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实行新课改已经有几年了,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及部分化学老师片面追求分数的影响,目前高中生学习化学多采用被动接受、记忆、训练的方式,学习主体单一,老师讲得多,学生学得累。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了摆在每一个新课标下化学老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谈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化学的活动,克服化学学习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教学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把学习转变为学生的直接兴趣和内在要求。
1.创设化学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有关化学内容的教学时,提出与内容有关的若干问题,演示与内容有关的若干现象,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我在介绍乙酸的性质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大都吃过红烧鱼,而饭店里厨师在做红烧鱼时,都是先加点酒,再加点醋,这样烧成的鱼鲜香可口,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一听都来了兴趣,个个都想知道答案,这样就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2.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其学习兴趣。学生面临实际的任务时,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接触生动的化学实验和现象,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尽可能让学生边学边实验,亲身体验,在实际中学,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兴趣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例如我在讲盐类水解的知识时,提出问题:“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是否只显中性呢?”这时,很多学生都回答:“是!”然后我让几个学生分别到讲台前用pH试纸测出NaCl,Na2CO3,NH4Cl等盐溶液的pH值,由他们自己总结出盐溶液可以显中性﹑酸性﹑碱性,并顺势导入课题:盐类水解的规律。通过让他们亲自试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本来难理解的理论知识变得迎刃而解。
3.运用化学挂图、模型和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有关化学历史,最新科技成果,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开展各种探究活动,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就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利用实验操作、调查,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探究学习将改变传统被动学习的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我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能力。
1.上新课前,布置适量的查找资料任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介绍金属与金属材料前让学生查阅资料,调查我国金属矿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发表其看法。学生在课下就忙活起来,翻阅杂志,上网搜寻。在上课时,大家都跃跃欲试,积极发言。这一做法,从实际效果来看,不但能使他们轻松学习课堂知识,而且使其了解了不少课外知识,激发了他们不断追求、学习、进取的欲望。
2.以课本中的探究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化学课本中有很多探究活动,通过对这些活动过程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的探究,引发研究性学习。例如在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而乙烯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那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怎么除去该杂质,如何设计实验同时检验这两种气体,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内容。
3.走出课堂,面向社会进行化学探究。化学学习不应该是孤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开放课堂,拓宽主动探究的领域。社会是个大课堂,处处都是学生学习化学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探究的好地方,关键在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可以对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像毒奶粉事件,西瓜膨大素等。
三、改变个体单一学习的局面,进行合作型教学
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能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呢?我通过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把好、中、差的学生按一定比例搭配好,有时也可以将学习困难的学生分为一组,以便教师多加关心和辅导。
2.给出适当的合作学习的内容。
给出适当的问题是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关键。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中等难度的问题解决的途径及结论有多种的,太易或太难的问题都不适合:太容易的问题无需讨论,太难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时,难以使个人在短时间内深入思考。而问题解决途径和结论的不唯一性,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从中获得成功感。因此,给出的任务是否恰当,是教师设计这项教学活动的关键。例如有关Na2O2的教学,可以探究的问题有很多,如Na2O2与水的反应,Na2O2与酸溶液及盐溶液的反应,反应现象的不同,反应速率不同及反应中的异常现象,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内容。到底把哪些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任务交给小组,需要教师从中选择。我在选择时,考虑到合作性学习任务的要求,以及重点与难点,选择了Na2O2与水的反应作为合作实验,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对异常现象进行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共同完成实验报告。
3.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分工及技巧指导。
学习任务明确了,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帮助学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可以五人一组,一人设计实验方案,一人组装仪器并进行实验,一人对现象和结论进行陈述,一人记录,一人与其他小组交流。我感觉这种分工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是合理而有效的。
4.教师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及时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指导和调控。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只在讲台前走来走去,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小组的活动需要从外界得到反馈,需要有人给予赞赏与鼓励,教师在这方面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程与最终的结果。教师要留心每个学生合作学习的状态,深入小组,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合作效果,讨论的焦点,获取学生合作中的反馈信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关注,悄声细语地和他们交流探讨。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调控好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讨论探究,不能草草收兵。在交流评价的环节,如果课堂时间不够,还可以在课外创造机会,比如在课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实验装置图或实验报告等成果在班里展示。
5.将研究性学习内容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总之,在教学中要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化学的活动,克服化学学习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教学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把学习转变为学生的直接兴趣和内在要求。
1.创设化学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有关化学内容的教学时,提出与内容有关的若干问题,演示与内容有关的若干现象,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我在介绍乙酸的性质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大都吃过红烧鱼,而饭店里厨师在做红烧鱼时,都是先加点酒,再加点醋,这样烧成的鱼鲜香可口,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一听都来了兴趣,个个都想知道答案,这样就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2.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其学习兴趣。学生面临实际的任务时,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接触生动的化学实验和现象,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尽可能让学生边学边实验,亲身体验,在实际中学,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兴趣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例如我在讲盐类水解的知识时,提出问题:“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是否只显中性呢?”这时,很多学生都回答:“是!”然后我让几个学生分别到讲台前用pH试纸测出NaCl,Na2CO3,NH4Cl等盐溶液的pH值,由他们自己总结出盐溶液可以显中性﹑酸性﹑碱性,并顺势导入课题:盐类水解的规律。通过让他们亲自试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本来难理解的理论知识变得迎刃而解。
3.运用化学挂图、模型和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有关化学历史,最新科技成果,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开展各种探究活动,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就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利用实验操作、调查,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探究学习将改变传统被动学习的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我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能力。
1.上新课前,布置适量的查找资料任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介绍金属与金属材料前让学生查阅资料,调查我国金属矿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发表其看法。学生在课下就忙活起来,翻阅杂志,上网搜寻。在上课时,大家都跃跃欲试,积极发言。这一做法,从实际效果来看,不但能使他们轻松学习课堂知识,而且使其了解了不少课外知识,激发了他们不断追求、学习、进取的欲望。
2.以课本中的探究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化学课本中有很多探究活动,通过对这些活动过程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的探究,引发研究性学习。例如在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而乙烯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那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怎么除去该杂质,如何设计实验同时检验这两种气体,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内容。
3.走出课堂,面向社会进行化学探究。化学学习不应该是孤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开放课堂,拓宽主动探究的领域。社会是个大课堂,处处都是学生学习化学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探究的好地方,关键在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可以对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像毒奶粉事件,西瓜膨大素等。
三、改变个体单一学习的局面,进行合作型教学
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能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呢?我通过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把好、中、差的学生按一定比例搭配好,有时也可以将学习困难的学生分为一组,以便教师多加关心和辅导。
2.给出适当的合作学习的内容。
给出适当的问题是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关键。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中等难度的问题解决的途径及结论有多种的,太易或太难的问题都不适合:太容易的问题无需讨论,太难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时,难以使个人在短时间内深入思考。而问题解决途径和结论的不唯一性,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从中获得成功感。因此,给出的任务是否恰当,是教师设计这项教学活动的关键。例如有关Na2O2的教学,可以探究的问题有很多,如Na2O2与水的反应,Na2O2与酸溶液及盐溶液的反应,反应现象的不同,反应速率不同及反应中的异常现象,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内容。到底把哪些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任务交给小组,需要教师从中选择。我在选择时,考虑到合作性学习任务的要求,以及重点与难点,选择了Na2O2与水的反应作为合作实验,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对异常现象进行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共同完成实验报告。
3.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分工及技巧指导。
学习任务明确了,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帮助学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可以五人一组,一人设计实验方案,一人组装仪器并进行实验,一人对现象和结论进行陈述,一人记录,一人与其他小组交流。我感觉这种分工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是合理而有效的。
4.教师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及时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指导和调控。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只在讲台前走来走去,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小组的活动需要从外界得到反馈,需要有人给予赞赏与鼓励,教师在这方面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程与最终的结果。教师要留心每个学生合作学习的状态,深入小组,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合作效果,讨论的焦点,获取学生合作中的反馈信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关注,悄声细语地和他们交流探讨。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调控好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讨论探究,不能草草收兵。在交流评价的环节,如果课堂时间不够,还可以在课外创造机会,比如在课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实验装置图或实验报告等成果在班里展示。
5.将研究性学习内容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总之,在教学中要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