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校正在实施“享受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宗旨,和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可谓一脉相承,本学期我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发的“三、四、五”教学模式中的五步教学法也与叶老“预习——讨论一历练”的三步教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教是为了不教;放手;“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逐渐放开手,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共同探究的能力。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的交给学生;就一定要下决心抛弃“逐句讲解”或“一问一答”式的陈旧方法,改为时时处处注重启发诱导,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语文的主人。这样的放手对学生的现在和将来都有利,否则学生就始终有着依赖心理,就永远也达不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
我们面临的新的课题就是:怎样“教”才能逐渐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叶圣陶先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那就是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认真地把握好三个环节,即“预习——讨论——历练”。而我校正在实施的“享受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宗旨和叶老“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可谓一脉相承,本学期我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发的“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五步教学法也与叶老的三步教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校的“享受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牢牢抓住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进一步追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自主发展的科学性,力求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我校在充分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吸取了兄弟学校成功的改革经验,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提出了实施和推广“三、四、五”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所谓“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三”一指“三案”,即教案、学案、巩固案。二指“三个十分钟”,即每节课让学生自主体验的学习活动时间不低于十分钟;教师引导学习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不低于十分钟。“四”是指每节课课堂教学力求达到“有节奏、有容量、有效率、有享受”的“四有”最佳境界。“五”指课堂教学的五个基本步骤,即:学情调查一合作探究一展示交流一矫正反馈一启发预习。“三、四、五”教学模式的核心是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自主体验、合作学习和练习巩固,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单方面灌输,使师生的教与学均成为一种享受,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下面。我就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为例,结合我在实施“三、四、五”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一点思考。
一、指导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要想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这就要求首先要指导好学生的“预习”。因为预习是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它可以将学生由被动学习推到一个主动学习的位置,这也正如同叶老所说,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
我校的五步教学法为:学情调查一合作探究一展示交流一矫正反馈一启发预习。第一步“学情调查”是和上节课的第五步“启发预习”紧密联系的,指的是对上节课所布置的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的调查。通过调查,老师要引导学生汇报预习体会,准确了解学生通过预习所掌握的知识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堂课学生所探讨的内容。所以“三案”中“学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
二、合作探究,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校五步教学法的第二个环节就是合作探究环节,是要让学生在尝试中探索新知,通过小组研讨、小组交流等活动,促进知识的构建。预习得对不对,充分不充分,自己还存在哪些疑问,由学生通过小组研讨求得解决。在预习的基础上,下一步该怎么学?学什么?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
三、展示交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研讨的形式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切磋,自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交流时教师要大胆放手,做主持人而不是主讲人,要引导学生勤思、深思、动口、动手,充分发挥40分钟的课堂效率,把课堂教学过程变成训练学生能力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彻底解放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知识教育为能力的培养。
四、练习反馈。检验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校五步教学法的第四步是“矫正反馈”环节,即通过设计反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因此我们在“三案”的“巩固案”中设置以下方面的练习指导:
一是“课文在线”,是对课文内容作更深刻的理解,对所学的知识默默消化、吸收的过程。例如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都学会了哪些?掌握了哪些?即主要是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分类与贮存,对知识进行深加工,以备提取的过程。
二是“小试牛刀”,这不但是教师对教学情况的了解,也是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技能的练习与巩固,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测自评,主要是考查他们的能力,起到培养能力的作用。好的“练习”结束后,学生不但不感到劳累,反而会有一种快乐感、成功感。
三是“课外拓展”,它与课堂所读的范文构成密切相关的阅读程序,是学生从学习到运用的过程。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拓展的过程,既是博览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举一反三的能力的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不断积累知识,并逐步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当然,任何一种课堂模式,有其好的方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最后我还想说一说我在实施“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由此产生的一些困惑。比如课前预习有些学生流于形式,并未认真动脑筋,只是从一些辅导书上找找答案,敷衍了事。以至于展示交流时展示内容千篇一律或对展示内容不甚了解,面对同学的质疑哑口无言,自学效果大打折扣等等。
这些是我本学期以来在实施我校“三、四、五”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由此产生的一些困惑。我校的教学改革才刚刚起步,大家也都处在探索阶段,问题和困惑是难免的。总之,只要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就会一直走下去。
[关键词]教是为了不教;放手;“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逐渐放开手,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共同探究的能力。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的交给学生;就一定要下决心抛弃“逐句讲解”或“一问一答”式的陈旧方法,改为时时处处注重启发诱导,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语文的主人。这样的放手对学生的现在和将来都有利,否则学生就始终有着依赖心理,就永远也达不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
我们面临的新的课题就是:怎样“教”才能逐渐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叶圣陶先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那就是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认真地把握好三个环节,即“预习——讨论——历练”。而我校正在实施的“享受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宗旨和叶老“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可谓一脉相承,本学期我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发的“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五步教学法也与叶老的三步教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校的“享受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牢牢抓住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进一步追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自主发展的科学性,力求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我校在充分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吸取了兄弟学校成功的改革经验,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提出了实施和推广“三、四、五”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所谓“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三”一指“三案”,即教案、学案、巩固案。二指“三个十分钟”,即每节课让学生自主体验的学习活动时间不低于十分钟;教师引导学习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不低于十分钟。“四”是指每节课课堂教学力求达到“有节奏、有容量、有效率、有享受”的“四有”最佳境界。“五”指课堂教学的五个基本步骤,即:学情调查一合作探究一展示交流一矫正反馈一启发预习。“三、四、五”教学模式的核心是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自主体验、合作学习和练习巩固,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单方面灌输,使师生的教与学均成为一种享受,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下面。我就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为例,结合我在实施“三、四、五”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一点思考。
一、指导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要想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这就要求首先要指导好学生的“预习”。因为预习是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它可以将学生由被动学习推到一个主动学习的位置,这也正如同叶老所说,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
我校的五步教学法为:学情调查一合作探究一展示交流一矫正反馈一启发预习。第一步“学情调查”是和上节课的第五步“启发预习”紧密联系的,指的是对上节课所布置的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的调查。通过调查,老师要引导学生汇报预习体会,准确了解学生通过预习所掌握的知识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堂课学生所探讨的内容。所以“三案”中“学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
二、合作探究,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校五步教学法的第二个环节就是合作探究环节,是要让学生在尝试中探索新知,通过小组研讨、小组交流等活动,促进知识的构建。预习得对不对,充分不充分,自己还存在哪些疑问,由学生通过小组研讨求得解决。在预习的基础上,下一步该怎么学?学什么?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
三、展示交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研讨的形式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切磋,自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交流时教师要大胆放手,做主持人而不是主讲人,要引导学生勤思、深思、动口、动手,充分发挥40分钟的课堂效率,把课堂教学过程变成训练学生能力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彻底解放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知识教育为能力的培养。
四、练习反馈。检验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校五步教学法的第四步是“矫正反馈”环节,即通过设计反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因此我们在“三案”的“巩固案”中设置以下方面的练习指导:
一是“课文在线”,是对课文内容作更深刻的理解,对所学的知识默默消化、吸收的过程。例如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都学会了哪些?掌握了哪些?即主要是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分类与贮存,对知识进行深加工,以备提取的过程。
二是“小试牛刀”,这不但是教师对教学情况的了解,也是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技能的练习与巩固,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测自评,主要是考查他们的能力,起到培养能力的作用。好的“练习”结束后,学生不但不感到劳累,反而会有一种快乐感、成功感。
三是“课外拓展”,它与课堂所读的范文构成密切相关的阅读程序,是学生从学习到运用的过程。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拓展的过程,既是博览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举一反三的能力的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不断积累知识,并逐步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当然,任何一种课堂模式,有其好的方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最后我还想说一说我在实施“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由此产生的一些困惑。比如课前预习有些学生流于形式,并未认真动脑筋,只是从一些辅导书上找找答案,敷衍了事。以至于展示交流时展示内容千篇一律或对展示内容不甚了解,面对同学的质疑哑口无言,自学效果大打折扣等等。
这些是我本学期以来在实施我校“三、四、五”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由此产生的一些困惑。我校的教学改革才刚刚起步,大家也都处在探索阶段,问题和困惑是难免的。总之,只要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就会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