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德树人是我国传统美德的体现。地理是中学的基础学科,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自尊、自信的情感。在笔者的地理教学中,将德育渗透课堂,以德促教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德育渗透;教学探究
初中地理的主要内容介绍了我国的一般地理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人文风俗。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可以接触更多国家的生活、河流、气候以及新奇的地貌和习俗。随着现代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需求。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对保护环境、爱护资源的意识,加强对环境、资源等保护的法制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并成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起点。但是,在目前的地理教学德育渗透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一、德育渗透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教师对立德树人理念不重视
在中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之一便是立德树人,在教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对立德树人的想法并不重视。其中,大多数教师仍采用应试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仅占整个课程的十分之一。此外,由于地理内容中的知识点数量很多,并且大多数知识点需要学生记住,因此,教师只能快速解释课程内容,而剩下的大部分时间交由学生记忆和理解。
(二)学生对地理课堂参与度低
德育的主体是学生,在学生学习地理内容时,由于被动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他们更习惯于教师的“灌输式”教育,拒绝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也会降低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果学生不参加课堂学习,德育渗透的教学理念将失去实施的方向和对象,影响德育效果。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一)重视德育的渗透,将德育渗透放在首要位置
为了更好地践行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教师授课时候,一定要明确德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位置。只有充分重视德育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将课堂的部分时间分配给德育,将德育与知识相融合,才会有良好的德育效果。地理教师80%的授课内容都会是课本内容。想要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一定要将知识和德育意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地理德育素养,加强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形成及全面发展。例如,讲授“中国的自然环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教室视为自然,将桌子,椅子和长凳视为山区和丘陵,将过道视为河流和湖泊。一半的学生在自然界中扮演动物的角色,一半的学生则扮演人类的角色,然后以“更好的发展”为主体双方进行小组讨论。这种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经过激烈的讨论,双方学生仍未能提出一个使双方都满意的计划。这时,教师可以借此提出以德育人的思想 :“同学们在讨论中,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利益,严重忽略了环境的整合。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例如,在参观公园和风景名胜区,每个人都应注意保护环境,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和地理德育的渗透,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渗透德育
教师应对教科书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够使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重视程度。既要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也要注重练习生活实际。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水资源》一课时,首先,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水资源贫乏的地区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缺乏造成的影响。设计调查报告活动,让学生收集家庭用水情况的调查报告,在分析调查报告的内容以了解家庭用水量之后,让学生考虑如何做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其次,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水资源的浪费和水资源污染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最后,通过让学生参加节水主题的手写报和戏剧表演等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学生可以参加活动,周围的人也可以参加。学生还可以通过手写报纸和戏剧表演来宣传,以提高节水意识。通过上述种种活动使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思考。通过思考,学生可以发现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德育素养。
(三)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和结合使德育相融合
在地理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在现代教育中,学术界和实务界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包括戏剧角色区分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调查法等。不可否认,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将德育和地理知识相融合。例如,在教学《民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贯穿到整个教学流程。我国主要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韵味,这些“韵味”都可以作为课堂导入的素材,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及其地域分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视频的形式向学生讲解介绍不同民族的习俗以及民族特色节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给学生带来更广阔的世界,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尊重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和传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自尊、自信的情感。
三、结束语
我国倡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建立道德和培养素质人才是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发挥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重视德育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渗透,为国家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和高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学礼,崔雅婷.初中地理德育教育初探[J].学周刊,2017(9).
[2]国耀辉.浅谈初中地理德育的原则和策略[J].好家长:创新教育,2018(29).
【关键词】初中地理;德育渗透;教学探究
初中地理的主要内容介绍了我国的一般地理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人文风俗。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可以接触更多国家的生活、河流、气候以及新奇的地貌和习俗。随着现代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需求。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对保护环境、爱护资源的意识,加强对环境、资源等保护的法制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并成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起点。但是,在目前的地理教学德育渗透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一、德育渗透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教师对立德树人理念不重视
在中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之一便是立德树人,在教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对立德树人的想法并不重视。其中,大多数教师仍采用应试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仅占整个课程的十分之一。此外,由于地理内容中的知识点数量很多,并且大多数知识点需要学生记住,因此,教师只能快速解释课程内容,而剩下的大部分时间交由学生记忆和理解。
(二)学生对地理课堂参与度低
德育的主体是学生,在学生学习地理内容时,由于被动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他们更习惯于教师的“灌输式”教育,拒绝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也会降低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果学生不参加课堂学习,德育渗透的教学理念将失去实施的方向和对象,影响德育效果。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一)重视德育的渗透,将德育渗透放在首要位置
为了更好地践行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教师授课时候,一定要明确德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位置。只有充分重视德育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将课堂的部分时间分配给德育,将德育与知识相融合,才会有良好的德育效果。地理教师80%的授课内容都会是课本内容。想要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一定要将知识和德育意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地理德育素养,加强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形成及全面发展。例如,讲授“中国的自然环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教室视为自然,将桌子,椅子和长凳视为山区和丘陵,将过道视为河流和湖泊。一半的学生在自然界中扮演动物的角色,一半的学生则扮演人类的角色,然后以“更好的发展”为主体双方进行小组讨论。这种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经过激烈的讨论,双方学生仍未能提出一个使双方都满意的计划。这时,教师可以借此提出以德育人的思想 :“同学们在讨论中,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利益,严重忽略了环境的整合。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例如,在参观公园和风景名胜区,每个人都应注意保护环境,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和地理德育的渗透,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渗透德育
教师应对教科书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够使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重视程度。既要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也要注重练习生活实际。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水资源》一课时,首先,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水资源贫乏的地区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缺乏造成的影响。设计调查报告活动,让学生收集家庭用水情况的调查报告,在分析调查报告的内容以了解家庭用水量之后,让学生考虑如何做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其次,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水资源的浪费和水资源污染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最后,通过让学生参加节水主题的手写报和戏剧表演等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学生可以参加活动,周围的人也可以参加。学生还可以通过手写报纸和戏剧表演来宣传,以提高节水意识。通过上述种种活动使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思考。通过思考,学生可以发现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德育素养。
(三)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和结合使德育相融合
在地理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在现代教育中,学术界和实务界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包括戏剧角色区分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调查法等。不可否认,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将德育和地理知识相融合。例如,在教学《民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贯穿到整个教学流程。我国主要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韵味,这些“韵味”都可以作为课堂导入的素材,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及其地域分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视频的形式向学生讲解介绍不同民族的习俗以及民族特色节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给学生带来更广阔的世界,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尊重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和传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自尊、自信的情感。
三、结束语
我国倡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建立道德和培养素质人才是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发挥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重视德育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渗透,为国家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和高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学礼,崔雅婷.初中地理德育教育初探[J].学周刊,2017(9).
[2]国耀辉.浅谈初中地理德育的原则和策略[J].好家长:创新教育,2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