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影响下的中国舞蹈作品创作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eonmoun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舞蹈艺术发展中,舞蹈作品创作的未来走向一直深受人们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中西方艺术思想的持续交流,西方的艺术思想渐渐传入中国。中国舞蹈编导开始从西方新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中汲取养分,形成新的创作审美理念。本文以舞蹈《小溪·江河·大海》为例,分析了新古典主义影响下的中国舞蹈作品创作。
  一、新古典主义概述
  新古典主义起源于西方,原本是18世纪西方的一种美学流派。新古典主义的兴起,一方面源于人们对贵族社会倡导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反对,另一方面则源于人们希望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新古典主义是在古典美学规范下,采用新鲜的“材料”,重新诠释“旧”文化的精神内涵,却不是一味地仿古、复古,而是推崇神似,在此基础上加以革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新古典主义不同于17世纪盛行的古典主义,虽然两者都以理性主义为理论基础,唯理至上,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反对艺术家将主观思想感情注入。当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时,个人要以社会利益为主,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性和法律,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但新古典主义排斥古典主义中抽象的、脱离现实的完美概念和缺乏情感、血肉的艺术形象。18世纪西方的新古典主义又称革命古典主义。这个时期的“新”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的新古典主义逐渐不再是一种对确定的文学现象和美学理论的认定,而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风格,带有独特的审美倾向。这一时期,在美学方面,新古典主义既有对古典主义的继承性,又有自身的独特性,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强调艺术整体各个方面的完美、均衡、稳定;在情感表现方面,其追求理智的、适度的、普遍的情感,而不强调个人主观的情感;在形式结构方面,其提倡简明朴素的创作风格,尽量使欣赏者集中注意力于艺术本身,而不是借助复杂的表现形式。总的来说,新古典主义在强调与古典传统联系的同时,并非机械地去“复古”,而是寻找新的追求目标,可以说是“旧瓶装新酒”。
  二、新古典主义影响下的中国舞蹈作品创作
  随着新古典主义的思潮传入中国,一些中国的舞蹈编创者开始大胆从新古典主义的美学特征中汲取养分,转变创作风格。在舞蹈创作中,在回归东方传统舞蹈的基础上,融入西方的艺术思想,他们创造出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在没有失去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前提下,他们拓展了舞蹈的表现形式和表现领域,增强了作品的审美感染力。笔者认为,舞蹈《小溪·江河·大海》就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优秀代表作品。这部舞蹈作品的编创打破了传统戏曲舞蹈的程式,加入了现代艺术特点,更具有现代艺术精神,它使中国古典舞从传统古典舞向新古典舞转变。接下来,笔者来谈谈新古典主义的美学特征在舞蹈《小溪·江河·大海》中的具体体现。
  (一)编排构思巧妙,重在写意
  在情感、主题表达方面,舞蹈《小溪·江河·大海》的编导采用了一种富有哲理性的构思进行编排,重在写意,吸取了新古典主义中的理性主义美学风格,用自然界中的法则“自然理性”表达主题思想,崇尚自然,追寻真实。舞蹈《小溪·江河·大海》的题目就已十分清晰地表现了编导富有深刻内涵的思想,即事物的发展都是遵循自然规律的,都是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不断循环运动的。然后,编导通过舞蹈动作、服装灯光、舞台调度等向观众描绘了一幅一串串水珠形成小溪、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滔滔江河最终奔向大海的动态自画卷,揭示了自然界一条简单却深刻、富有哲理的定律,那就是“涓滴成河”“百川朝海”“生生不息”“奔流不止”等,进而歌颂了自然界博大宽广的胸怀,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颂歌。另外,笔者认为,作者也表达了另一层意思。每个人都像是一个小水滴,祖国母亲不断给予我们滋养,我们才得以成长。所以,现在每个人更应该凝聚在一起,去回报养育我们的祖国。
  (二)结构安排突破程式,采用零叙事手法
  在舞蹈的结构安排上,编导突破了传统古典舞程式化的结构,舍弃了“以歌舞叙事”的表现手法,而是采用一种零叙事的手法。从以往更多地注重塑造典型形象逐渐转向注重对舞蹈语言形象层面、艺术形象层面、文化意味层面的挖掘与开拓,舞蹈作品没有采用过多复杂的表现形式,只是通过服装、舞台调度及灯光配合肢体动作,表达出一种意境、一种情怀。这正是新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中提倡的简明朴素的创作风格,不借助复杂的表现形式,而尽量使欣赏者集中注意力于艺术本身。
  (三)以“古典”的动作语汇为基础,从中国古典美学精神中汲取精华
  舞蹈《小溪·江河·大海》以“古典”的動作语汇为基础,从中国古典美学精神中汲取精华,正是新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中提倡回归传统的表现。在舞蹈《小溪·江河·大海》中,编导选用了古典舞基本步伐“圆场步”为主题动作,提取中国古典舞女子舞蹈中细腻圆润的风格和韵律,改变古典舞身段一些程式化的动作组合,通过步伐的快慢和节奏的处理,再加上流畅的舞台调度、迂回折转的队形变化以及纱裙的巧妙利用等给予这一简单的步伐丰富的表现形式,强化了它的动态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古典舞所特有的“圆”“游”变幻之美,然后在此基础上又赋予它积极的主题内容、深刻的思想内涵。舞蹈《小溪·江河·大海》这种表现形式,既是对传统古典舞蹈的继承,又是结合时代特点对传统古典舞蹈的创新,这正是新古典主义美学特征中所要求的借古喻今,在强调与古典传统联系的同时,并非机械地去“复古”,而是寻找新的创作理念,可以称之为“旧瓶装新酒”。正是这种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作理念,使我国舞蹈事业在古与今、中与西的交流碰撞中,既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又展现出一种兼容并蓄的胸怀。
  (四)高度重视作品意境之美,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舞蹈《小溪·江河·大海》在高度重视作品意境之美的同时,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会将自己心中的“水”与舞蹈表现出来的“水”相结合,不断联想,从而对“水”产生一种新的理解,感悟到“水”所赋有的内涵和精神,进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生命的珍贵,追寻返璞归真。
  三、结语
  新古典主义的美学风格不仅为舞蹈《小溪·江河·大海》的创作提供了美学基础和生命活力,还使编导有了新的创作审美方向。舞蹈《小溪·江河·大海》作为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优秀代表作品,既传承了传统的戏曲舞蹈,又融合时代气息加以创新,使之更具有现代艺术精神,它使中国古典舞从传统古典”向新古典舞转变。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个性,越来越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情感,反而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集体观念,丢弃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民族精神。而新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运用,正是提倡人们回归传统文化,追寻传统的民族精神。另外,新古典主义舞蹈创作风格也对传统的古典主义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种新古典主义的舞蹈创作风格,无疑是对传统古典主义创作风格的一种继承和革新,丰富了现有舞蹈艺术语言表现力的手段。虽然新古典主义舞蹈创作风格并不能完全解决现在我国舞蹈创作面临的困境,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当前舞蹈的创作产生积极的转变,并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果。中国舞蹈作品创作的发展在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境,这就要求编导不断跟随时代发展,不断调整创作理念与之符合,这样才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我国的舞蹈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中央民族大学)
其他文献
由刘半农作于1920年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是20世纪白话文运动兴起后广为流传的重要诗篇。关于此诗的意涵,学界有两种主要观点,一言爱国,二说相思,历来围绕着“她”的具体对象意为何物展开论述。对此,本文援引布拉克墨尔的“姿势语”相关理论,从具体文本出发,尝试对全诗做出在“她”之外的解读。此种研究方法有利于引导研究者从新的角度认识该诗,对诗歌意象做出新的评判,挖掘新的诗意,为研究者解读同类型诗歌提供另
期刊
器乐音乐演奏的声腔化艺术,是由我国著名胡琴演奏家、教育家闵惠芬先生在2006年“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学术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二胡与胡琴音乐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之观点。从闵惠芬先生提出这个观点至今,它已经成为二胡乃至胡琴演奏艺术领域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胡琴是中国历史的文化产物,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血脉的联系,当代二胡演奏和创作的发展是热烈而兴盛的,其流变和发展的速度成为中国弓弦乐器历史上最为快速和繁
期刊
日本茶道的本土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同化期,这一时期茶道随着佛教东传进入日本,日本贵族对茶器的态度表现为全盘接受;第二个时期为分化期,日本本国人逐渐对茶器渗入本土审美特征;第三个时期为成熟期,即是日本茶道精神的独立期,日本茶道精神的独立可以从茶器审美中反映出来;此后,本土茶道精神进一步独立发展而成就其繁荣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前面三个阶段,即探索至千礼休时期的茶道为止。  日本的茶道渊源来自于中国,起
期刊
国内声乐界对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范畴的定义常常不够精确。这类作品在国内高规格的演唱中的运用已有苏醒之势,但其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挖掘还远远不够。本文针对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在国内声乐教学中掣肘的主要原因进行解读并提出若干看法。  在声乐演唱以及声乐教学中,意大利古典聲乐作品通常是指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这两个时期中意大利的声乐室内乐作品。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都具有克制中不乏激情、精简中不乏细致的音乐风格特点
期刊
动画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它集合了电影、漫画、数字媒体、绘画、摄影、音乐和文学等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动画由无声变有声、黑白变彩色。动画企业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制作了形形色色的动画影片,这些影片都在后期进行了配音制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早已将原来的无声动画忘得一干二净。本文旨在呼吁人们多关注无声动画,正所谓“无声胜有声”,其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是值得学习的。  一、选题背景  动画产业
期刊
与其他社会正义运动一样,当代动物解放运动的重点是消除制度和系统的统治与压迫。笔者认为,那些致力于社会正义——减少暴力、剥削、统治、客观化和压迫的人,同样有义务考虑所有有感知生物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人类的利益。  一、正义、统治和压迫  公平地说,在很大程度上,动物伦理学家本质上所做的就是建议人们不要不公正地行事。然而,当人们认识到正义,特别是社会正义被大多数政治哲学家解释为不仅仅是公正,更侧重于其分
期刊
陆游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影响。江西诗派是中国诗歌史上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诗歌流派。陆游早年学诗于曾几,受江西诗派影响,后亲历战争生活,因而从江西诗派的诗法中解脱出来,自成一家。在陆游留存至今的9 300余首诗中,示子诗有180余首,占据总数的五十分之一。在面对亲人时,人往往能袒露心迹。从陆游的示子诗创作中便可看出,即使在晚年,他也没有抛弃曾几传授给他的江西诗法,人们应
期刊
评剧艺术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戏曲艺术,为广大民众所喜爱,曾经辉煌一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受观众萎缩、演员断档、剧团生存困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评剧艺术风光不再,但作为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评剧艺术不应该也不会消亡。只要人们认清困境与问题,重新定位剧团发展,评书艺术就会再次迎来春天。  评剧曾在北方流传深远,百年历史,几经起伏,评剧繁荣时期,优秀的评剧剧目和演员不断涌现,为中国的戏曲艺术增添了无数光彩。随着
期刊
庾信,一位历经四朝十帝的文人,他是南朝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将南朝绮艳华美的文风发展到极致,并对后世的宫廷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侯景之乱为界,此后的创作把南方文学的华美绮艳与北方文学的刚健清新结合起来,庾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前后文学创作风格迥异,人生轨迹转变莫测,庾信用他的文采见证了一位文人在乱世之中的人生骤变,最终成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本文以庾信的人生际遇为主线,分析其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
期刊
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封建男权的禁锢,女子逐渐消泯了其作为女性的主体意识,而沦为男性的附庸。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思潮的解放和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与批评的译介,女性主义在中国才真正有了发展的土壤。1983年,中国台湾作家李昂发表中篇小说《杀夫》,引发了一阵讨论的热潮。中国大陆的一些女作家也开始看到这一现象的复杂性,纷纷开始尝试此类创作,她们站在女性的立场,透过这一现象讲述女性的生存现状,挖掘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