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教学中的辩证艺术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k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標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探索目标教学中的辩证艺术,对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拟的这一课题,以我在重庆市初中化学目标教学研讨会中所上的一节公开课——“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为例,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一、形神兼备的教学风格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的这两句诗,用在制定教学程序与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上,也很恰当。对教学过程通过删繁就简作了一定的规定性,而怎样达标,就在于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实施目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风格,讲出具有自我特色的课来,使教学艺术像“二月花”那样具有“领异标新”的吸引力。以“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一节为例,当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以后,我在选择教法时,把“常温下碳的稳定性”,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学达标。“碳的可燃性”靠我的指导和学生相互启发来实现达标。“碳的还原性”靠我的帮助,通过边讲边实验,反馈矫正等手段来实现目标达成。
  二、分合自然的教学结构
  一篇教材,若干目标,怎样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一项较难的目标,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将它分解成为几个步骤,从而引导逐步达标。这是目标教学课堂教学艺术之一。生搬硬套者,往往将几个目标割裂开来,孤立地去进行讲解,上成了呆板的目标解答课,肢解了课文;融会贯通者,常常把握目标的主次及其内部联系,善于铺路搭桥、串联组合,使达标过程自然流畅。如在“碳的化学性质”一节里,重点是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从氧气充足,碳充分燃烧(C+O2CO2)和氧气不足、碳不充分燃烧(2C+O22CO)分析,碳都是跟游离态的氧起反应。从炽热的碳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CO2+C 2CO)和碳的高温下夺取氧化铜的氧(2CUO+C2CU+CO2↑)分析,碳都是跟化合态的氧起反应。但碳不管是跟游离态氧或是化合态氧反应,不管反应是化合反应或置换反应,都是发生的氧化反应。只要抓住氧化反应这个“提纲挈领”中的“纲”的作用,就可以揭示这些化学反应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使教材分合自然,保持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感。
  三、张驰有致的教学节奏
  “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也是取得跌宕多姿的教学节奏的重要途径。“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形成一种教学高潮,使教学目标得到充分体现。如教材在安排“碳的还原性”时,涉及到碳跟氧化铜和碳跟二氧化碳反应。我在组织教材时,精心准备实验,认真启发学生,重点突出碳还原氧化铜,并与第三章《氢气》的还原性相呼应,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相比较。这样的处理是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的,也使本节难点较易突破,有利于掀起教学高潮。“弛”是指教学中的停顿、休整等。正如一首动听的乐曲总要有休止一样,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教学设法处戛然而止,或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或布置达标检测题,或观察实验,给学生留下联想的余地。这样教学中的停顿,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课堂教学节奏明朗,动静统一,协调递进。
  四、及时反馈与适时调控的教学机制
  信息畅通,及时反馈,适时调控,是目标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好的目标教学课,不仅善于采用多种形式的反馈,保持课堂信息畅通,还在于能恰当地调节反馈面,控制反馈速度,识别真假与否,关键在于充分的准备和教学机智。课堂上学生情绪的起伏、思维的流向、心理的变化,都要求教师敏捷地捕捉。特别是阅读时提出的问题,讨论中的发言,化学实验时的观察、分析与操作,练习中的正误与解答,都要求教师迅速准确地洞察和判断,从而见微知著,因势利导,这样才能把课堂教活,富有成效。
  五、认知和情感统一的教学气氛
  情感教育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如在讲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不活泼时,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我国古代的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学生明白了碳在氧气中燃烧,充分时生成了二氧化碳,不充分时生成一氧化碳时,我用化学反应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解释:“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这是由物质的本性决定的,但条件不同时,物质的本性的表现形式可以不同。”当学生知道C→CO2同时放出大量的热,C→CO同时放出热量,我及时介绍:“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直接供人们取暖、加热,也可以转变为电能、动能等。碳不完全燃烧既浪费了能源,又对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希望同学们一定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同时达到认知和情感目标。总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统一,也是目标教学追求的艺术境界。
  目标教学中的辩证艺术,不仅于此,这只是初步探索,抛砖引玉,尚待各位教师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成长中的学生渴望沟通、理解、支持和帮助。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成为知心朋友,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情绪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给学生“多一点自由、温暖的感受,多一点互相学习、共同
期刊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德育工作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这就迫切要求学校德育工作更好地发挥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对学校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等作用。特别是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更要注重发挥其自我教育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学生之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蒙昧无知,有缺点,不懂事,甚至会犯错误。做老师的,面对的学生必然是各种各样的,由于老师年岁长于学生,阅历丰于学生,知识多于学生,涵养胜于
期刊
摘 要:培养孩子的兴趣,首先是老师教育孩子的第一课。有了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因此对于老师来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他向上的积极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新《纲要》中较多的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语,这既突出了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理念。《纲要》第五部分“评价”这中又指出:“应尊重儿
期刊
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有一次趁先生上完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鲁迅说他的先生是“渊博的宿儒,决不会不知道的,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也。”童年的鲁迅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问先生,先生认为鲁迅不读他指定的书,而问书本以外的问题是不专心的行径,甚至是不务正业,所以,不仅说“不知道”,而且脸上还有怒色了。
期刊
教学内容的创新包括两方面:一是引入时代的活水;二是知识的交叉整合。  总的来说,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的方式。一是删繁就简,由浅入深。教材上有些材料比较难懂,不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问题,需要对教材内容做大胆的删减并更换易于学生理解的问题来启发学生。二是重组教材,明确思路。针对知识密度不平衡、问题设置不够系统的教材实际,教师们结合教学实际通过教材重组,大胆取舍,使教学思路更加明确。三是改革教材思想,赋予教
期刊
社會的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需要全面手的教师。在某一学科某一方面“教师要有一桶水”的教育思想,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学科间的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每个教育者应该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和相关技能。作为理科教师往往只注重将知识深钻细研、反复锤炼,而往往会忽略其它一些细节,那就是理科教师的美育作用和美术素养也应得以重视。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传授给学生数学法则、定理、公理、公
期刊
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即我国战国时期的《学记》指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特别强调了要把教育放在首位,自始至终都要重视教育。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深知“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记》也强调了教师要“时观而佛语,存其心也。”即要求教师要经常仔细地观察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怎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呢?
期刊
小學数学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从《新课程标准》所透露的信息来看,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就培养能力而言,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从教育实践来说,自主学习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那么,怎样在小
期刊
曾有專家预言,未来社会的竞争将不仅仅取决于人们智力高低、知识技能掌握的多少,要适应社会的变化,人们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教育应从过去单一的技能培养改变为综合素质的培养。美术教育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肩负着以独特的形式训练儿童心理素质的任务。  一、运用美术教育建立儿童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每个人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自信可以帮助一个人逐渐建立人格魅力,拥有健康人生,走向成功。孩子
期刊
合作学习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形成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础动力,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学习方式。《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一轮课改也倡导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如今,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