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去年,在我校领导带领下,我们认真学习东庐中学的经验,推广运用“讲学稿”,在看了《从“洋思”到“东庐”》一书和观摩了几节“讲学稿”的示范课后,我们开始思考并探索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使用“讲学稿”。
一、“讲学稿”如何设计
1.“讲学稿”载体的选择。经讨论,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不应该采用纸质的“讲学稿”,应该采用电子版的“讲学稿”。网页文件的互动性较好,而且还可以跨平台运行,最终我们选择了网页文件作为“讲学稿”的载体,在课堂上发给学生。
2.“讲学稿”的内容要精,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把“讲学稿”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学,学生通过“讲学稿”自行完成本节课基础部分的知识与技能,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部分的知识与技能。这部分可以说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就需要我们对“讲学稿”进行精心的设计,包括充分了解学情,任务设计难度要适中,对难度大的大任务,就分割成多个难度小的小任务,再辅以图文并茂的操作步骤。第二部分是答疑、评价,学生把学习第一部分时产生的疑问,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发给老师,老师跟同学一起讨论解答,同时,对学生完成“讲学稿”的情况进行评价,从学生完成“讲学稿”的程度以及课堂参与度,教师便能做出关于这个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客观评价。
二、“讲学稿”如何使用
“讲学稿”不是教案,是教与学的合一,在使用方法上除了要求学生必须有高度的自觉性,还要求授课教师做到精讲、精评。精讲就是解答学生的疑问要精辟,不能有半点含糊,更不能画蛇添足、重复累赘。精评就是要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是多元化的评价,不再是单一的对结果的评价,更注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因为师生共用的缘故,“讲学稿”使师生之间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学生亦可借此对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评价。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时间观念,一定要及时反馈,做到有效、及时的沟通。
三、“讲学稿”成功的经验
1. 提高了课堂效率。“讲学稿”上的内容是完整和精简的,所以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很快地掌握大部分的知识与技能了,老师主要集中精力解答学生的提出的疑问,毋须再把知识与技能灌输一遍,节约出来的时间,可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在课堂激烈的讨论中,学生会收获良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2. 开发了活力课堂。用“讲学稿”的课堂不再是“填鸭式”的教,而是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教师在用“讲学稿”的过程中,把整个课堂还给了学生,只是在必要时给予点拔,让每一节课都充满活力,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既利于教,也利于学,共享双赢。
3. 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受益一辈子,“讲学稿”的使用,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把“等老师来教”的学习习惯,变成“自己主动学”,久而久之,学生自我探究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在使用中的困惑
1.“讲学稿”的设计需要充分的时间。“讲学稿”的内容必须是精华,这就要求我们的主备老师要提前设计好,然后,通过集体备课、集体研讨,进行反复的修改,方可确保讲学稿的质量。然而,我们信息技术备课组人员少,力量单薄,有些甚至是“单打独斗”的,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讲学稿”的设计,而且信息技术老师在学校里通常身兼多职,比较忙,要挤出时间来完成“讲学稿”的设计,的确不容易。
2.“讲学稿”可能会形成学生新的认知差异。学生之间的学习认知是存在差异的,学习习惯也会存在差异,当学生在使用“讲学稿”进行自学时,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领悟的东西要远远多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个时候,已经形成了新的认知差异。教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重讲教材,必然会使已经达到“讲学稿”层次的学生重复学习,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造成他们轻视“讲学稿”的学习。同时,原本在自学时遇到的疑问,也可能得不到解决,造成“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现象。“讲学稿”的运用,针对优秀学生,是很好的学习催化剂,而对于稍差的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责任编辑 魏文琦
一、“讲学稿”如何设计
1.“讲学稿”载体的选择。经讨论,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不应该采用纸质的“讲学稿”,应该采用电子版的“讲学稿”。网页文件的互动性较好,而且还可以跨平台运行,最终我们选择了网页文件作为“讲学稿”的载体,在课堂上发给学生。
2.“讲学稿”的内容要精,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把“讲学稿”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学,学生通过“讲学稿”自行完成本节课基础部分的知识与技能,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部分的知识与技能。这部分可以说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就需要我们对“讲学稿”进行精心的设计,包括充分了解学情,任务设计难度要适中,对难度大的大任务,就分割成多个难度小的小任务,再辅以图文并茂的操作步骤。第二部分是答疑、评价,学生把学习第一部分时产生的疑问,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发给老师,老师跟同学一起讨论解答,同时,对学生完成“讲学稿”的情况进行评价,从学生完成“讲学稿”的程度以及课堂参与度,教师便能做出关于这个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客观评价。
二、“讲学稿”如何使用
“讲学稿”不是教案,是教与学的合一,在使用方法上除了要求学生必须有高度的自觉性,还要求授课教师做到精讲、精评。精讲就是解答学生的疑问要精辟,不能有半点含糊,更不能画蛇添足、重复累赘。精评就是要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是多元化的评价,不再是单一的对结果的评价,更注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因为师生共用的缘故,“讲学稿”使师生之间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学生亦可借此对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评价。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时间观念,一定要及时反馈,做到有效、及时的沟通。
三、“讲学稿”成功的经验
1. 提高了课堂效率。“讲学稿”上的内容是完整和精简的,所以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很快地掌握大部分的知识与技能了,老师主要集中精力解答学生的提出的疑问,毋须再把知识与技能灌输一遍,节约出来的时间,可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在课堂激烈的讨论中,学生会收获良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2. 开发了活力课堂。用“讲学稿”的课堂不再是“填鸭式”的教,而是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教师在用“讲学稿”的过程中,把整个课堂还给了学生,只是在必要时给予点拔,让每一节课都充满活力,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既利于教,也利于学,共享双赢。
3. 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受益一辈子,“讲学稿”的使用,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把“等老师来教”的学习习惯,变成“自己主动学”,久而久之,学生自我探究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在使用中的困惑
1.“讲学稿”的设计需要充分的时间。“讲学稿”的内容必须是精华,这就要求我们的主备老师要提前设计好,然后,通过集体备课、集体研讨,进行反复的修改,方可确保讲学稿的质量。然而,我们信息技术备课组人员少,力量单薄,有些甚至是“单打独斗”的,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讲学稿”的设计,而且信息技术老师在学校里通常身兼多职,比较忙,要挤出时间来完成“讲学稿”的设计,的确不容易。
2.“讲学稿”可能会形成学生新的认知差异。学生之间的学习认知是存在差异的,学习习惯也会存在差异,当学生在使用“讲学稿”进行自学时,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领悟的东西要远远多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个时候,已经形成了新的认知差异。教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重讲教材,必然会使已经达到“讲学稿”层次的学生重复学习,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造成他们轻视“讲学稿”的学习。同时,原本在自学时遇到的疑问,也可能得不到解决,造成“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现象。“讲学稿”的运用,针对优秀学生,是很好的学习催化剂,而对于稍差的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