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导图、鱼骨图、流程图等可视化思维工具的运用成了高效教学和高效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可以促进思维发散性的发展,借助鱼骨图可以促进思维深刻性的发展,借助流程图法可以促进思维流畅性的发展。
关键词:可视化思维工具;综合思维;历史与社会教学;
可视化思维工具主要包括思维导图、鱼骨图、流程图等。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借助可视化思维工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发展。我们知道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归纳等综合思维能力,是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关键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思维,拓展思维,促进思维发展。
一、借助思维导图促进思维发散性的发展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适用于发散性思考。初中历史与社会中的许多教学内容具有跨越时空的发散性思维特征,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增强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促进发散思考。所谓思维导图实际上是用构建知识网络框架的方式来启发我们的思维,帮助我们理解并且记住信息的一种方式。具体地说,历史与社会学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实际上是一种利用图形和文字的巧妙组合,把学生自己所理解的历史与社会知识、基本概念和重点问题的关系,用一定的图式表示出来。在现代多媒体条件下,这种思维导图的构建就显得十分容易了。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很方便地静态呈现箭头、符号、线条和图像,而且可以利用文字闪烁、颜色变化,图像的动态变化来增强效果。
思维导图的本质就是实现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辩证统一。空间感知能力、历史意识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是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关键能力。学生的思维在图示的诱导下形成了发散性的结构,使学生左右脑同时得到了利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尤为有效。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把握知识的系统性,而且能够达到有效地训练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绘制历史与社会思维导图,首先要确定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一个问题,一个概念或一个关键词。然后以这个主题为中心进行思维发散,构成一个具有层次性的树状结构图。如有的历史与社会知识其分布特点具有明显的空间位置概念,结构呈现放射状分布,我们可以按照概念本身的空间地理位置来构建思维导图,这样其地理位置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如关于清朝前期的疆域,如果完全用文字来表述,就显得非常复杂,也不便于学生记忆;如果用地图来表示,形象性是有了,但很难将其逻辑关系表达清楚。我们利用如图一的思维导图,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在绘制这样的思维导图过程,不仅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而且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他们会从“清朝的疆域”这一概念出发,通过思维发散,找到空间的链接点,形象性地记住了这些历史性地域的方位,从而构建了新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供了帮助。
二、利用鱼骨图促进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鱼骨图也称因果图,它是一种把与某个问题有关的所有知识组织起来并用鱼骨图形加以描述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帮助你发现问题围绕“主轴的关联性”。将鱼骨图引入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可以把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使用。鱼骨图,对于促进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绘制鱼骨图首先要确定“鱼头”,也就是要确定一个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一核心问题,可以是教师预设,也可以是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后提出的问题。然后运用头脑风暴,让學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尽可能多的与问题相关的因素分析。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引领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寻找相关学习资源,梳理与所设定问题相关的知识点的过程。如,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新文化运动”这一主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画出如图二这样的鱼骨图,引导学生围绕“鱼头”中的核心问题——新文化运动,在了解“鱼尾”——问题背景的基础上,自主探究“鱼骨”上的“内容、性质、作用、标志、旗帜、阵地和代表人物。”通过边思考,边绘图,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达到了高度统一,将不可见的思维过程外显化为可视性思维图标。
从上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在绘制鱼骨图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开的脑筋,对相关问题进行素材搜集、要点归纳、分析探究,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结构重组,融会贯通并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思维在不断思考、质疑、探索等活动中走向深刻。这样自主探究学习,丰富了学习内容,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三、利用流程图法促进思维的流畅性发展
所谓流程图法就是一种描述某一项活动所遵循顺序的图示方法。教学活动虽然是在动态中生成的,但动态生成离不开一定的流程。由于流程图法能够清楚、直观地表达某一项活动的流向,备受历史与社会教师的青睐。从流程图的特点来看,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化抽象为形象,以精炼、简洁的形式表现复杂的事物及过程。流程图把抽象的历史与社会概念、地图、历史演变、时空观念等,以图表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简洁明了地表现出来。因此,绘制流程图,首先要提炼重点、难点以及关键词,厘清各种关系,使其逻辑清晰、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给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觉。
二是流程图能够完整地再现思维过程,强调思路的引领,促进思维的流畅性。一方面通过图示引导学生从什么条件出发,去哪个方向,为学生提供到达目的的各种可供选择的路径,催生学生多样化的思考。另一方面通过清晰的图示,让原本深奥、易混淆的概念变得明晰、透彻,澄清模糊认识。 在历史与社会中,有许多概念间具有特定的逻辑结构,或依据时间顺序,或按照事件发展的方向,我们可以利用流程图将其逻辑顺序呈现出来。如关于城市聚落是怎样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的,我们可以借助如图三的流程图来表示。通过简单的流程图,乡村到城市的发展就一目了然了。
三是流程图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历史与社会学习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时空交错的问题,既要从历史的角度把握历史事件,又要从空间的角度记住事件发生的特定的地域。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不仅要强调事件的静态的关系,而且体现了事件发展的动态关系。运用流程图就能把此类比较复杂的问题加以简单的图示化。这样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也能让学生学得更主动和灵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我们根据历史与社会的特点,可以灵活地创造出多种多种流程图形式。如,有的历史与社会知识本身构成了一个环状的结构,我们可以按照其本身的逻辑关系用图说的形式画出流程图。 如:关于罪恶的“三角贸易”的路线,我们可以用图说“三角贸易”的形式画出如图四这样的流程图。
总之,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可以给课堂注入许多活跃的新元素,既可以辅助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还可以让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这样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也一定会得到深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涕源. 思维可视化:减负增效的新支点[J].中小学管理,2014(6).
[2] 徐谅慧.思维导图在历史与社会教与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7, (04):90-91.
[3]朱忠壹.“思维可视化”课堂教学形式的探索与应用[J].上海教育,2015(3).
浙江省兰溪市育才中学 章建芳
关键词:可视化思维工具;综合思维;历史与社会教学;
可视化思维工具主要包括思维导图、鱼骨图、流程图等。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借助可视化思维工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发展。我们知道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归纳等综合思维能力,是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关键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思维,拓展思维,促进思维发展。
一、借助思维导图促进思维发散性的发展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适用于发散性思考。初中历史与社会中的许多教学内容具有跨越时空的发散性思维特征,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增强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促进发散思考。所谓思维导图实际上是用构建知识网络框架的方式来启发我们的思维,帮助我们理解并且记住信息的一种方式。具体地说,历史与社会学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实际上是一种利用图形和文字的巧妙组合,把学生自己所理解的历史与社会知识、基本概念和重点问题的关系,用一定的图式表示出来。在现代多媒体条件下,这种思维导图的构建就显得十分容易了。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很方便地静态呈现箭头、符号、线条和图像,而且可以利用文字闪烁、颜色变化,图像的动态变化来增强效果。
思维导图的本质就是实现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辩证统一。空间感知能力、历史意识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是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关键能力。学生的思维在图示的诱导下形成了发散性的结构,使学生左右脑同时得到了利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尤为有效。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把握知识的系统性,而且能够达到有效地训练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绘制历史与社会思维导图,首先要确定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一个问题,一个概念或一个关键词。然后以这个主题为中心进行思维发散,构成一个具有层次性的树状结构图。如有的历史与社会知识其分布特点具有明显的空间位置概念,结构呈现放射状分布,我们可以按照概念本身的空间地理位置来构建思维导图,这样其地理位置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如关于清朝前期的疆域,如果完全用文字来表述,就显得非常复杂,也不便于学生记忆;如果用地图来表示,形象性是有了,但很难将其逻辑关系表达清楚。我们利用如图一的思维导图,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在绘制这样的思维导图过程,不仅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而且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他们会从“清朝的疆域”这一概念出发,通过思维发散,找到空间的链接点,形象性地记住了这些历史性地域的方位,从而构建了新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供了帮助。
二、利用鱼骨图促进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鱼骨图也称因果图,它是一种把与某个问题有关的所有知识组织起来并用鱼骨图形加以描述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帮助你发现问题围绕“主轴的关联性”。将鱼骨图引入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可以把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使用。鱼骨图,对于促进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绘制鱼骨图首先要确定“鱼头”,也就是要确定一个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一核心问题,可以是教师预设,也可以是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后提出的问题。然后运用头脑风暴,让學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尽可能多的与问题相关的因素分析。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引领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寻找相关学习资源,梳理与所设定问题相关的知识点的过程。如,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新文化运动”这一主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画出如图二这样的鱼骨图,引导学生围绕“鱼头”中的核心问题——新文化运动,在了解“鱼尾”——问题背景的基础上,自主探究“鱼骨”上的“内容、性质、作用、标志、旗帜、阵地和代表人物。”通过边思考,边绘图,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达到了高度统一,将不可见的思维过程外显化为可视性思维图标。
从上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在绘制鱼骨图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开的脑筋,对相关问题进行素材搜集、要点归纳、分析探究,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结构重组,融会贯通并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思维在不断思考、质疑、探索等活动中走向深刻。这样自主探究学习,丰富了学习内容,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三、利用流程图法促进思维的流畅性发展
所谓流程图法就是一种描述某一项活动所遵循顺序的图示方法。教学活动虽然是在动态中生成的,但动态生成离不开一定的流程。由于流程图法能够清楚、直观地表达某一项活动的流向,备受历史与社会教师的青睐。从流程图的特点来看,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化抽象为形象,以精炼、简洁的形式表现复杂的事物及过程。流程图把抽象的历史与社会概念、地图、历史演变、时空观念等,以图表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简洁明了地表现出来。因此,绘制流程图,首先要提炼重点、难点以及关键词,厘清各种关系,使其逻辑清晰、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给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觉。
二是流程图能够完整地再现思维过程,强调思路的引领,促进思维的流畅性。一方面通过图示引导学生从什么条件出发,去哪个方向,为学生提供到达目的的各种可供选择的路径,催生学生多样化的思考。另一方面通过清晰的图示,让原本深奥、易混淆的概念变得明晰、透彻,澄清模糊认识。 在历史与社会中,有许多概念间具有特定的逻辑结构,或依据时间顺序,或按照事件发展的方向,我们可以利用流程图将其逻辑顺序呈现出来。如关于城市聚落是怎样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的,我们可以借助如图三的流程图来表示。通过简单的流程图,乡村到城市的发展就一目了然了。
三是流程图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历史与社会学习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时空交错的问题,既要从历史的角度把握历史事件,又要从空间的角度记住事件发生的特定的地域。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不仅要强调事件的静态的关系,而且体现了事件发展的动态关系。运用流程图就能把此类比较复杂的问题加以简单的图示化。这样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也能让学生学得更主动和灵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我们根据历史与社会的特点,可以灵活地创造出多种多种流程图形式。如,有的历史与社会知识本身构成了一个环状的结构,我们可以按照其本身的逻辑关系用图说的形式画出流程图。 如:关于罪恶的“三角贸易”的路线,我们可以用图说“三角贸易”的形式画出如图四这样的流程图。
总之,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可以给课堂注入许多活跃的新元素,既可以辅助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还可以让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这样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也一定会得到深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涕源. 思维可视化:减负增效的新支点[J].中小学管理,2014(6).
[2] 徐谅慧.思维导图在历史与社会教与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7, (04):90-91.
[3]朱忠壹.“思维可视化”课堂教学形式的探索与应用[J].上海教育,2015(3).
浙江省兰溪市育才中学 章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