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护理教育作为一种成人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它包括课堂讲授、演示、模拟教学、个别辅导、开放式学习等多种方法。课堂讲授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方法,又包括引导法、提问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但目的都是一致的,即为祖国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护理教学 重要性
一、演示教学法
《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是本专业最重要、最基础的课程。其所讲授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带有普遍性的知识,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是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最根本的条件。同时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上,并直接影响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其授课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授课后学生要会操作,形成稳定的技能,并要逐步过渡到病人身上为病人服务,体现出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人文性。因此我们的基护教师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采用演示教学法现场演示操作,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使学生首先看到了最标准的操作方法,使学生操作练习有了方向与标准。
二、改进方法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培养新世纪需求的护理人才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挖掘护士的潜能,培养她们的创新能力,提高护士的动手及应变能力。为此,在护理操作教学中,我们要求护士必须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强调和重视护理操作原则的把握。也就是说,护士可灵活操作,合理创新,并不一定要死搬硬套地模仿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广泛地采用“开放式”教学法,即突破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拘形式搞活课堂与主体。因此每项操作都由教师设置一定的教学环境,运用启发式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护士观察质疑、探索求新的创造欲望,培养护士创新的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示教“乙醇擦浴法”时,我们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设置了一位40℃的高热病人,并设置了一定的问题情景,“为什么冷疗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为患者进行乙醇擦拭时应注意什么?”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提高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促进了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重视和加强临床实习教育
护理专业教育模式一般采取理论学习加实习教育的模式。实习是学生毕业以后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也是学生形成人性化护理意识的重要阶段。
(1)让学生学会微笑服务,微笑服务是一种服务方式,是拉近护理人员与患者距离的有效方式,也是人性化护理意识的一种具体体现。学生在实习当中要学会微笑服务,如面带微笑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满足患者的要求,只有这样,患者才能在护士身上看到治疗的信息,才能看到治愈的希望,这是实习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服务技能。
(2)开展仪容仪表教育。良好的仪容仪表能够给患者美的享受。护理人员要整齐、清洁、大方地面对患者,让患者看到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尊重和责任,体现出护理工作的严谨性,给患者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为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条件,争取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在实习阶段,学生要进行护士服、工作帽的着装训练,要穿戴整齐、整洁,不能出现褶皱、破损的现象;戴燕尾帽后前发不遮眉、后发不搭肩、侧发不掩耳。
(3)开展端庄服务教育。护理人员举止的端庄能够带给患者亲切感和温暖感。学生在实习阶段要注重自己的操作行为,做到动作规范、节奏明快,这样患者才能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因此,应该将举止训练引入时序当中,让学生在实习阶段培养良好的仪容仪表,体现出护士的仪表美、姿态美、心灵美。
四、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或多门课程知识,对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则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我们进行这个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验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自我训练为主,不仅完全可以达到过去传统实验教学的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操作方法、步骤,培养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而且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学生机械模仿老师操作,被动接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状况,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自我训练的过程中锻炼了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驾驭运用知识的等能力。这对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的人才很有帮助。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护理研究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科研意识及检索文献进行选题的能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大缩短了理论教学与护理实践工作间的距离。
五、渗透护理情感教育,培养高度职业道德感
护理职业道德表现在热爱护理专业、爱护护理对象、严守规章制度、钻研护理业务、保守患者秘密等方面,这些宝贵品质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需要精心培育的[3]。护理情感教育是培养职业道德感的主要途径,借助现实生活中先进人物事迹渲染、到医院参加临床见习、角色模拟等系列教育活动增加护生对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注重培养护生的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和责任心。
总而言之,近年来,我们护理系的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将最新的和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护理学的教学之中,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丽静;;关于进一步将我国护理推向社区化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2]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教师要求.职教论坛,2007(6):9.
[3]王占齐;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3+2”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优化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4]曹宝华,雷鹤,张银玲.护理教育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思考[J].现代护理,2005,11(17):1470-1471.
护理教学 重要性
一、演示教学法
《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是本专业最重要、最基础的课程。其所讲授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带有普遍性的知识,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是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最根本的条件。同时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上,并直接影响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其授课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授课后学生要会操作,形成稳定的技能,并要逐步过渡到病人身上为病人服务,体现出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人文性。因此我们的基护教师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采用演示教学法现场演示操作,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使学生首先看到了最标准的操作方法,使学生操作练习有了方向与标准。
二、改进方法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培养新世纪需求的护理人才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挖掘护士的潜能,培养她们的创新能力,提高护士的动手及应变能力。为此,在护理操作教学中,我们要求护士必须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强调和重视护理操作原则的把握。也就是说,护士可灵活操作,合理创新,并不一定要死搬硬套地模仿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广泛地采用“开放式”教学法,即突破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拘形式搞活课堂与主体。因此每项操作都由教师设置一定的教学环境,运用启发式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护士观察质疑、探索求新的创造欲望,培养护士创新的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示教“乙醇擦浴法”时,我们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设置了一位40℃的高热病人,并设置了一定的问题情景,“为什么冷疗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为患者进行乙醇擦拭时应注意什么?”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提高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促进了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重视和加强临床实习教育
护理专业教育模式一般采取理论学习加实习教育的模式。实习是学生毕业以后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也是学生形成人性化护理意识的重要阶段。
(1)让学生学会微笑服务,微笑服务是一种服务方式,是拉近护理人员与患者距离的有效方式,也是人性化护理意识的一种具体体现。学生在实习当中要学会微笑服务,如面带微笑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满足患者的要求,只有这样,患者才能在护士身上看到治疗的信息,才能看到治愈的希望,这是实习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服务技能。
(2)开展仪容仪表教育。良好的仪容仪表能够给患者美的享受。护理人员要整齐、清洁、大方地面对患者,让患者看到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尊重和责任,体现出护理工作的严谨性,给患者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为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条件,争取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在实习阶段,学生要进行护士服、工作帽的着装训练,要穿戴整齐、整洁,不能出现褶皱、破损的现象;戴燕尾帽后前发不遮眉、后发不搭肩、侧发不掩耳。
(3)开展端庄服务教育。护理人员举止的端庄能够带给患者亲切感和温暖感。学生在实习阶段要注重自己的操作行为,做到动作规范、节奏明快,这样患者才能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因此,应该将举止训练引入时序当中,让学生在实习阶段培养良好的仪容仪表,体现出护士的仪表美、姿态美、心灵美。
四、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或多门课程知识,对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则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我们进行这个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验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自我训练为主,不仅完全可以达到过去传统实验教学的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操作方法、步骤,培养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而且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学生机械模仿老师操作,被动接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状况,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自我训练的过程中锻炼了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驾驭运用知识的等能力。这对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的人才很有帮助。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护理研究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科研意识及检索文献进行选题的能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大缩短了理论教学与护理实践工作间的距离。
五、渗透护理情感教育,培养高度职业道德感
护理职业道德表现在热爱护理专业、爱护护理对象、严守规章制度、钻研护理业务、保守患者秘密等方面,这些宝贵品质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需要精心培育的[3]。护理情感教育是培养职业道德感的主要途径,借助现实生活中先进人物事迹渲染、到医院参加临床见习、角色模拟等系列教育活动增加护生对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注重培养护生的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和责任心。
总而言之,近年来,我们护理系的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将最新的和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护理学的教学之中,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丽静;;关于进一步将我国护理推向社区化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2]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教师要求.职教论坛,2007(6):9.
[3]王占齐;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3+2”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优化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4]曹宝华,雷鹤,张银玲.护理教育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思考[J].现代护理,2005,11(17):1470-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