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在国家助学金的发放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何确定贫困生认定标准,贫困生评定实施过程的困难和维持生生间、师生间良好关系等。如果工作重在平时,关注细节;制定科学的评定标准和评定细则,全面评估;建立反馈监督机制和动态管理;注重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等,那么就会解决在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中的许多困难和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家助学金;问题;对策
一、国家助学金发放背景
2007年,国家颁发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确保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09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向湖北省高校发放奖助学金经费达7.5亿元,比2008年增加5228万元,共惠及29.7万名大学生。
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可以逐步缩小高校大学生之间经济差别,构建和谐校园,实现高校稳步发展,体现教育公平、教育权利平等的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国家奖、助学金的发放勉励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勤奋读书,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集体观念和感恩意识。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现状
高职院校贫困生较多,有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如湖北职业技术学院65%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有的学生虽然来自城镇,但由于父母下岗,生活窘迫;有的家庭主要经济承担人由于疾病或其他变故丧失劳动能力,学生学费生活费靠亲戚的帮助或助学贷款;有的家庭借债交清一年的学费,但面对今后的学费和生活举步维艰。
大部分贫困生因家庭贫寒,有些自卑,性格内向,不善于和其他同学交谈,也不愿意说家里贫寒,思想负担较重;他们自尊心强,勤奋学习,埋头苦读,生活简朴,希望通过学习到高超技能而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从而摆脱贫困。
三、高职院校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一般高校助学金的发放基本都按照“学生个人申请——评审小组评议——学校认定”这个模式实施。而对于贫困生的认定、评定实施过程等都存在着困难和问题。
1. 贫困生认定标准的争议
目前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认定主要依据个人申请和评审小组评议两方面来判断,缺乏规范的评定细则和统一的评定标准,容易出现标准不明,判断不清,让某些学生钻空子。
有些条件能不能作为判断贫困生的标准,还有争议。如有手机的学生能不能评?有的认为手机不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必需品,买手机和用话费需要一大笔费用,既然是贫困生,有限的钱应该用在生活和学习的必需品上;有的认为手机现在并不是奢侈品,已经很普及,使用手机可以方便与家人和师生联系,买手机无可非议。家庭中兄弟姐妹较多的要不要评?有的认为子女多造成的贫困,本身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相违背,不应该获得资助;有的认为子女多的家庭比独生子女的家庭经济条件确实要差,符合资助条件。住在条件较好、住宿费较贵的公寓里的学生能不能评?有的认为家庭条件较好的才会住公寓;有的认为住公寓是开学时学生没弄清情况的条件下住的,而有些学生没住上公寓是因为公寓住满了。类似的这些疑问还有很多,对于这些疑问由于缺乏科学依据和统一的标准,以及教师观念上的差异,不同的班、院系、各高职院校的评定标准并不相同,给贫困生的认定带来很大的困难。
2. 贫困生评定过程的困惑
(1)对助学金申请的判断。由于助学金申请的学生较多,各高职院校很难到每位贫困生家里作具体调查,因此,贫困生的个人申请是目前了解学生家庭贫困程度的重要依据。由于助学金数额较大,1000元到3000元不等,且资助面较广,约占25%,有些学生为了能获得助学金,便把家庭困难夸大,甚至撒谎哭穷,欺骗老师和同学;而有些真正困难的学生碍于面子或怕受到同学歧视,有强烈的自尊心等原因,不愿写申请。这些情况使个人申请成为了解家庭贫困程度的重要依据受到质疑。
(2) 对评审小组成员的确定。在评定过程中,成立评审小组评议是一条很好的途径。但是小组成员的选定也颇费脑筋。大多按照贫困生、非贫困生各占1/3、2/3的方式来组成,其中班干部、普通学生各占1/3、2/3。有的贫困生评审成员不愿得罪其他同学,力求自保,不想说出邻座或寝室其他成员的生活实情;有的非贫困生评审成员袒护同寝室同学,维护小群体的利益;更有甚者,有的班干部同其他同学一起弄虚作假,等该同学拿到助学金后,一同“分享”。评审小组的成员如果不能公正、公平地对待同学,看待问题,说出实情,那么班主任或辅导员就会被蒙蔽,就不能保证评审的顺利进行。因此怎样选出公正、公平的评审小组成员,也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
(3)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谈话,可以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使贫困生的评定更加准确。而在班主任或辅导员与贫困生谈心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声泪俱下,让人感觉贫困得凄凉,但其他学生反映他的生活却有些铺张;有的学生申请书中摆出的家庭经济情况很差,但谈及家庭情况时又表现得很平静、很坚强,让人觉得该生家庭经济状况尚可。因此沟通谈话时学生的反应可能会掩盖其贫困程度的真实性。
3. 破坏生生、师生间的良好关系
在评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利益,班里的同学间、评审小组成员和被评审的学生间、各个宿舍之间、宿舍成员间等相互猜忌、告状、谩骂、甚至打架、人身攻击等,在短短的几天内一起爆发。这些现象对保持班级稳定、树立良好班风带来负面影响。班主任或辅导员在评审过程中,还要处理一些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调解学生间的矛盾。除此之外,有些学生没被评上,或不合自己的意愿,就认为是班主任或辅导员暗箱操作,责怪、怨恨老师不公平,甚至在学生间煽风点火,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四、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中的几点对策
1. 关注细节:注重入校认定和平时认定
评定工作往往是名额一分到各高职院校,各院系就会紧锣密鼓地开展评定,而且在较短时间内,评定的名单要公示。在短时间内完成评定工作必定会造成判断不清,评定不准,影响评定工作的公平性。因此,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在平时作好充分的准备。
有的学校在新生刚入校时,就进行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如将新生中通过“绿色通道”进校的学生,列为贫困生重点照顾对象。清华大学的作法是:学生来校报到当天,所有的班主任、辅导员、院系的工作助理教师,都在迎新处工作,除了接待学生外,重点要观察多少家长陪同来报到,困难的学生一般都一个人,或只有一位家长陪同,因坐硬座面色会比较疲惫。除此之外,学生处还为班主任出具证明,使其可以打出一个月消费在85餐左右,每餐少于多少数额的学生食堂用餐清单。这些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在平时,班主任和辅导员也应与学生多交流,多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关注细节。如学生用的手机款式、寝室中桌子上摆放的化妆品、学生的穿戴等;通过聊天了解学生本人和同寝室其他学生的生活费用;拟订具体的谈话提纲,找每位学生谈话,以了解家庭贫困程度;定期给学生家长打电话了解其家庭具体困难等等。
2. 全面评估:规范评定标准和评定细则
贫困生的评定标准和评定细则是认定贫困生的关键。只有统一的标准和细则,评审工作才能公平地开展下去。笔者在国家助学金的班级评定工作中,先鼓励所有贫困生都写助学申请,再将所有助学申请书详细阅读,并列表比较,全面评估。比较主要从九个方面进行:(1)家庭收入来源和年人平均收入;(2)是否来自贫困地区;(3)家庭主要劳力患病程度和费用是否自费;(4)家庭中接受非义务教育的人数;(5)从开学到评定时所用的所有费用;(6)每个月的手机话费清单;(7)开学以来的量化考评分(包括迟到、旷课、其他违纪情况等);(8)评议小组综合评议;(9)备注,主要包括如单亲、贷款上学等;这九个方面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家庭贫困程度,但也反映了主要部分。有了评定细则,笔者评定工作有理有据,学生心服口服,也利于维持生生间、师生间的良好关系,评定工作也就能顺利地开展下去。
在一个院系或一个学校应该有统一的评定细则和标准,细则越具体,量化标准越详细,评定工作也会越公平、公正,也就越能体现国家发放助学金的初衷,达到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目的。
3. 建立反馈监督机制和动态管理
有少部分贫困生得到助学金以后,用起了名牌化妆品、做头发、买名牌衣服、鞋子等高消费,与他人攀比,甚至赌博等。因此,还要建立反馈监督机制,如设立专门的举报部门和电话,对挥霍浪费现象应立即调查核实,一经查证,要严肃处理,如追讨款项或纪律处分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助学金发放的合理性,并对其他学生起到相应的教育作用。当然还要对班主任或辅导员进行监督,促进奖助学金评定的公平、公正性。
另外,还要实行动态管理。学生在校期间,其家庭经济收入可能增加或降低,如收获了经济作物或遭遇天灾人祸、家庭成员变故等,因此贫困生的人选每年都可能会有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4. 注重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
在评定过程中要加强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教育,提醒学生要保持平常心,正确对待助学金的发放。首先,要教育学生诚信做人。对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不能夸大,要实事求是;对其他同学的评价也要客观公正,不能怀有私心。其次,还要加强感恩教育,使学生以感恩之心接受国家的资助,并鼓励他们做义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爱心传递与播撒。勉励他们不仅要获得物质财富,还要获取精神财富,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有责任的人。
五、结语
在高职院校国家助学金的发放过程中,班主任或辅导员应加强责任心,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定,落实好国家助学政策。如果贫困生评定有规范的评定标准和细则,评定制度化,那么,就会减少评定工作中的困难,避免更多问题,使广大学生更加心服口服,班级更加团结稳定,并能发挥国家助学金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利于全面教育和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蓓.高校助学金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10).
[2]曾英.高校国家助学金评定方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4).
[3]胡苏敏.助学金的新困惑[J].中国新闻周刊,2007(47).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家助学金;问题;对策
一、国家助学金发放背景
2007年,国家颁发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确保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09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向湖北省高校发放奖助学金经费达7.5亿元,比2008年增加5228万元,共惠及29.7万名大学生。
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可以逐步缩小高校大学生之间经济差别,构建和谐校园,实现高校稳步发展,体现教育公平、教育权利平等的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国家奖、助学金的发放勉励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勤奋读书,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集体观念和感恩意识。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现状
高职院校贫困生较多,有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如湖北职业技术学院65%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有的学生虽然来自城镇,但由于父母下岗,生活窘迫;有的家庭主要经济承担人由于疾病或其他变故丧失劳动能力,学生学费生活费靠亲戚的帮助或助学贷款;有的家庭借债交清一年的学费,但面对今后的学费和生活举步维艰。
大部分贫困生因家庭贫寒,有些自卑,性格内向,不善于和其他同学交谈,也不愿意说家里贫寒,思想负担较重;他们自尊心强,勤奋学习,埋头苦读,生活简朴,希望通过学习到高超技能而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从而摆脱贫困。
三、高职院校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一般高校助学金的发放基本都按照“学生个人申请——评审小组评议——学校认定”这个模式实施。而对于贫困生的认定、评定实施过程等都存在着困难和问题。
1. 贫困生认定标准的争议
目前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认定主要依据个人申请和评审小组评议两方面来判断,缺乏规范的评定细则和统一的评定标准,容易出现标准不明,判断不清,让某些学生钻空子。
有些条件能不能作为判断贫困生的标准,还有争议。如有手机的学生能不能评?有的认为手机不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必需品,买手机和用话费需要一大笔费用,既然是贫困生,有限的钱应该用在生活和学习的必需品上;有的认为手机现在并不是奢侈品,已经很普及,使用手机可以方便与家人和师生联系,买手机无可非议。家庭中兄弟姐妹较多的要不要评?有的认为子女多造成的贫困,本身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相违背,不应该获得资助;有的认为子女多的家庭比独生子女的家庭经济条件确实要差,符合资助条件。住在条件较好、住宿费较贵的公寓里的学生能不能评?有的认为家庭条件较好的才会住公寓;有的认为住公寓是开学时学生没弄清情况的条件下住的,而有些学生没住上公寓是因为公寓住满了。类似的这些疑问还有很多,对于这些疑问由于缺乏科学依据和统一的标准,以及教师观念上的差异,不同的班、院系、各高职院校的评定标准并不相同,给贫困生的认定带来很大的困难。
2. 贫困生评定过程的困惑
(1)对助学金申请的判断。由于助学金申请的学生较多,各高职院校很难到每位贫困生家里作具体调查,因此,贫困生的个人申请是目前了解学生家庭贫困程度的重要依据。由于助学金数额较大,1000元到3000元不等,且资助面较广,约占25%,有些学生为了能获得助学金,便把家庭困难夸大,甚至撒谎哭穷,欺骗老师和同学;而有些真正困难的学生碍于面子或怕受到同学歧视,有强烈的自尊心等原因,不愿写申请。这些情况使个人申请成为了解家庭贫困程度的重要依据受到质疑。
(2) 对评审小组成员的确定。在评定过程中,成立评审小组评议是一条很好的途径。但是小组成员的选定也颇费脑筋。大多按照贫困生、非贫困生各占1/3、2/3的方式来组成,其中班干部、普通学生各占1/3、2/3。有的贫困生评审成员不愿得罪其他同学,力求自保,不想说出邻座或寝室其他成员的生活实情;有的非贫困生评审成员袒护同寝室同学,维护小群体的利益;更有甚者,有的班干部同其他同学一起弄虚作假,等该同学拿到助学金后,一同“分享”。评审小组的成员如果不能公正、公平地对待同学,看待问题,说出实情,那么班主任或辅导员就会被蒙蔽,就不能保证评审的顺利进行。因此怎样选出公正、公平的评审小组成员,也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
(3)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谈话,可以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使贫困生的评定更加准确。而在班主任或辅导员与贫困生谈心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声泪俱下,让人感觉贫困得凄凉,但其他学生反映他的生活却有些铺张;有的学生申请书中摆出的家庭经济情况很差,但谈及家庭情况时又表现得很平静、很坚强,让人觉得该生家庭经济状况尚可。因此沟通谈话时学生的反应可能会掩盖其贫困程度的真实性。
3. 破坏生生、师生间的良好关系
在评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利益,班里的同学间、评审小组成员和被评审的学生间、各个宿舍之间、宿舍成员间等相互猜忌、告状、谩骂、甚至打架、人身攻击等,在短短的几天内一起爆发。这些现象对保持班级稳定、树立良好班风带来负面影响。班主任或辅导员在评审过程中,还要处理一些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调解学生间的矛盾。除此之外,有些学生没被评上,或不合自己的意愿,就认为是班主任或辅导员暗箱操作,责怪、怨恨老师不公平,甚至在学生间煽风点火,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四、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中的几点对策
1. 关注细节:注重入校认定和平时认定
评定工作往往是名额一分到各高职院校,各院系就会紧锣密鼓地开展评定,而且在较短时间内,评定的名单要公示。在短时间内完成评定工作必定会造成判断不清,评定不准,影响评定工作的公平性。因此,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在平时作好充分的准备。
有的学校在新生刚入校时,就进行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如将新生中通过“绿色通道”进校的学生,列为贫困生重点照顾对象。清华大学的作法是:学生来校报到当天,所有的班主任、辅导员、院系的工作助理教师,都在迎新处工作,除了接待学生外,重点要观察多少家长陪同来报到,困难的学生一般都一个人,或只有一位家长陪同,因坐硬座面色会比较疲惫。除此之外,学生处还为班主任出具证明,使其可以打出一个月消费在85餐左右,每餐少于多少数额的学生食堂用餐清单。这些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在平时,班主任和辅导员也应与学生多交流,多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关注细节。如学生用的手机款式、寝室中桌子上摆放的化妆品、学生的穿戴等;通过聊天了解学生本人和同寝室其他学生的生活费用;拟订具体的谈话提纲,找每位学生谈话,以了解家庭贫困程度;定期给学生家长打电话了解其家庭具体困难等等。
2. 全面评估:规范评定标准和评定细则
贫困生的评定标准和评定细则是认定贫困生的关键。只有统一的标准和细则,评审工作才能公平地开展下去。笔者在国家助学金的班级评定工作中,先鼓励所有贫困生都写助学申请,再将所有助学申请书详细阅读,并列表比较,全面评估。比较主要从九个方面进行:(1)家庭收入来源和年人平均收入;(2)是否来自贫困地区;(3)家庭主要劳力患病程度和费用是否自费;(4)家庭中接受非义务教育的人数;(5)从开学到评定时所用的所有费用;(6)每个月的手机话费清单;(7)开学以来的量化考评分(包括迟到、旷课、其他违纪情况等);(8)评议小组综合评议;(9)备注,主要包括如单亲、贷款上学等;这九个方面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家庭贫困程度,但也反映了主要部分。有了评定细则,笔者评定工作有理有据,学生心服口服,也利于维持生生间、师生间的良好关系,评定工作也就能顺利地开展下去。
在一个院系或一个学校应该有统一的评定细则和标准,细则越具体,量化标准越详细,评定工作也会越公平、公正,也就越能体现国家发放助学金的初衷,达到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目的。
3. 建立反馈监督机制和动态管理
有少部分贫困生得到助学金以后,用起了名牌化妆品、做头发、买名牌衣服、鞋子等高消费,与他人攀比,甚至赌博等。因此,还要建立反馈监督机制,如设立专门的举报部门和电话,对挥霍浪费现象应立即调查核实,一经查证,要严肃处理,如追讨款项或纪律处分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助学金发放的合理性,并对其他学生起到相应的教育作用。当然还要对班主任或辅导员进行监督,促进奖助学金评定的公平、公正性。
另外,还要实行动态管理。学生在校期间,其家庭经济收入可能增加或降低,如收获了经济作物或遭遇天灾人祸、家庭成员变故等,因此贫困生的人选每年都可能会有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4. 注重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
在评定过程中要加强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教育,提醒学生要保持平常心,正确对待助学金的发放。首先,要教育学生诚信做人。对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不能夸大,要实事求是;对其他同学的评价也要客观公正,不能怀有私心。其次,还要加强感恩教育,使学生以感恩之心接受国家的资助,并鼓励他们做义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爱心传递与播撒。勉励他们不仅要获得物质财富,还要获取精神财富,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有责任的人。
五、结语
在高职院校国家助学金的发放过程中,班主任或辅导员应加强责任心,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定,落实好国家助学政策。如果贫困生评定有规范的评定标准和细则,评定制度化,那么,就会减少评定工作中的困难,避免更多问题,使广大学生更加心服口服,班级更加团结稳定,并能发挥国家助学金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利于全面教育和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蓓.高校助学金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10).
[2]曾英.高校国家助学金评定方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4).
[3]胡苏敏.助学金的新困惑[J].中国新闻周刊,2007(47).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