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把“生产”看作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而生产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三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其中的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都进行了系统研究,但是,由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对于精神生产只作了一些纲领性、原则性的研究与论述,没有留下专门的理论著作,这就为后人的研究留下了巨大的理论空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起着越来越大的指导作用,日益成为整个社会生产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前导,成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理论“生长点”,不仅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当今发展文化产业的社会实践中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迫切的社会现实课题。
近些年来,理论界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其中,刘云章教授的专著《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研究》是一部比较系统且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著作。
一是系统梳理了精神生产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人与动物的一个本质区别是人有意识,人的意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渐演变的过程,起初是“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后来进化到高级的人的意识。有了意识,人类就逐步开始了“意识的生产”,但这种生产还是低级的,再向前发展就出现了高级的“精神生产”。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生产出现在奴隶社会,而对精神生产的理论研究就更晚了,这一研究领域主要是由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开拓出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关于精神生产的研究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理论,这一理论产生以后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与完善。这就为我们梳理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生产和精神生产理论的清晰的逻辑线索。
二是全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关于精神生产的专门著作,但是在精神生产的一系列问题上都有重要论述。该书作者准确地把握住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精神生产的两个基本视域——唯物史观和经济学,对精神生产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从精神生产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研究到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研究,从社会生产的整体研究到精神生产的部门研究,从精神生产的生产环节研究到精神产品的消费环节研究等等。在此基础上,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概括为五个方面,即精神生产的本质、精神生产的作用、精神生产的动力、精神生产的过程、精神生产的产品,作者对其中每一方面的研究都有独到的见解。这就使我们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总体构成。
三是开拓性地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以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独到性的见解。例如,作者认为精神生产的本质是人借助于符号而进行的“意义”的生产,是关于“社会”的人的生产,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带有鲜明的社会性特点并生产和再生产出这种社会关系的生产;精神产品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两个方面,对其价值评价应该把经济学的标准和哲学的标准结合起来,实现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精神生产的时代使命是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度,为人类生产先进的文化理念,等等。这些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提升人类对精神生产规律的认识等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然,本书对有些具体的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得还不够,比如,如何清晰界定文化产业的 “文化”属性与“产业”属性的边界?如何科学对待文化产业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如何准确评价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二重属性?等等。这些问题是我们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落脚点,也是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所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希望作者进一步努力,写出更有深度的理论著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责任编辑:张俊华]
收稿日期:2011-08-10
作者简介:杨峻岭(1971-),女,河北保定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河北大学马列部副教授 .
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起着越来越大的指导作用,日益成为整个社会生产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前导,成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理论“生长点”,不仅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当今发展文化产业的社会实践中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迫切的社会现实课题。
近些年来,理论界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其中,刘云章教授的专著《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研究》是一部比较系统且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著作。
一是系统梳理了精神生产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人与动物的一个本质区别是人有意识,人的意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渐演变的过程,起初是“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后来进化到高级的人的意识。有了意识,人类就逐步开始了“意识的生产”,但这种生产还是低级的,再向前发展就出现了高级的“精神生产”。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生产出现在奴隶社会,而对精神生产的理论研究就更晚了,这一研究领域主要是由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开拓出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关于精神生产的研究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理论,这一理论产生以后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与完善。这就为我们梳理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生产和精神生产理论的清晰的逻辑线索。
二是全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关于精神生产的专门著作,但是在精神生产的一系列问题上都有重要论述。该书作者准确地把握住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精神生产的两个基本视域——唯物史观和经济学,对精神生产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从精神生产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研究到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研究,从社会生产的整体研究到精神生产的部门研究,从精神生产的生产环节研究到精神产品的消费环节研究等等。在此基础上,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概括为五个方面,即精神生产的本质、精神生产的作用、精神生产的动力、精神生产的过程、精神生产的产品,作者对其中每一方面的研究都有独到的见解。这就使我们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总体构成。
三是开拓性地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以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独到性的见解。例如,作者认为精神生产的本质是人借助于符号而进行的“意义”的生产,是关于“社会”的人的生产,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带有鲜明的社会性特点并生产和再生产出这种社会关系的生产;精神产品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两个方面,对其价值评价应该把经济学的标准和哲学的标准结合起来,实现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精神生产的时代使命是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度,为人类生产先进的文化理念,等等。这些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提升人类对精神生产规律的认识等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然,本书对有些具体的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得还不够,比如,如何清晰界定文化产业的 “文化”属性与“产业”属性的边界?如何科学对待文化产业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如何准确评价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二重属性?等等。这些问题是我们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落脚点,也是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所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希望作者进一步努力,写出更有深度的理论著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责任编辑:张俊华]
收稿日期:2011-08-10
作者简介:杨峻岭(1971-),女,河北保定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河北大学马列部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