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既往的几次课程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2010年四川省启动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经过暑假的省级培训和国家培训以及将近一年的实践,对新课程改革逐渐有了一些认识,其中课前的备课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的价值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大的变化。新教材在强化双基的同时,还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强化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方法,尤其是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指导作用;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教材以“问题”组织教学内容,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等,都尝试以问题引人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科学探究,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得出实验结论。重视过程,不强调结果的唯一性。教材中涉及一些科技前沿,激发学生兴趣,供能力强,兴趣浓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因此,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首要的任务。我们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的价值。我们要站到审视问题的高度,思考教材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弄清哪些知识,知识间是怎样有机联系的,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哪些关联,应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等。全国的新教材有很多版本,所以教师除加强对使用中的教材的研究,还要对其他版本的教材加以研究。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
“尊重教材,超越教材”是新课程的又一个理念。学科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挖掘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重视积累相关资料,不仅能根据课程实施指南执行课程,而且能结合本校、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发和设计、利用教育资源。把本学科与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吸纳新知识,改善能力结构,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主人。教学实践中有大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开发。这种课程资源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愉悦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文字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本是基本的课程资源,做到课内外结合,用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课外阅读和收集信息是教学联系社会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选取那些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素材,包括剪报和音像资料等,供学生课内外学习。多媒体的教学应用,重要的是教学设计。所以要注重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选择设计教学方法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从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设计、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要适合课的类型、要能发挥教师本人的特点和长处。此外,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和考试制度等因素也对教学方法的设计有着一定的影响。首先,确定教学目标:要确定在教学完成时学生能做些什么。教学目标应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哪些方面能做到什么,如知识、技能、情感等等,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教学目标要具有全面性,教学目标要体现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结合,教学目标难度要适中。教学目标要便于检测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便于检测,而笼统含糊的教学目标难于检测,就不能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规范的作用。其次,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要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要结合教学内容自身的结构和特点组织教学内容、要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内容、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组织安排教学内容。第三、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班级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小组教学通常是为满足特定的教学需要而采用的教学形式,通常可分为小组讨论、合作研究、角色扮演和参观考察等。教学中,班级教学和小组教学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第四、教学设计不应该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且课时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活动单元的设计。
四、学习方式的选择
新课程倡导两个转变,其中一个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的和最为关键的环节。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习的内在品质,它是针对被动学习而言的。凡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强调的学习的手段、途径,它是针对于接受性学习来说的。自主学习既可以是探究的,也可以是接受的。合作学习强调的学习的组织形式,它是针对于个体学习。竞争学习来说的。探究学习既可以是合作的,也可是独立的、竞争的。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都与素质教育保持着高度的协调一致。教师要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总之,课前备课要充分,教学设计要合理,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的价值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大的变化。新教材在强化双基的同时,还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强化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方法,尤其是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指导作用;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教材以“问题”组织教学内容,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等,都尝试以问题引人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科学探究,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得出实验结论。重视过程,不强调结果的唯一性。教材中涉及一些科技前沿,激发学生兴趣,供能力强,兴趣浓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因此,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首要的任务。我们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的价值。我们要站到审视问题的高度,思考教材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弄清哪些知识,知识间是怎样有机联系的,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哪些关联,应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等。全国的新教材有很多版本,所以教师除加强对使用中的教材的研究,还要对其他版本的教材加以研究。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
“尊重教材,超越教材”是新课程的又一个理念。学科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挖掘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重视积累相关资料,不仅能根据课程实施指南执行课程,而且能结合本校、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发和设计、利用教育资源。把本学科与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吸纳新知识,改善能力结构,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主人。教学实践中有大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开发。这种课程资源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愉悦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文字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本是基本的课程资源,做到课内外结合,用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课外阅读和收集信息是教学联系社会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选取那些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素材,包括剪报和音像资料等,供学生课内外学习。多媒体的教学应用,重要的是教学设计。所以要注重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选择设计教学方法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从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设计、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要适合课的类型、要能发挥教师本人的特点和长处。此外,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和考试制度等因素也对教学方法的设计有着一定的影响。首先,确定教学目标:要确定在教学完成时学生能做些什么。教学目标应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哪些方面能做到什么,如知识、技能、情感等等,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教学目标要具有全面性,教学目标要体现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结合,教学目标难度要适中。教学目标要便于检测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便于检测,而笼统含糊的教学目标难于检测,就不能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规范的作用。其次,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要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要结合教学内容自身的结构和特点组织教学内容、要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内容、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组织安排教学内容。第三、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班级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小组教学通常是为满足特定的教学需要而采用的教学形式,通常可分为小组讨论、合作研究、角色扮演和参观考察等。教学中,班级教学和小组教学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第四、教学设计不应该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且课时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活动单元的设计。
四、学习方式的选择
新课程倡导两个转变,其中一个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的和最为关键的环节。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习的内在品质,它是针对被动学习而言的。凡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强调的学习的手段、途径,它是针对于接受性学习来说的。自主学习既可以是探究的,也可以是接受的。合作学习强调的学习的组织形式,它是针对于个体学习。竞争学习来说的。探究学习既可以是合作的,也可是独立的、竞争的。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都与素质教育保持着高度的协调一致。教师要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总之,课前备课要充分,教学设计要合理,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