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wwld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文章先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随后介绍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最后提出了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包括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融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表达生活、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便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员,帮助强化学生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由此能够看出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德育教育同样也是教育领域中的重点关注内容,学生自身道德素质培养重要性甚至超出文化水平,为此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培养优秀人才。
   一.中等職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学生普遍都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因此存在某种厌学情绪,同时学生还十分喜欢玩闹、擅长交际,纪律性较差,缺少明确的人生目标,对于未来发展的规划不足。而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开展德育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使其成为一名有理想、有自信的优秀人才。在就业压力驱动下,职业学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德育教育力度。而就业难题也是当下整个社会的普遍发展问题,社会中的技术人员、大学生和硕士生等普遍存在就业难题,企业招聘门槛不断提升,除了关注个人技术实力之外,同时还十分重视个人道德品质。而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强化职业素养。
   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
   (一)素材丰富
   语文学科丰富内涵和学科特征从本质上决定了语文课程在人格培养方面的突出优势。中职语文教材中存在大量的文学素材,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情感教育素材,而这也是语文课程实施德育教育的独有条件。语文教材内潜藏着丰富德育素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语文教材中,存在诸多文质兼美、散发着中华精神文明的佳作,除了艺术性和抽象性内容之外,同时还涵盖理论化、抽象化内容。其中涵盖赞叹美情怀、祖国大好河山、讲爱国主义的、讲民族气节的同时还要讲气节操守的,内容十分多样。而在辛弃疾、陆游和文天祥等人的创作中都洋溢着民族浩然正气。雨果、安徒生、曹雪芹等先贤著作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瑰宝。朱自清、矛盾、鲁迅和闻一多等作家的文学作品同样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在相关文学素材中,便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内容,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思想道德品质提供了一定便利,同时还拥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征。
   (二)教学内容和形式方便开展德育教育
   中职语文课程相关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有助于德育教育的顺利实施。而为学生传授文章核心思想也是面向学生展开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合理学习文章中的表达形式,有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这也是借助语文课程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优势,而像是历史以及政治等其他学科不会教授表达方式,单纯教授具体内容。语文课程则正好相反,将表达形式和思想内容进行有机统一,因此在传授文章表达形式的同时,还应该合理传授相关文章内容。教师无法脱离语言文字而单纯传授相关思想内涵,或脱离思想内容,单独展开语言文字教学。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中职语文课程当中,是基于双重教学任务下实施的。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缘文悟道、因道解文,从而使学生能够从思想层面获得良好教育,受到情感熏陶。语文实践活动同时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基础途径。语文实践活动的方式多样、覆盖范围较广,比如观察活动、访问参观活动等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重点培养学生集体精神。
   情感表达语文渗透德育的主要特征。中职语文教师在实际授课活动中,应该用情激情,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情境当中,同时有效激发学生内心道德情感,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能够准确分清是非,使其自主履行相关社会义务。
   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对策
   (一)对课文进行深入解析
   中职语文各个教学单元中都拥有一种明确主题,而相关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各篇文章和各个单元实施全面解读,同时有效展开德育主题教学,进一步突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价值。比如教师为学生讲授放歌如火的青春该单元过程中,应该准确抓住其中的关键词青春,这一点契合了处于青春期阶段学生的心理内容,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心理共鸣,从而为青春期学生指明人生前进方向。比如教师为学生讲授《我很重要》相关文章中,应该针对该篇文章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毕淑敏老师通过其细腻的笔触,从事业、友情和亲情三种角度,对我很重要进行了全面解析,同时进一步上升到对生命和生活的理性思考,以及对于生命的珍爱和对自我价值的准确认知。语文教师可以联系文章中出现较为频繁的我很重要,引导学生对自身价值进行深入思考,找到自己的重要性。中职学生尚未形成明确价值观和人生观,而教师可以联系相关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深入挖掘生命的意义,以及怎样实现个人价值,明确生命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馈赠,所以青少年也应该珍惜生命,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拼搏,学会敬畏自然,尊重生命。语文教师还可结合相关课程内容面向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和生命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准确了解奋斗和生命的意义与内涵,形成正确的信念理想。
   (二)渗透情感教育
   中职语文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应该将关注重点放到学生的情感体验方面,在带领学生对课文解读过程中合理渗透情感教育,同时引导学生对作者在创作中的情感表达进行深入解析,准确掌握主人公情感抒发,使整个语文课程充满正能量。比如教师在对《荷塘月色》相关文章进行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微课准确展现出夏夜荷塘月色,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恬淡美景中感受微风、荷花与月色,促进学生在景物描写中能够准确感悟作者情感。该篇文章是朱自清在清华担任教师的过程中创作出来的,当时作者内心充满爱国情怀而无法顺畅抒发,这也是作者在开始提到心境不够平静的原因。朱自清将旺盛的荷花、绽放的荷花、宁静的荷塘以及冷清月光等元素通过细腻的笔触准确描绘出来,同时也抒发出作者自身对于宁静生活的热切期盼,但这种宁静在现实生活中确是十分短暂的,表达出作者心中一种超脱现实的心境,以及对于民主生活和光明的追求。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朱自清作为文人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爱国情怀进行深刻感悟和体会,同时利用笔杆武器支援祖国发展,而这也是面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重要机会,是帮助学生形成努力奋斗理念的重要时机,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三)引导学生表达生活
   引导学生准确分析文章内容,同时表达出文章思想。优秀的作品,除了内容充实饱满之外,而其内部所蕴含的情感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为此在授课中,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其掌握文章结构,深入解读深层次内涵。而在分析中涵盖篇章、语段的核心内容以及词句意思以及表达效果等,同时还有哲理启示、情感表达以及文中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现象等,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将相关内容准确表达出来。如此能够合理训练学生在文章内容、思想方面的把握能力,帮助学生锻炼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篇章结构作为文章创作思路,在引导学生掌握文章背景后,帮助其理清文章结构,除了是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结构以及各个部分内容联系之外,同时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谋篇布局写作能力。比如在教授合欢树相关文章中,作者将母亲所种的合欢树当成一种基础象征,进而表达出作者内心对于儿子未来发展和健康状态的期盼之情。文章通过三个年代分别讲述三种经历,分别是母亲种下合欢树,儿子不愿意看到合欢树,无法再次见到合欢树,表达出儿子曾经对母亲的不解,无法抚慰对于母亲的愧疚和对过去生活的伤感,在简短朴素的语言中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催人泪下。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感受文章情感,会情不自禁沉浸于感动当中,从而更加珍惜亲情,了解感恩。
   (四)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除了利用上述措施进行德育渗透和引导之外,还可以通过實践活动,激发学生心中的民族情怀和道德意识。比如可以通过课余时间进行语文相关的国学知识竞赛、爱国演讲辩论和历史话剧演出等活动,从而在激发学生潜能,锻炼学生特长基础上,使其准确感受到祖国历史的厚重和文化底蕴,深入了解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内涵。比如在古诗词单元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施古诗词诵读,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的魅力。比如可以仿照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热门节目,开展班级诗词大会,通过竞赛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古诗词,充分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帮助学生形成中华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坚持梦想、树立自信,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但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提升德育教育效果,需要教师提高重视,创新教学方法,促进语文教材内容和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准确感受到作者内心情感,感受文章内涵。
   参考文献
   [1]高德胜.道德教育的20个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班华.略论德育论学科对象与任务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04)
   [3]陈桂生.也议“美德可教吗”[N].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报.2003(3)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031)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高语境国家和低语境国家语言的学习对文化的依赖性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是高语境国家,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必须跨越母语的文化意识和思维习惯,对汉语的隐性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并最终掌握汉语这门语言。   关键词:高语境 低语境 对外汉语教学 隐性文化   隨着留学生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化和对外汉语教学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
内容摘要:哈姆之死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经典的环境描写之一。学界对哈姆之死的解读常常只停留于环境。这一情节的主人公哈姆作为小说的次要人物一直都没有太多的研究与关注。本文选此经典情节探究其背后的深刻内涵,从这一角度去解读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人道主义理想。   关键词:《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 道德理想 人道主义思想   亚茅斯的海上风暴一直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经典的描写片段,这场惊心动魄的海上风暴给
内容摘要:每一位译者在翻译中都追求使译作对等于原作,而绝对对等在就原作的内容或是读者的反应而言均不可能存在。因此,对等适度就成了译者在翻译时所遵守的主要理念。而原作、译者、读者这三方都会对适度产生重大影响,造成了古往今来众多派别的针锋相对,如异化与归化、直译与意译的冲突等。本文主要分析了鲁迅在其翻译过程中,在欧化和归化策略以及直译与意译方法上不断调整及寻求适度的理念,并借此提倡适度理念在翻译中的重
内容摘要:在文言文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文言知识,而且要让他们感受到行文艺术、人文教化。而人文性不仅宽泛而且抽象,“四文”教学法则把人文性具化为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围绕“四文”展开文言文教学,能够有效进行人文性渗透。本文就着重论述在《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中如何“四文”兼顾,进行人文性渗透的。   关键词:“四文”教学法 人文性 《烛之武退秦师》   人文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要求工具因素和
内容摘要:在语文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们在老师提出问题后不愿意主动回答,甚至沉默低头。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沉默和课堂表达现状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敢于表达自己是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的基础。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平等、自信、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着那个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让教学中的课堂表达和课堂沉默能够给语文教学带来有效的推动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爱上语文
内容摘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始终将立德树人视为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全面育人工作。为此,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进行全课程育人,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语文》在思想性上与思政课程具有高度的同行同向性特点,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功能,不断促进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 大学语文 教学探索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指出要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高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重要性,并且探究、摸索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实施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读写结合 重要性 策略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进步和人
内容摘要:本文以文献阅读与语料收集为手段,对严复译词为日源外来词的取代情况作了初步整理,即依据现有论文整理出的八大译著的英文原文、严复译文与今译文,制成八大译著中社科类专用词对照表,对现已没落的严复译词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发现湮没的严复译词常采用音译,音译意译结合等手段,翻译中常有一词多译,使用生僻字、单音节词等现象。从严复译词的缺点,译入语汉语的特点,日源外来词的优点,历史原因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
内容摘要:鸟类名稱在中英两种语言中呈现出异同两个方面,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视角出发探究英汉“鸟”名称的对比,探究其在跨语义范畴和跨语法范畴上的异同,同时也对构词形式进行分析。归纳其间映射出的中英语言系统、中英两种语言使用者在思维形态、认知体验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跨范畴 “鸟”名称 英汉对比   鸟类名称在不同语言中表既表现出共同点又表现出不同之处,体现了人类对“鸟”这种生物
内容摘要:学习源于思考,而思考源于质疑。在初中文学作品阅读的教学中,有必要研究和创新核心问题设计方式,从而通过设计巧妙的核心问题激发中学生阅读思维和改进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教学 核心问题 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賞、评价能力,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通过反思和批判而拓展学生阅读思维。”文学作品是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