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之镜》:比较哲学研究怎样进行?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t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学东渐伊始,学者们就开始了某种比较性质的研究。开始可能是不自觉的,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自觉的研究也多了起来。各种各样的研究成果不时可以看见。一些普遍化的概括几乎成为常识和定论,譬如,西方人讲“用脑”,中国人讲“用心”;西方人的思维方式重理性和逻辑,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重直观和体悟;西方人讲天人二分,中国人讲天人合一;等等。但是,这些概括有没有充分的支撑呢?有了这些结论之后又怎么样呢?这就涉及比较哲学的方法论问题。
  实际上,比较哲学的问题相当复杂。到底什么是比较哲学,它与哲学比较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进行比较哲学研究,比较哲学如何可能,如何进行比较哲学研究,谁有资格进行比较哲学研究,比较哲学研究的目标在哪里,这些相互关联的问题都需要深入的讨论。进行具体的比较研究的学者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论,但就我的有限阅读来看,张志伟教授的《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简论比较哲学的几个理论问题》第一次对比较哲学的理论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讨论,令人印象深刻;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余纪元教授的《德性之镜: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则为比较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经典的例证,这本书及其作者可以作为一个生动的个案,为比较哲学的上述理论问题提供某种答案。
  《德性之镜: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英文书名The Ethics of Confucius and Aristotle: Mirror of virtue, 2007年由英国著名学术出版社Routledge出版,中文版2009年3月推出。这本书对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进行了比较研究。这种比较研究是怎样进行的呢?书中有一节专门提出了一种比较研究的方法论,我把它概括为三个问题:
  
  一、 比较研究是否可能
  
  把两种东西放在一起比较,前提自然是二者具有可比性,或者关联性。八竿子打不着、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没有比较的必要性。比较研究是否可能的问题,实际与两种哲学或文化是否可以通约的问题相关联。麦金泰尔认为,不同的哲学体系各有其自身解释性与推理性的内在标准,而且也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政治学与社会学,因而它们是不可通约的。余纪元认为,不可通约不等于不可比较,文化的差异性不是比较哲学的绊脚石;相反,揭示和认同这些差异正是比较哲学所能提供的最大益处。不同的文化传统有着不同的心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通过比较才能够发现其不同的假定和推理模型。
  至于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二者当然具有可比性。比较二者的最终基础在于人类的基本经验。具体来说,它们二者所考虑的都涉及怎样成为一个好人的问题,以及对于人类自身来说什么是善的。同时,这两个伦理学体系各有其语言与概念体系,各自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这些塑造了各自在处理人性共同问题时的差异性视角。这本书要做的就是对诸多差异的饶有兴味的揭示。
  
  二、 比较研究的方法和目标
  
  比较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相互映照的“镜子法”;二是“拯救现象”法。余纪元对它们进行了阐释。
  “镜子法”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朋友如镜”论。亚里士多德说,当我们想看清自己的长相时,我们借助镜子来看;当我们想认清自己是怎样的人时,我们通过自己的朋友来了解。朋友是第二个自我,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伦理学可被视为彼此的镜子。我们诚然可以通过阅读他们各自的著述去了解他们的思想,正如一个人没有朋友也可以过活;不过,如同有了朋友可以活得更好一样,通过比较,可以获得对两者的更好理解。具体来说,把他们作为彼此的镜子,可以使我们反思他们各自伦理学的传统根基,考察他们那些未经审查的预设,并解释他们何以用各自的方式构建自己的伦理学。
  “拯救现象法”是亚里士多德做哲学的典型、常用方法。它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收集和设立现象即各种不同观点和意见;第二步,讨论和分析这些观点之间的冲突和疑难,看看不同的观点各自有什么道理,哪个对、哪个错,在什么意义上对、在什么意义上错,类似于披沙拣金;第三步,保留这些观点中的真理成分。把它运用到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上,则可以这样进行它们的比较工程:首先,由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都涉及如何成为一个好人(君子),所以它们可以被视为不同传统之下的可比较的现象;其次将二者并置在一起,考察它们的一致与对立的要点;最后,保留住呈现在这些现象中的真理。
  运用上述两种方法,比较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显现出来。余纪元是这样概括的:比较哲学的目标是镜映双方,以增加自我理解和彼此的相互理解,并发现各种现象中包含的整理因素。换言之,确立一个唯一的胜利者对一种比较研究而言既无必要,也没有益处。
  
  三、 谁适合进行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尤其是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的特殊性对研究的主体有较高的要求。
  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意味着要理解不同语言的文本,“这一理解只有在这样的情形中是可能的,各自立场的理论信徒能够去学习其对立面的语言,他们因此尽量地将其他语言作为第二母语”。(麦金泰尔语,转引自该书第10页)这要求研究者对另一种语言不仅能够看懂、听懂,还要能够顺畅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在两种语言和文化传统之间自由出入。
  能够满足这样要求的学者人数是少的。当今活跃在学术界的中国人文学者大多懂得外语,有过海外游学经历,甚至有人在英文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但是,自如地以外语与国外学者讨论学术问题,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学术理路等方面都足以构成与外国学者平等对话的一方,能够达到这种层次的学者就少之又少了。这也是高水平的比较哲学研究著作相当少见的主要原因。由于存在着先天的不足,过去所出版的比较哲学研究成果往往容易形成以下几种缺欠:或者流于肤浅的格义功夫,缺乏问题意识;或者陷于鲁莽的、没有充分依据的普遍化概括;或者把自己的传统强加于对方;或者自说自话,无法与对方传统中的研究者进行交流。
  本书作者余纪元教授则是有资格做比较研究的人。他在中国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后留学意大利、加拿大,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讲授希腊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发表英文论文和专著多篇(部),对希腊哲学有专门研究,英语对他来说堪称第二母语。这本书的英文版出版后,相继有几位美国哲学教授写专业书评与他进行讨论,这才称得上“学术交流”。
  由于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的比较哲学研究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种语言上的要求就不仅仅针对中国学者。作为中国人,我们在希望西方学者学习汉语的同时,应该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有能力做一个跨文化的研究者。因为我相信,在全球化的时代,需要进行跨文化研究与对话的应该绝不仅仅限于比较哲学研究。
其他文献
荆门市文献资源的现状及问题 1.文献资源的现状据不完全统计:荆门市现有文献图书机构60个以上(小单位资料室在外)本市有101万余人(农村人口在内),收藏文献50万册左右(图书3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形成了高等院校多渠道筹措资金、独立自主办学的运行模式。同时,高校面临着诸如资金来源和使用的多样化、偿还巨额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应该是“教”、“学”、“做”的三者统一,但“做”又是整个教育的核心.教师只有拿“做”来“教”,学生只有拿“做”来“学”,才能称之为真正的“
从目前的语文教学实际看,课堂提问在多数情况下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主要表现为: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3.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4.回答时间不合理;5.教师理答方式不当。  以上出现的课堂现象,会直接降低课堂效率,影响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受阻,学生接受力和创造力也会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要通过探讨有效途径来加以解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面对当前批评教育问题,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批评很难实现教育意图。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不仅对批评教育本身的理解存在诸多问题,而且在使用批评教育时很难把握好批评教育的轻重。要改变现状,实现批评教育的价值,解决批评难、效果差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教师界定清楚批评教育,区分批评教育和一般批评的不同;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将批评教育由个人立场转移到集体立场中,通过班集体的批评教育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对行为有具体的认识,达到
新课标中明确了数学思想、方法是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大纲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本人结合这几年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些见解,以及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施与运用。  一、什么是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程序,是学习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行为。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本质认识
很久以前,读过一首诗,隐隐约约记得有这样几句: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他坐着满是黄金和钻石的马车而来。  他之所以浑身赤裸地来到世界上,  是需要得到爱的滋养。  这首短短的小诗曾经深深触动过我的心灵,从我当上教师的那一天起,我就在努力发掘孩子身上的“黄金和钻石”。  我是一位语文老师,我个人非常喜欢写作。从小学开始,一直到现在,笔耕不断。我也希望我的孩子们可以和我一样热爱写作。小学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单元整体教学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语文课程贯穿了每个人从小学至大学的学习生涯,是其他每门学科的基础。我国在2001年对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改革,对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改革是按照主题划分单元,实践证明该单元整体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成绩,促进教学发展。  一、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概述  苏联最先提出单元整体教学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几年单元整体教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小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两个心灵、两个生命之间相互撞击的场所。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能动思维。如果教学活动本身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其他一切都是徒劳的。所以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教学的艺术性。  一、教学要有新鲜感  小学生好奇心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要掌握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措施,力求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