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对照组利多卡因治疗,予以观察组胺碘酮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病情均有好转,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80.56%,2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观察组多11例,2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频率较低。
关键词:胺碘酮;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比较高,室性心律失常就是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将利多卡因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随着心率失常抑制试验的应用,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受到质疑[1]。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胺碘酮能够有效治疗心肌梗死后的室性心律失常,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2]。我院对72例患者分组进行了实验,证实了胺碘酮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47-73岁,平均(59±6.73)岁;观察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46-75岁,平均(59±4.33)岁。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各项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常规心肌梗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对照组患者利多卡因中央静脉滴注治疗5d。患者首次使用利多卡因的负荷量为1-1.5mg/kg,之后的维持量为1-4mg/min,24h后利多卡因的量就可以减少到1-2mg/min,并且固定为这个量。同样的,在对患者进行常规心肌梗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患者胺碘酮中央静脉滴注治疗5d。患者首次使用胺碘酮的负荷量为10mg/min,之后的维持量为0.5mg/min。
1.3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的标准为:显效:患者室性早搏的发生率较治疗前减少 90% 以上,短阵室速和成对室早完全消失;好转:成对室早的发生率较治疗前减少 80% 以上,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减少60%以上;无效:存在短阵室速或成对室早,且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减少40%以下。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病例数+好转病例数)/总病例数×100%。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恶心呕吐、头晕头痛、静脉炎等。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两组数据的组间差距用X2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5天治疗后,比较2组的治疗总有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6,比观察组低13.88%,具体见表1。比较2组数据,(X2=9.7726,P<0.05)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n(%)]
比较2组患者治疗中与治疗后不良情况发生情况,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恶心呕吐、头晕头痛、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比对照组少,具体见表2。比较两组数据,(X2=7.0325,P<0.05)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
表2 2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3.讨论
胺碘酮又称可达龙,是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通过抑制钾离子外流以及钙离子内流的作用,可以降低心房颤动以及心室颤动,防止发生除极后心律失常。此外,抑制钠离子的内流能够减慢心室肌细胞的传导,有效治疗室性以及室上性心律失常[3]。
我院对72例患者进行了分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94.44%,高出利多卡因治疗总有效率13.88%,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也明显少于使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胺碘酮能安全、高效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蔡清亮.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5(01):112.
[2]郝瑜.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7):142-143.
[3]钟声宇.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9):131-132.
关键词:胺碘酮;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比较高,室性心律失常就是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将利多卡因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随着心率失常抑制试验的应用,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受到质疑[1]。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胺碘酮能够有效治疗心肌梗死后的室性心律失常,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2]。我院对72例患者分组进行了实验,证实了胺碘酮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47-73岁,平均(59±6.73)岁;观察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46-75岁,平均(59±4.33)岁。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各项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常规心肌梗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对照组患者利多卡因中央静脉滴注治疗5d。患者首次使用利多卡因的负荷量为1-1.5mg/kg,之后的维持量为1-4mg/min,24h后利多卡因的量就可以减少到1-2mg/min,并且固定为这个量。同样的,在对患者进行常规心肌梗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患者胺碘酮中央静脉滴注治疗5d。患者首次使用胺碘酮的负荷量为10mg/min,之后的维持量为0.5mg/min。
1.3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的标准为:显效:患者室性早搏的发生率较治疗前减少 90% 以上,短阵室速和成对室早完全消失;好转:成对室早的发生率较治疗前减少 80% 以上,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减少60%以上;无效:存在短阵室速或成对室早,且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减少40%以下。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病例数+好转病例数)/总病例数×100%。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恶心呕吐、头晕头痛、静脉炎等。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两组数据的组间差距用X2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5天治疗后,比较2组的治疗总有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6,比观察组低13.88%,具体见表1。比较2组数据,(X2=9.7726,P<0.05)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n(%)]
比较2组患者治疗中与治疗后不良情况发生情况,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恶心呕吐、头晕头痛、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比对照组少,具体见表2。比较两组数据,(X2=7.0325,P<0.05)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
表2 2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3.讨论
胺碘酮又称可达龙,是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通过抑制钾离子外流以及钙离子内流的作用,可以降低心房颤动以及心室颤动,防止发生除极后心律失常。此外,抑制钠离子的内流能够减慢心室肌细胞的传导,有效治疗室性以及室上性心律失常[3]。
我院对72例患者进行了分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94.44%,高出利多卡因治疗总有效率13.88%,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也明显少于使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胺碘酮能安全、高效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蔡清亮.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5(01):112.
[2]郝瑜.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7):142-143.
[3]钟声宇.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9):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