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語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认知结构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补救教学和课外辅导、布置不同程度的练习、进行不同的教学评价,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可接受”水平上都学有所得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分层教学;英语教学
英语分层教学就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可接受”水平上都学有所得的一种教学模式。英语作为当今社会使用范围最广的一门语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很难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成绩好的学生思维难以拓宽,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成绩差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等因素,学习变得越来越吃力,逐渐产生厌学心理;而中等的学生往往安于现状,势必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等生跟不上”的局面。
这就需要英语教师从实际出发,抛弃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等教学模式,我们尝试通过分层教学,寻求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还英语教学实践性的本色,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并有效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
一、课堂教学方面
首先,我们把学生分成A、B、C三组,这些组都是活动的,也就是他们随时都可能升降到另一组去。在课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运用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对要提问的学生心中有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锻炼和练习的机会;对于优等生,就设置一些难度大点的题,激发他们去思考,思维高度集中;
我们采取了“复式教学法”,即把座位按分组学生调整,讲课时,先让A、B两组的同学自己学习英语新单词,预习课文,教师则先教会C组的同学读英语新单词,讲发音、拼读及拼写规则和一些基础知识,然后由B组的同学读单词,A组同学纠正,C组的同学听。接着讲授新知识;做练习时,主要看C组的同学,由A组的同学来评讲B组和C组的同学的练习,一般都能讲得很详细,思路清晰,最后教师来讲解A组的练习题,这样既巩固了C组同学的基础知识,补缺补漏,又锻炼了A组的同学的口才,胆量;B组的同学则跃跃欲试,形成你追我赶的场面,效果很好。这样也可以尽快缩短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距离,让差生逐步补回所缺知识,重树信心,优生则进一步提高能力。
二、练习方面
做练习时,更需要运用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原则。
设计练习题时,共设置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第一层的问题是引导自学探索基本知识。其题目是把教材的最为基础的内容改造成稍微难一点的问题。重点考虑让C层学生能够接受,兼顾A、B层学生的查漏补缺和探索性诱导,同时对全体学生渗透最基本的英语学习方法(复习课则用第一层练习全面覆盖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让A、B层巩固实基础,让C层学生查漏补缺),这一层次的练习题一般设计为客观题,大多数学生大约用十分钟能够完成并产生猜想。
第二层次的问题是引导学习基本技能与方法的学习,是引导B层次的学生尝试新的问题,属于“理解”和“掌握”层的基本练习,设计这类练习题时则根据每堂课的内容按大纲要求,应当涉及的基本的句型、基本的短语,作文的基本格式。这些练习题要求反映普遍性,体现基本方法、步骤、规律和应用范围,必要时还要暴露学生通常可能产生的知识“盲点”,题量以B层学生10分钟左右完成为准。
第三层次的问题是引导变式与创新,其目标是运用和变式的训练,一般要根据A层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材内容决定所设练习题的难度,基础好的班可以每堂课都有,并且可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重点解决教材的前后联系、解决问题的关键(如这道题如何着手、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先筛选掉哪些选项等)、进行变式训练以及问题的规律性探索;中等班级也可以设置这种练习,只是要把难度适当降低;基础较差的、甚至于中等生都不多的班则在开始时不必设置第三层练习,经过一个月、一个学期甚至更多的时间逐步提高后,再由易到难地、逐步的增加这种题目,使学生逐步达到A、B层次。第三层练习的目的以主观题为主,一般是一、二道,时量以A层学生10~15分钟能完成或讨论后能完成为度。最后是达标练习,主要是课余的巩固练习题,以覆盖每天新学习的内容为主,要主、客观题型兼顾,各层次的要求也要兼顾,还要配置适合学生现状的思考题,题量以本班学生在30~40分钟内完成除思考题外的练习题为度。在所有学生做了练习题后都会觉得成绩不断提高,找到了成功感而信心大增,受益匪浅。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让我们共同探究并实施分层教学,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帮助学困生,让其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作为教师,我们应以生为本,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不同层次地发展,主动发展。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自由地遨游。
关键词:分层教学;英语教学
英语分层教学就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可接受”水平上都学有所得的一种教学模式。英语作为当今社会使用范围最广的一门语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很难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成绩好的学生思维难以拓宽,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成绩差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等因素,学习变得越来越吃力,逐渐产生厌学心理;而中等的学生往往安于现状,势必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等生跟不上”的局面。
这就需要英语教师从实际出发,抛弃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等教学模式,我们尝试通过分层教学,寻求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还英语教学实践性的本色,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并有效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
一、课堂教学方面
首先,我们把学生分成A、B、C三组,这些组都是活动的,也就是他们随时都可能升降到另一组去。在课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运用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对要提问的学生心中有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锻炼和练习的机会;对于优等生,就设置一些难度大点的题,激发他们去思考,思维高度集中;
我们采取了“复式教学法”,即把座位按分组学生调整,讲课时,先让A、B两组的同学自己学习英语新单词,预习课文,教师则先教会C组的同学读英语新单词,讲发音、拼读及拼写规则和一些基础知识,然后由B组的同学读单词,A组同学纠正,C组的同学听。接着讲授新知识;做练习时,主要看C组的同学,由A组的同学来评讲B组和C组的同学的练习,一般都能讲得很详细,思路清晰,最后教师来讲解A组的练习题,这样既巩固了C组同学的基础知识,补缺补漏,又锻炼了A组的同学的口才,胆量;B组的同学则跃跃欲试,形成你追我赶的场面,效果很好。这样也可以尽快缩短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距离,让差生逐步补回所缺知识,重树信心,优生则进一步提高能力。
二、练习方面
做练习时,更需要运用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原则。
设计练习题时,共设置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第一层的问题是引导自学探索基本知识。其题目是把教材的最为基础的内容改造成稍微难一点的问题。重点考虑让C层学生能够接受,兼顾A、B层学生的查漏补缺和探索性诱导,同时对全体学生渗透最基本的英语学习方法(复习课则用第一层练习全面覆盖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让A、B层巩固实基础,让C层学生查漏补缺),这一层次的练习题一般设计为客观题,大多数学生大约用十分钟能够完成并产生猜想。
第二层次的问题是引导学习基本技能与方法的学习,是引导B层次的学生尝试新的问题,属于“理解”和“掌握”层的基本练习,设计这类练习题时则根据每堂课的内容按大纲要求,应当涉及的基本的句型、基本的短语,作文的基本格式。这些练习题要求反映普遍性,体现基本方法、步骤、规律和应用范围,必要时还要暴露学生通常可能产生的知识“盲点”,题量以B层学生10分钟左右完成为准。
第三层次的问题是引导变式与创新,其目标是运用和变式的训练,一般要根据A层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材内容决定所设练习题的难度,基础好的班可以每堂课都有,并且可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重点解决教材的前后联系、解决问题的关键(如这道题如何着手、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先筛选掉哪些选项等)、进行变式训练以及问题的规律性探索;中等班级也可以设置这种练习,只是要把难度适当降低;基础较差的、甚至于中等生都不多的班则在开始时不必设置第三层练习,经过一个月、一个学期甚至更多的时间逐步提高后,再由易到难地、逐步的增加这种题目,使学生逐步达到A、B层次。第三层练习的目的以主观题为主,一般是一、二道,时量以A层学生10~15分钟能完成或讨论后能完成为度。最后是达标练习,主要是课余的巩固练习题,以覆盖每天新学习的内容为主,要主、客观题型兼顾,各层次的要求也要兼顾,还要配置适合学生现状的思考题,题量以本班学生在30~40分钟内完成除思考题外的练习题为度。在所有学生做了练习题后都会觉得成绩不断提高,找到了成功感而信心大增,受益匪浅。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让我们共同探究并实施分层教学,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帮助学困生,让其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作为教师,我们应以生为本,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不同层次地发展,主动发展。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自由地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