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魏书生说:“教师应具有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培育、采摘。”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作为班主任,首要任务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用爱心去培育心灵。而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复杂的,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拨动每个学生心灵深处的这根琴弦,需要班主任的创新和智慧。
关键词:心灵;呵护;爱心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1-092-2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要的是要拥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本领,才能智慧点燃学生的思想,成就孩子品德高洁、身心健全的人生。笔者结合日常工作体会,就如何淬炼出走进学生心灵的本领,谈以下几点思考与体会。
一、專注投入事业,付诸执着与坚持
专注,意味着专心和投入,是指不被琐事所干扰的定力和不为困难所折服的努力。我们可以历数身边所有优秀的人,他们无不是专注的典型。魏书生老师几十次申请获得从教的资格,担任校长、局长仍然站在讲台,担任两个班级的班主任;斯霞老师80岁时,还作为班主任与学生一起快乐生活、学习;雷夫·艾斯奎斯20年坚守在56号教室,他把教育当成自己的宗教,教室当作教堂,创造了教育的奇迹;克拉克用激情点燃生命,长途跋涉20多小时,仍然用全部的热情连续六七个小时在讲台上演绎精彩。其实,培养专注的品质就是成功的起点,班主任拥有这种品质就拥有了走进学生心灵的力量之源。
要做到专注,首先要有一份事业心。班主任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对学生影响往往是一生,言教说理身教于行。这需要班主任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专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指导思想和基本的文化知识基础知识是长期学习获得,而运用能力培养必须有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在不断思考与感悟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如果没有钟情教育的事业心,班主任很难几十年如一日地学习、思考与实践。
其二要有一份责任心。学生是未成年人,一切人生观、世界观的建树,需要班主任每一天的用心引导。就像一棵幼苗,在成长的初期,需要每一天的呵护,教师如果没有责任心,就不会自觉表现出执着与坚持。所以,责任心是养成专注品质的重要内驱。
二、真心喜欢学生,融入智慧与关爱
教育需要智慧,喜欢本身就是智慧。人因为爱自己的事业、单位,工作就有了激情,就有了幸福感;因为爱学生,交流就更加融洽,同样的教育行为效度就会更好。喜欢还能使人产生智慧。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师爱是超越亲子之爱和友人之爱。因为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孩子的爱可以使教师变得聪明起来。”当你深爱着你的学生、你的事业,自然就产生了许多方法。北师大附中天津分校的袁滨勃被称为“影响力老师”,她说:“我爱孩子,什么样的学生我都能包容。”她把班级营造成学生一睁眼就想去、去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喜欢、爱就是智慧的源泉。
班主任要做到真心喜欢自己的岗位和学生。一要不抱怨。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当你用怨恨的心情酿制葡萄酒,你就在酒里滴了毒汁。”我们要用感恩之情、真切之情、责任之情投入到当下工作。人一旦沦于埋怨,心情就走进了自己建造的地狱,失去了教育的幸福指数,何谈教育的成功。
二要善于从最落后的学生身上找到优点而喜欢他。赞可夫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只爱优秀的孩子的爱是狭隘的。教育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爱后进就是关注全体,只关注优秀,就是放弃了全体;给暂时后进的学生更多的关怀就是教育的公平。教师要给缺少关怀的学生更多的关爱,要让以前没有发光的学生发光。试着这样做,境界便会从此不同。
三要告诉学生,你喜欢他们,并做让他们能感觉到关爱的事情。据调查,95%的教师都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然而只42%的学生认为教师是爱他们的。这说明,教师的爱学生有时感受不到,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就大打折扣。教师的爱没有普遍得到学生的感应和认可,说明我们爱的方法不对、爱没有和行动联系在一起、爱没有转化成教育的力量。教师要会爱学生,把爱和包容、尊重、欣赏、等连起来。例如我们的在教育中看到一些现象,不要一味批评、埋怨,而要了解这些现象背后是否另有原因,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例如:学生迟到、作业没按时完成、上课睡觉、和同学发生冲突等,教师若能把每一件小事都能耐心对待,从生活到教育、从现象到原因,其中满满的包容、理性、智慧、关爱在其中,将关爱学生内化于心,行动于细,就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建立研究思维,把握规律与方法
研究是主动寻求根本性原因与更高可靠性依据,从而为提高事业或功利的可靠性和稳健性而做的工作。研究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探求问题答案的一种过程,是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收集、分析与解释资料的方法,这正切合教育是一门科学的要义。
一是要研究教育细节。浙江上虞的白马湖畔有一所春晖中学,上世纪二十年代那里曾聚集过经亨颐、朱自清、夏丏尊、丰子恺、朱光潜等人。夏丏尊除了教授语文课外,课余时间还翻译了《爱的教育》,同时还进行课题研究“学生课外读什么书?”这看来在现在可能连个县区级课题都无法立项,其实却很有价值。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就讲过他的研究心得:“我本不是一个生来适于研究学问的人,因为我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连半小时集中精力于一个问题上。但是,我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断,我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地寻思下去,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一下脑筋。于是,我就在我的治学中充分利用我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了。”我在安排学生的学业时,总是采取交替进行的方式,这样效率会更高。教育中的许多研究都需要从细节、从小事做起。
二是要研究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个抽象的孩子。”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要定向研究每一个个体,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给他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才是做好的教育。袁滨渤老师喜欢笔谈的方式研究学生,魏书生老师采取让学生研究学生、发现学生的方法来获取研究成果,从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这些案例值得我们学习。 教育是农业,它有规律。我们要像郭橐驼种树那样,因木之天,以致其性,不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梁漱溟说,提出问题想解决它就是研究之开始。把教育的微观问题当成课题真研究,效果便会不同。
四、注重行走方式,淬练心灵与技艺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思想不转化成行为是没有价值的。一种教育行为往往对应着某种效果,这就是教育的价值。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行动十分关键。
袁卫星讲过一个他自己从教的故事:做初中班主任的时候,班上有一名学生功课不好,见到考试就害怕,常常借故“逃考”。尤其是数学考试,哪怕是小测验,也要提前两天“装病”。数学成绩可想而知。有一次又要考数学,我提前三天,从数学老师那儿“偷”来一份试卷。在我宿舍并不明亮的灯光下,我手把手地教这个学生答题,从头至尾,无一遗漏。考试的时候,这个学生把我教的几乎忘掉一半,但是还好,考了71分。这对他来说简直是破天荒的事!接下来的一次数学考试,我又“偷”到了试卷。但是这一次我告诉他:“这张试卷你自己去琢磨,我实在没时间教你。”于是他借了别的同学的听课笔记,翻了自己的教科书、练习册,甚至绕着弯子向班里的学习尖子问题目。考下来,他得了80分,用数学老师的话来说:“简直是奇迹!”再接下来,他突然不要我“偷”来的试卷了。他说,他已经认真听课,作业一次也没落下过。我由衷地赞扬了他,并且用礼拜天整整一天的工夫,和他一起复习考试的那个章节。复习完,我把“偷”来的试卷交给他,让他亲手扔进纸篓……这一次考试,尽管他只有得了63分,但挂在他脸上的,是长久以来从未有过的灿烂笑容。从此以后,他再没有逃过任何一次考试。第二年中考,他顺利地考上了高中……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教师的行动可以改变一个人,其中,教育行为中的真情与技艺很重要。
读过一篇文章《老师,你在学生心中的铭记度有几许》,讲到著名演员陈建斌最难忘的老师是小学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王赪,时隔36年后他们在电视台见面,当主持人问陈建斌,最难忘的片段时,陈建斌提到有一次上语文课,有一个儿化音——鱼儿。王老师让学生逐个读,前面的几个学生都没读对,轮到陳建斌也没读对。王老师不急不恼,让别的学生纠正,终于有一人读对,于是让这位学生带领大家一起朗读,那时陈建斌记住了儿化音,对老师记忆的这一平凡时刻被铭刻下来。然而当主持人问道王老师是否记得时,王老师摇了摇头。长大后的学生对老师的记忆往往不是教师精彩的公开课或表彰上的出风头,恰恰是被忽略的小事沉淀在学生心中,被学生铭记。我们学生时代的回忆与老师的回忆可能是交错的,我们今天的教育行为可能不会被很多学生记住,可能未必会产生很大的效果,可是不经意中的一个细节,会被学生铭记,对他今后产生很大影响,从这个角度说,教育行为的每一个细节都十分重要。
比如,我们要注意做好表率,校内骑车、抽烟、卫生习惯等,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个人范例对学生是任何东西所无法替代的最有效的阳光”;我们要善于做好行为计划并把它写下来;我们要精心准备并开好每一次班会课;我们要善于用语言或文字激励集体和个体,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文字的激励有时候比谈话更重要;我们要善于通过家校通、走访、电话沟通、邀请家长访校、针对性的小型家长会和全体家长会与家长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我们自己或请科任教师为学生开出学习清单以指导学生学习;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做,如跑操、娱乐活动等;我们上学时喜欢什么活动,当老师时就要和学生开展什么活动;学校组织的活动,我们要积极组织把它当作班集体建设的阶梯;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下他们的理想、阶段目标、阶段计划和箴言,激励学生实行自我教育;学生学习困难时,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搭建个体预约式的生生辅导和师生辅导……
吕型伟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这是从教育的本质说的。从对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层面,我觉得:“教育是事业,事业的从事在于投入;教育是交往,交往的本质在于真情;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研究。”
一项职业一旦被喜爱就成为他的宗教。鲁迅说:“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教育是文明的传承,班主任是传承的使者。让我们把教育当成自己的宗教,把教室当成自己的教堂,不断砥炼走进学生心灵的本领,为我们的学生现在的成长助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基。
关键词:心灵;呵护;爱心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1-092-2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要的是要拥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本领,才能智慧点燃学生的思想,成就孩子品德高洁、身心健全的人生。笔者结合日常工作体会,就如何淬炼出走进学生心灵的本领,谈以下几点思考与体会。
一、專注投入事业,付诸执着与坚持
专注,意味着专心和投入,是指不被琐事所干扰的定力和不为困难所折服的努力。我们可以历数身边所有优秀的人,他们无不是专注的典型。魏书生老师几十次申请获得从教的资格,担任校长、局长仍然站在讲台,担任两个班级的班主任;斯霞老师80岁时,还作为班主任与学生一起快乐生活、学习;雷夫·艾斯奎斯20年坚守在56号教室,他把教育当成自己的宗教,教室当作教堂,创造了教育的奇迹;克拉克用激情点燃生命,长途跋涉20多小时,仍然用全部的热情连续六七个小时在讲台上演绎精彩。其实,培养专注的品质就是成功的起点,班主任拥有这种品质就拥有了走进学生心灵的力量之源。
要做到专注,首先要有一份事业心。班主任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对学生影响往往是一生,言教说理身教于行。这需要班主任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专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指导思想和基本的文化知识基础知识是长期学习获得,而运用能力培养必须有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在不断思考与感悟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如果没有钟情教育的事业心,班主任很难几十年如一日地学习、思考与实践。
其二要有一份责任心。学生是未成年人,一切人生观、世界观的建树,需要班主任每一天的用心引导。就像一棵幼苗,在成长的初期,需要每一天的呵护,教师如果没有责任心,就不会自觉表现出执着与坚持。所以,责任心是养成专注品质的重要内驱。
二、真心喜欢学生,融入智慧与关爱
教育需要智慧,喜欢本身就是智慧。人因为爱自己的事业、单位,工作就有了激情,就有了幸福感;因为爱学生,交流就更加融洽,同样的教育行为效度就会更好。喜欢还能使人产生智慧。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师爱是超越亲子之爱和友人之爱。因为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孩子的爱可以使教师变得聪明起来。”当你深爱着你的学生、你的事业,自然就产生了许多方法。北师大附中天津分校的袁滨勃被称为“影响力老师”,她说:“我爱孩子,什么样的学生我都能包容。”她把班级营造成学生一睁眼就想去、去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喜欢、爱就是智慧的源泉。
班主任要做到真心喜欢自己的岗位和学生。一要不抱怨。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当你用怨恨的心情酿制葡萄酒,你就在酒里滴了毒汁。”我们要用感恩之情、真切之情、责任之情投入到当下工作。人一旦沦于埋怨,心情就走进了自己建造的地狱,失去了教育的幸福指数,何谈教育的成功。
二要善于从最落后的学生身上找到优点而喜欢他。赞可夫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只爱优秀的孩子的爱是狭隘的。教育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爱后进就是关注全体,只关注优秀,就是放弃了全体;给暂时后进的学生更多的关怀就是教育的公平。教师要给缺少关怀的学生更多的关爱,要让以前没有发光的学生发光。试着这样做,境界便会从此不同。
三要告诉学生,你喜欢他们,并做让他们能感觉到关爱的事情。据调查,95%的教师都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然而只42%的学生认为教师是爱他们的。这说明,教师的爱学生有时感受不到,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就大打折扣。教师的爱没有普遍得到学生的感应和认可,说明我们爱的方法不对、爱没有和行动联系在一起、爱没有转化成教育的力量。教师要会爱学生,把爱和包容、尊重、欣赏、等连起来。例如我们的在教育中看到一些现象,不要一味批评、埋怨,而要了解这些现象背后是否另有原因,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例如:学生迟到、作业没按时完成、上课睡觉、和同学发生冲突等,教师若能把每一件小事都能耐心对待,从生活到教育、从现象到原因,其中满满的包容、理性、智慧、关爱在其中,将关爱学生内化于心,行动于细,就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建立研究思维,把握规律与方法
研究是主动寻求根本性原因与更高可靠性依据,从而为提高事业或功利的可靠性和稳健性而做的工作。研究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探求问题答案的一种过程,是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收集、分析与解释资料的方法,这正切合教育是一门科学的要义。
一是要研究教育细节。浙江上虞的白马湖畔有一所春晖中学,上世纪二十年代那里曾聚集过经亨颐、朱自清、夏丏尊、丰子恺、朱光潜等人。夏丏尊除了教授语文课外,课余时间还翻译了《爱的教育》,同时还进行课题研究“学生课外读什么书?”这看来在现在可能连个县区级课题都无法立项,其实却很有价值。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就讲过他的研究心得:“我本不是一个生来适于研究学问的人,因为我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连半小时集中精力于一个问题上。但是,我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断,我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地寻思下去,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一下脑筋。于是,我就在我的治学中充分利用我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了。”我在安排学生的学业时,总是采取交替进行的方式,这样效率会更高。教育中的许多研究都需要从细节、从小事做起。
二是要研究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个抽象的孩子。”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要定向研究每一个个体,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给他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才是做好的教育。袁滨渤老师喜欢笔谈的方式研究学生,魏书生老师采取让学生研究学生、发现学生的方法来获取研究成果,从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这些案例值得我们学习。 教育是农业,它有规律。我们要像郭橐驼种树那样,因木之天,以致其性,不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梁漱溟说,提出问题想解决它就是研究之开始。把教育的微观问题当成课题真研究,效果便会不同。
四、注重行走方式,淬练心灵与技艺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思想不转化成行为是没有价值的。一种教育行为往往对应着某种效果,这就是教育的价值。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行动十分关键。
袁卫星讲过一个他自己从教的故事:做初中班主任的时候,班上有一名学生功课不好,见到考试就害怕,常常借故“逃考”。尤其是数学考试,哪怕是小测验,也要提前两天“装病”。数学成绩可想而知。有一次又要考数学,我提前三天,从数学老师那儿“偷”来一份试卷。在我宿舍并不明亮的灯光下,我手把手地教这个学生答题,从头至尾,无一遗漏。考试的时候,这个学生把我教的几乎忘掉一半,但是还好,考了71分。这对他来说简直是破天荒的事!接下来的一次数学考试,我又“偷”到了试卷。但是这一次我告诉他:“这张试卷你自己去琢磨,我实在没时间教你。”于是他借了别的同学的听课笔记,翻了自己的教科书、练习册,甚至绕着弯子向班里的学习尖子问题目。考下来,他得了80分,用数学老师的话来说:“简直是奇迹!”再接下来,他突然不要我“偷”来的试卷了。他说,他已经认真听课,作业一次也没落下过。我由衷地赞扬了他,并且用礼拜天整整一天的工夫,和他一起复习考试的那个章节。复习完,我把“偷”来的试卷交给他,让他亲手扔进纸篓……这一次考试,尽管他只有得了63分,但挂在他脸上的,是长久以来从未有过的灿烂笑容。从此以后,他再没有逃过任何一次考试。第二年中考,他顺利地考上了高中……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教师的行动可以改变一个人,其中,教育行为中的真情与技艺很重要。
读过一篇文章《老师,你在学生心中的铭记度有几许》,讲到著名演员陈建斌最难忘的老师是小学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王赪,时隔36年后他们在电视台见面,当主持人问陈建斌,最难忘的片段时,陈建斌提到有一次上语文课,有一个儿化音——鱼儿。王老师让学生逐个读,前面的几个学生都没读对,轮到陳建斌也没读对。王老师不急不恼,让别的学生纠正,终于有一人读对,于是让这位学生带领大家一起朗读,那时陈建斌记住了儿化音,对老师记忆的这一平凡时刻被铭刻下来。然而当主持人问道王老师是否记得时,王老师摇了摇头。长大后的学生对老师的记忆往往不是教师精彩的公开课或表彰上的出风头,恰恰是被忽略的小事沉淀在学生心中,被学生铭记。我们学生时代的回忆与老师的回忆可能是交错的,我们今天的教育行为可能不会被很多学生记住,可能未必会产生很大的效果,可是不经意中的一个细节,会被学生铭记,对他今后产生很大影响,从这个角度说,教育行为的每一个细节都十分重要。
比如,我们要注意做好表率,校内骑车、抽烟、卫生习惯等,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个人范例对学生是任何东西所无法替代的最有效的阳光”;我们要善于做好行为计划并把它写下来;我们要精心准备并开好每一次班会课;我们要善于用语言或文字激励集体和个体,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文字的激励有时候比谈话更重要;我们要善于通过家校通、走访、电话沟通、邀请家长访校、针对性的小型家长会和全体家长会与家长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我们自己或请科任教师为学生开出学习清单以指导学生学习;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做,如跑操、娱乐活动等;我们上学时喜欢什么活动,当老师时就要和学生开展什么活动;学校组织的活动,我们要积极组织把它当作班集体建设的阶梯;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下他们的理想、阶段目标、阶段计划和箴言,激励学生实行自我教育;学生学习困难时,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搭建个体预约式的生生辅导和师生辅导……
吕型伟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这是从教育的本质说的。从对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层面,我觉得:“教育是事业,事业的从事在于投入;教育是交往,交往的本质在于真情;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研究。”
一项职业一旦被喜爱就成为他的宗教。鲁迅说:“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教育是文明的传承,班主任是传承的使者。让我们把教育当成自己的宗教,把教室当成自己的教堂,不断砥炼走进学生心灵的本领,为我们的学生现在的成长助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