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课开设思路】
读书不仅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据说,犹太民族有一个古老而富有传奇的习俗:当孩子还在吃奶的时候,年轻的父亲就会把书蘸上蜂蜜,让孩子去舔,为的是让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一个难忘的信念——书是甜的。我们的老师应当成为斯蒂文森的《点灯的人》中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人,把一篇篇精彩的美文,把一本本有趣或耐人寻味的好书,带到孩子们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在朦胧的书香中帮他们点亮一盏美丽的灯,看到人生的方向。
我们要做的更具体更有效的事情是指导阅读,指导阅读的内容,指导阅读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学校在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教学的同时,把每周的语文自习课定为“读书课”。在读书课上,师生共同进行阅读活动,有指导,有对话,有内省,有外化,在充满灵性的阅读中体验另一种激动、宁静、淡泊和繁华。
【教学案例一则】
《李白与月亮》教学设计
执教:刘昕
一、设计说明
在我国传统佳节——中秋来临之际,我准备引导学生阅读一组关于“月亮”这一为中国历代文人所关注的题材的诗文。很多无情物因为上古时代的人们至纯至性的猜测,使它们成了特有的文学意象,典型的如月亮。月亮已成为文人墨客笔下,心中最多情的、最伤感的寄托,关于“月”的忧伤早已成为美学范畴中重要的一页,以至于涌现出许多借月抒情的诗词歌赋。而作为学生比较了解的大诗人李白,则是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一个丰碑式人物,他的特殊境遇导致他与“月”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创作了不同情感、不同环境、不同心境的借月抒情的作品。本次教学,以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李白和月亮》为阅读载体,引导学生读“月”、读“诗人”;从而思“月”乃至有思而不得不发——望“月”、写“月”。
二、教学流程
⒈同学们,我们从一年级至今在语文课本上已经读过哪些写月亮或关于月亮的诗歌、文章?还记得吗?能说说或背背吗?
⒉是的,古今中外的读书人,无论是大家还是平凡的一介“书生”,都很喜欢关注月亮,常常去凝视,去慨叹,去歌颂,去感伤。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1)小组讨论。
(2)大组交流。
⒊正如同学们所说,月亮因她的阴晴圆缺而显得多情;月亮因她的洁白而显得美丽和纯洁;因为她的传说而显得神秘;因为她的遥远而让人向往……那么大诗人李白是因为什么对“月”如此钟情呢?他的笔下又有多少月呢?他心上的月亮承载着他几多的情感呢?我们来读一读作家赵丽宏的《李白和月亮》。
⒋朗读开篇:要想在一篇短文中写尽古诗中的月亮,那是痴心妄想。月亮挂在天上,阴晴圆缺,亘古如一,给人多少诗意的梦想。单是李白写月亮的诗,大概就可以供一个文学博士写长篇论文的。
⒌李白的诗中到底有多少和月有关的诗句,作者说没有统计过,那么他又是怎样表达诗中月亮之多以及李白写月影响之广的呢?请同学们读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⒍是的,他的《静夜思》连三岁孩童也会背。“游子思乡的文字,没有什么作品比这二十个字影响更大的了”。那么李白写月亮有没有哪一次是单纯的写景呢?文章中列举了他的三首写月诗,同学们反复地去读一读,先读准,然后吟诵,再默默地体会,和作者对话,你们对诗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呢?
(1)学生自由地品读。
(2)小组自由交流。
(3)大组交流体会。
⒎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首,联想当时的情景,揣度李白的心境,给这首诗补白,用散文的语言说说诗歌的意境。
(1)学生自由创作。
(2)小组推荐口头交流。
⒏无独有偶,周游同样也写了关于李白与月亮的文章,在他的《一个奇迹——月亮》中有更多更详细的关于李白“月亮情结”的描述,建议同学们读一读。读了之后,我想你对《李白和月亮》这篇文章以及对李白的写月诗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附阅读文本:
李白和月亮
赵丽宏
要想在一篇短文中写尽古诗中的月亮,那是痴心妄想。月亮挂在天上,阴晴圆缺,亘古如一,给人多少诗意的梦想。单是李白写月亮的诗,大概就可以供一个文学博士写长篇论文的。
李白的诗中有多少和月光有关的诗句,没有统计过。他的《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连三岁孩童也会背。游子思乡的文字,没有什么作品比这二十个字影响更大了。李白诗中的月亮,变化多端,常写常新,他诗中出现过无数形、色、义各不相同的月亮,且看:“明月、朗月、皎月、素月、皓月、白月、弯月、半月、薄月、清月、汉月、晓月、寒月、山月、海月、云月、风月、花月、沙月、湖月、星月、水月、松月、天月、冰月、青天月、石上月……”这些都是出现在李白诗句中的月亮,其中很多属于李白的独创,每个词,都可以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
李白写月亮,没有一次是单纯的写景,总是和他的处境有关,和他的心情有关,和他的思考有关。除了《静夜思》,还有几首和月亮有关的诗值得再三读。
一首是《古朗月行》,此诗写于李白京师失意时,是以月寄情泄愤,诗中的隐喻,现代人读不出来。我喜欢前面那几句:“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双疑瑶台境,飞在青云端。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有童趣,有神话,那一个个提问,把读者引入神奇的境界。
另一首是《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写月亮的诗中,这是富有想象力的景象,在诗中,月亮成了诗人孤独中的朋友,举杯对饮,同歌共舞,互诉衷肠。很多后人也在诗中邀月,那是拾李白的牙慧了。
还有一首《把酒问月》,其中有妙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是李白对时空、对生命、对历史的奇思妙想。读着这些诗句,抬头仰望夜空中的明月,心里总在想,李白当年看见的,也该是这样一轮明月吧。今人的“月亮走我也走”之类,和李白关于月亮的哲思,境界真是天差地别了。
【读而思,思而作】
师生作品(部分作品节选)
问诗人
刘昕
夜已深沉,今夜月昏昏。我问诗人,你今在何处安身?你是否还穿着走进长安街的那身白色如月的衣裳,妈妈缝制的针脚依然那么细密,那么温暖吗?高力士为你擦拭的靴子,是否已满是尘埃?
壶中的酒已冷了,有一双红酥手为你温吗?我的诗人,我们的诗人啊!在这千年后的月夜,你在何处踱步?千年后的我们吟着千年前的诗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我邀你今夜穿越千年的风尘,你可以吗?我听到竹林中有你剑啸的声音……
静夜思(改写)
李远哲(五年级)
又是一个难以入睡的夜晚,辗转反侧,思绪万千。好不容易迷迷糊糊地似乎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却也找不到日夜思念的我的亲人。忽然惊醒,发觉窗外一片皎洁的月光,又是一个月圆之夜呀!月光下,树影婆娑,不知名的虫子低吟不断,不知在诉说些什么。夜是寂静的……今夜,月中的仙子应该和我这个远游的人怀着同样的想念吧……
【相关链接】
一、 教师推荐作品
李白的月亮
周游
每每看到天上明月的时候,我想很多的人都会思绪翩跹,而我自己看到圆月的时候,老是觉得那是一个奇迹。可是这个奇迹历来就被赋予了太多的色彩,可能最具有代表的就是——相思。
夜来了,月亮还没露面。我怅然若失,临窗伏案拜读李白,追寻明媚的月光……
诗仙李白(生于公元七零一年,卒于公元七六二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响亮的名字之一,他超过了许多富有江山的帝王,超过了许多功绩彪炳的将相,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达到了名扬四海的地步。诗圣杜甫曾经有诗赞孔明云:“诸葛大名垂宇宙。”(《咏怀古迹五首》)借此,我克隆一句——李白如月垂宇宙。
检阅李白的诗歌,我发觉他对月亮似乎情有独钟,不仅生和月亮有缘,死也和月亮有关。生时,其母梦见长庚星(又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下李白;死时,又传说他去捉月亮。李白的诗歌,可谓包罗万象,内容很广,然而就连他写妻子儿女以及他所陶醉的名山大川的诗,也不过几十首,这些诗和李白写月亮简直不可比拟。他以无限的深情,向往着月亮、讴歌着月亮,特别是在晚年,这种爱更进一步地深化。一生之中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路难行》)。遭白眼、受委屈,人世间竟是如此不愉快,那么什么地方最纯洁高尚呢?月亮,只有月亮了,似乎只有月亮,才能使他得到解脱,以后人们传说他去捉月亮决非偶然,不正是他追求理想去了吗?
李白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常以管子、晏子、孔明、谢安等古代政治家自况,因而始终不愿通过科举入仕,但是一生都在渴望“由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巚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李白出蜀漫游了十六年。在这期间,他为创造条件,实现宏大抱负,辗转各地,用各种方式同各种人交往,他曾为经济所困厄,曾遭到一些地方官吏迫害,曾受到腐儒的讪笑,有时他也感到苦闷和彷徨,但所有这一切都没有挫伤他的政治热情。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年) ,唐玄宗为炫耀他的“开元盛世”,诏令荐举文辞秀逸之士。其时,李白正和道士吴筠隐居于浙江的曹娥江上游的剡中。吴筠首先受到玄宗的征召,由于他的直接推荐,更由于贺知章的间接支持,加之李白早已名动京师,因而唐玄宗也派人召李白入京。但是,当时的唐玄宗已由励精图治的英明君主,变成了骄奢淫逸的享乐天子。唐玄宗赏识李白的绝世才华,召其进京,只是想利用李白的诗章,歌颂升平,增加宫廷生活的乐趣。当他受唐玄宗之诏前往长安前,曾洋洋自得地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到了长安,著名诗人贺知章一见李白就说:“此天上谪仙人也。”(《旧唐书·李白传》)踌躇满志的李白,误以为前程灿烂的政治生涯拉开了帷幕,从此可以大展身手,实现他的抱负。然而,现实与他的理想相差甚远,他只是供奉翰林,隔三差五为唐玄宗献上华美辞章。君主高兴时,亲自为他调羹,以示宠爱。宠爱不是敬重,李白不过是唐玄宗的高级玩物。看出自己在君主眼中真正的地位后,李白很是痛苦了一阵子。然而,他没把这痛苦放在脸上,而是化入了酒中。虽“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可除了酒,别无其他消愁的法子。他和贺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常在一起,把酒喝得烂醉,人称“酒八仙人”。酒喝得多了,原本很狂的李白,现出了更放荡的狂态。他是自视甚高之人,从来就看不起那些权贵,此时胸中有气,索性将权贵当成了他玩弄的对象。他借着醉意,斜卧在殿堂上,吆喝着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为报复,挑拨杨贵妃,说李白奉诏而作的《清平调》中“借向汉家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句将她与赵飞燕相比。由是,杨贵妃使出了她的手段,阻止唐玄宗给李白实职。李白的狂态,不止是得罪了高力士一人,而是得罪了一大批权贵。权贵大都一致讨厌李白,联手把他逼在清客的位置上不得动弹。
李白在京师长安仅被闲置于翰林院,非常不满现状,曾写《古朗月行》,隐而喻之。诗云: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双疑瑶台境,飞在青云端。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小时不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神仙所居的瑶台里的镜子飞到天上。传说月亮升起的时候,首先看到月中仙人的两只脚,当看到月中桂树时,才发现月亮有多圆呵!月宫的白兔捣药是给谁吃的?接下来便染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了。以蟾蜍蚀影,阴精沦惑为喻,对玄宗的荒淫享乐与杨国忠等谗谄蔽明,表示了幽怨和沉痛。
由于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抱着“不屈己,不干人”的态度去“平交诸侯”,所以屡遭奸佞谗毁,“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为此,李白闷闷不乐,时常对月自诉,借酒消愁: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其一)
这是诗仙在月下的独白。明知孤独,却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却依然旷达。于是,他请出无情的明月和无形的影子作证。既歌且舞,醒而后醉,聚又复散,写活了明月,写活了影子,也写出了自己。
李白成名在诗,然他的壮志不在文坛,而在政坛。他作诗,竭尽心力作诗,将诗作得登峰造极,却不想以诗人身份终老此生。他有浓重得化不开的政治情结,有强烈的政治抱负,一生不能释怀。
李白的一生,是浪漫的一生,富于诗意的一生;是流离失意的一生,却又是曲折离奇的一生。李白一生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写月亮,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心境之下,月亮的名称也不尽相同。他把月亮自如地安排在诗中,并给月亮起了几十种好听的恰如其分的名字,这是李白写月亮的特点之二,比如从形象色彩上写的:有明月、朗月、皎月、素月、皓月、白月、弯月、半月、薄月、清月等。如和自然景物结合起来写的:有山月、海月、云月、风月、花月、沙月、青天月、湖月、星月、水月、松月、天月、冰月、石上月、云外月等。如为了对历史的追忆,表明时间的:有汉月、晓月、寒月、古时月等。李白一生漫游过许多地方,虽然各种景物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最令他念念不忘的还是月亮。在他看来,每个地方风景、人情不同,月亮也随之不同,所以出现了:天门月、金陵月、秦地月、竹溪月、西楼月、三江月、芦洲月、五溪月、海上月、洲前月、江月、瑶台月、秦楼月、峨眉月、沦岛月、淮月、楚关月、秋浦月、西江月、边城月、碧山月、后湖月等等。此外,还有像孤月、新月、浮月、好月、高月、归月、禅月、席月、万里月……光是“明月”在李白的诗中,就使用过四十五次之多,在从古至今的诗人中,有谁作品中曾出现了如此之多的月亮,有谁能挖空心思赠与月亮如此绚丽多彩的芳名,不说后无来者,但肯定前无古人。总而言之,李白对月亮始终有着诚挚的向往和追求。因为月亮是纯洁高雅的象征,合于诗仙光明磊落的心地,于是,李白望月、思月、呼月、邀月、问月、醉月、赏月、弄月、梦月,甚至“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但是现实生活总是不尽如人意,只能“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哗及贾至游洞庭》)。我们由此可见李白对明月之喜爱,也因此悟出诗仙之子“明月奴”之命名缘由。
笔记此至,我仰望夜空。月轮已到中天,遍洒着清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酒问月》)我感觉着造化的玄妙,心灵追随着那静静燃烧的光明的火球栖止半空,没有思想,只有一缕无由的感伤……
二、学生互荐作品(部分目录)
古诗词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春江花月夜》《望江南》……
散文类:《荷塘月色》(朱自清) 《月到天心》(林清玄)
《对月》(贾平凹)《月,阙也》(张晓风)
(责编钟岚)
读书不仅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据说,犹太民族有一个古老而富有传奇的习俗:当孩子还在吃奶的时候,年轻的父亲就会把书蘸上蜂蜜,让孩子去舔,为的是让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一个难忘的信念——书是甜的。我们的老师应当成为斯蒂文森的《点灯的人》中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人,把一篇篇精彩的美文,把一本本有趣或耐人寻味的好书,带到孩子们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在朦胧的书香中帮他们点亮一盏美丽的灯,看到人生的方向。
我们要做的更具体更有效的事情是指导阅读,指导阅读的内容,指导阅读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学校在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教学的同时,把每周的语文自习课定为“读书课”。在读书课上,师生共同进行阅读活动,有指导,有对话,有内省,有外化,在充满灵性的阅读中体验另一种激动、宁静、淡泊和繁华。
【教学案例一则】
《李白与月亮》教学设计
执教:刘昕
一、设计说明
在我国传统佳节——中秋来临之际,我准备引导学生阅读一组关于“月亮”这一为中国历代文人所关注的题材的诗文。很多无情物因为上古时代的人们至纯至性的猜测,使它们成了特有的文学意象,典型的如月亮。月亮已成为文人墨客笔下,心中最多情的、最伤感的寄托,关于“月”的忧伤早已成为美学范畴中重要的一页,以至于涌现出许多借月抒情的诗词歌赋。而作为学生比较了解的大诗人李白,则是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一个丰碑式人物,他的特殊境遇导致他与“月”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创作了不同情感、不同环境、不同心境的借月抒情的作品。本次教学,以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李白和月亮》为阅读载体,引导学生读“月”、读“诗人”;从而思“月”乃至有思而不得不发——望“月”、写“月”。
二、教学流程
⒈同学们,我们从一年级至今在语文课本上已经读过哪些写月亮或关于月亮的诗歌、文章?还记得吗?能说说或背背吗?
⒉是的,古今中外的读书人,无论是大家还是平凡的一介“书生”,都很喜欢关注月亮,常常去凝视,去慨叹,去歌颂,去感伤。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1)小组讨论。
(2)大组交流。
⒊正如同学们所说,月亮因她的阴晴圆缺而显得多情;月亮因她的洁白而显得美丽和纯洁;因为她的传说而显得神秘;因为她的遥远而让人向往……那么大诗人李白是因为什么对“月”如此钟情呢?他的笔下又有多少月呢?他心上的月亮承载着他几多的情感呢?我们来读一读作家赵丽宏的《李白和月亮》。
⒋朗读开篇:要想在一篇短文中写尽古诗中的月亮,那是痴心妄想。月亮挂在天上,阴晴圆缺,亘古如一,给人多少诗意的梦想。单是李白写月亮的诗,大概就可以供一个文学博士写长篇论文的。
⒌李白的诗中到底有多少和月有关的诗句,作者说没有统计过,那么他又是怎样表达诗中月亮之多以及李白写月影响之广的呢?请同学们读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⒍是的,他的《静夜思》连三岁孩童也会背。“游子思乡的文字,没有什么作品比这二十个字影响更大的了”。那么李白写月亮有没有哪一次是单纯的写景呢?文章中列举了他的三首写月诗,同学们反复地去读一读,先读准,然后吟诵,再默默地体会,和作者对话,你们对诗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呢?
(1)学生自由地品读。
(2)小组自由交流。
(3)大组交流体会。
⒎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首,联想当时的情景,揣度李白的心境,给这首诗补白,用散文的语言说说诗歌的意境。
(1)学生自由创作。
(2)小组推荐口头交流。
⒏无独有偶,周游同样也写了关于李白与月亮的文章,在他的《一个奇迹——月亮》中有更多更详细的关于李白“月亮情结”的描述,建议同学们读一读。读了之后,我想你对《李白和月亮》这篇文章以及对李白的写月诗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附阅读文本:
李白和月亮
赵丽宏
要想在一篇短文中写尽古诗中的月亮,那是痴心妄想。月亮挂在天上,阴晴圆缺,亘古如一,给人多少诗意的梦想。单是李白写月亮的诗,大概就可以供一个文学博士写长篇论文的。
李白的诗中有多少和月光有关的诗句,没有统计过。他的《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连三岁孩童也会背。游子思乡的文字,没有什么作品比这二十个字影响更大了。李白诗中的月亮,变化多端,常写常新,他诗中出现过无数形、色、义各不相同的月亮,且看:“明月、朗月、皎月、素月、皓月、白月、弯月、半月、薄月、清月、汉月、晓月、寒月、山月、海月、云月、风月、花月、沙月、湖月、星月、水月、松月、天月、冰月、青天月、石上月……”这些都是出现在李白诗句中的月亮,其中很多属于李白的独创,每个词,都可以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
李白写月亮,没有一次是单纯的写景,总是和他的处境有关,和他的心情有关,和他的思考有关。除了《静夜思》,还有几首和月亮有关的诗值得再三读。
一首是《古朗月行》,此诗写于李白京师失意时,是以月寄情泄愤,诗中的隐喻,现代人读不出来。我喜欢前面那几句:“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双疑瑶台境,飞在青云端。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有童趣,有神话,那一个个提问,把读者引入神奇的境界。
另一首是《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写月亮的诗中,这是富有想象力的景象,在诗中,月亮成了诗人孤独中的朋友,举杯对饮,同歌共舞,互诉衷肠。很多后人也在诗中邀月,那是拾李白的牙慧了。
还有一首《把酒问月》,其中有妙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是李白对时空、对生命、对历史的奇思妙想。读着这些诗句,抬头仰望夜空中的明月,心里总在想,李白当年看见的,也该是这样一轮明月吧。今人的“月亮走我也走”之类,和李白关于月亮的哲思,境界真是天差地别了。
【读而思,思而作】
师生作品(部分作品节选)
问诗人
刘昕
夜已深沉,今夜月昏昏。我问诗人,你今在何处安身?你是否还穿着走进长安街的那身白色如月的衣裳,妈妈缝制的针脚依然那么细密,那么温暖吗?高力士为你擦拭的靴子,是否已满是尘埃?
壶中的酒已冷了,有一双红酥手为你温吗?我的诗人,我们的诗人啊!在这千年后的月夜,你在何处踱步?千年后的我们吟着千年前的诗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我邀你今夜穿越千年的风尘,你可以吗?我听到竹林中有你剑啸的声音……
静夜思(改写)
李远哲(五年级)
又是一个难以入睡的夜晚,辗转反侧,思绪万千。好不容易迷迷糊糊地似乎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却也找不到日夜思念的我的亲人。忽然惊醒,发觉窗外一片皎洁的月光,又是一个月圆之夜呀!月光下,树影婆娑,不知名的虫子低吟不断,不知在诉说些什么。夜是寂静的……今夜,月中的仙子应该和我这个远游的人怀着同样的想念吧……
【相关链接】
一、 教师推荐作品
李白的月亮
周游
每每看到天上明月的时候,我想很多的人都会思绪翩跹,而我自己看到圆月的时候,老是觉得那是一个奇迹。可是这个奇迹历来就被赋予了太多的色彩,可能最具有代表的就是——相思。
夜来了,月亮还没露面。我怅然若失,临窗伏案拜读李白,追寻明媚的月光……
诗仙李白(生于公元七零一年,卒于公元七六二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响亮的名字之一,他超过了许多富有江山的帝王,超过了许多功绩彪炳的将相,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达到了名扬四海的地步。诗圣杜甫曾经有诗赞孔明云:“诸葛大名垂宇宙。”(《咏怀古迹五首》)借此,我克隆一句——李白如月垂宇宙。
检阅李白的诗歌,我发觉他对月亮似乎情有独钟,不仅生和月亮有缘,死也和月亮有关。生时,其母梦见长庚星(又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下李白;死时,又传说他去捉月亮。李白的诗歌,可谓包罗万象,内容很广,然而就连他写妻子儿女以及他所陶醉的名山大川的诗,也不过几十首,这些诗和李白写月亮简直不可比拟。他以无限的深情,向往着月亮、讴歌着月亮,特别是在晚年,这种爱更进一步地深化。一生之中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路难行》)。遭白眼、受委屈,人世间竟是如此不愉快,那么什么地方最纯洁高尚呢?月亮,只有月亮了,似乎只有月亮,才能使他得到解脱,以后人们传说他去捉月亮决非偶然,不正是他追求理想去了吗?
李白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常以管子、晏子、孔明、谢安等古代政治家自况,因而始终不愿通过科举入仕,但是一生都在渴望“由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巚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李白出蜀漫游了十六年。在这期间,他为创造条件,实现宏大抱负,辗转各地,用各种方式同各种人交往,他曾为经济所困厄,曾遭到一些地方官吏迫害,曾受到腐儒的讪笑,有时他也感到苦闷和彷徨,但所有这一切都没有挫伤他的政治热情。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年) ,唐玄宗为炫耀他的“开元盛世”,诏令荐举文辞秀逸之士。其时,李白正和道士吴筠隐居于浙江的曹娥江上游的剡中。吴筠首先受到玄宗的征召,由于他的直接推荐,更由于贺知章的间接支持,加之李白早已名动京师,因而唐玄宗也派人召李白入京。但是,当时的唐玄宗已由励精图治的英明君主,变成了骄奢淫逸的享乐天子。唐玄宗赏识李白的绝世才华,召其进京,只是想利用李白的诗章,歌颂升平,增加宫廷生活的乐趣。当他受唐玄宗之诏前往长安前,曾洋洋自得地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到了长安,著名诗人贺知章一见李白就说:“此天上谪仙人也。”(《旧唐书·李白传》)踌躇满志的李白,误以为前程灿烂的政治生涯拉开了帷幕,从此可以大展身手,实现他的抱负。然而,现实与他的理想相差甚远,他只是供奉翰林,隔三差五为唐玄宗献上华美辞章。君主高兴时,亲自为他调羹,以示宠爱。宠爱不是敬重,李白不过是唐玄宗的高级玩物。看出自己在君主眼中真正的地位后,李白很是痛苦了一阵子。然而,他没把这痛苦放在脸上,而是化入了酒中。虽“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可除了酒,别无其他消愁的法子。他和贺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常在一起,把酒喝得烂醉,人称“酒八仙人”。酒喝得多了,原本很狂的李白,现出了更放荡的狂态。他是自视甚高之人,从来就看不起那些权贵,此时胸中有气,索性将权贵当成了他玩弄的对象。他借着醉意,斜卧在殿堂上,吆喝着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为报复,挑拨杨贵妃,说李白奉诏而作的《清平调》中“借向汉家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句将她与赵飞燕相比。由是,杨贵妃使出了她的手段,阻止唐玄宗给李白实职。李白的狂态,不止是得罪了高力士一人,而是得罪了一大批权贵。权贵大都一致讨厌李白,联手把他逼在清客的位置上不得动弹。
李白在京师长安仅被闲置于翰林院,非常不满现状,曾写《古朗月行》,隐而喻之。诗云: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双疑瑶台境,飞在青云端。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小时不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神仙所居的瑶台里的镜子飞到天上。传说月亮升起的时候,首先看到月中仙人的两只脚,当看到月中桂树时,才发现月亮有多圆呵!月宫的白兔捣药是给谁吃的?接下来便染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了。以蟾蜍蚀影,阴精沦惑为喻,对玄宗的荒淫享乐与杨国忠等谗谄蔽明,表示了幽怨和沉痛。
由于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抱着“不屈己,不干人”的态度去“平交诸侯”,所以屡遭奸佞谗毁,“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为此,李白闷闷不乐,时常对月自诉,借酒消愁: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其一)
这是诗仙在月下的独白。明知孤独,却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却依然旷达。于是,他请出无情的明月和无形的影子作证。既歌且舞,醒而后醉,聚又复散,写活了明月,写活了影子,也写出了自己。
李白成名在诗,然他的壮志不在文坛,而在政坛。他作诗,竭尽心力作诗,将诗作得登峰造极,却不想以诗人身份终老此生。他有浓重得化不开的政治情结,有强烈的政治抱负,一生不能释怀。
李白的一生,是浪漫的一生,富于诗意的一生;是流离失意的一生,却又是曲折离奇的一生。李白一生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写月亮,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心境之下,月亮的名称也不尽相同。他把月亮自如地安排在诗中,并给月亮起了几十种好听的恰如其分的名字,这是李白写月亮的特点之二,比如从形象色彩上写的:有明月、朗月、皎月、素月、皓月、白月、弯月、半月、薄月、清月等。如和自然景物结合起来写的:有山月、海月、云月、风月、花月、沙月、青天月、湖月、星月、水月、松月、天月、冰月、石上月、云外月等。如为了对历史的追忆,表明时间的:有汉月、晓月、寒月、古时月等。李白一生漫游过许多地方,虽然各种景物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最令他念念不忘的还是月亮。在他看来,每个地方风景、人情不同,月亮也随之不同,所以出现了:天门月、金陵月、秦地月、竹溪月、西楼月、三江月、芦洲月、五溪月、海上月、洲前月、江月、瑶台月、秦楼月、峨眉月、沦岛月、淮月、楚关月、秋浦月、西江月、边城月、碧山月、后湖月等等。此外,还有像孤月、新月、浮月、好月、高月、归月、禅月、席月、万里月……光是“明月”在李白的诗中,就使用过四十五次之多,在从古至今的诗人中,有谁作品中曾出现了如此之多的月亮,有谁能挖空心思赠与月亮如此绚丽多彩的芳名,不说后无来者,但肯定前无古人。总而言之,李白对月亮始终有着诚挚的向往和追求。因为月亮是纯洁高雅的象征,合于诗仙光明磊落的心地,于是,李白望月、思月、呼月、邀月、问月、醉月、赏月、弄月、梦月,甚至“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但是现实生活总是不尽如人意,只能“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哗及贾至游洞庭》)。我们由此可见李白对明月之喜爱,也因此悟出诗仙之子“明月奴”之命名缘由。
笔记此至,我仰望夜空。月轮已到中天,遍洒着清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酒问月》)我感觉着造化的玄妙,心灵追随着那静静燃烧的光明的火球栖止半空,没有思想,只有一缕无由的感伤……
二、学生互荐作品(部分目录)
古诗词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春江花月夜》《望江南》……
散文类:《荷塘月色》(朱自清) 《月到天心》(林清玄)
《对月》(贾平凹)《月,阙也》(张晓风)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