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创新精神已被各界人士推崇为人才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之一。培养创新精神也是教育部门重要的目标。多年来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备受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有好多学生积极参与,也有不少学生望而却步,觉得离自己太远,高不可及。其实做“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并不是难事,只要“有心”就能成为“小小发明家”。
一、克服畏难心里
有些学生觉得“发明”是科学家的事,太难;“制作”是大人的事,小孩子做不了;写“论文”是研究人员的事,与己无关,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论文”是什么意思。
“小发明”就是发现学习、生活中不方便、不合理、有弊端之处,加以改进,经过改进后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方便,减少了弊端。生活中有弊端、不方便之处有很多,只要“有心”就能改进,就是“小发明”。
“小制作”是科技创新大赛为促进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而设立的,要求“小制作”作品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这就是学生畏难之处。“科技”一词就让一些学生懵了。“小制作”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科学、技术制作一些小作品。在小学的科学、社会实践等课程和中学的物理、化学等课程中都会学到科学知识,也能掌握好多技能。把已经学到的知识,利用掌握的技能做一些小作品并不是难事。
写“小论文”就是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发现的事,尤其是大家有些模糊认识的事,弄清楚来龙去脉,把弄清楚事情原委的证据、过程写下来,就是“小论文”,就像写作文一样。有些人不会写作文,没思路,没内容,但一定会写好“小论文”,因为写“小论文”是把自己研究清楚的事记录下来,而记录谁都会做。
明白了“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是怎么一回事,学生就会觉得“这些事我也能完成”。
二、“有心”就能完成
“有心”是口语中常用的词,用在这里就很合适。正像小学科学教学理念强调的,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是平时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让学生觉得“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自己一定能完成。
无论是“小发明”还是“小论文”的完成,都要求学生“有心”。“有心”观察生活,“有心”发现事物间的关系,“有心”深入了解事物,“有心”去改善自己的生活。
如何让学生“有心”呢?
1、养成爱观察习惯。“视而不见”就是没有观察的好习惯。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加以引导,使孩子们对观察到的事物有反应。个别孩子好奇心差一点,只要长期引导,也能培养出很好的观察习惯。
在孩子身边的人多与孩子提出这样的对话,“花开了哦,太香了!”“那个云朵好像一个人,漂亮不?”“什么声?这么刺耳。”“这人的衣服和你的一样。”……一定会增强孩子们的好奇心,一定能培养出孩子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幼儿教育,小学科学课等教学里有这方面的内容。)学会充分利用感官,有顺序,多角度地观察。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思考观察到现象出现的原因,从而引发进一步观察。让学生做到观察时细心,有耐心,有恒心。
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才能发现事物间的联系,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提出质疑,才能去探究,才能去解决问题。
3、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完成“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的根本,创新精神是完成作品的灵魂。发现问题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求异心理是创新思维的原动力,敢于实践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
在一次科学课“探索人体奥秘”的系列探索活动中,学生认真地研究指纹,一名学生发现同桌和他的指纹不同,其同桌解释:“你是你妈生的,我是我妈生的,所以指纹不同。”另一学生介入,说:“同一妈生的指纹就相同吗?”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也正是学生构建知识的绝好时机,也意味着创造性智慧的产生。如果这时教师直接点出知识点,无疑剥夺了学生探究自由,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学生通过对亲兄弟姐妹,双胞胎等人指纹的对比,得出结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指纹是相同的。学生得到探究的成功体验。整个探究过程就是对学生创新精神最好的培养过程。
说到培养创新精神,就要强调不要扼杀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很多家长总是强行安排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注意培养孩子兴趣,剥夺孩子玩的权力。其实会玩的孩子才最有创造力。玩出花样来是他们有创新精神的表现。“按部就班”“正统”“循规蹈矩”是创新精神的杀手。只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事的方法、思维的习惯、……诸多方面,家长们不要强求孩子,只要加以引导,孩子们会成才的,这也是给孩子创造的空间和机会,培养创造意识。
三、“有方法”会完成得更好
对于多数孩子来讲,发现问题很容易,而要解决问题是难点。如何解决问题,就要看孩子们的探究能力了。
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法和步骤:1、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猜想和假设。猜想和假设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起引导作用,为收集、分析、处理和解释信息提供大致框架。2、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根据猜想与假设,制定收集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以保证探究过程的科学性和探究结果的可靠性。3、进行实际操作与收集证据。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按计划与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实际操作。4、分析,验证。对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描绘、比较,分析实践结果和假设的差异,加以改进。
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是为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让更多的甚至所有的孩子们参与进来不是不可能的。有创新精神的孩子们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强大后备军。
【作者单位:阜新市海州区滨河路小学 辽宁】
一、克服畏难心里
有些学生觉得“发明”是科学家的事,太难;“制作”是大人的事,小孩子做不了;写“论文”是研究人员的事,与己无关,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论文”是什么意思。
“小发明”就是发现学习、生活中不方便、不合理、有弊端之处,加以改进,经过改进后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方便,减少了弊端。生活中有弊端、不方便之处有很多,只要“有心”就能改进,就是“小发明”。
“小制作”是科技创新大赛为促进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而设立的,要求“小制作”作品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这就是学生畏难之处。“科技”一词就让一些学生懵了。“小制作”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科学、技术制作一些小作品。在小学的科学、社会实践等课程和中学的物理、化学等课程中都会学到科学知识,也能掌握好多技能。把已经学到的知识,利用掌握的技能做一些小作品并不是难事。
写“小论文”就是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发现的事,尤其是大家有些模糊认识的事,弄清楚来龙去脉,把弄清楚事情原委的证据、过程写下来,就是“小论文”,就像写作文一样。有些人不会写作文,没思路,没内容,但一定会写好“小论文”,因为写“小论文”是把自己研究清楚的事记录下来,而记录谁都会做。
明白了“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是怎么一回事,学生就会觉得“这些事我也能完成”。
二、“有心”就能完成
“有心”是口语中常用的词,用在这里就很合适。正像小学科学教学理念强调的,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是平时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让学生觉得“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自己一定能完成。
无论是“小发明”还是“小论文”的完成,都要求学生“有心”。“有心”观察生活,“有心”发现事物间的关系,“有心”深入了解事物,“有心”去改善自己的生活。
如何让学生“有心”呢?
1、养成爱观察习惯。“视而不见”就是没有观察的好习惯。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加以引导,使孩子们对观察到的事物有反应。个别孩子好奇心差一点,只要长期引导,也能培养出很好的观察习惯。
在孩子身边的人多与孩子提出这样的对话,“花开了哦,太香了!”“那个云朵好像一个人,漂亮不?”“什么声?这么刺耳。”“这人的衣服和你的一样。”……一定会增强孩子们的好奇心,一定能培养出孩子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幼儿教育,小学科学课等教学里有这方面的内容。)学会充分利用感官,有顺序,多角度地观察。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思考观察到现象出现的原因,从而引发进一步观察。让学生做到观察时细心,有耐心,有恒心。
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才能发现事物间的联系,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提出质疑,才能去探究,才能去解决问题。
3、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完成“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的根本,创新精神是完成作品的灵魂。发现问题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求异心理是创新思维的原动力,敢于实践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
在一次科学课“探索人体奥秘”的系列探索活动中,学生认真地研究指纹,一名学生发现同桌和他的指纹不同,其同桌解释:“你是你妈生的,我是我妈生的,所以指纹不同。”另一学生介入,说:“同一妈生的指纹就相同吗?”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也正是学生构建知识的绝好时机,也意味着创造性智慧的产生。如果这时教师直接点出知识点,无疑剥夺了学生探究自由,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学生通过对亲兄弟姐妹,双胞胎等人指纹的对比,得出结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指纹是相同的。学生得到探究的成功体验。整个探究过程就是对学生创新精神最好的培养过程。
说到培养创新精神,就要强调不要扼杀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很多家长总是强行安排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注意培养孩子兴趣,剥夺孩子玩的权力。其实会玩的孩子才最有创造力。玩出花样来是他们有创新精神的表现。“按部就班”“正统”“循规蹈矩”是创新精神的杀手。只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事的方法、思维的习惯、……诸多方面,家长们不要强求孩子,只要加以引导,孩子们会成才的,这也是给孩子创造的空间和机会,培养创造意识。
三、“有方法”会完成得更好
对于多数孩子来讲,发现问题很容易,而要解决问题是难点。如何解决问题,就要看孩子们的探究能力了。
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法和步骤:1、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猜想和假设。猜想和假设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起引导作用,为收集、分析、处理和解释信息提供大致框架。2、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根据猜想与假设,制定收集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以保证探究过程的科学性和探究结果的可靠性。3、进行实际操作与收集证据。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按计划与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实际操作。4、分析,验证。对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描绘、比较,分析实践结果和假设的差异,加以改进。
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是为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让更多的甚至所有的孩子们参与进来不是不可能的。有创新精神的孩子们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强大后备军。
【作者单位:阜新市海州区滨河路小学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