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蛇尾”与“虎头豹尾”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ficaln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往往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了课堂教学的导入,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结尾。但须知,课堂的结尾是整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结尾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的结尾部分常常草草收场,或者是象征性地提出一个问题,如“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等,或者是机械性地布置一下作业,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因此,我们要把“虎头蛇尾”转变为“虎头豹尾”。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 情感升华型结尾
  
  情感是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科学探究学习的参与程度及效果,是科学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之一。教学可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情操,但教学的结尾部分更能使情感得到升华。如《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一课教学的结尾:
  师:雨水对土地有侵蚀作用,但影响土地侵蚀的因素有许多。那么,土地的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呢?
  生1:会带来山洪暴发,使许多人无家可归。
  生2:会带来水土流失,庄稼减产。
  生3:有可能带来全球的气候变化。
  ……
  师: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生4:植树造林。
  生5:做好保护森林的宣传工作。
  ……
  在这节课的结尾中,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提升,从而达成科学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二、 知识扩张型结尾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对科学知识比以往更加重视了,教学中着力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处,教师更能够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巩固、提升,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如《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一课教学的结尾: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从食物的包装上获得许多信息,但是这些信息都是表面的、粗浅的。现有两个问题供大家课后继续研究:1.各种配料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2.食品添加剂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学生学习知识不能局限于课堂上,还应包括课外各个方面的知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只是学生获取大量课外知识的一个起点、一个基础。在上述这节课的结尾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研究有关配料、添加剂的问题,以及通过自发的探究找出原因,这些都属于知识拓展型范畴。如《运动和摩擦力》一课教学的结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1:摩擦力的大小不仅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而且与物体的重量有关。
  师:那么,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
  师:如果我们再来举行一次拔河比赛。(本课以拔河比赛引入,用不锈钢管代替绳子,一方是小个子同学,另一方是大个子同学,在大个子同学的不锈钢一端,涂上洗洁精,结果小个子同学获胜)比赛的双方还是原来两个同学,钢管上都不涂洗洁精,但要求大个子同学在比赛时穿上溜冰鞋,大家猜一猜这场比赛谁会赢?
  ……
  师:这场比赛所隐含的科学知识将在下节课中得到解答。
  一个个科学知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以前一课的知识为基础的。在《运动和摩擦力》一课中,通过拔河比赛引入新授,又通过拔河比赛结束,既有前后呼应的作用,又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为下一课学习《滑动与滚动》打好基础。
  
  三、 习惯培养型结尾
  
  科学课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因为好的习惯会受益一生。因此,科学课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课堂的结尾是培养习惯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比如收拾课桌、整理材料,这样做不但减轻了教师课后整理的工作量,而且培养了学生有始有终的好习惯,真是一举两得。如《电路出故障了》一课教学的结尾: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如果发现电路出故障时,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电路,能够检测出什么地方出故障了,可以及时修理。
  师:很好,大家又学会了一种本领。注意: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这节课就学到这里,请大家收拾整理实验器材,按照原来的位置放到实验器具箱里。
  ……
  一节科学课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在科学课中,要让学生通过探究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产生更多的科学问题,以供学生日后继续研究。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会思考的好习惯。
  特拉弗斯曾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现艺术。”因此,科学课堂教学的结尾,更应体现教师的匠心独运。我们不应该片面地追求形式,而是要通过精心设计,既具有一定形式的美感,又不缺乏科学哲理;既要承上,又要启下,进而设计出富有特色的且可操作性强的多种多样的结尾方式。
其他文献
教师在授课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绪和反应,灵活、适当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话语,往往能调整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对知识的理解。尤其是以理性见长的数学课,不妨也在教学中适时地幽上一默,让学生乐上一回,这对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均有好处。最近,有幸走进几位“数学大师”的课堂,在赏析他们教学语言艺术的同时,我也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收获。    幽默是一种“柔化剂”,可以消除紧
期刊
说起“熟能生巧”,人们常常会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一般认为,数学学习只要多练、多做,弄得滚瓜烂熟,自然就会找到窍门,成绩自然就会提高。但是,“熟能生巧”果真能作为一条数学学习的普遍规律吗?是否可以作为数学学习的经验来运用、推广呢?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都是有所偏颇的。对此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辩证地看待,科学地理解熟能生巧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意义。  熟能生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熟练了,就能
期刊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数学教学由于其简洁、干练的线型教学特征,其有效性更值得大家关注。那么怎样的数学课堂才是有效的呢?最近聆听了几位教师执教的同一节课《笔算乘法》,颇有感触。    一、正确理解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课例1:  小朋友进行贴花游戏:每张纸上贴3朵  师:2张纸上贴几朵?   2× 3=6或3×2=6  师:10张纸上贴几朵?  
期刊
阅读与习作是语文学科中的“两根柱子”,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和借鉴,习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只有将阅读与习作结合起来训练,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以下就谈谈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是如何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    一、阅读中积累    习作是一种释放,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没有不断地吸收和充足的积累,就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厚积而薄发”这是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
期刊
近几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人提出了重视“文化细节”教学的主张,由于它蕴含着深厚的情理相扣理念。因此,受到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青睐。  语文是一种特定的文体文化形态。语文课文中总会有些精妙的文化细节,它总是形成于特定的内容情境中。虽是构成教学行为的较小单位,但是,教师在解读文本和实施教学时,如果能够深度地探寻这些“文心”,沿着文字脉搏,引领学生细细咀嚼,即使是学生的感悟难点,只要教学方法设计巧妙,学生
期刊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空间观念的培养,依赖于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依赖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调动了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跨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本文就利用CAI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借助CAI建立表象,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表象是由感知到概念之间的阶梯,它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只有
期刊
情境教学是指依据英语教材,以课文对话文本为依托,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情景或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整体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多元性、原生态情境教学是指以学生课堂生成性、原始状态的教学资源为基础,不拘泥于课本教材,以原生态的面貌呈现的情境教学,这样更贴近学生,更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共鸣,从而促进、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下面从笔者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原生态情境教学的体会。
期刊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强调生活的教育价值,倡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努力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品德与生活教师要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的学习空间,也为学生明确道理,养成习惯,陶冶情操提供有趣的理想环境。下面谈谈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一、合理运用 乐学爱学 
期刊
课堂40分钟前,我们能做什么?孔子说:“本立则道生。”我们在思考教育问题的时候就应该思考它的“本”在哪里。作为品德学科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儿童的生活世界中去寻找一些儿童普遍存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即教学的起点,然后把握它们,引进课堂教学,“对症下药”。    一、科学解读教材,联系“教学原点”    新课标指出:“教材与其他读物之不同在于它要通过教学而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教学赋予教
期刊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求,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才会促进学生思维的步步深入,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迸发智慧的火花,使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喜欢。在执教二年级《持沙包掷远》教学时,我曾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的是沙包掷远的方法。首先,请同学们自己尝试一下,找出掷远的方法,然后与身边的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把最好的方法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