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小学生普遍不喜欢作文,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提不起兴趣,总觉得无话可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其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写作文,提高作文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激发习作兴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内容可写,是小学生习作时出现的最大问题。对于刚学习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习作内容,什么也谈不上。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途径只有一个——教会学生积累素材。要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教材,激发习作兴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课文都是小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范文中总结习作的布局谋篇、观察生活、选择材料、确定中心、遣词造句等知识。在语文课上有计划地加强朗读、背诵、复述、听说等一系列训练,使语文教材真正成为训练学生思维、丰富和发展学生语言的重要阵地,使学生陶醉其中,深受感染。好奇心极强的小学生就会产生试一试的习作愿望。另外,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是习作素材。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往往对这些鲜活的素材熟视无睹。对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并逐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告诉他们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注入情感、展开想象等。
这样,学生的素材积累越丰富,选材的范围就越大,学生就不会发愁没内容可写了。解决了习作素材的问题,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会习作方法技巧,激发习作兴趣
当学生掌握了大量的习作素材,接下来就是怎么写的问题了。教师要对学生的习作方法与技巧进行引导。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教材中不少“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讲后写、讲写结合是习作教学的—个重要规律。一切学习都是以模仿开始的。仿写句式,可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习作时,教师让学生仿例文的句式写,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掌握,也培养了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仿写手法的培养,要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习作技巧的能力。平时还要注重日记对习作的训练。日记是完成小学习作训练任务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日记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要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学会倾诉。每天写日记,就是学生倾诉的机会,就是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良机。这样,学生每天就与日记为伴,让日记来分享自己的一切,无形中多了一个知心朋友,有利于健康成长。对学生习作中忽略心理活动描写的薄弱环节,教师应指导他们结合一些活动,进行心理习作训练。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三、注重习作选题,激发习作兴趣
学生习作首先接触到的是作文题目。一个具体鲜明、富有吸引力的题目,能激发他们的表达愿望,使他们迅速打开习作思路,写出真情实感。怎样拟定作文题目,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安排习作题目:先遵循让学生有话可写的类型题目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选择记叙的拟题方式有:《我学会了xx》《我的同桌——xxx》《上学的路上》《我的快乐家庭》等。在学生具备习作的一定基本功后,可以安排能够反映作者心理的作文题目,如《我的小秘密》《让我最感动的事或人》等。这些题目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能激起读者的习作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举办的活动或社会上近期发生的事件来拟题,如《快乐运动会》《地震给我的感受》《考试后》等。这样,通过从简单叙述到情感描叙,再到理性思考的渐进模式进行训练,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四、科学进行习作评价,激发习作兴趣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传统的评价方法已经不能全面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文章不能用千篇一律的评语,更不能一棒子打死。教师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即使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也要给予表扬。这样做,能让习作困难的学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在具体习作教学中,要求学生采用互相评比的方法评出优劣,指出改进方法;也可以对习作能力差的学生,采用自比(同自己上篇习作比)的方法,肯定优点,鼓励上进。加强学生自评自改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这些不同的评价手段,不仅能刺激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对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习作习惯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要善于总结,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薄弱环节;要因人制宜,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不断丰富他们的想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促使他们热爱习作,使他们的习作能力在实践中逐渐提高。
一、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激发习作兴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内容可写,是小学生习作时出现的最大问题。对于刚学习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习作内容,什么也谈不上。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途径只有一个——教会学生积累素材。要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教材,激发习作兴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课文都是小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范文中总结习作的布局谋篇、观察生活、选择材料、确定中心、遣词造句等知识。在语文课上有计划地加强朗读、背诵、复述、听说等一系列训练,使语文教材真正成为训练学生思维、丰富和发展学生语言的重要阵地,使学生陶醉其中,深受感染。好奇心极强的小学生就会产生试一试的习作愿望。另外,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是习作素材。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往往对这些鲜活的素材熟视无睹。对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并逐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告诉他们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注入情感、展开想象等。
这样,学生的素材积累越丰富,选材的范围就越大,学生就不会发愁没内容可写了。解决了习作素材的问题,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会习作方法技巧,激发习作兴趣
当学生掌握了大量的习作素材,接下来就是怎么写的问题了。教师要对学生的习作方法与技巧进行引导。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教材中不少“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讲后写、讲写结合是习作教学的—个重要规律。一切学习都是以模仿开始的。仿写句式,可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习作时,教师让学生仿例文的句式写,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掌握,也培养了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仿写手法的培养,要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习作技巧的能力。平时还要注重日记对习作的训练。日记是完成小学习作训练任务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日记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要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学会倾诉。每天写日记,就是学生倾诉的机会,就是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良机。这样,学生每天就与日记为伴,让日记来分享自己的一切,无形中多了一个知心朋友,有利于健康成长。对学生习作中忽略心理活动描写的薄弱环节,教师应指导他们结合一些活动,进行心理习作训练。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三、注重习作选题,激发习作兴趣
学生习作首先接触到的是作文题目。一个具体鲜明、富有吸引力的题目,能激发他们的表达愿望,使他们迅速打开习作思路,写出真情实感。怎样拟定作文题目,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安排习作题目:先遵循让学生有话可写的类型题目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选择记叙的拟题方式有:《我学会了xx》《我的同桌——xxx》《上学的路上》《我的快乐家庭》等。在学生具备习作的一定基本功后,可以安排能够反映作者心理的作文题目,如《我的小秘密》《让我最感动的事或人》等。这些题目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能激起读者的习作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举办的活动或社会上近期发生的事件来拟题,如《快乐运动会》《地震给我的感受》《考试后》等。这样,通过从简单叙述到情感描叙,再到理性思考的渐进模式进行训练,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四、科学进行习作评价,激发习作兴趣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传统的评价方法已经不能全面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文章不能用千篇一律的评语,更不能一棒子打死。教师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即使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也要给予表扬。这样做,能让习作困难的学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在具体习作教学中,要求学生采用互相评比的方法评出优劣,指出改进方法;也可以对习作能力差的学生,采用自比(同自己上篇习作比)的方法,肯定优点,鼓励上进。加强学生自评自改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这些不同的评价手段,不仅能刺激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对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习作习惯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要善于总结,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薄弱环节;要因人制宜,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不断丰富他们的想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促使他们热爱习作,使他们的习作能力在实践中逐渐提高。