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相关理论研究基础,结合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对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低年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062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温与坚守阅读是推动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理念。顺应这一趋势,主题阅读旨在通过“主题”的引领,来密切联系课内外多元文本,实现对学生思维的积极调动,真正将阅读的多层价值渗透于语文教学始终。
一、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思路
1、主题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落实到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当中,就需要先从主题阅读教学本身的特征来决定。以二年级上学期为例,二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主题来对文本进行划分的,虽然没有明确的主题词,但不难发现其中每个单元的内容都具有共性,而这种共性便是单元 文本的核心。教师在选择和确定单元主题时,既要秉承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目标,还要结合学习理论指导与实际学情来为学生确定出真正适合他们的主题,从而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目标。
2、纵横教学目标是依托
阅读是教师、教材与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而教材又包含了教材编者和文本。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的具体目标来看,第一学段的目标包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书本的习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结合上下文与生活来了解文中词句含义,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能够借助图画来解读文本。”“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和故事,向往当中美好的情境,关爱自然与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或事件能够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故事,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体会语言的优美。”“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并感受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句号、问号及感叹号所体现出的不同语气。”“积累喜欢的句子,背诵优秀诗文,参与课外阅读。”简单地浏览课程标准要求和目标后不难发现,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着眼于课内阅读,还旨在通过课外阅读来完成有益的补充。而主题阅读区别于单篇阅读的地方就在于其过程中会调动大量与主题相关的丰富阅读资源,来对学习者的学习体验进行补充和完善。因此,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既要着眼于宏观层面,也要考虑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还要考虑到单元阅读与教材整体之间的目标关系。具体来说,就是横纵两个方向的对接把握,来共同推动课程标准中各目标的实现。
3、合理有序整合文本是选材的原则
教材并非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不应该仅仅是“教教材”。对于主题阅读教学来说,整合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超越单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主题阅读教学的支撑理论之一是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有着多种多样的智能类型,这也就需要教师围绕主题来选择相适应的文本来对教材进行补充,从而通过课内外的共同阅读来促进学生较为弱势的方面得到提高。除此之爱我,在选择材料时也经常会出现无序的困境,既没有固定的原则和标准,也没有切合主题的优秀文本,所以教师对此应该充分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结合实际学情来做出确切选择。
二、主题阅读设计流程
1、分析教材
本文以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主题阅读理念层面,该册教材围绕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两个方面进行,七个阅读单元主题分别是“大自然的秘密”“儿童生活”“祖国风景美”“小故事,大道理”“偉大的人物”“亲近自然”“相处”。语文要素包括“积累并学会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学会联系上下文来解释词句意思;初步体会文本蕴含的这里;借助关键词掌握我科恩内容;借由想象获得情感体验;根据提示来对课文进行复述。”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层面,该册教材在结构上编排了一个识字单元和七个阅读单元,其中还涉及了学习园地、口语交际等内容。涵盖童话、故事、自然等文本主题和体裁,选文较为丰富且充满情趣。整体上来看,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对于培养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积极意义。
2、确定目标,整合内容
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从课内单元整体出发,通过探寻各文本之间的联系,来将所要达成的共同结果确定为课内目标。而课外目标作为对课内的补充,二者虽然主题一致,但在文本体裁和描述方式上应有所区别。比如第一单元中包括《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和《植物妈妈有办法》三篇文本,还有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等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均围绕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展开,因此教师可将课内目标确定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对话;积累所学表示动作的词语;从文本故事中理解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究兴趣。”课外拓展目标为“激发对科普童话与寓言故事的阅读兴趣,增加识字量与阅读量,建构起语文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在目标基础上即可对课内外阅读内容进行整合,遵循相关性、经典型、人文性与趣味性原则,来选取《小蝌蚪找妈妈》《毛毛虫寻亲记》《我是什么》《水妈妈的孩子》《看云雨识天气》《一滴水的故事》等文本。
综上所述,主题阅读是一种基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下产生的教学形式,其以“主题”为关键词,来尽可能地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有效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通过以读代讲来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何琦培.主题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广西教育,2018(41):65-66.
[2]张秀杰.内外相长,课内开花课外香——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的有效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94-95.
[3]于旭兰.浅析主题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8(25):67-68.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低年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062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温与坚守阅读是推动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理念。顺应这一趋势,主题阅读旨在通过“主题”的引领,来密切联系课内外多元文本,实现对学生思维的积极调动,真正将阅读的多层价值渗透于语文教学始终。
一、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思路
1、主题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落实到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当中,就需要先从主题阅读教学本身的特征来决定。以二年级上学期为例,二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主题来对文本进行划分的,虽然没有明确的主题词,但不难发现其中每个单元的内容都具有共性,而这种共性便是单元 文本的核心。教师在选择和确定单元主题时,既要秉承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目标,还要结合学习理论指导与实际学情来为学生确定出真正适合他们的主题,从而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目标。
2、纵横教学目标是依托
阅读是教师、教材与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而教材又包含了教材编者和文本。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的具体目标来看,第一学段的目标包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书本的习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结合上下文与生活来了解文中词句含义,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能够借助图画来解读文本。”“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和故事,向往当中美好的情境,关爱自然与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或事件能够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故事,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体会语言的优美。”“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并感受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句号、问号及感叹号所体现出的不同语气。”“积累喜欢的句子,背诵优秀诗文,参与课外阅读。”简单地浏览课程标准要求和目标后不难发现,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着眼于课内阅读,还旨在通过课外阅读来完成有益的补充。而主题阅读区别于单篇阅读的地方就在于其过程中会调动大量与主题相关的丰富阅读资源,来对学习者的学习体验进行补充和完善。因此,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既要着眼于宏观层面,也要考虑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还要考虑到单元阅读与教材整体之间的目标关系。具体来说,就是横纵两个方向的对接把握,来共同推动课程标准中各目标的实现。
3、合理有序整合文本是选材的原则
教材并非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不应该仅仅是“教教材”。对于主题阅读教学来说,整合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超越单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主题阅读教学的支撑理论之一是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有着多种多样的智能类型,这也就需要教师围绕主题来选择相适应的文本来对教材进行补充,从而通过课内外的共同阅读来促进学生较为弱势的方面得到提高。除此之爱我,在选择材料时也经常会出现无序的困境,既没有固定的原则和标准,也没有切合主题的优秀文本,所以教师对此应该充分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结合实际学情来做出确切选择。
二、主题阅读设计流程
1、分析教材
本文以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主题阅读理念层面,该册教材围绕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两个方面进行,七个阅读单元主题分别是“大自然的秘密”“儿童生活”“祖国风景美”“小故事,大道理”“偉大的人物”“亲近自然”“相处”。语文要素包括“积累并学会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学会联系上下文来解释词句意思;初步体会文本蕴含的这里;借助关键词掌握我科恩内容;借由想象获得情感体验;根据提示来对课文进行复述。”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层面,该册教材在结构上编排了一个识字单元和七个阅读单元,其中还涉及了学习园地、口语交际等内容。涵盖童话、故事、自然等文本主题和体裁,选文较为丰富且充满情趣。整体上来看,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对于培养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积极意义。
2、确定目标,整合内容
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从课内单元整体出发,通过探寻各文本之间的联系,来将所要达成的共同结果确定为课内目标。而课外目标作为对课内的补充,二者虽然主题一致,但在文本体裁和描述方式上应有所区别。比如第一单元中包括《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和《植物妈妈有办法》三篇文本,还有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等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均围绕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展开,因此教师可将课内目标确定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对话;积累所学表示动作的词语;从文本故事中理解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究兴趣。”课外拓展目标为“激发对科普童话与寓言故事的阅读兴趣,增加识字量与阅读量,建构起语文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在目标基础上即可对课内外阅读内容进行整合,遵循相关性、经典型、人文性与趣味性原则,来选取《小蝌蚪找妈妈》《毛毛虫寻亲记》《我是什么》《水妈妈的孩子》《看云雨识天气》《一滴水的故事》等文本。
综上所述,主题阅读是一种基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下产生的教学形式,其以“主题”为关键词,来尽可能地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有效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通过以读代讲来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何琦培.主题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广西教育,2018(41):65-66.
[2]张秀杰.内外相长,课内开花课外香——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的有效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94-95.
[3]于旭兰.浅析主题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8(2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