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对于一线教师研读教材,设计课程,指导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关键词:数学故事;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数学故事涵盖的范围广泛,有其自身的特点,是数学文化的体现,也是数学历史的载体。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数学故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课的客观认知,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故事拓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在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具备数学文化素养,促进其思维发展。同时,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故事进行教学,有利于做好学前教育和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通过这种过渡和衔接,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对数学课程的正确认知,也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奠定这样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实施高质量数学教学。
1数学故事的特点
1.1数学故事具有情境性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学习的难度客观存在,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首先需要考虑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为此,教师要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理解数学知识。而数学故事则为创设情境提供了方法和素材,教师利用数学故事创设情境,能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弱化数学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效果。
1.2数学故事具有逻辑性
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描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体现出了数学故事的逻辑性。在小学数学课上,学生通过数学故事进行学习更有利于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学生在这种主观体验下能够自觉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2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故事导入,设疑激趣
在教学设计中导入环节起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的作用,数学故事具有情境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中运用与要讲授的数学知识相关的数学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通常在导入环节运用数学故事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式:第一种是教师在课前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数学故事,常见的有数学家的成长故事或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所创编的小故事,创编的要求是既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又要能够运用迁移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中来。第二种是教师利用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探討故事情节,思考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进入本堂课数学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一课时,教师向学生讲述老人分萝卜的故事:老人给小兔子分萝卜,开始时早上分5个,晚上分2个,小兔子感到很气愤。后来老人灵机一动,给小兔子早上分2个,晚上分5个,这回小兔子十分高兴!听完这则小故事后,同学们认为小兔子应不应该高兴呢?为什么?教师可以在同学们讨论交流中,板书“5+2=2+5”,进入到本节课加法交换律的学习之中。
2.2故事应用,化难为易
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在具体、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正在逐渐加强,但是抽象能力较差。数学知识又具有极强的抽象性,许多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困难。许多数学练习题在编制时平铺直叙,没有趣味性的语言进行描述,没有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导致许多学生无法理解习题,长此以往,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倦怠感。但是,如果教师将故事情境运用于数学知识的讲授和习题的编制中,往往能够起到化难为易的良好效果。例如,在小学数学的习题中关于电表用电量的问题,学生常常不能够理解电表上的数字,指的不是当月用电量,而是累积的用电量。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花费很长的教学时间,学生在完成习题时仍会出现此类错误。于是教师讲述了一个数学故事来帮助大家理解:传说,在城堡里有一颗黄金树,树上时不时会掉落黄金果,小猴听说后,急忙忙带着果篮跑去,幸运的小猴到的第一天篮子里就接到了10个黄金果(教师一边讲述一边在黑板上粘贴了10个黄金果),第二天又掉落了一些黄金果(教师继续在黑板上贴黄金果,共计35个)小猴得意地说道:“今天我接到了35个黄金果”同学们觉得小猴说的对吗?为什么?这时学生顿悟35个黄金果是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总和,求第二天掉落的果子应该用35-10=15个。这时再结合用水量的习题,学生就会明白用水量、用电量和猴子接黄金果的原理是一样的。从而化难为易,轻松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2.3故事总结,提升素养
新课标中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为日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故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材在编订的过程中,融入了大量名人的成长故事和数学典故,有牛顿、达·芬奇、高斯、笛卡尔,还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吴文俊,等等。在这些名人身上发生的与数学相关的有趣故事,都可以作为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素材,数学故事的运用,既能够将数学文化融入其中,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刻苦钻研、科学严谨的数学精神,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教师在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故事进行教学,首先要对数学故事的特征进行探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数学故事的价值。其次,教师要明确数学故事的意义,这样才能将数学故事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进而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一系列应用措施,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葛睿婕.数学故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5).
[2]何建宝.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学教育,2020(6):45.
关键词:数学故事;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数学故事涵盖的范围广泛,有其自身的特点,是数学文化的体现,也是数学历史的载体。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数学故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课的客观认知,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故事拓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在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具备数学文化素养,促进其思维发展。同时,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故事进行教学,有利于做好学前教育和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通过这种过渡和衔接,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对数学课程的正确认知,也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奠定这样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实施高质量数学教学。
1数学故事的特点
1.1数学故事具有情境性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学习的难度客观存在,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首先需要考虑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为此,教师要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理解数学知识。而数学故事则为创设情境提供了方法和素材,教师利用数学故事创设情境,能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弱化数学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效果。
1.2数学故事具有逻辑性
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描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体现出了数学故事的逻辑性。在小学数学课上,学生通过数学故事进行学习更有利于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学生在这种主观体验下能够自觉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2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故事导入,设疑激趣
在教学设计中导入环节起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的作用,数学故事具有情境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中运用与要讲授的数学知识相关的数学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通常在导入环节运用数学故事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式:第一种是教师在课前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数学故事,常见的有数学家的成长故事或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所创编的小故事,创编的要求是既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又要能够运用迁移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中来。第二种是教师利用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探討故事情节,思考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进入本堂课数学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一课时,教师向学生讲述老人分萝卜的故事:老人给小兔子分萝卜,开始时早上分5个,晚上分2个,小兔子感到很气愤。后来老人灵机一动,给小兔子早上分2个,晚上分5个,这回小兔子十分高兴!听完这则小故事后,同学们认为小兔子应不应该高兴呢?为什么?教师可以在同学们讨论交流中,板书“5+2=2+5”,进入到本节课加法交换律的学习之中。
2.2故事应用,化难为易
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在具体、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正在逐渐加强,但是抽象能力较差。数学知识又具有极强的抽象性,许多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困难。许多数学练习题在编制时平铺直叙,没有趣味性的语言进行描述,没有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导致许多学生无法理解习题,长此以往,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倦怠感。但是,如果教师将故事情境运用于数学知识的讲授和习题的编制中,往往能够起到化难为易的良好效果。例如,在小学数学的习题中关于电表用电量的问题,学生常常不能够理解电表上的数字,指的不是当月用电量,而是累积的用电量。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花费很长的教学时间,学生在完成习题时仍会出现此类错误。于是教师讲述了一个数学故事来帮助大家理解:传说,在城堡里有一颗黄金树,树上时不时会掉落黄金果,小猴听说后,急忙忙带着果篮跑去,幸运的小猴到的第一天篮子里就接到了10个黄金果(教师一边讲述一边在黑板上粘贴了10个黄金果),第二天又掉落了一些黄金果(教师继续在黑板上贴黄金果,共计35个)小猴得意地说道:“今天我接到了35个黄金果”同学们觉得小猴说的对吗?为什么?这时学生顿悟35个黄金果是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总和,求第二天掉落的果子应该用35-10=15个。这时再结合用水量的习题,学生就会明白用水量、用电量和猴子接黄金果的原理是一样的。从而化难为易,轻松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2.3故事总结,提升素养
新课标中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为日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故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材在编订的过程中,融入了大量名人的成长故事和数学典故,有牛顿、达·芬奇、高斯、笛卡尔,还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吴文俊,等等。在这些名人身上发生的与数学相关的有趣故事,都可以作为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素材,数学故事的运用,既能够将数学文化融入其中,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刻苦钻研、科学严谨的数学精神,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教师在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故事进行教学,首先要对数学故事的特征进行探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数学故事的价值。其次,教师要明确数学故事的意义,这样才能将数学故事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进而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一系列应用措施,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葛睿婕.数学故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5).
[2]何建宝.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学教育,202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