步了解,有相当数量的小学生对语文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诱发学习兴趣
新大纲强调:“小学各年级要重视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整体感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精讲,应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尝试到读书的乐趣。要变以往的“要我读”为“我要读”,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自觉地读,方能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兴趣的形成来源于教师的诱导和引发,而这种诱导恰恰是紧紧捕捉学生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瞬间,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生发过程。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有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小学生成为语文的“乐之者”呢?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新的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多下功夫。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言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训练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对语言训练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如教学《荷花》中“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又冒出来”一句,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字写得特别美?
生:我觉得“冒”字特别美,但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
师:说不清是正常的,你能觉得“冒”字特别美已经很好了。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字吗?
生:生、钻、探、长……
师:作者为什么没用这些字,肯定有他的用意。自己用心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才可以叫冒出来呢?
生:生机勃勃地、使劲地、兴高采烈地……
师:分别把这些词放到原句中,再来读读、悟悟。(生读)多么可爱的荷花啊!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荷花变得更美了……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指导学生读词、读句、读段、读篇,学生就读懂了文章的内容,知道了课文讲的意思,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发自内心地热爱语文学科。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得以发展,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功效。
二、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的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是看授课的艺术。较高水平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从部分小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其中就有教师方面的原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没有创新思想,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的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视语文学习为“苦水”的小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首先产生于新奇事物和它独特形式的刺激:这时沉睡的思维机制将被唤醒和激活,代之而起的是对新事物探究和力求发现它的奥秘,从而满足自身的好奇心理。而教学方法、程序以及材料的更新和置换都会使课堂兴趣活跃起来。如教学《黄继光》一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再让学生仔细看图、练习说话,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这时以图画为中心,根据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人物的表情、心理活动、动作特点,也可以想象未出现的战士们的愤怒之情。此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启发学生:黄继光为什么不用石块去堵敌人的枪口,而要用自己的胸膛去堵?这时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了,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三、结合学生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需要渲染,强调与整个环境相一致的兴趣效果,其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的感官形成一种感染和冲击波,从而激发他的探知欲望,这样才有可能把被动的接受过程转换为主体出于内在的冲动和要求。小学语文担负着基础教育的教学任务,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许多的教师在和小学生日常交流中对其进行文化课学习重要意义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小学语文对未来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地从多方面加强对小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如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搬进课堂内,模拟当时的情景,让小学生在模拟中不自觉地对语文产生兴趣;再如讲述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让小学生自主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可以让小学生不脱离时代,更能让他们懂得学习语文的重要。
四、给学生表现机会,发展学习兴趣
学生常常是喜动不喜静的,因为在运动之中就会表现他们的活力,使他们的身心感受得到释放。因此,把课堂兴趣化静为动,实在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好方法。语文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展示学生的个性美和人情美,把学生带到一个美的情景中去。语文课不再拘泥于形式和课本,只要能让学生受益的,无论是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还是流行歌曲,我都与学生一起去品味,一起去评价。真正让学牛在入学和文学中成长。讲《猪八戒吃西瓜》时,既让学生讲一讲他们熟悉的《西游记》的故事,又让他们唱《西游记》中他们喜欢的歌曲,让他们自己谈谈对猪八戒形象的理解,对歌曲的感悟。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语文课“换了人间”。
兴趣是知识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即使参与了也是被动的。虽然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我们能够正视小学生的实际,从小学生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的捷径和不断创新自我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就能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629100四川省蓬溪县高坪小学)
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一个长期以来被施教者忽略的重要问题。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往往更多注重的是知识传授的方法和作业的效果等,没有把教学兴趣拿出来独立研究。而事实上,整个教学过程无时无刻不与兴趣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兴趣的高低决定着教学的成败。目前,据初步了解,有相当数量的小学生对语文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诱发学习兴趣
新大纲强调:“小学各年级要重视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整体感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精讲,应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尝试到读书的乐趣。要变以往的“要我读”为“我要读”,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自觉地读,方能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兴趣的形成来源于教师的诱导和引发,而这种诱导恰恰是紧紧捕捉学生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瞬间,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生发过程。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有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小学生成为语文的“乐之者”呢?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新的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多下功夫。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言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训练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对语言训练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如教学《荷花》中“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又冒出来”一句,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字写得特别美?
生:我觉得“冒”字特别美,但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
师:说不清是正常的,你能觉得“冒”字特别美已经很好了。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字吗?
生:生、钻、探、长……
师:作者为什么没用这些字,肯定有他的用意。自己用心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才可以叫冒出来呢?
生:生机勃勃地、使劲地、兴高采烈地……
师:分别把这些词放到原句中,再来读读、悟悟。(生读)多么可爱的荷花啊!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荷花变得更美了……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指导学生读词、读句、读段、读篇,学生就读懂了文章的内容,知道了课文讲的意思,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发自内心地热爱语文学科。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得以发展,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功效。
二、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的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是看授课的艺术。较高水平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从部分小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其中就有教师方面的原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没有创新思想,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的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视语文学习为“苦水”的小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首先产生于新奇事物和它独特形式的刺激:这时沉睡的思维机制将被唤醒和激活,代之而起的是对新事物探究和力求发现它的奥秘,从而满足自身的好奇心理。而教学方法、程序以及材料的更新和置换都会使课堂兴趣活跃起来。如教学《黄继光》一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再让学生仔细看图、练习说话,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这时以图画为中心,根据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人物的表情、心理活动、动作特点,也可以想象未出现的战士们的愤怒之情。此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启发学生:黄继光为什么不用石块去堵敌人的枪口,而要用自己的胸膛去堵?这时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了,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三、结合学生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需要渲染,强调与整个环境相一致的兴趣效果,其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的感官形成一种感染和冲击波,从而激发他的探知欲望,这样才有可能把被动的接受过程转换为主体出于内在的冲动和要求。小学语文担负着基础教育的教学任务,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许多的教师在和小学生日常交流中对其进行文化课学习重要意义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小学语文对未来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地从多方面加强对小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如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搬进课堂内,模拟当时的情景,让小学生在模拟中不自觉地对语文产生兴趣;再如讲述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让小学生自主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可以让小学生不脱离时代,更能让他们懂得学习语文的重要。
四、给学生表现机会,发展学习兴趣
学生常常是喜动不喜静的,因为在运动之中就会表现他们的活力,使他们的身心感受得到释放。因此,把课堂兴趣化静为动,实在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好方法。语文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展示学生的个性美和人情美,把学生带到一个美的情景中去。语文课不再拘泥于形式和课本,只要能让学生受益的,无论是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还是流行歌曲,我都与学生一起去品味,一起去评价。真正让学牛在入学和文学中成长。讲《猪八戒吃西瓜》时,既让学生讲一讲他们熟悉的《西游记》的故事,又让他们唱《西游记》中他们喜欢的歌曲,让他们自己谈谈对猪八戒形象的理解,对歌曲的感悟。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语文课“换了人间”。
兴趣是知识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即使参与了也是被动的。虽然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我们能够正视小学生的实际,从小学生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的捷径和不断创新自我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就能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629100四川省蓬溪县高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