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_s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课、思想品德课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学,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学。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我认为,要体现以下“三味”,即语文味,儿童味,个人味。
  (一)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是语文的文学的蕴味,包括语言、文学、形象、构思、意境、感悟等蕴味,也即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领悟语文的美,首先必须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言美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言作品内涵予以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感悟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所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泳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就是儿童,儿童又是一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儿童还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学习语文的自主权。
  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始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导学生以一名读者的身份发现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文化。
  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
   (三)个人味
  语文课的个人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无个人味的语文课,犹如作家笔下塑造的缺乏个性的人物形象,对读者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说,这样的语文课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古人云:文如其人。今天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此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人的性格、气质、情感、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不研究学生怎么能教好他们呢?教学是为育人服务的,身为语文教师要想上出不乏个人味的语文课,就要努力體现“书要滚瓜烂熟”,上课不看教材,都在肚子里。
  第二,突出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品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扬长避短,突出“人无我有”,语文课上才能显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在教学中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在教学中就应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总之,为了语文课的个人味,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教学上的优势。善于运用插画的优势,善读的运用范读的优势,善于运用吟唱的优势,如此等等,让语文课成为很有趣、很人情味的课,让学生两节课下来说:“呀,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这样的语文课哪能没有个人味?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其他文献
教育家、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说:“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一绿色教育”就是在充分考虑社会需要的前提下按教育规律来办教育,“引导”人的内在因素合乎规律地全面而主动地“发展”,营造一个“引导”与“发展”相适宜的“绿”色环境,并精心地使这两方面协调起来。绿色应充满校园,充满课堂,充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更应树
小学科学学科是使小学生掌握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科学精神的重要学科,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在科学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进而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素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方面收到了明显效果。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易扩大学生学习空间  科学学科要告诉学生很多宏观和微观世界的知识,如宇宙星座、太阳和月亮的奥秘等。而这些知
摘要:作为初高中过渡和衔接的重要时期,高一年级成为学生适应高中英语教学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新课改背景下高一英语教学的关键在于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新课程理念,从而实现初高中有效的过渡和衔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一英语衔接 策略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高中英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初、高中教学的衔接阶段,高一英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面
摘要:作者针对小学少先队辅导工作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少先队工作现状分析,并对推进少先队辅导工作的建议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小学 少先队 辅导 工作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少先队工作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是目前少先队工作的整体水平与城市相比相对薄弱,少年儿童成长发展的需求还没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少先队工作具有独特优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拥有可供创造的
摘要:通过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浅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爱、严、勤”的理解,简单阐述这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找出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所应掌握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职业学校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职业学校得到了更快更完善的发展。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全方面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其中班主任工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班主任在班级中扮演着领导者、组织者、管理
【摘要】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重新审视教学情境的概念内涵,阐明了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进行了探索,并指出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情境 创设途径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创
摘要:思维是人类创造的翅膀。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与创新,对学生学习和未来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达到灵活自如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境界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要有新颖科学的设计。有效得法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造思维 创造力 培养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未来高素质人才,致力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语文学科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孩子进行语文学习的基础。面对生字教学,一线老师深知其重要性,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又颇感困惑:有限的教学时间,任务繁重的教学任务,单一重复的教学方法,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总而言之是:太多、太难、太枯燥。  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这里强调识字的生活源泉。同时《
本文旨在引领教师们正确理解和实施前置性学习,深化生本课堂教学改革,发展学生,享受幸福。  一、要以“探究”引领学生的前置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就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也是生本教育强调的“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探究式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以探究引领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也是“生本课堂”的教学思
摘要:随着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生运用英语写作的能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应地英语写作教学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己成为广大英语教师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写作能力;应试教育;写作训练  写作教学在高中英语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它体现出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灵活自如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不经规范科学的训练,学生可能永远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