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是“语用能力”,应该包涵语言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标点,提升语言感受能力;细读文本字词,提升语言理解能力;细读文本句子,提升语言审美能力;细读文本段落,提升语言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文本落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学术界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是“语用能力”,应该包涵语言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课文就是个例子。”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如果深入理解了文本语言表达的情感,即为得意;如果体验到了课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妙,即为得言。而在这个过程中,文本细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细读文本标点——提升语言感受能力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标点符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开了标点,不但阅读起来比较困难,同时也使文章失去表达的准确性。标点符号能使文章在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充满巧妙性和智慧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标点进行细读,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
例如,在《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有这样一句话:“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个句子中的“!”如果换成“。”,在表达效果上就完全不同的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细读。学生在对比细读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标点对这个句子读出了不同的语气,他们发现用“!”所表达的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浓郁,能够更加有效地表现出铁罐的傲慢;而如果换成“。”显然语气较弱,必然不能体现出铁罐性格特征,即使是小小的标点符号也暗藏玄机!
“一个标点,一份情”。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潜藏在标点背后的情感表达。通过充分发掘,比对思考,学生们便可以清晰地发现,即使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也可以蕴含丰富的情感,他们必然会在日后的写作过程中善加利用,这对于提升他们的语言智慧是十分有好处的。
二、细读文本字词——提升语言理解能力
对于字和词来说,是进行语言表达以及写作实践的基础,缺少了字与词的合理构建,必然不能形成一篇优秀的文章。很多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大都形容它像一杯白开水,平淡且无味。这就是因为缺少了丰富的字词沉淀与有效积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就曾经在他的文章《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谈及到此问题,“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简单的说,也就是在一篇文章中,即使是一个字,或者是一个词,都能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当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字词,引导学生开展细读,这也是通往文本内涵的最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例如,《荷花》一课中对于荷花的生长状态,作者进行了非常细致生动的刻画。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关键性语句,特别是“冒”字的使用,充满了动感,使文本饱含意境之美。教學中可以以“冒”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细读:“在这句话中仅仅一个‘冒’字就突显了荷花之美。如果让你换一个词,你觉得它可以被替代吗?”起初,学生们都认为这个词是可以被替代的。接着我引导学生开展比对品读。在对比品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用“钻”,有的学生用“长”,也有的学生用“生”来代替。但是,在读后他们都纷纷表示“冒”字用的非常恰当,因为它不仅突显的是荷花的静态之美,同时还有荷花生长过程的动态美。
以上案例中,引导学生对“冒”字进行细读,学生就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验文本意境之深远,这对于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很有好处的。
三、细读文本句子——提升语言审美能力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句子既能够实现完整含义的表达,同时还是构成文章的独立的语言单位。如果在针对文本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句子可以充分的把握和感悟,必然可以实现更深刻、更高效的文本阅读。
例如,在《桂花雨》这篇课文中有这样的语句:“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个句子综合了多种修辞手法,既有比喻,又有夸张。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对此句展开细读。通过对这个句子的细读,学生们既能够感受到桂花香飘的悠远意境,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作者蕴藏在内的深厚情感,那就是对家乡的喜爱和思念。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句子,情感呼之欲出。学生们必然也能够有所感悟,还可以有效内化,活学活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总之,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而言,应当要立足于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增加对语言文字的有效积累,加大对文本中每一个标点、词语、句子乃至段落的关注,引导学生展开细读。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更高层面的发展,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文本落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学术界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是“语用能力”,应该包涵语言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课文就是个例子。”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如果深入理解了文本语言表达的情感,即为得意;如果体验到了课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妙,即为得言。而在这个过程中,文本细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细读文本标点——提升语言感受能力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标点符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开了标点,不但阅读起来比较困难,同时也使文章失去表达的准确性。标点符号能使文章在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充满巧妙性和智慧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标点进行细读,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
例如,在《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有这样一句话:“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个句子中的“!”如果换成“。”,在表达效果上就完全不同的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细读。学生在对比细读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标点对这个句子读出了不同的语气,他们发现用“!”所表达的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浓郁,能够更加有效地表现出铁罐的傲慢;而如果换成“。”显然语气较弱,必然不能体现出铁罐性格特征,即使是小小的标点符号也暗藏玄机!
“一个标点,一份情”。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潜藏在标点背后的情感表达。通过充分发掘,比对思考,学生们便可以清晰地发现,即使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也可以蕴含丰富的情感,他们必然会在日后的写作过程中善加利用,这对于提升他们的语言智慧是十分有好处的。
二、细读文本字词——提升语言理解能力
对于字和词来说,是进行语言表达以及写作实践的基础,缺少了字与词的合理构建,必然不能形成一篇优秀的文章。很多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大都形容它像一杯白开水,平淡且无味。这就是因为缺少了丰富的字词沉淀与有效积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就曾经在他的文章《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谈及到此问题,“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简单的说,也就是在一篇文章中,即使是一个字,或者是一个词,都能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当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字词,引导学生开展细读,这也是通往文本内涵的最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例如,《荷花》一课中对于荷花的生长状态,作者进行了非常细致生动的刻画。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关键性语句,特别是“冒”字的使用,充满了动感,使文本饱含意境之美。教學中可以以“冒”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细读:“在这句话中仅仅一个‘冒’字就突显了荷花之美。如果让你换一个词,你觉得它可以被替代吗?”起初,学生们都认为这个词是可以被替代的。接着我引导学生开展比对品读。在对比品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用“钻”,有的学生用“长”,也有的学生用“生”来代替。但是,在读后他们都纷纷表示“冒”字用的非常恰当,因为它不仅突显的是荷花的静态之美,同时还有荷花生长过程的动态美。
以上案例中,引导学生对“冒”字进行细读,学生就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验文本意境之深远,这对于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很有好处的。
三、细读文本句子——提升语言审美能力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句子既能够实现完整含义的表达,同时还是构成文章的独立的语言单位。如果在针对文本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句子可以充分的把握和感悟,必然可以实现更深刻、更高效的文本阅读。
例如,在《桂花雨》这篇课文中有这样的语句:“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个句子综合了多种修辞手法,既有比喻,又有夸张。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对此句展开细读。通过对这个句子的细读,学生们既能够感受到桂花香飘的悠远意境,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作者蕴藏在内的深厚情感,那就是对家乡的喜爱和思念。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句子,情感呼之欲出。学生们必然也能够有所感悟,还可以有效内化,活学活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总之,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而言,应当要立足于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增加对语言文字的有效积累,加大对文本中每一个标点、词语、句子乃至段落的关注,引导学生展开细读。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更高层面的发展,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