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7年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反复重申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其纳入校园文化和教育督导工作,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校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133-010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学校美术教育:
学校美术教育,就是在学校这个专门进行教育的场所,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些关于美术的知识以及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因为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味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的责任,所以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各族民众生产生活的艺术,伴随人类历史发展而来,堪称人类文明的“活化石”,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201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方面,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接班人群体中加大非遗宣传力度,践行学校非遗教育,大力提升非遗保护水平,赋予文化资源新的时代内涵,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积极促进传承创新建设。
纵观我国现代长久以来美术课程发展历程,我们在美术课程的建构上还是以西方美术教学体系为主体的,教育部“十二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公布意味着美术课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和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均对“民族传统传承”教育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具体课业内容。如何培养出有民族审美意识的、振兴我中华民族的人才和接班人?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研究、践行的方向。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生活是激发创作的灵感源泉,是美术特色教育的生命根基。把盘锦非遗文化引入美术课堂,对于盘锦的发展和家乡非遗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意义。盘锦共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34项,如何实
践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融入学校艺术教育呢?我们通过五年的研究、探索,摸索出一条盘锦非遗文化走进小学美术教学的道路。
1.激发兴趣、循序渐进
教师在非遗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这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和基础。教师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通过大量新鲜的,具有史料意义的图片、视频等导入教学,这些学生从未接触过的领域肯定会激起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的娓娓道来,将学生引入非遗的大门。
2.立足课堂、开发资源
在美术课堂中,可以围绕非遗项目中的传统技艺、传统艺术研发适合学生的地方教材,借助分组联动、有效作业的形式开展非遗的启蒙教育。教学中断鼓励他们去尝试新的形式和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断丰富非遗的形式和内容。
3.构建特色、提升品味
在校园中展示师生手工艺品、宣传栏进行非遗介绍,营造教室非遗气氛,多管齐下,创建非遗的浓厚氛围,铸造学校的品牌教育特色。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营造非遗保护的浓厚氛围,提高大众非遗保护意识。
4.依托活动、促进科研
2014年5月起,我们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开展课题,在领导的带领下,采访了当地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深入了解其艺术特色、材料、工具、技法等。形成自编教材后,跟踪听课指导,反复推敲,确保每节精品课的质量。在每年一次的兴隆台区教育局庆祝六一书画活动中,师生的优秀作品闪亮登场,纷纷取得优异成绩,为非遗进校园做了最佳的成果展示。
5.助力发展、形成品牌
现阶段,各个学校以非遺进校园为契机,更加重视对一线美术教师的培训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建设“一校一品”的校园特色,编纂个性化的校本教材。
三、融合教育的成果
目前,由美术老师组成的团队,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开展、结题的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有十余项,形成专著一本,画册两本,自编教材一本,获得辽宁省科研成果三等奖两个,个人荣誉百余个。
对学生而言,从小在家乡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紧贴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当地社会与经济文化的发展,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家乡美术的魅力所在,从而加强他们对家乡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感受民风民俗,促进家乡民间文化的发展。正所谓,不爱家乡,又何谈爱国?只有爱身边的人,爱家乡的人,才会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校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133-010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学校美术教育:
学校美术教育,就是在学校这个专门进行教育的场所,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些关于美术的知识以及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因为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味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的责任,所以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各族民众生产生活的艺术,伴随人类历史发展而来,堪称人类文明的“活化石”,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201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方面,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接班人群体中加大非遗宣传力度,践行学校非遗教育,大力提升非遗保护水平,赋予文化资源新的时代内涵,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积极促进传承创新建设。
纵观我国现代长久以来美术课程发展历程,我们在美术课程的建构上还是以西方美术教学体系为主体的,教育部“十二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公布意味着美术课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和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均对“民族传统传承”教育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具体课业内容。如何培养出有民族审美意识的、振兴我中华民族的人才和接班人?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研究、践行的方向。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生活是激发创作的灵感源泉,是美术特色教育的生命根基。把盘锦非遗文化引入美术课堂,对于盘锦的发展和家乡非遗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意义。盘锦共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34项,如何实
践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融入学校艺术教育呢?我们通过五年的研究、探索,摸索出一条盘锦非遗文化走进小学美术教学的道路。
1.激发兴趣、循序渐进
教师在非遗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这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和基础。教师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通过大量新鲜的,具有史料意义的图片、视频等导入教学,这些学生从未接触过的领域肯定会激起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的娓娓道来,将学生引入非遗的大门。
2.立足课堂、开发资源
在美术课堂中,可以围绕非遗项目中的传统技艺、传统艺术研发适合学生的地方教材,借助分组联动、有效作业的形式开展非遗的启蒙教育。教学中断鼓励他们去尝试新的形式和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断丰富非遗的形式和内容。
3.构建特色、提升品味
在校园中展示师生手工艺品、宣传栏进行非遗介绍,营造教室非遗气氛,多管齐下,创建非遗的浓厚氛围,铸造学校的品牌教育特色。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营造非遗保护的浓厚氛围,提高大众非遗保护意识。
4.依托活动、促进科研
2014年5月起,我们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开展课题,在领导的带领下,采访了当地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深入了解其艺术特色、材料、工具、技法等。形成自编教材后,跟踪听课指导,反复推敲,确保每节精品课的质量。在每年一次的兴隆台区教育局庆祝六一书画活动中,师生的优秀作品闪亮登场,纷纷取得优异成绩,为非遗进校园做了最佳的成果展示。
5.助力发展、形成品牌
现阶段,各个学校以非遺进校园为契机,更加重视对一线美术教师的培训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建设“一校一品”的校园特色,编纂个性化的校本教材。
三、融合教育的成果
目前,由美术老师组成的团队,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开展、结题的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有十余项,形成专著一本,画册两本,自编教材一本,获得辽宁省科研成果三等奖两个,个人荣誉百余个。
对学生而言,从小在家乡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紧贴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当地社会与经济文化的发展,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家乡美术的魅力所在,从而加强他们对家乡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感受民风民俗,促进家乡民间文化的发展。正所谓,不爱家乡,又何谈爱国?只有爱身边的人,爱家乡的人,才会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