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会计学专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教学理论要贴近实际、教学内容要贴近时代、教学重点要贴近企业;在形式上,课堂教学与观摩学习相结合、理论积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技能技术培训与职业道德培养相结合,使《基础会计》真正体现其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轻松入专业之门。
关键词:新课程;引导;观摩实践;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087-02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强、体系复杂、专业术语多的专业课,并且是学习财经专业主干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初学者理论知识近乎空白,更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就象蹒跚学步的孩子,对一切充满新鲜、好奇的同时又举步维艰。如若教师照本宣科,对生涩难懂的基本理论进行满堂灌输,对实践操作的教学又纸上谈兵,学生就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可能由此丧失信心并认为“难学”、甚至“厌学”。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会计专业老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多走向社会、走进企业、走入一线,把老师的“要你学”变为学生的“我要学”。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把好“四关”:
一、把好“口”关,注重引导,授人以“渔”
评判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授课效果,一看是否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二看学生是否掌握学习要领及方法,做到“鱼”“渔”兼得。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如何把好“口”关,讲什么、怎么讲,直接决定授课效果,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教学方式上要做到三“结合”:
1.结合多媒体讲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基础知识寓于生动、形象、变化之中,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结合案例讲解。即对概念性的内容以简单实例加以阐述,如讲到利润的形成和核算时,以生产铅笔的小企业为例,将银行存款10,000元购买原材料投入生产,过程中用于生产等各项费用共1,200元,制成成品后以13,700元卖出,最后得出利润为2,500元。直观、浅显化的例子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概念。
3.结合主体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其成为会计主体。如讲“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平衡关系不被经济业务的发生而破坏时,让学生假设自己凭着口袋里的2,000元资金白手起家去做个小生意:
从分析结果看,资产一直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虽然发生经济业务后左边资产的总额增加到了4,000元,但右边负债加所有者权益也增加到了4,000元,所以资产还是等于权益,这个关系是恒等的。这样身临其境的方式会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并感到新鲜有趣,容易接受。
二、把好“眼”关,直面观摩,依样画“瓢”
1.实物展示法。例如讲到会计凭证时,向学生展示记账凭证、账簿、报表以及支票、汇票、发票、差旅费报销单等,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明白具体“是什么”。
2.现场教学法。例如讲到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时,带领学生参观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在现场进行理论解说和归纳并设置问题讨论环节启发思维活动,这样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即刻能得以验证,对实际业务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真正弄明白“为什么”。
3.现地观摩法。采用“社会式”教学,课前课后安排学生到一线去,现场观摩企业会计的具体工作,既增强了直观感受,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初步了解“怎么做”。
三、把好“手”关,“练”、“学”并重,实践为“师”
会计专业的学习就好比学驾驶,无论驾驶理论多么丰富,不到车上实际摆弄一番,你永远不知道车到底怎么开。把握好“手”关,即要求教师多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理论学习与仿真操作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进行综合实训,即虚拟一个简单企业,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完成一个会计的流程训练,如按实际经济业务的往来情况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办理会计凭证的传递手续并进行有关账簿的登记等。学生对操作过程互评,而后教师点评、归纳,最后学生再进行角色互换以全方位体验。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导演”而非“主演”,学生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锻炼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四、把好“心”关,坚持操守,诚信为“本”
“心”是人生之根本,一个人的心态决定其人生轨迹。对于从事会计的人来说,怀诚信之心,行正直之事,是最根本的准则,朱镕基同志亦曾亲自题字要求财务人员“不做假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始终,把诚信意识放在首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的重要性越发彰显,会计操作真实与否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会计教学工作者既要做“经师”又要为“人师”,既教“做事”更教“做人”,让学生先做合格的“人”,再做合格的“会计”,最后做合格的“会计人”!
关键词:新课程;引导;观摩实践;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087-02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强、体系复杂、专业术语多的专业课,并且是学习财经专业主干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初学者理论知识近乎空白,更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就象蹒跚学步的孩子,对一切充满新鲜、好奇的同时又举步维艰。如若教师照本宣科,对生涩难懂的基本理论进行满堂灌输,对实践操作的教学又纸上谈兵,学生就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可能由此丧失信心并认为“难学”、甚至“厌学”。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会计专业老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多走向社会、走进企业、走入一线,把老师的“要你学”变为学生的“我要学”。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把好“四关”:
一、把好“口”关,注重引导,授人以“渔”
评判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授课效果,一看是否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二看学生是否掌握学习要领及方法,做到“鱼”“渔”兼得。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如何把好“口”关,讲什么、怎么讲,直接决定授课效果,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教学方式上要做到三“结合”:
1.结合多媒体讲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基础知识寓于生动、形象、变化之中,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结合案例讲解。即对概念性的内容以简单实例加以阐述,如讲到利润的形成和核算时,以生产铅笔的小企业为例,将银行存款10,000元购买原材料投入生产,过程中用于生产等各项费用共1,200元,制成成品后以13,700元卖出,最后得出利润为2,500元。直观、浅显化的例子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概念。
3.结合主体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其成为会计主体。如讲“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平衡关系不被经济业务的发生而破坏时,让学生假设自己凭着口袋里的2,000元资金白手起家去做个小生意:
从分析结果看,资产一直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虽然发生经济业务后左边资产的总额增加到了4,000元,但右边负债加所有者权益也增加到了4,000元,所以资产还是等于权益,这个关系是恒等的。这样身临其境的方式会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并感到新鲜有趣,容易接受。
二、把好“眼”关,直面观摩,依样画“瓢”
1.实物展示法。例如讲到会计凭证时,向学生展示记账凭证、账簿、报表以及支票、汇票、发票、差旅费报销单等,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明白具体“是什么”。
2.现场教学法。例如讲到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时,带领学生参观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在现场进行理论解说和归纳并设置问题讨论环节启发思维活动,这样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即刻能得以验证,对实际业务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真正弄明白“为什么”。
3.现地观摩法。采用“社会式”教学,课前课后安排学生到一线去,现场观摩企业会计的具体工作,既增强了直观感受,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初步了解“怎么做”。
三、把好“手”关,“练”、“学”并重,实践为“师”
会计专业的学习就好比学驾驶,无论驾驶理论多么丰富,不到车上实际摆弄一番,你永远不知道车到底怎么开。把握好“手”关,即要求教师多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理论学习与仿真操作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进行综合实训,即虚拟一个简单企业,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完成一个会计的流程训练,如按实际经济业务的往来情况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办理会计凭证的传递手续并进行有关账簿的登记等。学生对操作过程互评,而后教师点评、归纳,最后学生再进行角色互换以全方位体验。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导演”而非“主演”,学生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锻炼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四、把好“心”关,坚持操守,诚信为“本”
“心”是人生之根本,一个人的心态决定其人生轨迹。对于从事会计的人来说,怀诚信之心,行正直之事,是最根本的准则,朱镕基同志亦曾亲自题字要求财务人员“不做假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始终,把诚信意识放在首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的重要性越发彰显,会计操作真实与否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会计教学工作者既要做“经师”又要为“人师”,既教“做事”更教“做人”,让学生先做合格的“人”,再做合格的“会计”,最后做合格的“会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