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文体特征出发,可以使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科学有序,也更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感知力,提高语文素养。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文本体裁意识下的读写结合教学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体;读写结合
教师在深度把握文本之后,通过情境引导来让学生学习不同文体的结构特征、语言表达、写作技巧等,这种细化后的阅读教学最终目标自然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树立具有文体意识的教学观念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辨别文体是基本规范,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特点,但都是由内容和形式所构成的,内容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形式,而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则决定了文章采用哪种文体形式。一种题材如果用不同的文体进行表现,那么它的内涵就会产生变化,换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教材选文来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内容,更要引导其通过课文来学习语文知识,教的不仅仅是文本,更是其中所承载的内在,这也是学生能否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例如,在《穷人》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文体为小说,接着便可以对文中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进行重点解读,使学生融入到小说这种文体的魅力当中。具体教学设计:1、出示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屋外的气氛,如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汹涌澎湃等;再出示一组,如闪闪发亮,干干净净,温暖舒适,这是屋内的环境。引导学生通过两个鲜明的对比感受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用处。2、通过“忐忑不安”“心惊肉跳”来试着走进桑娜当时的内心,体会其心理活动,并学习这种独特的心理活动描写方法。3、说一说渔夫在看到西蒙家的两个孩子后,他的内心在想些什么?4、写一写西蒙在临死前想说的话,或心理活动。
在该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重这篇小说文体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两个描寫,即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使学生感受到正是因为这样的描写,才能够在文中出现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
二、明确使用文体,而非教文体的意识
基于文体意识下的读写结合与直接用文体知识所进行的教学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文体意识,还要根据不同学段来向学生进行渗透,从而根据文体特点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在《为人民服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然后说说看这篇文章与其他文章之间不同的地方,引出议论文这一文体;接着,让学生通过总结文章中的一些特征,提炼思维,归纳出议论文的特点,比如通过认识举例、引用,来体会论证的方法;最后,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对一个中心进行论证,培养其知识应用能力。可见井然有序的教学不仅将议论文的文体特点融入到了读写结合教学中,还使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同时,联系了写作,逐步领会到议论文的内涵,并内化写作方法。
问题意识可以对阅读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读写结合教学也能够促进文体意识的形成,二者相辅相成。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合理把握契机,充分利用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激活学生的内在语言意识,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
三、回归文体的读写结合教学内容
1、凝练散文,移情入境
散文作为一种表达真实情感生活的文体,其独有的真挚情感散发着一种文学气息。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当引导学生去到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情感流露,通过文字的“形”体会作者所隐藏在文中的“神”。例如,在《怀念母亲》一文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日记片段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与思亲之情,教师应在此切入,设计读写结合,来让学生体会并试着表达抒情散文。如品读“糊”字,:为什么作者的心理会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重写“哭”字,房东太太会有怎样的表现?房东太太令“我”想起了什么?母亲又是如何等待多年未回家的“我”。通过串读几篇日记,将自己能够想到的写一写,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怀念之情。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练笔来使学生深化情感,实现知识的迁移。如:假如你是作者,在爱慕与敬意之下决定回到祖国,那么在临回国之际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试着将此时的心情写进旅游十一年的最后一篇日记当中,进而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诗歌文本,巧设读写结合
以古代诗歌为例,中国古诗词的语言特点高度凝练,字字珠玑,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蕴含着许多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情节扩写,也可以试着把诗歌改写成一篇短文,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诗歌内涵的同时,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例如,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教师可以通过“童趣”这一主题来形成契合点,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发挥想象,如《牧童》中的“卧”“铺”“六七里”“三两声”等,在感受环境之后还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想象牧童在晚风中是如何摆弄他的笛子的。在《舟过安仁》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试着将两首诗中的画面合编成一个小故事。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应从文体角度出发,来使得读写结合变得更加科学合理,进而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不同文体特征和魅力的同时,内化成为文体意识,为阅读与写作培养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体;读写结合
教师在深度把握文本之后,通过情境引导来让学生学习不同文体的结构特征、语言表达、写作技巧等,这种细化后的阅读教学最终目标自然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树立具有文体意识的教学观念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辨别文体是基本规范,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特点,但都是由内容和形式所构成的,内容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形式,而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则决定了文章采用哪种文体形式。一种题材如果用不同的文体进行表现,那么它的内涵就会产生变化,换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教材选文来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内容,更要引导其通过课文来学习语文知识,教的不仅仅是文本,更是其中所承载的内在,这也是学生能否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例如,在《穷人》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文体为小说,接着便可以对文中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进行重点解读,使学生融入到小说这种文体的魅力当中。具体教学设计:1、出示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屋外的气氛,如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汹涌澎湃等;再出示一组,如闪闪发亮,干干净净,温暖舒适,这是屋内的环境。引导学生通过两个鲜明的对比感受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用处。2、通过“忐忑不安”“心惊肉跳”来试着走进桑娜当时的内心,体会其心理活动,并学习这种独特的心理活动描写方法。3、说一说渔夫在看到西蒙家的两个孩子后,他的内心在想些什么?4、写一写西蒙在临死前想说的话,或心理活动。
在该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重这篇小说文体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两个描寫,即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使学生感受到正是因为这样的描写,才能够在文中出现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
二、明确使用文体,而非教文体的意识
基于文体意识下的读写结合与直接用文体知识所进行的教学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文体意识,还要根据不同学段来向学生进行渗透,从而根据文体特点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在《为人民服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然后说说看这篇文章与其他文章之间不同的地方,引出议论文这一文体;接着,让学生通过总结文章中的一些特征,提炼思维,归纳出议论文的特点,比如通过认识举例、引用,来体会论证的方法;最后,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对一个中心进行论证,培养其知识应用能力。可见井然有序的教学不仅将议论文的文体特点融入到了读写结合教学中,还使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同时,联系了写作,逐步领会到议论文的内涵,并内化写作方法。
问题意识可以对阅读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读写结合教学也能够促进文体意识的形成,二者相辅相成。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合理把握契机,充分利用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激活学生的内在语言意识,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
三、回归文体的读写结合教学内容
1、凝练散文,移情入境
散文作为一种表达真实情感生活的文体,其独有的真挚情感散发着一种文学气息。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当引导学生去到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情感流露,通过文字的“形”体会作者所隐藏在文中的“神”。例如,在《怀念母亲》一文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日记片段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与思亲之情,教师应在此切入,设计读写结合,来让学生体会并试着表达抒情散文。如品读“糊”字,:为什么作者的心理会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重写“哭”字,房东太太会有怎样的表现?房东太太令“我”想起了什么?母亲又是如何等待多年未回家的“我”。通过串读几篇日记,将自己能够想到的写一写,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怀念之情。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练笔来使学生深化情感,实现知识的迁移。如:假如你是作者,在爱慕与敬意之下决定回到祖国,那么在临回国之际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试着将此时的心情写进旅游十一年的最后一篇日记当中,进而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诗歌文本,巧设读写结合
以古代诗歌为例,中国古诗词的语言特点高度凝练,字字珠玑,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蕴含着许多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情节扩写,也可以试着把诗歌改写成一篇短文,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诗歌内涵的同时,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例如,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教师可以通过“童趣”这一主题来形成契合点,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发挥想象,如《牧童》中的“卧”“铺”“六七里”“三两声”等,在感受环境之后还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想象牧童在晚风中是如何摆弄他的笛子的。在《舟过安仁》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试着将两首诗中的画面合编成一个小故事。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应从文体角度出发,来使得读写结合变得更加科学合理,进而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不同文体特征和魅力的同时,内化成为文体意识,为阅读与写作培养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