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胆道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胃肠治疗对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治疗的103例胆道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52例则实施针对性胃肠治疗手段。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及胃泌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2h、24h的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道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胃肠治疗可提升术后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胆道疾病;外科手术;胃肠功能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5.215
胆道疾病作为临床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由于手术部位与胃部及肠道相近,因此外科手术在牵拉及麻醉过程中极易造成胃肠功能受损,轻者造成患者术后出现呕吐、排便不畅等,重者引起胃肠功能紊乱[1]。因此提高胆道疾病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为此本研究对胆道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胃肠治疗,旨在探讨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因胆道疾病住院治疗的103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1例,27例,24例;年龄28-67岁,平均(47.80±3.19)岁;胆总管结石18例,胆囊结石33例。观察组52例,28例,女24例;年龄29-67岁,平均(47.91±4.07)岁;胆总管结石19例,胆囊结石33例。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胆道疾病;符合外科手术适应症。排除标准:手术禁忌症;急性脏器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治疗,包括常规补液、抗感染及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前禁饮禁食。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胃肠功能治疗,在术前常规补液,调整禁饮禁食时间,术前晚上实施肠内营养保证胃肠功能;术中避免对胃肠刺激,并增加补液量;术后根据患者疼痛度使用镇痛药物,术后1d增加乳果糖的摄入,并实施肠内营养,根据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食用半流质食物,日常下床运动并对腹部进行按摩。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手术前、术后12h、术后24h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查胃泌素水平并对比。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查,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胃肠功能指标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早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不同时间胃泌素对比
两组患者术前的胃泌素水平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2h、24h的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見表3.
3 讨论
胆道疾病外科手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胃肠功能紊乱,临床认为麻醉会影响胃肠道的神经冲动,手术创伤会造成胃肠道的结构改变,从而出现胃肠道蠕动减慢及功能下降,造成术后患者出现排气时间延长、肠梗阻等现象[2-3]。如何改善胆道疾病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是临床研究重点。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抗感染、胃肠减压及补液等改善胃肠功能,对胆道疾病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效果临床并不满意,且有部分患者在术后并不能早期进食,进而影响营养状况[4]。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胃肠功能治疗后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早与对照组,术后12h、24h的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认为,在胆道疾病患者围手术期通过调整禁饮禁食时间有效减少术后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从而提升术后胃肠功能;在术前术后实施肠内营养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并可刺激肠道蠕动;在术后予以腹部按摩一方面可促进肠道核胃蠕动,另一方面可加快术后早期排气排便。
综上所述,胆道疾病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肠道治疗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刘志武,高雪梅.胆道疾病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6):38-39.
[2]彭伟雪,姜洪池.胆总管结石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际外科学杂志,2021,48(1):36-40.
[3]张宗明,赵月,林方才,等.高龄胆道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安全防治措施[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20,26(2):108-114.
[4]张艳玲,魏霞,薛艳,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胆道系统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甘肃医药,2020,39(6):560-562.
【关键词】胆道疾病;外科手术;胃肠功能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5.215
胆道疾病作为临床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由于手术部位与胃部及肠道相近,因此外科手术在牵拉及麻醉过程中极易造成胃肠功能受损,轻者造成患者术后出现呕吐、排便不畅等,重者引起胃肠功能紊乱[1]。因此提高胆道疾病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为此本研究对胆道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胃肠治疗,旨在探讨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因胆道疾病住院治疗的103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1例,27例,24例;年龄28-67岁,平均(47.80±3.19)岁;胆总管结石18例,胆囊结石33例。观察组52例,28例,女24例;年龄29-67岁,平均(47.91±4.07)岁;胆总管结石19例,胆囊结石33例。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胆道疾病;符合外科手术适应症。排除标准:手术禁忌症;急性脏器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治疗,包括常规补液、抗感染及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前禁饮禁食。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胃肠功能治疗,在术前常规补液,调整禁饮禁食时间,术前晚上实施肠内营养保证胃肠功能;术中避免对胃肠刺激,并增加补液量;术后根据患者疼痛度使用镇痛药物,术后1d增加乳果糖的摄入,并实施肠内营养,根据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食用半流质食物,日常下床运动并对腹部进行按摩。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手术前、术后12h、术后24h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查胃泌素水平并对比。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查,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胃肠功能指标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早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不同时间胃泌素对比
两组患者术前的胃泌素水平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2h、24h的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見表3.
3 讨论
胆道疾病外科手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胃肠功能紊乱,临床认为麻醉会影响胃肠道的神经冲动,手术创伤会造成胃肠道的结构改变,从而出现胃肠道蠕动减慢及功能下降,造成术后患者出现排气时间延长、肠梗阻等现象[2-3]。如何改善胆道疾病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是临床研究重点。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抗感染、胃肠减压及补液等改善胃肠功能,对胆道疾病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效果临床并不满意,且有部分患者在术后并不能早期进食,进而影响营养状况[4]。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胃肠功能治疗后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早与对照组,术后12h、24h的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认为,在胆道疾病患者围手术期通过调整禁饮禁食时间有效减少术后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从而提升术后胃肠功能;在术前术后实施肠内营养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并可刺激肠道蠕动;在术后予以腹部按摩一方面可促进肠道核胃蠕动,另一方面可加快术后早期排气排便。
综上所述,胆道疾病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肠道治疗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刘志武,高雪梅.胆道疾病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6):38-39.
[2]彭伟雪,姜洪池.胆总管结石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际外科学杂志,2021,48(1):36-40.
[3]张宗明,赵月,林方才,等.高龄胆道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安全防治措施[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20,26(2):108-114.
[4]张艳玲,魏霞,薛艳,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胆道系统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甘肃医药,2020,39(6):560-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