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子宫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leagel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比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治疗效果差别。
  方法:对8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每种手术各40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等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均成功完成,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感染率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
  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式手术相比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值得在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临床效果对比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18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14-02
  子宫肌瘤是一种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在女性中发生率较高,且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一般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切除术,若是有生育要求的妇女,一般会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术,此手术可以确保子宫生理功能完好及保证人身器官的完整性 [1],传统的肌瘤剔除术为开腹式子宫肌瘤剔除,由于可以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少术中创伤,提高患者康复速度,腹腔镜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越来越被到广大医师和患者的注意,并受到较高评价。本研究分析记录了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80例(各4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2年1月-2014年1月对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了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已婚70例,未婚10例,均有性生活史,之前均没有进行过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37岁,术前对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和盆腔检查,提前明确子宫肌瘤的数量、大小、位置、形状和活动度等,同时对阴道异常血或放置宫内节育环者取环,排除外子宫内膜病变可能,保证所有患者均具有相同的手术特征 [2]:①由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量大、多及伴随有腹痛等症状;②患者子宫体积小于其妊娠12周时的大小,单发肌瘤直径小于9cm。肌瘤数目小于3个;③肌瘤生长部位为肌壁间突向浆膜面或浆膜下部;④患者均要求保留自身子宫完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一般资料对病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为观察组(开腹式)和对照组(腹腔镜)。所有患者术前作常规禁食、备皮等检查,采用全麻式和连续硬膜外式进行麻醉。
  1.2.1 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方法。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按传统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常规手术方法进行肌瘤剔除。
  1.2.2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方法。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准备,先进行全身麻醉,取头低臀高位,按标准方式置入导尿管及举宫器。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有蒂的浆膜下肌瘤剔除术和肌壁间肌瘤或无蒂的浆膜下肌瘤剔除术进行肌瘤剔除,最后检查手术创面无出血后,将肌瘤组织取出,对于较小的肌瘤直接用抓钳从操作孔取出,较大的肌瘤用子宫粉碎器小心取出,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盆腔并回收完全,子宫创面用涂布生物蛋白胶处理,取样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1.3 疗效评估标准。对两组肌瘤剔除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差异。
  1.4 数据统计。所有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用X±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进行分析,其中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为差异无显著性。
  2 结果
  由表1可知,两组手术均可以顺利完成肌瘤剔除治疗,但相比开腹式手术,腹腔式手术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感染率和出院时间上都有明显优势,并且两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P<0.05,都有显著性差异。
  表1 两组手术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注: *P<0.05,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处于生育年龄阶段的女性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病症,一般发生率在20%-50%,一般肌瘤四周被白色包膜包裹,容易区分出正常子宫组织与子宫肌瘤 [3]。子宫肌瘤会造成身体不适,对患者造成一定影响,但并不是所有的子宫肌瘤患者都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大多数患者在日常中一般无不适表现。调查显示子宫肌瘤在女性的青春期不常见,多发于生育年龄阶段,绝经后肌瘤会发生萎缩或完全消失,故子宫肌瘤的发生常认为与雌激素及孕激素的分泌代谢有关,而证实这两种激素能够刺激体内瘤体的生长 [4]。因患者的症状常与瘤体的大小位置等有关,所以一般大的肌壁间肌瘤患者会出现经期延长及经量增多的表现。当肌瘤体较大时,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腰酸背痛等症状。随着肌瘤的增多变大,子宫肌瘤会对患者产生更大的影响。目前子宫肌瘤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及腹腔镜检查判定,确诊后及早采取手术治疗。
  开腹剔除手术是最早应用的子宫肌瘤切除手术,适用于肌瘤生长较大或者位置较隐蔽的患者,但是传统的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且会产生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因此需要一种更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被更多的医户人员选择。此手术优点在于,在可视的条件下进行微创伤、术后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而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保证患者保留正常的生育功能,对于众多女性患者来说是一大福音,因此十分受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患者欢迎 [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与开腹式手术相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恢复快以及术后并发症几率少。这些结果都说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有效的、适用于临床使用的微创手术,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金凤斌,韩丽萍,尤俊岭.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4):302
  [2] 柴雅琴,赵君丽.大子宫切除三种不同术式的比较[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110
  [3] 王康荣.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剔除术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3):3804-3805
  [4] 郭尚云,陈秀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854-2855
  [5] Takeda A,Sakurai A,Imoto S,et al.Parasitic myomas after laparoscopic-assisted myomectomy in 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1[J].J Obstet Gynaecol Res,2013,39(5):1098-110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9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72例,将72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早期给予呋塞米治疗,观察组患者早期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对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  方法:资料机选自2013年1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66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尼可地尔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24内小时造影后,研究组患者的超声心电图常规资料LVEF、LVIDd、LVIDs、E峰、A峰以及E/A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具
期刊
摘要:自2000年以来采用旋股内动脉升支大转子骨瓣植骨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2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旋股内动脉升支大转子骨瓣 青壮年 股骨颈骨折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17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10-01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或后期合并有股骨头缺血性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观察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针对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60例支气管肺炎患者,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且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在基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并分析临床中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的疗效。  结果:应用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支气管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病的发病特点、诊治情况及防护对策。  方法:选取我中心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共134例,对其发病特点、诊治情况以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其中继发性肺结核占95.5%(128/134),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占4.5%(6/134),原发性肺结核0例;发病特点以咳嗽、发热为主。  结论:老年肺结核发病特点主要以发热和咳嗽为主,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当注重个体化。  关键词:老年肺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牙髓炎的治疗中一次性与常规根管治疗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6例急性牙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一次根管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根管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与临床显效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期刊
摘要:为研究喂养行为与婴幼儿营养发育的关系,以便能够及时给与家长正确的指导。本文对346个0-18个月婴幼儿的主要养护人进行入户访谈,发现出生后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高,这一阶段的婴幼儿营养状况良好。4个月后,大部分开始添加辅食,但是由于辅食添加的不合理,造成营养状况相对较差。与营养发育正常的婴幼儿相比较,在辅食添加时间上及种类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向各类人群灌输喂养新观
期刊
摘要:目的:对我院在支气管结核治疗中,通过采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法,对我院选取的4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接受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治疗后42例患者的气促指数、气道直径以及FEV1均有了显著改善,P<0.05。  结论:在对支气管结核进行检查时,通过支气管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扩张气道,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支气管镜介入 支气管结核 疗效  Doi: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缬沙坦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  方法:将7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另选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缬沙坦治疗组给予缬沙坦80mg每日一次,常规治疗组给予氨氯地平5mg,每天1次,其余治疗方法相同,连续治疗14d。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ET-1含量。  结果:①ACI患者血ET-1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改良翼点入路在基底节区脑溢血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09年5月到2013年5月于本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基底节区脑溢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对观察组则给予改良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76.0%,优于对照组的48.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