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时代”大背景以及国际话语权日益提升的新形势向高校外语专业提出了教育改革新命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系统探析了构建高校外语专业“双创”人才培育体系的系列措施,以期为我国高校外语界新时期改革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校外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ivating System for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of Foreign Languages Majors at Colleges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日益扩大,同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强音,两方面均产生了复合型创新创业外语人才的大量需求。然而,人才市场却难觅此类中意良才,凸显了新时期改革高校外语教育的必要性。由于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已做了大量相关理论研究,故笔者在此只进行相关实践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系统探析高校外语专业“双创”人才培育体系的具体构建措施。
一、搭建“双创”外语人才培育平台
“双创”外语人才的培育需要综合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搭建科学高效的教学与实践平台。
(一)整合校内资源,挖掘自身潜力
构建人才培育体系应先从校内发力,练好内功。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涉及多学科知识能力,因此要全面整合各种校内资源,尽力适应新时期人才培育要求。
1.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双创”氛围。如前所述,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需要大量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外语人才,故高校外语专业要顺势而为,将教育观念转变为:以外语专业学生特点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跨学科协同培养体系,寓“双创”教育于人才培育全过程,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努力营造“双创”校园氛围,大力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育集扎实外语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2.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双创”环境。
(1)整合人力资源,成立独立的创新创业学院,专事全校“双创”工作。
(2)组建跨学科教学平台和研究中心,实行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3)整合语言类和非语言类专业,开设特色优势专业方向和特色创新班,实施“外语 专业”、“专业 外语”、“小语种 英语”等复合教育模式。
(4)改革学业管理及评价制度,实行弹性学制、跨院系专业选修制、双专业双学位制,允许师生以“双创”成果置换学分、晋升获奖,提供“双创”制度保障。
(5)实行书院制和导师制,开辟“双创”教育第二课堂,发挥导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作用。
(6)建立“雙创”常态机制,实行“双创”专项考核制度。
3.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物质保障。为培育“双创”外语人才,要举全校之力优化教学资源。
(1)虚拟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升级教学实训系统软件,整合外语和创新创业教学实训平台。
(2)现实教学资源:更新教学设备,成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素质拓展基地;同时提供最新相关图书、期刊等学习资源。
4.重组师资队伍,提高“双创”能力。当前大部分教师均是单一学科教育背景出身,为此需要进行重组和提升。
(1)跨院系组建“双创”教研团队,构成复合学科背景,进行团队式跨领域知识的创造与研究。
(2)不断更新现有教师知识储备,提高跨学科知识素养及“双创”指导能力。
(3)择优引进“双创”教师,聘请企业成功人士做“双创”校外导师或兼职教师,也可聘请校外专家定期来指导和讲课。
(二)利用校外资源,增强自身能力
資源整合是当今成功之道。高校外语专业要发挥语种全、外向型的优势,密切与海内外其他创新要素和主体之间的联系,实现合作共赢。
1.争取政府扶持,改善“双创”条件。高校可向政府争取人才培育的资金、政策支持,开展政校合作,促进校企合作,以改善学生学习、实习及创业条件。
2.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双创”质量。高校可与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基地、创业基地和语言研发中心、企业“移动课堂”,使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承担外语培训和专题报告,以提高专业课程教师“双创”实力;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或与企业家们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运营管理,并运用所学为企业献计献策,以提高其职业素养及工作中创新能力和素质;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反馈和改革,或联合教师搞科研公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以提高“双创”教学质量;也可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以节约企业人力资源成本。
3.扩大社会影响,丰富“双创”资源。高校可与相关文化、科技、教育、科研院所、行业贸易博览会或展览会、外事单位合作,承担口笔译和志愿者工作,或为外贸企业进行外包服务,提供员工外语培训,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同时丰富“双创”教育资源。
4.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双创”层次。高校可与国外教育机构或组织合作办学,开展学生短期研修、游学、带薪实习、远程教育及友好互访项目,以开拓国际创新实践能力;也可互派教师访学、进修、任教,或不定期邀请国外知名高校学者来校讲授创新班课程,或聘为外教;还可承办或参加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和活动,以提升“双创”层次。另外,还可与外企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开展学生实习或兼职活动,以换取学分,提升“双创”体验。
二、创新“双创”外语人才培育路径
以上探讨了“双创”外语人才培育的宏观措施,下面介绍微观培育路径创新。
(一)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双创”外语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因此要在外语专业框架下兼顾外语能力和专业方向,设置跨学科、多方向、重实践、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1.课程分外语语言知识技能模块、跨专业知识技能模块、通识教育模块及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四大模块,增加课程实践部分的学时学分,以培养学生坚实的语言技能、完整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创新思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
2.多开跨学科的公共课程供学生选修,尤其是要开设自然科学类课程,以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从而加强其创新思维及创业能力的培养。
3.增多与区域经济关联度较高的系列课程作为方向课,加强创业教育针对性。
4.根据当前市场发展及行业相关职业岗位的需求不断开发“双创”课程,
5.打破現有的教材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挖掘和充实本校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以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或引进国际知名高校的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以有效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二)编写引进教材,保障教学内容
一方面要选用体现“双创”培养理念的国内优秀教材,也可引进国外高质量、新颖实用的相关教材;另一方面也可研究国外语言院校的学科专业教材使用情况,借鉴其优秀之处,积极撰写新颖实用规范的教材。
(三)更新教学理念,突出能力培养
1.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中心,注重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大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研究能力,将“双创”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2.以学科教育而非技能训练为导向,注重实施人文教育,借以拓展学科专业知识。
3.注重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4.寓通识教育于专业教育,以解决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创新动力不足、素质结构失调等问题。
5.通过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共同培育“双创”外语人才。
6.重视学生、教师、教育技术、教学实践活动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创新性的生态教学环境。
(四)创新培育路径,提高培育质量
教无定法,因此笔者在此谨探讨培育原则路径,以供学界参考。
1.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训练。为此,教师可采用体验性、研究性教学法,如任务式、项目式、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学生可采用探究式、创作式、娱乐式、合作式等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学习,以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探索兴趣,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扩大学生学习空间和实践机会,尤其是跨学科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鼓励其主动探索、创新实践,包括语言实践、专业实践以及社会实践等类型。如:参与国际模拟法庭、国际交易博览会、国际论坛、专题讲座、科研项目或社会实践调查项目、志愿者活动,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各学科兴趣小组及其它社团。
3.開展全程创新创业教育和训练。包括:结合新生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加强创业知识普及,提供线上线下创业咨询;建立专项创业基金和创业实践基地,分析学生创业意愿、创业认知、创业需求,组建创业社团,差异化、分层次训练创业技能;举办创业论坛或年会,举办或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比赛,将比赛与课程相融合,寓教于乐,全面锻炼“双创”能力。具体做法如:开展创业大赛、电子商务竞赛、创业方案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专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科技竞赛,开展市场调研与预测,承接外文翻译任务,举办外文报刊、家教中心、培训机构等,可颁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证书”激励学生。
4.提高信息素养,利用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创新外语教学方法,如慕课、社交工具等方式教学,开发网络教学及实践平台、在线学习平台、创新创业实训平台,以改变语言学习及创新实践的环境,最终利用信息技术掌握网络读写和沟通的新技能,更好地实现语言学习。这一做法同时培养了创业能力、数字能力和语言能力等三大跨域能力。
5.创新评价考核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形成性评估,多手段多主体评估学生“双创”能力,如学期论文、调查报告、专题口头报告、开卷考试、平时作业、读书报告、“双创”项目等。
综上,高校外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是项系统工程,需要改革体制机制,优化教学资源,创新教育方式,着力培育复合型的创新创业外语人才,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助力。
参考文献:
[1]仲伟合.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24).
[2]庄智象等.试论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J].外语界,2012,(2).
[3]曹德明.高等外语院校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3).
[4]杜清.高校外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探索[J].科技创业家,2013,(7).
[5]伍廉松,李喜成.外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9).
作者简介:
张建国(1977—),男,籍贯:山东梁山,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
马青(1982—),女,籍贯:山东,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商务英语与市场营销。
项目编号:Z1404/项目名称:西安翻译学院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关键词:高校外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ivating System for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of Foreign Languages Majors at Colleges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日益扩大,同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强音,两方面均产生了复合型创新创业外语人才的大量需求。然而,人才市场却难觅此类中意良才,凸显了新时期改革高校外语教育的必要性。由于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已做了大量相关理论研究,故笔者在此只进行相关实践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系统探析高校外语专业“双创”人才培育体系的具体构建措施。
一、搭建“双创”外语人才培育平台
“双创”外语人才的培育需要综合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搭建科学高效的教学与实践平台。
(一)整合校内资源,挖掘自身潜力
构建人才培育体系应先从校内发力,练好内功。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涉及多学科知识能力,因此要全面整合各种校内资源,尽力适应新时期人才培育要求。
1.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双创”氛围。如前所述,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需要大量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外语人才,故高校外语专业要顺势而为,将教育观念转变为:以外语专业学生特点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跨学科协同培养体系,寓“双创”教育于人才培育全过程,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努力营造“双创”校园氛围,大力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育集扎实外语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2.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双创”环境。
(1)整合人力资源,成立独立的创新创业学院,专事全校“双创”工作。
(2)组建跨学科教学平台和研究中心,实行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3)整合语言类和非语言类专业,开设特色优势专业方向和特色创新班,实施“外语 专业”、“专业 外语”、“小语种 英语”等复合教育模式。
(4)改革学业管理及评价制度,实行弹性学制、跨院系专业选修制、双专业双学位制,允许师生以“双创”成果置换学分、晋升获奖,提供“双创”制度保障。
(5)实行书院制和导师制,开辟“双创”教育第二课堂,发挥导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作用。
(6)建立“雙创”常态机制,实行“双创”专项考核制度。
3.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物质保障。为培育“双创”外语人才,要举全校之力优化教学资源。
(1)虚拟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升级教学实训系统软件,整合外语和创新创业教学实训平台。
(2)现实教学资源:更新教学设备,成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素质拓展基地;同时提供最新相关图书、期刊等学习资源。
4.重组师资队伍,提高“双创”能力。当前大部分教师均是单一学科教育背景出身,为此需要进行重组和提升。
(1)跨院系组建“双创”教研团队,构成复合学科背景,进行团队式跨领域知识的创造与研究。
(2)不断更新现有教师知识储备,提高跨学科知识素养及“双创”指导能力。
(3)择优引进“双创”教师,聘请企业成功人士做“双创”校外导师或兼职教师,也可聘请校外专家定期来指导和讲课。
(二)利用校外资源,增强自身能力
資源整合是当今成功之道。高校外语专业要发挥语种全、外向型的优势,密切与海内外其他创新要素和主体之间的联系,实现合作共赢。
1.争取政府扶持,改善“双创”条件。高校可向政府争取人才培育的资金、政策支持,开展政校合作,促进校企合作,以改善学生学习、实习及创业条件。
2.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双创”质量。高校可与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基地、创业基地和语言研发中心、企业“移动课堂”,使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承担外语培训和专题报告,以提高专业课程教师“双创”实力;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或与企业家们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运营管理,并运用所学为企业献计献策,以提高其职业素养及工作中创新能力和素质;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反馈和改革,或联合教师搞科研公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以提高“双创”教学质量;也可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以节约企业人力资源成本。
3.扩大社会影响,丰富“双创”资源。高校可与相关文化、科技、教育、科研院所、行业贸易博览会或展览会、外事单位合作,承担口笔译和志愿者工作,或为外贸企业进行外包服务,提供员工外语培训,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同时丰富“双创”教育资源。
4.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双创”层次。高校可与国外教育机构或组织合作办学,开展学生短期研修、游学、带薪实习、远程教育及友好互访项目,以开拓国际创新实践能力;也可互派教师访学、进修、任教,或不定期邀请国外知名高校学者来校讲授创新班课程,或聘为外教;还可承办或参加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和活动,以提升“双创”层次。另外,还可与外企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开展学生实习或兼职活动,以换取学分,提升“双创”体验。
二、创新“双创”外语人才培育路径
以上探讨了“双创”外语人才培育的宏观措施,下面介绍微观培育路径创新。
(一)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双创”外语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因此要在外语专业框架下兼顾外语能力和专业方向,设置跨学科、多方向、重实践、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1.课程分外语语言知识技能模块、跨专业知识技能模块、通识教育模块及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四大模块,增加课程实践部分的学时学分,以培养学生坚实的语言技能、完整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创新思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
2.多开跨学科的公共课程供学生选修,尤其是要开设自然科学类课程,以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从而加强其创新思维及创业能力的培养。
3.增多与区域经济关联度较高的系列课程作为方向课,加强创业教育针对性。
4.根据当前市场发展及行业相关职业岗位的需求不断开发“双创”课程,
5.打破現有的教材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挖掘和充实本校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以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或引进国际知名高校的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以有效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二)编写引进教材,保障教学内容
一方面要选用体现“双创”培养理念的国内优秀教材,也可引进国外高质量、新颖实用的相关教材;另一方面也可研究国外语言院校的学科专业教材使用情况,借鉴其优秀之处,积极撰写新颖实用规范的教材。
(三)更新教学理念,突出能力培养
1.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中心,注重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大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研究能力,将“双创”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2.以学科教育而非技能训练为导向,注重实施人文教育,借以拓展学科专业知识。
3.注重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4.寓通识教育于专业教育,以解决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创新动力不足、素质结构失调等问题。
5.通过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共同培育“双创”外语人才。
6.重视学生、教师、教育技术、教学实践活动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创新性的生态教学环境。
(四)创新培育路径,提高培育质量
教无定法,因此笔者在此谨探讨培育原则路径,以供学界参考。
1.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训练。为此,教师可采用体验性、研究性教学法,如任务式、项目式、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学生可采用探究式、创作式、娱乐式、合作式等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学习,以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探索兴趣,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扩大学生学习空间和实践机会,尤其是跨学科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鼓励其主动探索、创新实践,包括语言实践、专业实践以及社会实践等类型。如:参与国际模拟法庭、国际交易博览会、国际论坛、专题讲座、科研项目或社会实践调查项目、志愿者活动,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各学科兴趣小组及其它社团。
3.開展全程创新创业教育和训练。包括:结合新生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加强创业知识普及,提供线上线下创业咨询;建立专项创业基金和创业实践基地,分析学生创业意愿、创业认知、创业需求,组建创业社团,差异化、分层次训练创业技能;举办创业论坛或年会,举办或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比赛,将比赛与课程相融合,寓教于乐,全面锻炼“双创”能力。具体做法如:开展创业大赛、电子商务竞赛、创业方案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专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科技竞赛,开展市场调研与预测,承接外文翻译任务,举办外文报刊、家教中心、培训机构等,可颁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证书”激励学生。
4.提高信息素养,利用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创新外语教学方法,如慕课、社交工具等方式教学,开发网络教学及实践平台、在线学习平台、创新创业实训平台,以改变语言学习及创新实践的环境,最终利用信息技术掌握网络读写和沟通的新技能,更好地实现语言学习。这一做法同时培养了创业能力、数字能力和语言能力等三大跨域能力。
5.创新评价考核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形成性评估,多手段多主体评估学生“双创”能力,如学期论文、调查报告、专题口头报告、开卷考试、平时作业、读书报告、“双创”项目等。
综上,高校外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是项系统工程,需要改革体制机制,优化教学资源,创新教育方式,着力培育复合型的创新创业外语人才,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助力。
参考文献:
[1]仲伟合.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24).
[2]庄智象等.试论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J].外语界,2012,(2).
[3]曹德明.高等外语院校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3).
[4]杜清.高校外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探索[J].科技创业家,2013,(7).
[5]伍廉松,李喜成.外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9).
作者简介:
张建国(1977—),男,籍贯:山东梁山,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
马青(1982—),女,籍贯:山东,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商务英语与市场营销。
项目编号:Z1404/项目名称:西安翻译学院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