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够振兴上海的农药事业。
——施顺发
上海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是技术、产业和人才优化组合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经国家经贸委主管部门批准的农药生产定点企业。公司主要业务是生物农药、化学农药、卫生杀虫剂和精细化学品的研发和生产,产品主要应用于农药、生物医药、环境卫生等领域,2006年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自主创新体系研发中心。该中心由科技精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领衔,主要从事新产品、新技术的小试研究和应用开发,实现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同步。5年期间公司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二项、申请发明专利17项。
当问及到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就时,公司副总经理施顺发为我们娓娓道来了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创立公司: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虽然是2002年成立的,但是要说创立公司的愿景,还要往前面推两年。2000年的时候,恰逢全国实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当时尚在上海农药研究所的几位研究人员就想跳脱体制,下海创立自己的公司。于是包括上海生农生化的常务董事在内的几位技术人员纷纷辞职,聚在一起,筹划新公司事宜,而施顺发正好是提前退休。几个人志同道合凑在一起,又有在农药方面的技术和知识,大家给公司投了500万元,资金和专业人员都有了,公司很快就建立了起来。
公司虽然成立了,但是,要把事业做好,把公司做大,施顺发以及他的同事们深深明白一定要有自己的技术和自主的知识产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他们依靠原来在农药领域的知识积累,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奋斗,终于研究出了一种高效低毒杀菌剂——戊唑醇的合成方法,并且申请了发明专利。之后,公司依靠科技进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强化产品特色,加强技术创新,逐步培育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使企业不仅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而且拓展了持续发展的空间。
几年来,公司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项,申请发明专利17项。其中,主要的产品高效杀菌剂戊唑醇和高效低毒杀虫剂吡丙醚已经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高效杀菌剂戊唑醇目前已有一个原料药和5个制剂产品远销美国、南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2008年公司的市场又扩展到韩国、阿根廷等国家。公司和外贸公司合作与26个外国公司进行境外登记,2008年7月取得以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名义在韩国农业部的登记证。此外,戊唑醇用于防治苹果斑点病取得良好防治效果深受果农欢迎。两年来戊唑醇市场拓展显现良好的发展前景,2007年(6 318万元)比2006年(4 865万元)产品销售量增长30%,2008年1-8月销售额达6 000万元。而高效低毒杀虫剂吡丙醚则已有1个原料药、1个单剂、2个组合物制剂产品,产品主要外销,2007年开始制剂产品在国内市场进行示范和推广。10%吡丙醚乳油初显成效在蔬菜大棚防治粉虱杀卵效果尤佳,为菜农接受,2008年销售趋势渐趋上升。两个组合物系新产品加大了示范推广力度。两年来,吡丙醚市场销售2007年(676.2万元)比2006年(183万元)增长270%,2008年1-8月销售收入601.3万元,预计到年底销售总额可达800万元人民币。
抓住机遇推农药,合力做好产学研
虽然现在看来生农生化生产的农药销路不错,收入可观,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却并不尽如人意。大家都知道农药行业的主要购买人群是农民,而农民有一个习惯就是只用自己信得过的产品——用过的,而且效果不错。
2004年的时候,机遇悄悄降临。原来,德国的尔公司有一个农药戊唑醇专利正好在此时到期,而生农生化正好登记了这个产品。那一年,南美农业正是大豆锈病蔓延,需要这类农药的时候。国际上能够提供这类农药的厂家里,生农生化的农药有着价格优势和很好的品质。“墙里开花墙外红”,他们当即决定:“走出去。”就是这个机遇,使生农生化在国外打开了农药销路。
不过,他们也没有放弃国内的市场。为了让农民们更了解农药知识,每年,生农生化都会派技术人员下乡去为农民普及农药的基础知识,义务为农民解答防虫防病的科学应用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国内的农药销路也渐渐打开。从2004年的1000多万元到2008年的1.5亿元,生农生化的销售成绩是靠着不断钻研新技术以及一个一个地走访乡村所换来的。
此外,生农生化也十分注重技术的提升。他们知道高校里面有很好的学术理论,而他们却有工业化开发和市场的优势,因此,在技术创新的战略中,公司积极地与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以及上海市农科院植保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在上海师范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公司还自己出资建立了技术中心,由科技精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领衔,主要从事新产品、新技术的小试研究、应用开发以及实现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同步。。技术中心自成立以来,已承担17个国家、市、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包括国家“十五”科技支撑项目“杀菌剂氟环唑创新工艺开发”、国家“十五”攻关项目“杀虫剂吡丙醚创新工艺开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新品种噁醚唑的研究开发”、上海市种子基金项目“4-硝基邻苯二甲腈”、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高效低毒杀菌剂戊唑醇”、“科技小巨人(培育型)”等。其中,“年产500吨高效杀菌剂戊唑醇”荣获2008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07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创新资金帮助振兴上海农药事业
施顺发说:“我们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够振兴上海的农药事业。”这句话令笔者印象深刻,并且为之动容——正是因为生农人有这样一颗赤子之心,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而令他们更加坚定这一理想的是有了政府对科技“小巨人”项目的肯定和帮助。
施顺发坦言,“小巨人”项目对企业的成长起到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小巨人”项目调动了企业创新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硬件建设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实验室面积从原来200M2扩大到576M2,中试面积扩大到725M2,增添了许多仪器设备,改善了研究开发条件,加快了开发速度,2009年已通过区技术中心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积极申请国家和地方科研攻关项目,2006年到2007年共申请批准立项8个项目,年均4个项目。国家、地方到企业鼓励创新,资金得到保证,2006年到2008年3年共申请发明专利8项,2009年申请发明专利3项,超过计划平均每年2项的目标。产学研合作进一步稳定发展,取得了一项科研成果和共同申请发明专利六项。
(2)促进了企业新产品投入。2006年到2008年8月3年内开发新产品取得“三证”17个,年均达到5.7个,其中属国内首家开发成功的有高效水稻除草剂95%氰氟草酯原药、10%氰氟草酯乳油、卫生杀虫剂0.3%氟氯氰菊酯粉剂。
(3)促进了企业经济增长。科技小巨人(培育型)的实施促进了本企业科研开发、生产、市场、销售全面发展: 2007年到2008年10月22个月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合计22 911万元,2008年1-10月产品销售收入合计13 021万元,已超过小巨人(培育型)要求的产品销售年收入1亿元人民币的目标。
综观生农生化自实施科技小巨人(培育型)两年来,企业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三方面全面同步发展,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
【专家点评】
与三农同行,做产业栋梁
杲占强
一家有梦想的企业是值得寄予厚望并得到祝福的。这种祝福不单纯因为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超常规发展速度 (2007年到2008年10月22个月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合计22 911万元),还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而非农业强国所潜藏的无限市场空间与发展机遇——这正是决定企业未来走向的大势所在。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津津乐道于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但是实际上中国农业的科技投入是非常有限的,科学技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贡献度也非常有限。随着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中国农业问题的深层矛盾进一步凸显。在全面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中国政府必然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三农问题的解决上,如何兴农富农强农也同样为企业提供了更多蓝海。中国农村市场有太多的处女地需要去耕耘,需要更多的企业去做,这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希望所在,这也是那些像上海生农生化一样有梦想的企业立足的原点。
当然我们必须看到,像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这类企业有着浓重的技术型特征,这是企业的优势所在;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瓶颈。须知,企业经营必须从技术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任何技术的出现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市场的诉求,否则这样的技术就是没有意义的。以市场为主导,也就要求我们的企业深入关注中国乃至全球农药市场的需求,真正了解农民、了解农业和农村,否则这样的公司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从一家技术型的企业向综合服务型企业过渡的路程会很长,这对技术出身的企业管理者也是一个挑战;不过迈出了这一步企业也就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除了拓展视野,把更长远的眼光凝聚到中国广阔的农业大舞台上,同时还可以在涉农领域进行相关多元化,并可以考虑在广阔农村建立服务三农的产业纵深,为农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彼时的企业将获得更大范围的尊重,彼时的企业也必将伴随中国农业兴旺而发达。“有我三农兴”——如果有了这样的愿景和抱负,我更愿意为之礼赞。试与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共勉。
【专家简介】杲占强,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对外经贸大学管理学硕士,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专家,高级管理培训讲师。具有多年管理咨询经验并具备企业管理经历。曾经服务过的客户有韶关钢铁、江苏新华昌、京城控股、金融街控股、山东恒联、北京实星腾飞、昌平区委区政府等数家公司或政府部门,曾担任某财经研究机构总裁助理职务。管理咨询及培训服务涉及制造业、能源、金融、房地产、餐饮等行业以及有关政府机构。主要关注领域包括企业文化、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企业哲学等。
——施顺发
上海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是技术、产业和人才优化组合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经国家经贸委主管部门批准的农药生产定点企业。公司主要业务是生物农药、化学农药、卫生杀虫剂和精细化学品的研发和生产,产品主要应用于农药、生物医药、环境卫生等领域,2006年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自主创新体系研发中心。该中心由科技精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领衔,主要从事新产品、新技术的小试研究和应用开发,实现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同步。5年期间公司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二项、申请发明专利17项。
当问及到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就时,公司副总经理施顺发为我们娓娓道来了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创立公司: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虽然是2002年成立的,但是要说创立公司的愿景,还要往前面推两年。2000年的时候,恰逢全国实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当时尚在上海农药研究所的几位研究人员就想跳脱体制,下海创立自己的公司。于是包括上海生农生化的常务董事在内的几位技术人员纷纷辞职,聚在一起,筹划新公司事宜,而施顺发正好是提前退休。几个人志同道合凑在一起,又有在农药方面的技术和知识,大家给公司投了500万元,资金和专业人员都有了,公司很快就建立了起来。
公司虽然成立了,但是,要把事业做好,把公司做大,施顺发以及他的同事们深深明白一定要有自己的技术和自主的知识产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他们依靠原来在农药领域的知识积累,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奋斗,终于研究出了一种高效低毒杀菌剂——戊唑醇的合成方法,并且申请了发明专利。之后,公司依靠科技进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强化产品特色,加强技术创新,逐步培育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使企业不仅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而且拓展了持续发展的空间。
几年来,公司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项,申请发明专利17项。其中,主要的产品高效杀菌剂戊唑醇和高效低毒杀虫剂吡丙醚已经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高效杀菌剂戊唑醇目前已有一个原料药和5个制剂产品远销美国、南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2008年公司的市场又扩展到韩国、阿根廷等国家。公司和外贸公司合作与26个外国公司进行境外登记,2008年7月取得以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名义在韩国农业部的登记证。此外,戊唑醇用于防治苹果斑点病取得良好防治效果深受果农欢迎。两年来戊唑醇市场拓展显现良好的发展前景,2007年(6 318万元)比2006年(4 865万元)产品销售量增长30%,2008年1-8月销售额达6 000万元。而高效低毒杀虫剂吡丙醚则已有1个原料药、1个单剂、2个组合物制剂产品,产品主要外销,2007年开始制剂产品在国内市场进行示范和推广。10%吡丙醚乳油初显成效在蔬菜大棚防治粉虱杀卵效果尤佳,为菜农接受,2008年销售趋势渐趋上升。两个组合物系新产品加大了示范推广力度。两年来,吡丙醚市场销售2007年(676.2万元)比2006年(183万元)增长270%,2008年1-8月销售收入601.3万元,预计到年底销售总额可达800万元人民币。
抓住机遇推农药,合力做好产学研
虽然现在看来生农生化生产的农药销路不错,收入可观,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却并不尽如人意。大家都知道农药行业的主要购买人群是农民,而农民有一个习惯就是只用自己信得过的产品——用过的,而且效果不错。
2004年的时候,机遇悄悄降临。原来,德国的尔公司有一个农药戊唑醇专利正好在此时到期,而生农生化正好登记了这个产品。那一年,南美农业正是大豆锈病蔓延,需要这类农药的时候。国际上能够提供这类农药的厂家里,生农生化的农药有着价格优势和很好的品质。“墙里开花墙外红”,他们当即决定:“走出去。”就是这个机遇,使生农生化在国外打开了农药销路。
不过,他们也没有放弃国内的市场。为了让农民们更了解农药知识,每年,生农生化都会派技术人员下乡去为农民普及农药的基础知识,义务为农民解答防虫防病的科学应用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国内的农药销路也渐渐打开。从2004年的1000多万元到2008年的1.5亿元,生农生化的销售成绩是靠着不断钻研新技术以及一个一个地走访乡村所换来的。
此外,生农生化也十分注重技术的提升。他们知道高校里面有很好的学术理论,而他们却有工业化开发和市场的优势,因此,在技术创新的战略中,公司积极地与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以及上海市农科院植保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在上海师范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公司还自己出资建立了技术中心,由科技精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领衔,主要从事新产品、新技术的小试研究、应用开发以及实现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同步。。技术中心自成立以来,已承担17个国家、市、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包括国家“十五”科技支撑项目“杀菌剂氟环唑创新工艺开发”、国家“十五”攻关项目“杀虫剂吡丙醚创新工艺开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新品种噁醚唑的研究开发”、上海市种子基金项目“4-硝基邻苯二甲腈”、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高效低毒杀菌剂戊唑醇”、“科技小巨人(培育型)”等。其中,“年产500吨高效杀菌剂戊唑醇”荣获2008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07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创新资金帮助振兴上海农药事业
施顺发说:“我们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够振兴上海的农药事业。”这句话令笔者印象深刻,并且为之动容——正是因为生农人有这样一颗赤子之心,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而令他们更加坚定这一理想的是有了政府对科技“小巨人”项目的肯定和帮助。
施顺发坦言,“小巨人”项目对企业的成长起到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小巨人”项目调动了企业创新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硬件建设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实验室面积从原来200M2扩大到576M2,中试面积扩大到725M2,增添了许多仪器设备,改善了研究开发条件,加快了开发速度,2009年已通过区技术中心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积极申请国家和地方科研攻关项目,2006年到2007年共申请批准立项8个项目,年均4个项目。国家、地方到企业鼓励创新,资金得到保证,2006年到2008年3年共申请发明专利8项,2009年申请发明专利3项,超过计划平均每年2项的目标。产学研合作进一步稳定发展,取得了一项科研成果和共同申请发明专利六项。
(2)促进了企业新产品投入。2006年到2008年8月3年内开发新产品取得“三证”17个,年均达到5.7个,其中属国内首家开发成功的有高效水稻除草剂95%氰氟草酯原药、10%氰氟草酯乳油、卫生杀虫剂0.3%氟氯氰菊酯粉剂。
(3)促进了企业经济增长。科技小巨人(培育型)的实施促进了本企业科研开发、生产、市场、销售全面发展: 2007年到2008年10月22个月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合计22 911万元,2008年1-10月产品销售收入合计13 021万元,已超过小巨人(培育型)要求的产品销售年收入1亿元人民币的目标。
综观生农生化自实施科技小巨人(培育型)两年来,企业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三方面全面同步发展,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
【专家点评】
与三农同行,做产业栋梁
杲占强
一家有梦想的企业是值得寄予厚望并得到祝福的。这种祝福不单纯因为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超常规发展速度 (2007年到2008年10月22个月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合计22 911万元),还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而非农业强国所潜藏的无限市场空间与发展机遇——这正是决定企业未来走向的大势所在。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津津乐道于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但是实际上中国农业的科技投入是非常有限的,科学技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贡献度也非常有限。随着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中国农业问题的深层矛盾进一步凸显。在全面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中国政府必然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三农问题的解决上,如何兴农富农强农也同样为企业提供了更多蓝海。中国农村市场有太多的处女地需要去耕耘,需要更多的企业去做,这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希望所在,这也是那些像上海生农生化一样有梦想的企业立足的原点。
当然我们必须看到,像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这类企业有着浓重的技术型特征,这是企业的优势所在;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瓶颈。须知,企业经营必须从技术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任何技术的出现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市场的诉求,否则这样的技术就是没有意义的。以市场为主导,也就要求我们的企业深入关注中国乃至全球农药市场的需求,真正了解农民、了解农业和农村,否则这样的公司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从一家技术型的企业向综合服务型企业过渡的路程会很长,这对技术出身的企业管理者也是一个挑战;不过迈出了这一步企业也就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除了拓展视野,把更长远的眼光凝聚到中国广阔的农业大舞台上,同时还可以在涉农领域进行相关多元化,并可以考虑在广阔农村建立服务三农的产业纵深,为农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彼时的企业将获得更大范围的尊重,彼时的企业也必将伴随中国农业兴旺而发达。“有我三农兴”——如果有了这样的愿景和抱负,我更愿意为之礼赞。试与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共勉。
【专家简介】杲占强,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对外经贸大学管理学硕士,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专家,高级管理培训讲师。具有多年管理咨询经验并具备企业管理经历。曾经服务过的客户有韶关钢铁、江苏新华昌、京城控股、金融街控股、山东恒联、北京实星腾飞、昌平区委区政府等数家公司或政府部门,曾担任某财经研究机构总裁助理职务。管理咨询及培训服务涉及制造业、能源、金融、房地产、餐饮等行业以及有关政府机构。主要关注领域包括企业文化、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企业哲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