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孩子思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v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两个心灵、两个生命之间相互撞击的场所。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能动思维。如果教学活动本身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其他一切都是徒劳的。所以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教学的艺术性。
  一、教学要有新鲜感
  小学生好奇心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要掌握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措施,力求使教学具有新鲜感,达到激趣目的。教学的新鲜感,主要表现在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
  首先,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要有“刺激性”。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新”的,但这种“新”是认识上的“新”。不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这样,教师就要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下功夫。内容呈现的方式包括口头语言、直观演示、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呈现。如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时候,学生理解“平移”是有困难的,老师通过直观演示,学生清楚地看到:在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割出一个直角三角形,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边移到另一边,恰好补成一个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底×高。简单的一割一补,一抽一拉,化静为动,把抽象的“平移”概念变得直观易懂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次,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挖掘教材优势,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巧妙的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1.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节课时,先做个游戏,请一位同学报一个数,老师很快地判断出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接着叫学生笔算验证,然后,我提问:“老师为什么判断得如此快又如此准?”这时学生都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激发了好奇心,提高了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从学科出发,挖掘教材优势。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首先要让学生形成鲜明、清晰的“面、棱、顶点”的概念。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字典、墨水瓶盒子等等,让他们触摸这些物体,感觉什么是面,什么是棱,什么是顶点,再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说出面、棱、顶点的概念。
  二、教学要有趣味性
  由于数学本身有高度抽象性的特点,假如把数学学习当作一种享受的话,那么兴趣便是这种享受的必要前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知识的熏陶。那么数学趣味性从何而来呢?
  首先,来源于教师的幽默。幽默是智慧的象征,它不只是艺术家专有的品质,也应成为教师一项不可或缺的素质。由于幽默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价值,因而,幽默的教学能使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如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时,要把相同的数分别乘以和里的每一个数,然后相加。这时,老师可以加上一句“注意,千万不能亏待哪一位加数!人人平等呀!”学生往往会发出会意的笑声。教师的幽默感会感染学生,使一些“枯燥乏味”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又如,在教学倍数、约数这一课时,学生对28÷7=4中28与7的关系弄不清。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可以举一个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中的人物例子:“大头和小头是父子关系。这句话对吗?”“对!”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么,大头就是爸爸,小头就是儿子,对吗?”学生哄堂大笑。“对了,他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应该指明谁是谁的儿子。同样,倍数和约数的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也应该指明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这样,使孩子突破了知识的障碍,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其次,数学的趣味性来源于知识的趣味。而知识的趣味性,通过阐发才能显示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做到:
  1.逻辑性要强。教学最好能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如教学“平行四邊形的面积计算”时,通过割补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我们可以设计下面两个问题:
  (1)大家认真观察,割补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联系呢?这种设问有很高的价值。弄清两个图形的内在联系是推导公式的必要条件。
  (2)根据上面的发现,你能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算呢?这样,学生对于公式的推导也就水到渠成了。
  2.要理论联系实际。把知识和日常生活及生产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是服务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如在学习“实际测量”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测量A、B两点间的距离,采取如下步骤:
  (1)叫两个学生在A、B点各插一根竹竿;
  (2)第一个学生在A点指挥,叫第三个学生把另一根竹竿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竹竿同时被A点的竹竿挡住;
  (3)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竹竿插在D点;
  (4)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再测定这条线段的长。通过实际的测量,很容易掌握测量方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要有游戏性
  低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内,不但要让学生接受新知识,还要使新知识得到巩固,就得想办法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时间。教学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百以内口算,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赛、找朋友、对口令等活动。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由于数学自身的抽象性,数学中如果不能抓住教材所蕴涵的兴趣因素,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就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准确把握教材精髓,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能力,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精湛的教学艺术,始终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中国文学跨世纪发展研究》是高楠与王纯菲两位教授合著的最新力作,该书以总体性视野对跨世纪以来的文学新变作出了可贵的探索。虽然人们对过去学术研究中的“大叙事”、“大体系”充满质疑,但研究中的总体性视野本身却是不容回避的。面对纷繁复杂、瞬息生变的文坛现状,一个足以考量全局的、高度足够的学术角度尤为重要。本书体现出作者多年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视野所陶练的理论素养与观察分析问题独到的解思理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形成了高等院校多渠道筹措资金、独立自主办学的运行模式。同时,高校面临着诸如资金来源和使用的多样化、偿还巨额贷
从目前的语文教学实际看,课堂提问在多数情况下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主要表现为: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3.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4.回答时间不合理;5.教师理答方式不当。  以上出现的课堂现象,会直接降低课堂效率,影响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受阻,学生接受力和创造力也会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要通过探讨有效途径来加以解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面对当前批评教育问题,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批评很难实现教育意图。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不仅对批评教育本身的理解存在诸多问题,而且在使用批评教育时很难把握好批评教育的轻重。要改变现状,实现批评教育的价值,解决批评难、效果差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教师界定清楚批评教育,区分批评教育和一般批评的不同;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将批评教育由个人立场转移到集体立场中,通过班集体的批评教育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对行为有具体的认识,达到
新课标中明确了数学思想、方法是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大纲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本人结合这几年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些见解,以及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施与运用。  一、什么是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程序,是学习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行为。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本质认识
很久以前,读过一首诗,隐隐约约记得有这样几句: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他坐着满是黄金和钻石的马车而来。  他之所以浑身赤裸地来到世界上,  是需要得到爱的滋养。  这首短短的小诗曾经深深触动过我的心灵,从我当上教师的那一天起,我就在努力发掘孩子身上的“黄金和钻石”。  我是一位语文老师,我个人非常喜欢写作。从小学开始,一直到现在,笔耕不断。我也希望我的孩子们可以和我一样热爱写作。小学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单元整体教学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语文课程贯穿了每个人从小学至大学的学习生涯,是其他每门学科的基础。我国在2001年对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改革,对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改革是按照主题划分单元,实践证明该单元整体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成绩,促进教学发展。  一、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概述  苏联最先提出单元整体教学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几年单元整体教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