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第三季《我是歌手》的总决赛当晚,其门票的黄牛价格已经炒到了近乎一万元人民币一张。又据说,演出当天,有近乎八成以上的粉丝们是冲着当天的帮唱嘉宾吴秀波去的。
当然,“据说”仅仅是“据说”,真实性无从考证。就如同吴秀波本人,他有很多传奇经历,甚至有很多已经成为传说。但是,在这个很多中国专业歌手都望尘莫及的舞台上,“演员”吴秀波却能够获得如此殊荣,为什么?波叔说:我,也是歌手。
奔跑的野马想驻足草原
时间回到上世纪80年代末。
1988年,刚刚从中戏表演系毕业的吴秀波,和傅彪等人一起考入铁路文工团。凭借扎实的表演功底和不错的外形,吴秀波很快就受到团长刘锡田的重点培养,并参与学员班的大部分小品的排练、演出。
那个时候的吴秀波,同那个时代的许多年轻人一样,都在迎接着许多新鲜事物的到来。板砖录音机、卡带、流行歌曲、吉他……那是一个如今来看我们叫做“八十年代新浪潮”的大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一直不安于现状的吴秀波第一次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其实所谓新浪潮,包括什么呢?板砖录音机的进入,流行歌曲的进入,有了秀水街的摊位,有了摩托车,有了最初的电视剧,有了录像带,那时候更多是录音带,盒带,有了喇叭裤,有了卷发,有了外汇券,然后逐渐开始就有了下海。”吴秀波回忆道。
在那个讲究“铁饭碗”的时代,吴秀波进入铁路文工团,在父母、亲友眼里,那就是进入了国家正式团体,换句话说,吴秀波那时候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干部。
据了解,上学时,吴秀波就已经有了每个月28元的工资,后来,工资还一度从28元涨到37元。而毕业后,“国家干部”吴秀波也差不多有70多元的工资,并且按照国家待遇,当时的吴秀波,未来会一直顺利地走一条安稳分房领油票的康庄大道。但就在这个时候,吴秀波却“随波逐流”地下海了。他从铁路文工团辞职了。
吴秀波说,他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此话不假。
下了海的吴秀波,练过摊做过生意,卖过服装,开过美容院、餐厅。毫不夸张地说,那个时代流行的行当,吴秀波都做了个遍。但,吴秀波心里清楚,尽管做了这么多行当,心里的漂泊感却没有消失,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还能做歌手。
吴秀波如今回忆他的那段漂泊旅程依旧十分感慨。
他说,“做歌手这一项新兴的事物让我如鱼得水。那是我生命中唯一一次体会到,我可以在这儿停下来,因为永远也没有谁让你停下来过,你也永远不知道该停在哪儿。就像一群迁徙的马,在奔跑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这个地方我可以停下来,因为这儿东南西三方都有山挡住往北刮去的风,有丰饶的草地,有水,很好,并且还有和我一起留下来的人。”
说这段话时,吴秀波的眼神是沉稳的,是笃定的。那是他经历过后的总结。如他所说,做歌手对于他,如野马找到了可以停留的家。同时,他通过做歌手,也挣到了当时看来可以称作巨款的第一桶金。
“有的人在这个大浪潮中冲浪,在获取新的资源,有的人在观望,有的人在守住的环境中出来探头探脑,都不免到所谓风月场所,因为你可以不跳迪斯科,你会不会听歌呢,你不听歌,总会吃饭吧,哪儿都有我们的声音,我们可以在迪斯科里驻唱,我们可以在歌厅里驻唱,也可以在餐厅里驻唱,并且我们的收入真的很好。那个时候我工资大概也不过百十来块钱,但是我在一个歌厅驻唱的收入可以达到每天50到100块钱。拿到现在来说,比如你现在工资是5000块钱,我当时唱一个歌厅就是5万块,我要唱三个歌厅,我可以一个月拿到15万块钱。”吴秀波说。
安逸的野马,水和草都没了
很多年以后,吴秀波在某访谈类节目中还能听到主持人读当年的粉丝听他唱歌时的回忆,甚至细致到吴秀波拿麦克风时的手型,唱歌的小动作,以及音域的高低不同之处。而整篇回忆中,也充斥着“如醉如痴”、“尖叫”、“口哨”、“被催眠”等字眼。
对于那些华丽的过往,吴秀波直言后来反而没记得多少。他印象深刻的是自己的唱歌习惯:开场的几句一定是闭着眼睛才能唱,有时候甚至全程都是闭着眼。他也说,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回过头来再看《我是歌手》,当波叔闭着眼睛唱出那句“亲爱的Landy,我的弟弟……”,其文艺又略带忧郁的男神气质唱出这首歌,甚至比原唱李宗盛还更胜一筹。
酒吧驻唱的日子吴秀波过得如鱼得水。迪厅,歌厅,餐馆,随处可以看到吴秀波陶醉演唱的身影,那时候台下永远坐着他的歌迷,而这些人也成了吴秀波最早的一批“波蜜”。唱歌让吴秀波抒发自己的情怀,收获了友谊和爱情,可以说,做歌手的那段日子是他大部分风花雪月的回忆。但渐渐的,吴秀波突然意识到一个很可怕的问题。他觉得自己老了。
吴秀波说:“现在经常有人问我,你觉得你老了吗?我第一次觉得我老了真的不是在现在,我现在一点也不觉得我老,我第一次觉得我老了是在30岁左右。我从20岁唱到30岁,唱了10年,到30岁的时候,我突然间觉得自己老了。”
用吴秀波的话说,歌手分为两类。一类是早期的歌手,也就是后期的唱片歌手。还有一类,就是歌厅、酒吧歌手。曾经,吴秀波和韩磊、韩红、汪峰、沙宝亮、戴军、黄渤等一起都是歌厅、酒吧里很有名的驻唱歌手。突然有一天,吴秀波发现,除了自己,身边的这些人都走了。他们通过参加比赛,找到唱片公司签约,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歌手。
面对这些朋友的离开,吴秀波相对把自己看做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游走在北京东南城的少年。诗人和少年不需要比赛和公司,需要的只是继续留在歌厅、酒吧唱歌,吴秀波把这归结为“贪恋”二字。但不得不承认,随着一种新的娱乐形式的出现,驻唱歌手的职业生涯也逐渐萎缩。吴秀波突然发现,人们已经由以前的观摩娱乐变成了自我娱乐,相比他的演唱,人们更喜欢那个叫做卡拉OK 的消遣方式。而这一年,他恰恰30岁。
吴秀波这样形容当时的自己。“看着离我越来越远的朋友和周围年轻却陌生的面孔,突然间,我就认知到自己老了,第一次也是感受最深的一次,于是我给自己一个信息和决定,别再唱歌了。因为我不敢停在那儿了,西北风也刮进来了,草也啃光了,水都没了,还在这呆着,就完蛋了。” 作为在音乐道路上的最后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努力,吴秀波将自己的全部积蓄都投入到了自己的专辑中。这张名叫《爱之战》的专辑,是他自己出钱、自己制作、自己找唱片公司发行的。可喜的是,唱片卖出去不少,令周围的朋友羡慕不已,吴秀波自己一度也很窃喜,11万的销量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崔健。但最终的结果是,这张唱片既没有赚到钱也没有引起任何大的反响,就那样无疾而终了。
我曾经也是歌手
在第九届金鹰节上,吴秀波凭借《黎明之前》获得最佳表演艺术男演员奖和最受观众喜爱男演员奖两项大奖。人们看到的是站在台上意气风发的吴秀波。而当晚的获奖感言,吴秀波是这样说的。
“从小我就是一个什么都做不好的人。十年前,我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因为我的孩子要出生了。所以我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演戏。我以为能有今天是因为孩子、因为责任。我以为人如果只想自己活得好,并不一定能活得好。但如果是为了别人活得好,那就一定能活得好。”
这一段话,似乎只有了解吴秀波的人才能听出这背后的深意。
2000年,就在吴秀波当歌手出专辑、当老板做生意都不顺利的时候,吴秀波的孩子即将出生。他说他那会儿没有钱,也不敢去借钱。但生活总要继续,就在这个节骨眼,很遥远的一个地方传出了两三个熟人莫名其妙的呼喊。以前学表演时的老朋友刘蓓、傅彪等人纷纷呼唤他回去继续演戏,这时吴秀波才一拍脑门想起来,“对啊!我还会演戏!”
“因为经历了唱歌那个过程,我早把我学演戏的事忘了,我的忘性极大,我忘了我以前做过手术,我忘记我学过演戏了。我才想起来,我学过呀。”
做回演员的最初几年并不顺利,但吴秀波并不介意,正如他所说,为了“别人”活得好,他拼了命地赚钱,除了当演员,他还做幕后,监制、剧务、编剧、助理,只要时间和精力允许,只要能换来收入,他都愿意去做。
再后来,大家都知道了,《黎明之前》、《心术》、《北京遇上西雅图》、《离婚律师》……因为有了之前那么多年的生活历练,吴秀波根本不用演就能把握各个角色,他本身,就是戏。
然而,野马终究是野马,他始终都会留恋那片曾经让他想停留下来的草原。于是,多年后,“演员”吴秀波,又开始了他的歌手梦。
他时而应邀帮朋友撑个台,时而在影视剧中献个声。2012年,吴秀波跟韦唯在央视春晚舞台合唱。这次合唱可以说算是他这么多年来第一次以歌手身份公开登台演唱,但结果却差强人意。因为紧张他中途唱错了一句歌词,一大波网友吐槽到甚至让他宣称不再唱歌。
然后,他又反悔了。在《我的青春高八度》中,吴秀波仿佛有意挥手向当年的经历做一个告别,他轻车熟路地唱起那些老歌,《给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失恋阵线联盟》……那个夏天,“歌手”吴秀波席卷荧屏,他的歌也在音乐软件和KTV有了不错的点击量。
再然后,就是《我是歌手》里的演出。决赛当晚,当周围一片漆黑,一束追光打到吴秀波身上,相信那时,吴秀波一定会有一种恍惚,仿佛自己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相信,那时的“歌手”吴秀波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可以在很多年以后以“演员”的身份与专业歌手PK。
演出结束后,欢呼雀跃,掌声不断。但对于波叔的镜头,似乎永远定格在赛后他的采访中。被问到比赛的心情,波叔云淡风轻。他说,“我曾经,也是歌手。”
当然,“据说”仅仅是“据说”,真实性无从考证。就如同吴秀波本人,他有很多传奇经历,甚至有很多已经成为传说。但是,在这个很多中国专业歌手都望尘莫及的舞台上,“演员”吴秀波却能够获得如此殊荣,为什么?波叔说:我,也是歌手。
奔跑的野马想驻足草原
时间回到上世纪80年代末。
1988年,刚刚从中戏表演系毕业的吴秀波,和傅彪等人一起考入铁路文工团。凭借扎实的表演功底和不错的外形,吴秀波很快就受到团长刘锡田的重点培养,并参与学员班的大部分小品的排练、演出。
那个时候的吴秀波,同那个时代的许多年轻人一样,都在迎接着许多新鲜事物的到来。板砖录音机、卡带、流行歌曲、吉他……那是一个如今来看我们叫做“八十年代新浪潮”的大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一直不安于现状的吴秀波第一次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其实所谓新浪潮,包括什么呢?板砖录音机的进入,流行歌曲的进入,有了秀水街的摊位,有了摩托车,有了最初的电视剧,有了录像带,那时候更多是录音带,盒带,有了喇叭裤,有了卷发,有了外汇券,然后逐渐开始就有了下海。”吴秀波回忆道。
在那个讲究“铁饭碗”的时代,吴秀波进入铁路文工团,在父母、亲友眼里,那就是进入了国家正式团体,换句话说,吴秀波那时候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干部。
据了解,上学时,吴秀波就已经有了每个月28元的工资,后来,工资还一度从28元涨到37元。而毕业后,“国家干部”吴秀波也差不多有70多元的工资,并且按照国家待遇,当时的吴秀波,未来会一直顺利地走一条安稳分房领油票的康庄大道。但就在这个时候,吴秀波却“随波逐流”地下海了。他从铁路文工团辞职了。
吴秀波说,他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此话不假。
下了海的吴秀波,练过摊做过生意,卖过服装,开过美容院、餐厅。毫不夸张地说,那个时代流行的行当,吴秀波都做了个遍。但,吴秀波心里清楚,尽管做了这么多行当,心里的漂泊感却没有消失,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还能做歌手。
吴秀波如今回忆他的那段漂泊旅程依旧十分感慨。
他说,“做歌手这一项新兴的事物让我如鱼得水。那是我生命中唯一一次体会到,我可以在这儿停下来,因为永远也没有谁让你停下来过,你也永远不知道该停在哪儿。就像一群迁徙的马,在奔跑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这个地方我可以停下来,因为这儿东南西三方都有山挡住往北刮去的风,有丰饶的草地,有水,很好,并且还有和我一起留下来的人。”
说这段话时,吴秀波的眼神是沉稳的,是笃定的。那是他经历过后的总结。如他所说,做歌手对于他,如野马找到了可以停留的家。同时,他通过做歌手,也挣到了当时看来可以称作巨款的第一桶金。
“有的人在这个大浪潮中冲浪,在获取新的资源,有的人在观望,有的人在守住的环境中出来探头探脑,都不免到所谓风月场所,因为你可以不跳迪斯科,你会不会听歌呢,你不听歌,总会吃饭吧,哪儿都有我们的声音,我们可以在迪斯科里驻唱,我们可以在歌厅里驻唱,也可以在餐厅里驻唱,并且我们的收入真的很好。那个时候我工资大概也不过百十来块钱,但是我在一个歌厅驻唱的收入可以达到每天50到100块钱。拿到现在来说,比如你现在工资是5000块钱,我当时唱一个歌厅就是5万块,我要唱三个歌厅,我可以一个月拿到15万块钱。”吴秀波说。
安逸的野马,水和草都没了
很多年以后,吴秀波在某访谈类节目中还能听到主持人读当年的粉丝听他唱歌时的回忆,甚至细致到吴秀波拿麦克风时的手型,唱歌的小动作,以及音域的高低不同之处。而整篇回忆中,也充斥着“如醉如痴”、“尖叫”、“口哨”、“被催眠”等字眼。
对于那些华丽的过往,吴秀波直言后来反而没记得多少。他印象深刻的是自己的唱歌习惯:开场的几句一定是闭着眼睛才能唱,有时候甚至全程都是闭着眼。他也说,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回过头来再看《我是歌手》,当波叔闭着眼睛唱出那句“亲爱的Landy,我的弟弟……”,其文艺又略带忧郁的男神气质唱出这首歌,甚至比原唱李宗盛还更胜一筹。
酒吧驻唱的日子吴秀波过得如鱼得水。迪厅,歌厅,餐馆,随处可以看到吴秀波陶醉演唱的身影,那时候台下永远坐着他的歌迷,而这些人也成了吴秀波最早的一批“波蜜”。唱歌让吴秀波抒发自己的情怀,收获了友谊和爱情,可以说,做歌手的那段日子是他大部分风花雪月的回忆。但渐渐的,吴秀波突然意识到一个很可怕的问题。他觉得自己老了。
吴秀波说:“现在经常有人问我,你觉得你老了吗?我第一次觉得我老了真的不是在现在,我现在一点也不觉得我老,我第一次觉得我老了是在30岁左右。我从20岁唱到30岁,唱了10年,到30岁的时候,我突然间觉得自己老了。”
用吴秀波的话说,歌手分为两类。一类是早期的歌手,也就是后期的唱片歌手。还有一类,就是歌厅、酒吧歌手。曾经,吴秀波和韩磊、韩红、汪峰、沙宝亮、戴军、黄渤等一起都是歌厅、酒吧里很有名的驻唱歌手。突然有一天,吴秀波发现,除了自己,身边的这些人都走了。他们通过参加比赛,找到唱片公司签约,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歌手。
面对这些朋友的离开,吴秀波相对把自己看做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游走在北京东南城的少年。诗人和少年不需要比赛和公司,需要的只是继续留在歌厅、酒吧唱歌,吴秀波把这归结为“贪恋”二字。但不得不承认,随着一种新的娱乐形式的出现,驻唱歌手的职业生涯也逐渐萎缩。吴秀波突然发现,人们已经由以前的观摩娱乐变成了自我娱乐,相比他的演唱,人们更喜欢那个叫做卡拉OK 的消遣方式。而这一年,他恰恰30岁。
吴秀波这样形容当时的自己。“看着离我越来越远的朋友和周围年轻却陌生的面孔,突然间,我就认知到自己老了,第一次也是感受最深的一次,于是我给自己一个信息和决定,别再唱歌了。因为我不敢停在那儿了,西北风也刮进来了,草也啃光了,水都没了,还在这呆着,就完蛋了。” 作为在音乐道路上的最后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努力,吴秀波将自己的全部积蓄都投入到了自己的专辑中。这张名叫《爱之战》的专辑,是他自己出钱、自己制作、自己找唱片公司发行的。可喜的是,唱片卖出去不少,令周围的朋友羡慕不已,吴秀波自己一度也很窃喜,11万的销量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崔健。但最终的结果是,这张唱片既没有赚到钱也没有引起任何大的反响,就那样无疾而终了。
我曾经也是歌手
在第九届金鹰节上,吴秀波凭借《黎明之前》获得最佳表演艺术男演员奖和最受观众喜爱男演员奖两项大奖。人们看到的是站在台上意气风发的吴秀波。而当晚的获奖感言,吴秀波是这样说的。
“从小我就是一个什么都做不好的人。十年前,我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因为我的孩子要出生了。所以我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演戏。我以为能有今天是因为孩子、因为责任。我以为人如果只想自己活得好,并不一定能活得好。但如果是为了别人活得好,那就一定能活得好。”
这一段话,似乎只有了解吴秀波的人才能听出这背后的深意。
2000年,就在吴秀波当歌手出专辑、当老板做生意都不顺利的时候,吴秀波的孩子即将出生。他说他那会儿没有钱,也不敢去借钱。但生活总要继续,就在这个节骨眼,很遥远的一个地方传出了两三个熟人莫名其妙的呼喊。以前学表演时的老朋友刘蓓、傅彪等人纷纷呼唤他回去继续演戏,这时吴秀波才一拍脑门想起来,“对啊!我还会演戏!”
“因为经历了唱歌那个过程,我早把我学演戏的事忘了,我的忘性极大,我忘了我以前做过手术,我忘记我学过演戏了。我才想起来,我学过呀。”
做回演员的最初几年并不顺利,但吴秀波并不介意,正如他所说,为了“别人”活得好,他拼了命地赚钱,除了当演员,他还做幕后,监制、剧务、编剧、助理,只要时间和精力允许,只要能换来收入,他都愿意去做。
再后来,大家都知道了,《黎明之前》、《心术》、《北京遇上西雅图》、《离婚律师》……因为有了之前那么多年的生活历练,吴秀波根本不用演就能把握各个角色,他本身,就是戏。
然而,野马终究是野马,他始终都会留恋那片曾经让他想停留下来的草原。于是,多年后,“演员”吴秀波,又开始了他的歌手梦。
他时而应邀帮朋友撑个台,时而在影视剧中献个声。2012年,吴秀波跟韦唯在央视春晚舞台合唱。这次合唱可以说算是他这么多年来第一次以歌手身份公开登台演唱,但结果却差强人意。因为紧张他中途唱错了一句歌词,一大波网友吐槽到甚至让他宣称不再唱歌。
然后,他又反悔了。在《我的青春高八度》中,吴秀波仿佛有意挥手向当年的经历做一个告别,他轻车熟路地唱起那些老歌,《给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失恋阵线联盟》……那个夏天,“歌手”吴秀波席卷荧屏,他的歌也在音乐软件和KTV有了不错的点击量。
再然后,就是《我是歌手》里的演出。决赛当晚,当周围一片漆黑,一束追光打到吴秀波身上,相信那时,吴秀波一定会有一种恍惚,仿佛自己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相信,那时的“歌手”吴秀波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可以在很多年以后以“演员”的身份与专业歌手PK。
演出结束后,欢呼雀跃,掌声不断。但对于波叔的镜头,似乎永远定格在赛后他的采访中。被问到比赛的心情,波叔云淡风轻。他说,“我曾经,也是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