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主体与客体是一种审美关系。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其的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虽说评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其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审美价值也必须经过评价才能被认识和掌握。笔者认为通过艺术形式的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是欣赏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评价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在欣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差别,会出现价值观的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的价值标准。但这不意味审美价值无客观性,价值不等于评价,它们之间可以统一,也可以对立。由于文化习惯的差异,一幅山水国画也难以被一个西方人所接受,主体的评价与价值客观性符合与否,还要看主体所操持的欣赏媒介是否符合主体的欣赏习惯。一个不会下围棋的人,无论其有多少美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很难感知到棋盘中形式之美。同时,还要看主体能否在理智的作用下将普通情感升华至审美情感。一个具有欣赏水平的人,能感知和体验各种媒介的审美现象,甚至能将日常信息转换成审美信息进行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欣赏材料的选择和教师的讲评是极为重要的。在学生鉴赏力尚处于低水平时,需要教师在课前查阅多方面的史论资料和作品分析的文章,从中抽绎出普遍性的规范和准则,这样才能使评价标准更符合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二、审美评价的功利性
在美术欣赏中,对作品的审美感知具有社会功利性。一方面,审美意象和信息在激发主体审美经验的同时,也可能激发其个人的现实意识,即审美判断中潜伏着利害判断。另一方面,美感中包含着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如果将壮观的战争场面看成是一种总体艺术,那么人们是不会向往那种艺术的。因为审美价值的判断要受认识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制约,即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制约着审美价值的判断。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着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审美判断和评价,故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最普遍的审美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将日常情感升华至审美的判断。
三、审美评价是主客观的统一
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主体感受在审美现象上的多样性。欣赏是在主体参与下进行的,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决定了评价具有主观成分,这些成分造成欣赏活动的复杂性,也造成评价难于统一。教师在讲解作品前,首先应对自己的判断作内省的理性分析,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分。在教学中,以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的语气,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并非是权威的和终极的。这样,学生就会进行自我分析,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看到自己的评价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慢慢地就会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养成自觉验证判断的习惯,最终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责 编 流 水)
一、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评价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在欣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差别,会出现价值观的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的价值标准。但这不意味审美价值无客观性,价值不等于评价,它们之间可以统一,也可以对立。由于文化习惯的差异,一幅山水国画也难以被一个西方人所接受,主体的评价与价值客观性符合与否,还要看主体所操持的欣赏媒介是否符合主体的欣赏习惯。一个不会下围棋的人,无论其有多少美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很难感知到棋盘中形式之美。同时,还要看主体能否在理智的作用下将普通情感升华至审美情感。一个具有欣赏水平的人,能感知和体验各种媒介的审美现象,甚至能将日常信息转换成审美信息进行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欣赏材料的选择和教师的讲评是极为重要的。在学生鉴赏力尚处于低水平时,需要教师在课前查阅多方面的史论资料和作品分析的文章,从中抽绎出普遍性的规范和准则,这样才能使评价标准更符合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二、审美评价的功利性
在美术欣赏中,对作品的审美感知具有社会功利性。一方面,审美意象和信息在激发主体审美经验的同时,也可能激发其个人的现实意识,即审美判断中潜伏着利害判断。另一方面,美感中包含着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如果将壮观的战争场面看成是一种总体艺术,那么人们是不会向往那种艺术的。因为审美价值的判断要受认识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制约,即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制约着审美价值的判断。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着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审美判断和评价,故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最普遍的审美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将日常情感升华至审美的判断。
三、审美评价是主客观的统一
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主体感受在审美现象上的多样性。欣赏是在主体参与下进行的,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决定了评价具有主观成分,这些成分造成欣赏活动的复杂性,也造成评价难于统一。教师在讲解作品前,首先应对自己的判断作内省的理性分析,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分。在教学中,以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的语气,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并非是权威的和终极的。这样,学生就会进行自我分析,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看到自己的评价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慢慢地就会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养成自觉验证判断的习惯,最终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责 编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