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高职院校两课教学面临着缺乏实效性、针对性、指导性、实践性的现状,两课教学虽然进入课堂,但很难走大学生的心里,两课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性、对大学生行为的约束性、对大学生心理的引导性都没有达到德育的目标。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总结了了两课教学中的四对矛盾,并且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两课;教学瓶颈;创新;失效
1 四对矛盾
现在高职院校在两课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培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社会与时俱进的发展当中,难免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具体来说,当前两课教学面临的现状主要有缺乏实效性、针对性、指导性、实践性这四点。本文则具体针对时效性的缺乏谈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缺乏时效性指的是教学相对滞后,尤其是实例部分,很难跟上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所以在教育上面也就缺少的跟时代挂钩的意义,很难极其大学生的共鸣。就影响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而言,具体梳理下来,主要存在以下四对矛盾。
1.1教材内容“多”与“实”的矛盾
“在過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需要的教学素材主要从国家规定的课本以及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来获得,教师获得教学素材的渠道相对比较单一,也比较狭窄。而且,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知识所限,有的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素材,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缺乏吸引力,这样就减弱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使大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两课教材体系庞大,力求全面的将更多的内容编写到教材当中,而在这么多庞杂的内容当中,怎样找到跟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契合点,怎样寻找到比较贴近实际的部分,也就成为了当下两课的教学的一个难题。
1.2上大课与因材施教的矛盾
众所周知,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普通院校,两课的教学都是以大课的形式展开的,往往是两三个甚至四五个班级的学生,一起在大的阶梯教室上课,这一两百人的课堂,老师一个学期教下来,能认识全所有的学生都是不可能是事情,更无从谈起因材施教了。而人是复杂的社会性的动物,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需要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向,而不仅仅是看课程作业和期末考试评分的问题,因此上大课和因材施教之间也就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1.3教学方法老套与人格规格提升的矛盾
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在开展两课的教学时候,大多数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很老套的,照本宣科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也难以产生兴趣和共鸣,这些对于学生人格的提升几乎起不到太多的作用
1.4考试形式单一与客观评价学生道德法律素质的矛盾
当前,对于两课教学的考核形式,也是很单一的,无非就是老师布置一些课程作用,写一点小论文,期末的时候再组织期末考试,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则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最后在结合平时的点名出勤,就得出这一学期的最终成绩了。这出来的成绩,跟学生实际的道德法律的素质之间,很难有必然的联系。
2 解决方法
对于以上时效性的难题,本文也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点。
2.1精炼教材,高校自身也要编写补充的教学资料
高职院校的两课教研室在组织教学的时候,要把教学进行精炼,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跟学生之间联系的紧密的部分,要多安排一些课时,对于时效性不强的部分,则需要有选择性的放弃或者少讲。此外高职院校需要根据本校具体的学情,组织教学编写教材的辅助资料,选择鲜活的材料和实例,更多的引起大学生的共鸣。比如结合当前大学生网络行为,组织编写相关的材料,让大学生树立网络法律和道德意识,再比如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也可以组织跟进,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
2.2减少大课的规模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师资和教学场地的紧缺,选择以大课的形式展开教学,这种情况一时之间难以改变,但是可以适当的缩减大课的人数,尽量控制在两个班级。增加教师的数量,努力开辟教学场地。人数减少的情况下,努力增加师生互动,尽可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进行有正对性的教学。
2.3多利用现代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当前,两课教学面临教学方法老套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转换思维,更多的利用当前是信息的社会的优势,利用网络化的平台,去学习更多更新的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此外“教师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多样化的网络平台,就一些社会热点在这些平台上同受教育者进行讨论,吸引住受教育者的眼球,让受教育者不再感到被动的去接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同时也会提高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提升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新媒体时代网络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为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提供了相当便捷的渠道,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所需的学习资源,同时在网络上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运用不同方式进行学习,可以极大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也渐渐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相信在信息化的平台之上,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法律道德素养起到更好的助力。
2.4增加考核形式,多开展实践教学
单一的卷面考试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法律道德素养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因此需要增加新颖的考核形式,比如增加实践的课程,这需要得到社会力量的帮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等活动。比如对于大学生掏鸟窝这个社会热点事件,让学生进行辩论,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再比如跟有关部门合作,请法官警察等人员为学生上。总而言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教育并非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并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任,不仅仅要在技术上把学生打磨成未来的技术骨干,更要在法律道德的教育上打下良好基础,这样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采用更多新颖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突破当前教学面临的瓶颈,为学生上好两课,为培养人才发挥好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熊舒平.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2012.
[2]夏家春.理清“两课”改革的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05(5):41-42.
关键词:两课;教学瓶颈;创新;失效
1 四对矛盾
现在高职院校在两课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培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社会与时俱进的发展当中,难免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具体来说,当前两课教学面临的现状主要有缺乏实效性、针对性、指导性、实践性这四点。本文则具体针对时效性的缺乏谈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缺乏时效性指的是教学相对滞后,尤其是实例部分,很难跟上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所以在教育上面也就缺少的跟时代挂钩的意义,很难极其大学生的共鸣。就影响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而言,具体梳理下来,主要存在以下四对矛盾。
1.1教材内容“多”与“实”的矛盾
“在過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需要的教学素材主要从国家规定的课本以及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来获得,教师获得教学素材的渠道相对比较单一,也比较狭窄。而且,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知识所限,有的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素材,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缺乏吸引力,这样就减弱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使大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两课教材体系庞大,力求全面的将更多的内容编写到教材当中,而在这么多庞杂的内容当中,怎样找到跟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契合点,怎样寻找到比较贴近实际的部分,也就成为了当下两课的教学的一个难题。
1.2上大课与因材施教的矛盾
众所周知,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普通院校,两课的教学都是以大课的形式展开的,往往是两三个甚至四五个班级的学生,一起在大的阶梯教室上课,这一两百人的课堂,老师一个学期教下来,能认识全所有的学生都是不可能是事情,更无从谈起因材施教了。而人是复杂的社会性的动物,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需要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向,而不仅仅是看课程作业和期末考试评分的问题,因此上大课和因材施教之间也就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1.3教学方法老套与人格规格提升的矛盾
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在开展两课的教学时候,大多数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很老套的,照本宣科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也难以产生兴趣和共鸣,这些对于学生人格的提升几乎起不到太多的作用
1.4考试形式单一与客观评价学生道德法律素质的矛盾
当前,对于两课教学的考核形式,也是很单一的,无非就是老师布置一些课程作用,写一点小论文,期末的时候再组织期末考试,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则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最后在结合平时的点名出勤,就得出这一学期的最终成绩了。这出来的成绩,跟学生实际的道德法律的素质之间,很难有必然的联系。
2 解决方法
对于以上时效性的难题,本文也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点。
2.1精炼教材,高校自身也要编写补充的教学资料
高职院校的两课教研室在组织教学的时候,要把教学进行精炼,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跟学生之间联系的紧密的部分,要多安排一些课时,对于时效性不强的部分,则需要有选择性的放弃或者少讲。此外高职院校需要根据本校具体的学情,组织教学编写教材的辅助资料,选择鲜活的材料和实例,更多的引起大学生的共鸣。比如结合当前大学生网络行为,组织编写相关的材料,让大学生树立网络法律和道德意识,再比如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也可以组织跟进,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
2.2减少大课的规模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师资和教学场地的紧缺,选择以大课的形式展开教学,这种情况一时之间难以改变,但是可以适当的缩减大课的人数,尽量控制在两个班级。增加教师的数量,努力开辟教学场地。人数减少的情况下,努力增加师生互动,尽可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进行有正对性的教学。
2.3多利用现代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当前,两课教学面临教学方法老套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转换思维,更多的利用当前是信息的社会的优势,利用网络化的平台,去学习更多更新的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此外“教师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多样化的网络平台,就一些社会热点在这些平台上同受教育者进行讨论,吸引住受教育者的眼球,让受教育者不再感到被动的去接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同时也会提高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提升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新媒体时代网络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为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提供了相当便捷的渠道,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所需的学习资源,同时在网络上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运用不同方式进行学习,可以极大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也渐渐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相信在信息化的平台之上,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法律道德素养起到更好的助力。
2.4增加考核形式,多开展实践教学
单一的卷面考试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法律道德素养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因此需要增加新颖的考核形式,比如增加实践的课程,这需要得到社会力量的帮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等活动。比如对于大学生掏鸟窝这个社会热点事件,让学生进行辩论,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再比如跟有关部门合作,请法官警察等人员为学生上。总而言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教育并非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并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任,不仅仅要在技术上把学生打磨成未来的技术骨干,更要在法律道德的教育上打下良好基础,这样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采用更多新颖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突破当前教学面临的瓶颈,为学生上好两课,为培养人才发挥好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熊舒平.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2012.
[2]夏家春.理清“两课”改革的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05(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